汲鄭列傳第六十
關燈
小
中
大
休假。
數:屢次。
②病:重病,病得很厲害。
③守城:當依《漢書·張馮汲鄭傳》作“守成”,保護已成的事業。
④麾(huī,灰):通“揮”,揮手令去的意思。
⑤贲、育:孟贲和夏育,都是戰國時秦武王的壯士,勇力過人。
⑥踞:蹲或坐。
廁:廁所。
一說通“側”,指一床一邊。
⑦燕見:和朝見相對而言,指在帝王閑暇時進見。
燕:通“宴”,安閑。
⑧武帳:禦殿内四周陳設着五種兵器(矛、戟、钺、楯、弓矢)的帳帷,以示威武。
一說織成武士形象的帳帷。
張湯方以更定律令為廷尉,黯數質責湯于上前,曰:“公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業,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虛①,二者無一焉。
非苦就行,放析就功②,何乃取斑皇帝約束紛更之為③?公以此無種矣④。
”黯時與湯論議,湯辯常在文深小苛⑤,黯伉厲守高不能屈⑥,忿發罵曰:“天下謂刀筆吏不可以為公卿⑦,果然。
必湯也⑧,令天下重足而立⑨,側目而視矣!” 是時,漢方征匈奴,招懷四夷⑩。
黯務少事,乘上間(11),常言與胡和親,無起兵(12),上方向儒術(13),尊公孫弘。
及事益多,吏民巧弄(14)。
上分别文法,湯等數奏決谳以幸(15)。
而黯常毀儒,面觸弘等徒懷詐飾智以阿人主取容(16),而刀筆吏專深文巧诋(17),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18),以勝為功。
上愈益貴弘、湯,弘,湯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說也(19),欲誅之以事。
弘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貴人宗室,難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請徙黯為右内史。
”為右内史數歲,官事不廢。
①囹圄:監牢。
②按:前文已指責張湯不能奉公盡職,這二句更進一步揭露他的心思都用在了謀取蚌人名利上。
“非苦就行”,是說明知事錯還努力去做,以求造就好名聲。
非:錯誤的。
苦:若幹。
就:實現,達到。
行:德行。
句中“非若”二字語不通順,疑有誤。
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傳》記載張湯如何廣交天下名士、賓客,用拉攏人情來獲取美名的事,可作為理解本句的參考。
“放析就功”,是說肆意增繁律令破壞漢朝舊制,目的是要成就個人的功績。
放:放縱,随意。
析:劈開,此指破壞。
③按:漢高祖劉邦初入鹹陽時,曾“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餘悉除去秦法”(見卷八《高祖本紀》),法至簡約。
漢立國後,丞相箫何奉命制律,“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時者,作律九章”(見《漢書·刑法志》),依然法禁省約,簡便易行。
漢武帝當朝後,對外頻繁用兵,對内大興營造,大量征發人力賦稅,緻使許多人貧困破産被迫犯法,于是武帝任用酷吏張湯等修改法律,以嚴刑峻法加強鎮壓。
史書記載,當時“禁網浸密。
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于幾閣,典者不能遍睹”(見《漢書·刑法志》)。
這種作法已完全破壞了漢初舊制。
約束:規章制度,此特指法令、法規。
紛:紛亂,這裡有任意增繁加多意。
更:更改。
④無種:沒有遺種,此指斷子絕孫,種:子嗣。
⑤文深:深究細摳法令條文。
⑥伉厲:剛直嚴厲。
守高:保持高昂的志氣。
一說掌握最高的原則(王伯峻《史記選注》)。
不能屈:不肯向對方屈服。
⑦刀筆吏:辦理文書的小吏。
古時在竹筒上書寫,因有誤而改動時必需用刀刮除,故有此稱。
⑧必湯:指非依張湯之法行一事不可。
⑨重足而立:兩腳并攏站立,形容極其恐懼拘束而不敢行走。
⑩四夷:此泛指四方邊境内外的少數族。
夷:古代統治者對東部各非華夏民族的蔑稱。
(11)間:間隙,機會。
(12)無:通“毋”,不要。
(13)方向儒術:正傾心于儒學。
(14)吏民巧弄:指下級官吏和不法之民玩一弄智巧來逃避法網的制裁。
(15)谳:審判定案。
(16)面觸:當面冒犯指責。
徒:隻是。
懷詐飾智:心懷一奸一詐而外逞智巧。
飾:裝飾于外,此指顯露。
取容:傅取對方的歡心。
(17)深文巧诋:深摳文法,巧言進行诋毀。
(18)反其真:恢複事實真相。
(19)唯:雖然,縱然。
說:同“悅”,喜歡。
大将軍青既益尊,姊為皇後,然黯與亢禮①。
人或說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軍,大将軍尊重益貴,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軍有揖客②,反不重邪?”大将軍聞,愈賢黯,數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過于平生③。
淮南王謀反④,憚黯,曰:“好直谏,守節死義,難惑以非⑤。
至如說丞相弘,如發蒙振落耳⑥。
” 天子既數征匈奴有功⑦,黯之言益不用。
始黯列為九卿,而公孫弘、張湯為小吏。
及弘、湯稍益貴,與黯同位,黯又非毀弘、湯等。
已而弘至丞相,封為侯;湯至禦史大夫;故黯時丞相史皆與黯同列⑧,或尊用過之。
黯褊心⑨,不能無少望⑩,見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
”上默然。
有間黯罷(11),上曰:“人果不可以無學,觀黯之言也日益甚(12)。
” ①亢禮:行平等之禮。
亢,通“抗”,匹敵,相當,對等。
②揖客:行拱手禮的客人。
③平生:平素。
④淮南王謀反:淮南王劉安為報父仇早有反叛朝廷之心,自武帝建元二年(前139)起開始暗中結交權貴和賓客,收買民心,制造謀反器一具,進行了長期的準備和謀劃。
但是由于時機不成熟。
始終未舉事。
最後因内部矛盾使陰謀洩露,劉安自一殺身亡。
詳見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
⑤非:此指不正當的行為,此指謀反之事。
⑥發蒙:揭開蓋東西的蒙布。
振落:振掉快落的樹葉。
此句是比喻事情很好辦,可輕易得手。
⑦按:自元光二年(前133)匈奴與漢絕和親,到元狩二年(前121)秋匈奴渾邪王率衆降漢,漢征匈奴有幾次大勝。
詳見卷一百十《匈奴列傳》、卷一百一十一《衛将軍骠騎将軍列傳》等。
⑧丞相史:應為“丞、史”,《漢書、汲黯傳》和《史記》會注本均無“相”字。
⑨褊心:心胸狹隘。
⑩望:怨恨。
(11)有間:有頃,一會兒。
罷:退下。
(12)無學:沒有學識。
學:這裡特指儒學。
武帝這句話是批評汲黯一向诋毀儒學,沒有儒者的思想修養,因此說話越發鋒芒畢露,不知敬上。
居無何,匈奴渾邪王率衆來降①,漢發車二萬乘。
縣官無錢②,從民贳馬③。
民或匿馬,馬不具。
上怒,欲斬長安令。
黯曰:“長安令無罪,獨斬黯,民乃肯出馬。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漢④,漢徐以縣次傳之,何至令天下騷動,罷弊中國而以事夷狄之人乎⑤!上默然。
及渾邪至,賈人與市者,坐當死者五百餘人⑥。
黯請間⑦,見高門⑧,曰:“夫匈奴攻當路塞,絕和親,中國興兵誅之,死傷者不可勝計,而費以巨萬百數⑨。
臣愚以為陛下得胡人,皆以為奴婢以賜從軍死事者家;所鹵獲⑩,因予之,以謝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11)。
今縱不能,渾邪率數萬之衆來降,虛府庫賞賜,發良民侍養,譬若奉驕子。
愚民安知市買長安中物而文吏繩以為闌出财物于邊關乎(12)?陛下縱不能得匈奴之資以謝天下,又以微文殺無知
數:屢次。
②病:重病,病得很厲害。
③守城:當依《漢書·張馮汲鄭傳》作“守成”,保護已成的事業。
④麾(huī,灰):通“揮”,揮手令去的意思。
⑤贲、育:孟贲和夏育,都是戰國時秦武王的壯士,勇力過人。
⑥踞:蹲或坐。
廁:廁所。
一說通“側”,指一床一邊。
⑦燕見:和朝見相對而言,指在帝王閑暇時進見。
燕:通“宴”,安閑。
⑧武帳:禦殿内四周陳設着五種兵器(矛、戟、钺、楯、弓矢)的帳帷,以示威武。
一說織成武士形象的帳帷。
張湯方以更定律令為廷尉,黯數質責湯于上前,曰:“公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業,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虛①,二者無一焉。
非苦就行,放析就功②,何乃取斑皇帝約束紛更之為③?公以此無種矣④。
”黯時與湯論議,湯辯常在文深小苛⑤,黯伉厲守高不能屈⑥,忿發罵曰:“天下謂刀筆吏不可以為公卿⑦,果然。
必湯也⑧,令天下重足而立⑨,側目而視矣!” 是時,漢方征匈奴,招懷四夷⑩。
黯務少事,乘上間(11),常言與胡和親,無起兵(12),上方向儒術(13),尊公孫弘。
及事益多,吏民巧弄(14)。
上分别文法,湯等數奏決谳以幸(15)。
而黯常毀儒,面觸弘等徒懷詐飾智以阿人主取容(16),而刀筆吏專深文巧诋(17),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18),以勝為功。
上愈益貴弘、湯,弘,湯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說也(19),欲誅之以事。
弘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貴人宗室,難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請徙黯為右内史。
”為右内史數歲,官事不廢。
①囹圄:監牢。
②按:前文已指責張湯不能奉公盡職,這二句更進一步揭露他的心思都用在了謀取蚌人名利上。
“非苦就行”,是說明知事錯還努力去做,以求造就好名聲。
非:錯誤的。
苦:若幹。
就:實現,達到。
行:德行。
句中“非若”二字語不通順,疑有誤。
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傳》記載張湯如何廣交天下名士、賓客,用拉攏人情來獲取美名的事,可作為理解本句的參考。
“放析就功”,是說肆意增繁律令破壞漢朝舊制,目的是要成就個人的功績。
放:放縱,随意。
析:劈開,此指破壞。
③按:漢高祖劉邦初入鹹陽時,曾“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餘悉除去秦法”(見卷八《高祖本紀》),法至簡約。
漢立國後,丞相箫何奉命制律,“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時者,作律九章”(見《漢書·刑法志》),依然法禁省約,簡便易行。
漢武帝當朝後,對外頻繁用兵,對内大興營造,大量征發人力賦稅,緻使許多人貧困破産被迫犯法,于是武帝任用酷吏張湯等修改法律,以嚴刑峻法加強鎮壓。
史書記載,當時“禁網浸密。
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于幾閣,典者不能遍睹”(見《漢書·刑法志》)。
這種作法已完全破壞了漢初舊制。
約束:規章制度,此特指法令、法規。
紛:紛亂,這裡有任意增繁加多意。
更:更改。
④無種:沒有遺種,此指斷子絕孫,種:子嗣。
⑤文深:深究細摳法令條文。
⑥伉厲:剛直嚴厲。
守高:保持高昂的志氣。
一說掌握最高的原則(王伯峻《史記選注》)。
不能屈:不肯向對方屈服。
⑦刀筆吏:辦理文書的小吏。
古時在竹筒上書寫,因有誤而改動時必需用刀刮除,故有此稱。
⑧必湯:指非依張湯之法行一事不可。
⑨重足而立:兩腳并攏站立,形容極其恐懼拘束而不敢行走。
⑩四夷:此泛指四方邊境内外的少數族。
夷:古代統治者對東部各非華夏民族的蔑稱。
(11)間:間隙,機會。
(12)無:通“毋”,不要。
(13)方向儒術:正傾心于儒學。
(14)吏民巧弄:指下級官吏和不法之民玩一弄智巧來逃避法網的制裁。
(15)谳:審判定案。
(16)面觸:當面冒犯指責。
徒:隻是。
懷詐飾智:心懷一奸一詐而外逞智巧。
飾:裝飾于外,此指顯露。
取容:傅取對方的歡心。
(17)深文巧诋:深摳文法,巧言進行诋毀。
(18)反其真:恢複事實真相。
(19)唯:雖然,縱然。
說:同“悅”,喜歡。
大将軍青既益尊,姊為皇後,然黯與亢禮①。
人或說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軍,大将軍尊重益貴,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軍有揖客②,反不重邪?”大将軍聞,愈賢黯,數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過于平生③。
淮南王謀反④,憚黯,曰:“好直谏,守節死義,難惑以非⑤。
至如說丞相弘,如發蒙振落耳⑥。
” 天子既數征匈奴有功⑦,黯之言益不用。
始黯列為九卿,而公孫弘、張湯為小吏。
及弘、湯稍益貴,與黯同位,黯又非毀弘、湯等。
已而弘至丞相,封為侯;湯至禦史大夫;故黯時丞相史皆與黯同列⑧,或尊用過之。
黯褊心⑨,不能無少望⑩,見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
”上默然。
有間黯罷(11),上曰:“人果不可以無學,觀黯之言也日益甚(12)。
” ①亢禮:行平等之禮。
亢,通“抗”,匹敵,相當,對等。
②揖客:行拱手禮的客人。
③平生:平素。
④淮南王謀反:淮南王劉安為報父仇早有反叛朝廷之心,自武帝建元二年(前139)起開始暗中結交權貴和賓客,收買民心,制造謀反器一具,進行了長期的準備和謀劃。
但是由于時機不成熟。
始終未舉事。
最後因内部矛盾使陰謀洩露,劉安自一殺身亡。
詳見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
⑤非:此指不正當的行為,此指謀反之事。
⑥發蒙:揭開蓋東西的蒙布。
振落:振掉快落的樹葉。
此句是比喻事情很好辦,可輕易得手。
⑦按:自元光二年(前133)匈奴與漢絕和親,到元狩二年(前121)秋匈奴渾邪王率衆降漢,漢征匈奴有幾次大勝。
詳見卷一百十《匈奴列傳》、卷一百一十一《衛将軍骠騎将軍列傳》等。
⑧丞相史:應為“丞、史”,《漢書、汲黯傳》和《史記》會注本均無“相”字。
⑨褊心:心胸狹隘。
⑩望:怨恨。
(11)有間:有頃,一會兒。
罷:退下。
(12)無學:沒有學識。
學:這裡特指儒學。
武帝這句話是批評汲黯一向诋毀儒學,沒有儒者的思想修養,因此說話越發鋒芒畢露,不知敬上。
居無何,匈奴渾邪王率衆來降①,漢發車二萬乘。
縣官無錢②,從民贳馬③。
民或匿馬,馬不具。
上怒,欲斬長安令。
黯曰:“長安令無罪,獨斬黯,民乃肯出馬。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漢④,漢徐以縣次傳之,何至令天下騷動,罷弊中國而以事夷狄之人乎⑤!上默然。
及渾邪至,賈人與市者,坐當死者五百餘人⑥。
黯請間⑦,見高門⑧,曰:“夫匈奴攻當路塞,絕和親,中國興兵誅之,死傷者不可勝計,而費以巨萬百數⑨。
臣愚以為陛下得胡人,皆以為奴婢以賜從軍死事者家;所鹵獲⑩,因予之,以謝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11)。
今縱不能,渾邪率數萬之衆來降,虛府庫賞賜,發良民侍養,譬若奉驕子。
愚民安知市買長安中物而文吏繩以為闌出财物于邊關乎(12)?陛下縱不能得匈奴之資以謝天下,又以微文殺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