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鄭列傳第六十
關燈
小
中
大
梁、楚之間。
孝景帝時,他做太子舍人。
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經常在長安四郊置備馬匹,騎着馬去看望各位老友,邀請拜謝賓朋,夜以繼日通宵達旦,還總是擔心有所疏漏。
鄭莊喜一愛一道家學說,仰慕年長者,那種情意殷切的勁兒,就好像惟恐見不到人家一樣。
他年紀輕,官職卑微,但交遊的相知友都是祖父一輩的人,天下知名的人物。
武帝即位後,鄭莊由魯國中尉、濟南群太守、江都國相,一步步地升到九卿中的右内史。
由于平議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嬰的紛争意見不當,他被貶為詹事,又調任大農令。
鄭莊做右内史時,告誡屬下官吏說:“有來訪者,不論尊貴或低賤,一律不得讓人滞留門口等候。
”他敬執主人待客之禮,以自己的高貴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
鄭莊廉潔,又不添置私産,僅依靠官俸和賞賜所得供給各位年長的友人,而所饋送的禮物,隻不過是用竹器盛的些許吃食。
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進言的機會,他必得稱道天下的年高望重的人。
他推舉士人和屬下的丞、史諸官吏,委實津津樂道,饒有興味,言語中時常稱舉他們比自己賢能。
他從不對吏員直呼其名,于屬下談話時,謙和得好像生怕傷害了對方。
聽到别人有高見,便馬上報告皇上,唯恐延遲誤事。
因此,殽山以東廣大地區的士人和知名長者都衆口一詞稱贊他的美德。
鄭莊被派遣視察黃河決口,他請求給五天時間準備行裝。
皇上說:“我聽說‘鄭莊遠行,千裡不帶糧’,為什麼還要請求準備行裝的時間?”鄭莊在外人緣雖好,但在朝中常常附和順從主上之意,不敢過于明确表示自己的是非主張。
到他晚年,漢朝征讨匈奴,招撫各地少數民族,天下耗費财物很多,國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
鄭莊保舉的人及其賓客,替大農令承辦運輸,虧欠錢款甚多。
司馬安任淮陽郡太守,檢舉此事,鄭莊因此落下罪責,贖罪後削職為平民。
不久,入丞相府暫行長史之職。
皇上認為他年事已高,讓他去做汝南郡太守。
幾年後,卒于任上。
鄭莊、汲黯當初位列九卿,為政清廉,平日居家品行也純正。
這兩人中途都曾被罷官,家境清貧,賓客遂日趨沒落。
待到做郡守,死後家中沒有剩餘的财物。
鄭莊的兄弟子孫因他的緣故,官至二千石者有六、七人之多。
太史公說:憑着汲黯、鄭當時為人那樣賢德,有權勢時賓客十倍,無權勢時情形就全然相反,他們尚且如此,更何況一般人呢!下邽(guī,龜)縣翟公曾說過,起初他做廷尉,家中賓客盈門;待到一丢官,門外便冷清得可以張羅捕雀。
他複官後,賓客們又想往見,翟公就在大門上寫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貧一富,乃知交态。
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汲黯、鄭莊也有此不幸,可悲啊! 【原文】【注解】 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
其先有一寵一于古之衛君①。
至黯七世,世為卿大夫。
黯以父任②,孝景時為太子洗馬,以莊見憚③。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為谒者。
東越相攻④,上便黯往視之。
不至,至吳而還,報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河内失火,延燒千餘家,上使黯往視之。
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⑤,不足憂也。
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餘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⑥,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⑦。
臣請歸節,伏矯制之罪⑧。
”上賢而釋之,遷為荥陽令。
黯恥為令,病遍田裡⑨。
上聞,乃召拜為中大夫⑩。
以數切谏,不得久留内,遷為東海太守。
黯學黃老之言(11),治官理民,好清靜,擇丞史而任之。
其治,責大指而已(12),不苛小(13)。
黯多病、卧閨?内不出(14)。
歲餘,東海大治。
稱之。
上聞,召以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治務在無為而已,弘大體,不拘文法(15)。
①古之衛君:戰國後期衛侯降而為君,故雲。
詳見卷三十七《衛康叔世家》。
②任:保舉。
漢制規定,凡居官二千石以上者,任職滿三年可保舉同胞兄弟或兒子一人為郎官,稱為“任子”。
③憚:懼怕。
④東越相攻:瓯越(都東瓯,今浙江溫州)與閩越(都東治,今福建福州)合稱東越。
景帝三年(前154)吳楚反叛,瓯越東海王搖先是舉兵從吳,事敗後又殺吳王濞以自脫罪責。
吳王子逃入閩越,為報仇,于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勸閩越出兵圍東瓯,瓯越遂向朝廷求救。
事詳卷一百一十四《東越列傳》。
⑤比:緊挨着。
⑥便宜:趁便見機行一事。
⑦節:符節,朝廷派官出使時作為憑證的信物。
振:通“赈”,救濟。
⑧矯制:假借君主名義發布命令。
制:帝王的命令。
⑨田裡:故鄉。
⑩召拜:征召授予官職。
(11)黃老之言:道家學說。
道家以黃帝、老子為祖,故雲。
(12)指:大指,意圖。
(13)苛小:挑剔苛求小節。
後文“小苛”意同此。
(14)閨?:内室。
(15)文法:法規,法令條文。
黯為人一性一倨①,少禮,面折②,不能容人之過。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見③,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學,遊俠④,任氣節⑤,内行脩絜⑥,好直谏,數犯主之顔色,常慕傅柏、袁盎之為人也。
善灌夫、鄭當時及宗正劉棄⑦。
亦以數直谏,不得久居位。
當是時,太後弟武安侯蚡為丞相,中二千石來拜谒⑧,蚡不為禮。
然黯見蚡未嘗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雲雲,黯對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⑨!”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
公卿皆為黯懼。
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⑩!”群臣或數黯(11),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甯令從谀承意,陷主于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一愛一身,奈辱朝廷何!” ①倨:傲慢。
②面折:當面頂撞。
折,斷,此指拒斥、駁回。
③忍見:耐着一性一子見面。
④遊俠:好交遊并且勇于解救他人危難的人。
⑤任氣節:看重志氣一操一守。
⑥内行:平日居家的品行。
脩:通“修”,美好。
絜:同“清”潔淨,純潔。
⑦劉棄:《漢書·張馮汲鄭傳》為“劉棄疾”。
⑧中二千石:漢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的偕祿等級,皆為二千石。
其中包一皮一皮括中二千石、二千石和比二千石三個等級,中二千石是最高級。
中:合乎,滿。
⑨唐虞:儒家所推崇的遠古帝王唐堯和虞舜。
⑩戆(zhuàng,壯):憨厚剛直。
(11)數:列舉過失,指責。
黯多病,病且滿三月,上常賜告者數①,終不愈,最後病②,莊助為請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職居官,無以逾人。
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③,招之不來,麾之不去④,雖自謂贲、育亦不能奪之矣⑤。
”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 大将軍青侍中,上踞廁而視之⑥。
丞相弘燕見⑦,上或時不冠。
至如黯見,上不冠不見也。
上嘗坐武帳中⑧,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帳中,使人可其奏。
其見敬禮如此。
①這句是說漢武帝對汲黯給予破例的照顧。
漢制規定,居官者病滿三月當免官,而武帝幾次特許汲黯可以不免官而居家養病。
告:
孝景帝時,他做太子舍人。
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經常在長安四郊置備馬匹,騎着馬去看望各位老友,邀請拜謝賓朋,夜以繼日通宵達旦,還總是擔心有所疏漏。
鄭莊喜一愛一道家學說,仰慕年長者,那種情意殷切的勁兒,就好像惟恐見不到人家一樣。
他年紀輕,官職卑微,但交遊的相知友都是祖父一輩的人,天下知名的人物。
武帝即位後,鄭莊由魯國中尉、濟南群太守、江都國相,一步步地升到九卿中的右内史。
由于平議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嬰的紛争意見不當,他被貶為詹事,又調任大農令。
鄭莊做右内史時,告誡屬下官吏說:“有來訪者,不論尊貴或低賤,一律不得讓人滞留門口等候。
”他敬執主人待客之禮,以自己的高貴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
鄭莊廉潔,又不添置私産,僅依靠官俸和賞賜所得供給各位年長的友人,而所饋送的禮物,隻不過是用竹器盛的些許吃食。
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進言的機會,他必得稱道天下的年高望重的人。
他推舉士人和屬下的丞、史諸官吏,委實津津樂道,饒有興味,言語中時常稱舉他們比自己賢能。
他從不對吏員直呼其名,于屬下談話時,謙和得好像生怕傷害了對方。
聽到别人有高見,便馬上報告皇上,唯恐延遲誤事。
因此,殽山以東廣大地區的士人和知名長者都衆口一詞稱贊他的美德。
鄭莊被派遣視察黃河決口,他請求給五天時間準備行裝。
皇上說:“我聽說‘鄭莊遠行,千裡不帶糧’,為什麼還要請求準備行裝的時間?”鄭莊在外人緣雖好,但在朝中常常附和順從主上之意,不敢過于明确表示自己的是非主張。
到他晚年,漢朝征讨匈奴,招撫各地少數民族,天下耗費财物很多,國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
鄭莊保舉的人及其賓客,替大農令承辦運輸,虧欠錢款甚多。
司馬安任淮陽郡太守,檢舉此事,鄭莊因此落下罪責,贖罪後削職為平民。
不久,入丞相府暫行長史之職。
皇上認為他年事已高,讓他去做汝南郡太守。
幾年後,卒于任上。
鄭莊、汲黯當初位列九卿,為政清廉,平日居家品行也純正。
這兩人中途都曾被罷官,家境清貧,賓客遂日趨沒落。
待到做郡守,死後家中沒有剩餘的财物。
鄭莊的兄弟子孫因他的緣故,官至二千石者有六、七人之多。
太史公說:憑着汲黯、鄭當時為人那樣賢德,有權勢時賓客十倍,無權勢時情形就全然相反,他們尚且如此,更何況一般人呢!下邽(guī,龜)縣翟公曾說過,起初他做廷尉,家中賓客盈門;待到一丢官,門外便冷清得可以張羅捕雀。
他複官後,賓客們又想往見,翟公就在大門上寫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貧一富,乃知交态。
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汲黯、鄭莊也有此不幸,可悲啊! 【原文】【注解】 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
其先有一寵一于古之衛君①。
至黯七世,世為卿大夫。
黯以父任②,孝景時為太子洗馬,以莊見憚③。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為谒者。
東越相攻④,上便黯往視之。
不至,至吳而還,報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河内失火,延燒千餘家,上使黯往視之。
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⑤,不足憂也。
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餘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⑥,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⑦。
臣請歸節,伏矯制之罪⑧。
”上賢而釋之,遷為荥陽令。
黯恥為令,病遍田裡⑨。
上聞,乃召拜為中大夫⑩。
以數切谏,不得久留内,遷為東海太守。
黯學黃老之言(11),治官理民,好清靜,擇丞史而任之。
其治,責大指而已(12),不苛小(13)。
黯多病、卧閨?内不出(14)。
歲餘,東海大治。
稱之。
上聞,召以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治務在無為而已,弘大體,不拘文法(15)。
①古之衛君:戰國後期衛侯降而為君,故雲。
詳見卷三十七《衛康叔世家》。
②任:保舉。
漢制規定,凡居官二千石以上者,任職滿三年可保舉同胞兄弟或兒子一人為郎官,稱為“任子”。
③憚:懼怕。
④東越相攻:瓯越(都東瓯,今浙江溫州)與閩越(都東治,今福建福州)合稱東越。
景帝三年(前154)吳楚反叛,瓯越東海王搖先是舉兵從吳,事敗後又殺吳王濞以自脫罪責。
吳王子逃入閩越,為報仇,于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勸閩越出兵圍東瓯,瓯越遂向朝廷求救。
事詳卷一百一十四《東越列傳》。
⑤比:緊挨着。
⑥便宜:趁便見機行一事。
⑦節:符節,朝廷派官出使時作為憑證的信物。
振:通“赈”,救濟。
⑧矯制:假借君主名義發布命令。
制:帝王的命令。
⑨田裡:故鄉。
⑩召拜:征召授予官職。
(11)黃老之言:道家學說。
道家以黃帝、老子為祖,故雲。
(12)指:大指,意圖。
(13)苛小:挑剔苛求小節。
後文“小苛”意同此。
(14)閨?:内室。
(15)文法:法規,法令條文。
黯為人一性一倨①,少禮,面折②,不能容人之過。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見③,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學,遊俠④,任氣節⑤,内行脩絜⑥,好直谏,數犯主之顔色,常慕傅柏、袁盎之為人也。
善灌夫、鄭當時及宗正劉棄⑦。
亦以數直谏,不得久居位。
當是時,太後弟武安侯蚡為丞相,中二千石來拜谒⑧,蚡不為禮。
然黯見蚡未嘗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雲雲,黯對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⑨!”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
公卿皆為黯懼。
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⑩!”群臣或數黯(11),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甯令從谀承意,陷主于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一愛一身,奈辱朝廷何!” ①倨:傲慢。
②面折:當面頂撞。
折,斷,此指拒斥、駁回。
③忍見:耐着一性一子見面。
④遊俠:好交遊并且勇于解救他人危難的人。
⑤任氣節:看重志氣一操一守。
⑥内行:平日居家的品行。
脩:通“修”,美好。
絜:同“清”潔淨,純潔。
⑦劉棄:《
⑧中二千石:漢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的偕祿等級,皆為二千石。
其中包一皮一皮括中二千石、二千石和比二千石三個等級,中二千石是最高級。
中:合乎,滿。
⑨唐虞:儒家所推崇的遠古帝王唐堯和虞舜。
⑩戆(zhuàng,壯):憨厚剛直。
(11)數:列舉過失,指責。
黯多病,病且滿三月,上常賜告者數①,終不愈,最後病②,莊助為請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職居官,無以逾人。
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③,招之不來,麾之不去④,雖自謂贲、育亦不能奪之矣⑤。
”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 大将軍青侍中,上踞廁而視之⑥。
丞相弘燕見⑦,上或時不冠。
至如黯見,上不冠不見也。
上嘗坐武帳中⑧,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帳中,使人可其奏。
其見敬禮如此。
①這句是說漢武帝對汲黯給予破例的照顧。
漢制規定,居官者病滿三月當免官,而武帝幾次特許汲黯可以不免官而居家養病。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