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關燈
民悉自高其車。

     此不教而民從其化(16),近者視而效之,遠者四面望而法之。

    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地;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①一奸一:邪惡詐僞之事。

    ②文武:本義指文治(禮樂教化)和武功,這裡指行政法規和刑罰。

    ③循理:依照原則行一事。

    ④處士:隐居不士的人。

    ⑤和合:和睦同心。

    ⑥盛美:非常美好。

    盛:盛大,引申為程度深。

    ⑦禁止:有禁則止,聽從命令的意思。

    ⑧春夏以水:一本作“春夏以水下”,意為春夏時節借河水上漲使采伐的林木順流而下運出去。

    ⑨更:更改。

    ⑩莫安其處:無人安心于在市中經營本業。

    處:位置。

    次行:次序。

    (11)幾何頃:有多久。

    (12)頃:時間短,此泛指時間。

    (13)複:恢複。

    (14)庳車:矮車,車的底座低。

    (15)闾裡:鄉裡,古代居民組織。

    先秦時以二十五家為裡,一萬二千五百戶為鄉。

    (16):門限,即門檻。

    (17)不教:此指不用行政法令管束。

    從其化:順從他的教化。

     子産者,鄭之列大夫也①。

    鄭昭君之時,以所一愛一徐摯為相,國亂,上下不親,父子不和。

    大宮子期言之君,以子産為相②。

    為相一年,豎子不戲狎③,斑白不提挈④,僮子不犁畔⑤。

    二年,市不豫賈⑥。

    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

    四年,田器不歸⑦。

    五年,士無尺籍⑧,喪期不令而治⑨。

    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号哭,老人兒啼,曰:“子産去我死乎!民将安歸?” ①列大夫:居大夫之列。

    ②按:此段所言與卷四十二《鄭世家》内容有出入。

    《鄭世家》記子産是鄭成功的小兒子,曾先後事簡公、定公、聲公,并無任鄭昭君國相的記載。

    ③豎子:鄙賤他人的稱呼,猶“小子”。

    此指遊手好閑和一浪一蕩子。

    戲狎:輕浮嬉戲。

    ④斑白:鬓發花白,此借指老人。

    提挈:提着東西。

    挈,提。

    ⑤僮子:兒童。

    犁畔:在田邊耕種,指幹農活。

    ⑥不豫賈:不預先擡高物價,到交易時買賣雙方公平議價。

    豫,同“預”。

    賈,同“價”。

    ⑦田器:種田的農具。

    ⑧無尺籍:沒有戰功。

    漢制,把殺敵斬首的功勞記錄在一尺長的竹闆上,稱“尺籍”。

    此句是說男子不必再當兵出征。

    ⑨治:此指辦喪事。

     公儀休者,魯博士也。

    以高弟為魯相①。

    奉法循理。

    無所變更,百官自正。

    使食祿者不得與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②。

     客有遺相魚者,相不受。

    客曰:“聞君嗜魚③,遺君魚④,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魚,故不受也。

    今為相,能自給魚;今受魚而免⑤,誰複給我魚者?吾故不受也。

    ” 食茹而美⑥,拔其園葵而棄之⑦。

    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家婦⑧,燔其機⑨,雲“欲令農士工女安所雠其貨乎⑩”? ①高弟:一作“高弟”,指才優而學業品弟高。

    ②受大者:領取俸祿多的人,指官位高的人。

    取小:占小一便宜。

    ③嗜:極為喜好。

    ④遺:贈送。

    ⑤免:免官。

    ⑥茹:蔬菜的總稱。

    ⑦園葵:菜園中的冬葵菜。

    ⑧家婦:妻子。

    ⑨燔:燒。

    ⑩工女:此指織婦。

    雠:出一售。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堅直廉正,無所阿避①。

    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縱其父而還自系焉②。

    使人言之王曰:“殺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③,不孝也;廢法縱罪,非忠也;臣罪當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當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④,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誅而死,臣職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離者,晉文公之理也⑤。

    過聽殺人⑥,自拘當死⑦。

    文公曰:“官有貴賤,罰有輕重。

    下吏有過,非子之罪也。

    ”李離曰:“臣居官為長⑧,不與吏讓位;受祿為多,不與下分利。

    今過聽殺人,傅其罪下吏⑨,非所聞也。

    ”辭不受令。

    文公曰:“子則自以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離曰:“理有法,失刑則刑⑩,失死則死(11)。

    公以臣能聽微決疑(12),故使為理。

    今過聽殺人,罪當死。

    ”遂不受令,伏劍而死(13)。

     太史公曰:孫叔敖出一言,郢市複。

    子産病死,鄭民号哭。

    公儀子見好布而家婦逐。

    石奢縱父而死,楚昭名立。

    李離過殺而伏劍,晉文以正國法。

     ①阿避:阿谀和逃避。

    ②系:囚禁。

    ③立政:樹立政績。

    ④私:偏袒。

    ⑤理:法官。

    ⑥過聽殺人:聽察案情有過失而錯殺人命。

    ⑦當:判罪。

    ⑧居官為長:擔任的官職是長官。

    長:首長。

    ⑨傅:附着,此指把罪責推到别人身上。

    ⑩失刑則刑:錯定刑罰就自己受刑。

    (11)失死則死:錯判死罪就自己以死償命。

    (12)聽微決疑:聽察細微的隐情事理,決斷疑難的案件。

    (13)伏劍:用劍自一殺。

    伏:受到懲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