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3)楩:樹名,即黃楩木。
楠:樹名,即楠木,樹質甚佳。
豫章:樹名,即樟木。
(44)桂:香樹名。
椒:花椒樹。
木蘭:樹名,開白花,宜于觀賞。
(45)蘖:即黃蘖樹。
其高數丈,其皮外白裡黃。
離:通“樆(lí,離)”,即山梨樹。
朱楊:生于水邊的樹名,即赤一莖一柳。
(46)樝(zhā,滓)梨:即山楂樹。
梬(yǐng,影)栗:梬棗,今稱黑棗。
(47)赤猿:紅猴。
蠼蝚:猕猴。
(48)鹓?(yuānchú,冤除):傳說中似鳳凰的鳥名。
孔:孔雀。
鸾:鸾鳥,傳說中似鳳凰的鳥名。
(49)騰遠:即“騰猿”之誤字,善騰躍的猴子。
射(yè,夜)幹:似狐而小的動物,能上樹,其鳴如猿。
(50)玄豹:黑豹。
(50)蟃蜒:通“獌蜒”一種似狸的狼類大獸,傳說其長百尋(當為一尋之誤)。
?(chū,初):一種似狸而大的猛獸。
豻:一種似狐的野狗。
(52)兕:雌一性一犀牛。
(53)窮奇:野獸名。
一說其鳴如狗,能吃人。
一說其狀似虎,有翅能飛,能吃人。
按《漢書·司馬相如傳》無“兕象”以下八字。
錢大昕謂後人妄增。
“‘于是乃使專諸之倫①,手格此獸②。
楚王乃駕馴駁之驷③,乘雕玉之輿④。
一靡一魚須之桡旃⑤,曳明月之珠旗⑥。
建幹将之雄戟⑦,左烏嗥之雕弓⑧,右夏服之勁箭⑨。
陽子骖乘⑩,纖阿為禦(11),案節未舒(12),即陵狡獸(13)。
辚邛邛(14),蹴距虛(15),轶野馬而?騊駼(16),乘遺風而射遊骐(17)。
儵眒凄浰(18),雷動熛至(19),星流霆擊(20)。
弓不虛發,中必決眥(21),洞胸達腋(22),絕乎心系(23)。
獲若雨獸(24),掩草蔽地。
于是楚王乃弭節裴回(25),翺翔容與。
覽乎陰林,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
徼?受诎(26),殚睹衆物之變一态(27)。
“‘于是鄭女曼姬(28),被阿錫(29),揄紵缟(30),雜纖羅,垂霧豰(31)。
襞積褰绉(32),纡徐委曲(33),郁桡溪谷(34)。
衯衯裶裶(35),揚袘恤削(36),蜚纖垂髾(37)。
扶與猗一靡一(38),噏呷萃蔡(39)。
下摩蘭蕙(40),上拂羽蓋(41)。
錯翡翠之威蕤(42),缪繞玉綏(43)。
缥乎忽忽(44),若神仙之仿佛(45)。
①專諸:春秋時代的吳國勇士,曾替吳公子光刺殺吳王僚。
此指像專諸一樣的勇士。
倫:類。
②格:擊殺。
③馴:被馴服。
駁:一毛一色不純的馬。
驷(sì,肆):古代四匹馬駕一車稱驷,此泛指馬。
④雕玉之輿:用雕刻的玉石裝飾的車,此言車之高貴。
⑤一靡一:通“麾”,揮動。
魚須:海中大魚之須,用來做旗子的穗飾。
⑥曳:搖動。
明月:珍珠名。
⑦建:舉起。
幹将:本為春秋時代吳國的著名制劍工匠,此指利刃。
雄戟:三面有刃的戟。
⑧烏嗥:《漢書》作“烏号”,古代良弓名。
雕弓:雕刻花紋的弓。
⑨夏服:通“夏箙(fú,服)”,盛箭的袋子。
相傳善射的夏後羿有良弓繁弱,還有良箭,裝在箭袋之中,此箭袋即稱夏服。
⑩陽子:即孫陽,字伯樂,秦穆公之臣,以善相馬著稱。
骖乘:陪乘的人。
古時乘車,駕車者居中,尊者居左,右邊一人陪乘,以禦意外,稱骖乘。
(11)纖阿(ē,婀):傳說是為月神駕車的仙女,後人泛稱善駕車者為纖阿。
(12)案節:馬走得緩慢而有節奏。
此言馬未急行。
未舒:指馬足尚未盡情奔馳。
此亦言馬未急行。
(13)陵:侵淩,此指踐踏。
狡獸:強健的猛獸。
按《廣雅》:“狡,健也。
”(14)辚:用車輪輾壓。
邛(qióng,窮)邛:傳說中的怪獸,其狀如馬,善奔馳。
(15)蹴:踐踏。
距虛:一種善于奔走的野獸名,其狀如驢。
(16)轶:突擊。
?(wèi,衛):通“?wèi,衛)車軸頂端。
這裡是以?撞擊之意。
或釋?為“躗”(wèi,衛)之借字,踐踏之意,也通。
騊駼(táotú,陶途):北方野馬名。
或釋為良馬。
(17)遺風:千裡馬名。
骐:野獸名,似馬。
(18)儵眒(shūshēn,書申):迅速的樣子。
儵,通“跾(shū,書)”,疾速。
凄浰:迅疾的樣子。
(19)雷動:像驚雷那樣震動。
此言楚王車馬的氣勢勇一猛。
熛(biāo,标)至:像暴風刮來一樣。
熛,通“猋”,即飙風,迅疾的大風。
此言楚王車騎的神速。
(20)星流:流星飛墜。
霆:疾雷。
(21)中(zhòng,重):射中。
決:裂開。
眥(zì,字):眼眶。
(22)洞:貫穿。
(23)絕:斷裂。
心系:連心的血管。
(24)獲:指獵物。
雨(yù,玉):下雨。
這裡指像雨點降落一樣。
弭(mǐ,米)節:停鞭緩行。
裴回:即徘徊。
(26)徼(yāo,腰):攔截。
?(jù,劇):極度疲倦。
受:接受。
诎:窮盡。
此指一精一疲力竭。
(27)殚:盡。
(28)鄭女:鄭國女子。
古代鄭國多美一女。
曼姬:美一女。
曼,皮膚細膩柔美。
(28)被:通“披”。
此指穿衣。
阿:輕細的絲織品。
錫:通“緆”,細布。
(30)揄:牽曳。
紵:麻布。
缟:白綢布。
(31)霧豰(hú,胡):輕柔的細紗。
(32)襞(bì,壁)積:形容女子腰間裙褶重重疊疊。
褰(qiān,遷)绉:形容衣服上的紋理很多。
褰,縮。
(33)纡徐委曲:形容衣服的線條婉曲多姿。
或釋為“裙下垂貌”(見《文選》呂向注)。
(34)郁桡:深曲的樣子。
(35)衯(fēn,分)衯裶(fēi,非)裶:衣服長長的樣子。
(36)揚:擡起。
袘(yì,義):裙子下端邊緣。
恤削:形容裙緣整齊的樣子。
(37)蜚:通“飛”。
飄動。
纖:《漢書》作“”,婦女上衣上的飄帶。
髾(shāo,梢):本指婦女燕尾形的發髻,此指衣服的燕尾形的下端。
(38)扶輿:與下文“猗一靡一”皆形容衣服合身,體态婀娜的樣子。
(39)噏呷(xīxiá,吸匣)、萃蔡:皆為人走路時衣服摩一擦所發出的響聲的象聲詞。
(40)摩:摩一擦。
(41)拂:拂拭。
羽蓋:插飾羽一毛一的車蓋。
(42)錯:間雜。
翡、翠:皆為鳥名,前者生紅色羽一毛一,後者生綠色羽一毛一。
威蕤(ruí,緌):用羽一毛一裝飾的首飾。
(43缪繞:缭繞。
纏結。
玉綏:用玉裝飾的帽帶。
(44)缥(piāo,漂)乎:隐隐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
忽忽:飄忽不定的樣子。
(45)仿佛:不真切。
“‘于是乃相與獠于蕙圃①,媻珊勃窣上金堤②。
掩翡翠,射鵕?③。
微矰出,纖繳施④。
弋白鹄,連鴐鵝⑤。
雙鸧下,玄鶴加⑥。
怠而後發,遊于清池⑦。
浮文鹢,揚桂枻⑧。
張翠帷,建羽蓋⑨。
罔玳瑁,釣紫貝⑩。
?金鼓,吹鳴籁(11)。
榜人歌,聲流喝(12)。
水蟲駭,波鴻沸(13)。
湧一泉起,奔揚會(14)。
礌石相擊(15),硠硠礚礚(16),若雷霆之一聲(17),聞乎數百裡之外。
“‘将息獠者,擊靈鼓,起烽燧(18)。
車案行,騎就隊(19)。
?乎一婬一婬一(20),班乎裔裔(21)。
于是楚王乃登陽雲之台(22),泊乎無為(23),澹乎自持(24),勺藥之和具而後禦之(25)。
不若大王終日馳騁而不下輿,脟割輪淬(26),自以為娛。
臣竊觀之,齊殆不如(27)。
’于是王默然無以應仆也。
” ①獠:夜間打獵。
②媻姗:走路緩慢的樣子。
勃窣:緩緩前行的樣子。
金堤:堅實的水堤。
一說是堤名。
③掩:通:“罨”(yǎn,掩):撒網捕鳥。
鵕?(jùnyí,俊義):錦雞。
?,同“?”。
④繳:一種用絲繩系住用來射鳥的短箭。
纖繳:拴在箭上的細絲繩,用以保持箭在飛行中的平衡。
施:射一出。
⑤弋:用帶絲線的箭射飛禽。
白鹄:白天鵝。
連:牽連。
此指用帶絲線的箭射中駕鵝。
鴐鵝:野鵝。
⑥鸧:鳥名,即鸧鸹,形似雁,黑色。
玄鶴:黑鵝。
加:箭加其身,即射中之意。
⑦怠:疲倦。
發:指開船。
遊:泛舟。
清池:指雲夢西邊的湧一泉清池。
⑧浮:漂浮。
文:花紋。
鹢:水鳥名。
此指船頭繪有鹢的圖案的畫船。
揚:舉起。
桂枻:桂木船漿。
⑨張:挂起。
翠帷:畫有翡翠鳥圖案的帷帳。
建:樹起。
羽蓋:用鳥一毛一裝飾的傘扒。
⑩罔:通“網”,用網捕取。
紫貝:長有紫色而帶黑紋貝殼的水中動物。
(11)?:撞擊。
金鼓:形如銅鑼的古樂器,即钲。
籁:一種帶孔的管樂器,即排箫。
(12)榜人:劃船的人。
按“榜”,通“舫”,《說文》:“舫,船師也。
”流喝(yè,夜):聲音悲涼嘶啞。
(13)水蟲:指水中的魚蝦之類。
鴻:通“洪”,《爾雅》:“洪,大也。
”沸:指波濤翻滾。
(14)奔揚:波濤(泷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引中井積德說)。
會:彙合。
(15)礌(léi,雷)石:古代作戰時從高處往下推滾以打擊敵人的石頭,或謂“礌”通“磊”,則“磊石”即為衆石。
(16)硠硠、礚礚(kē,棵)礚:皆為水石相撞擊的聲音。
(17)雷霆:雷暴,霹靂。
(18)靈鼓:六面鼓。
起:點燃。
烽燧:示警的烽火。
此指火把。
(19)案行:按隊列行走。
案,通“按”。
就隊:歸隊。
(20)?(xǐ,洗)乎:猶“?然”,接續不斷的樣子。
一婬一婬一:漸進的樣子。
此指隊伍緩緩前行的樣子。
(21)班(pán,盤)乎:猶“班然”,依次相連的樣子。
裔(yì,義)裔:絡繹不絕地向前行進的樣子。
(22)陽雲之台:楚國台榭之名,又名陽台,在巫山下。
(23)泊乎:通“怕乎”,猶“怕然”,安靜無事的樣子。
按《說文》:“怕,無為也。
”無為:泰然無事。
(24)澹乎:猶“憺然”,安靜無事的樣子。
澹,通“憺”。
按《說文》:“憺,安也。
”自持:保持安靜的心态。
(25)勺藥:即芍藥,香草名,古人用以為調料。
和:調和。
具:通“俱”,齊備。
禦:進獻。
(26)脟(luán,栾):通“脔”,把肉切成小塊。
輪淬(cùi,粹):在車輪間烤肉吃。
按《文選》“淬”作“焠”,烤灼之意。
(27)殆:恐怕。
烏有先生曰:“是何言之過也!足下不遠千裡,來況齊國①,王悉發境内之士,而備車騎之衆,以出田,乃欲勠力緻獲②,以娛左右也,何名為誇哉!問楚地之有無者,願聞大國之風烈③,先生之餘論也。
今足下不稱楚王之德厚,而盛推雲夢以為高,奢言一婬一樂而顯侈一靡一,竊為足下不取也。
必若所言,固非楚國之美也。
有而言之,是章君之惡④;無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
章君之惡而傷私義⑤,二者無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輕于齊而累于楚矣⑥。
且齊東陼巨海⑦,南有琅邪⑧;觀乎成山⑨,射乎之罘⑩;浮勃澥(11),遊孟諸(12);邪與肅慎為鄰(13),右以湯谷為界(14);秋田乎青丘(15),彷徨乎海外。
吞若雲夢者八九,其于胸中曾不蒂芥(16)。
若乃俶傥瑰偉(17),異方殊類(18),珍怪鳥獸,萬端鱗萃(19),充仞其中者(20),不可勝記,禹不能名(21),契不能計(22)。
然在諸侯之位,不敢言遊戲之樂,苑囿之大;先生又見客(23),是以王辭而不複(24),何為無用應哉(25)!” ①況:通“贶”,賜,此指賜教。
②勠力:齊心合力。
緻獲:獲得禽一獸。
③風:美好的風教。
烈:功業。
④章:通“彰”,宣揚,張揚。
⑤私義:指信義。
⑥輕:輕視。
累:牽累。
⑦陼:水邊。
此乃面臨之意,用為動詞。
⑧琅邪:或寫作“琅琊”,山名,在今山東諸城東南海邊,其山三面臨海。
⑨觀:遊賞。
成山:山名,在今山東榮城東北。
⑩之罘(fú,浮):山名,在今山東福山縣東北。
(11)浮:行船。
勃澥:也寫作“渤澥”,即今之渤海。
(12)孟諸:古代大澤名,在今河南商丘、東北及虞城西北,今已淤塞消失。
(13)邪:同“斜”,指側翼方向。
肅慎:古代國名。
(14)右:古人多以東方為左,故《文選》李善注以為此“右”字當是“左”字之誤。
湯谷:或寫作“晹谷”,神話傳說中的太陽升起之處。
(15)田:通“畋”,打獵。
青丘:古代海外國名。
(16)曾:竟。
蒂芥:指小小的梗塞之物。
(17)俶傥:通“倜傥”,卓越非凡。
瑰偉:奇偉,卓異。
此指珍奇特異之物。
(18)異方:不同地區。
殊類:特殊物類。
(19)萬端:猶言萬物,指上述各種珍奇異物。
鱗萃:像魚鱗般地聚集在一起。
(20)仞:通“牣”:充滿。
(21)名:叫出名字來。
(22)契:商代的始祖。
傳說他曾任堯的司徒,善長計算。
上句之“禹”,曾為堯的司空,善辨九州的土地、山川和草木、禽一獸。
這兩句說,就是禹和契這樣的聖人,也難以說出衆物之名,計算出衆物之數。
極言物類之繁多。
(23)見客:被當做貴客加以優待。
(24)辭:言語。
複:回答之意。
“辭而不複”,猶言沒回答任何言語。
(25)無用:無以。
無是公聽然而笑曰①:“楚則失矣②,齊亦未為得也。
夫使諸侯納貢者,非為财币③,所以述職也④;封疆畫界者⑤,非為守禦,所以禁一婬一也⑥。
今齊列為東藩⑦,而外私肅慎⑧,捐國逾限⑨,越海而田,其于義故未可也⑩。
且二君之論,不務明君臣之義而正諸侯之禮(11),徒事争遊獵之樂(12),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勝,荒一婬一相越,此不可以揚名發譽(13),而适足以貶君自損也。
且夫齊、楚之事又焉足道邪!君未睹夫巨麗也(14),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15)? ①聽(yǐn,隐)然:笑的樣子。
或以為“聽”通“哂(shěn,審)”,微笑(或大笑)之意。
②失:錯誤、過失。
③财币:财物。
④述職:陳述職責之事。
按古代禮制,諸侯每五年要進京朝見天子一次,進獻貢物,陳述政情。
⑤封疆:劃定諸侯封地的界限。
⑥禁一婬一:杜絕放縱違法的行為。
⑦列:排列。
東藩:東方的藩屬之國。
古諸侯國對中央王朝都起着屏藩的作用,故稱其為藩國。
⑧私:私自交往。
⑨捐:丢棄。
“捐國”就是離開封國之意。
逾:越過。
限:界限,指國界。
⑩義:道義。
(11)二君:指子虛和烏有。
務明:竭力闡明。
(12)徒事:隻做。
(13)發譽:提高聲譽。
(14)巨麗:巨大和壯美。
(15)上林:苑名。
地在長安之西,原為秦朝舊苑,漢武帝加以擴建,南至終南山,北臨渭水,周圍三百裡,内建離宮七十座,可供上萬兵馬縱馳其中。
左蒼梧①,右西極②,丹水更其南③,紫淵徑其北④;終始霸浐⑤,出入泾渭;酆、鄗潦潏⑥,纡餘委蛇⑦,經營乎其内⑧。
蕩蕩兮八川分流⑨,相背而異态。
東西南北,馳鹜往來⑩,出乎椒丘之阙(11),行乎洲淤之浦(12),徑乎桂林之中(13),過乎泱莽之野(14)。
汩乎渾流(15),順阿而下(16),赴隘陝之口(17)。
觸穹石(18),激堆埼(19),沸乎暴怒(20),洶湧滂?(21)。
?浡滵汩(22),湢測泌?(23)。
橫流逆折,轉騰潎洌(24)。
澎濞沆瀣(25),穹隆雲撓(26),蜿蟺膠戾(27)。
逾波趨浥(28),莅莅下濑(29)。
批?沖壅(30),奔揚滞沛(31)。
臨坻注壑(32),瀺灂霣墜(33)。
湛湛隐隐(34),砰磅訇礚(35)。
潏潏淈淈(36),湁潗鼎沸(37)。
馳波跳沫(38),汩?漂疾(39),悠遠長懷(40)。
寂漻無聲(41),肆乎永歸(42)。
然後灏溔潢漾(43),安翔徐徊(44)。
翯乎滈滈(45),東注大湖,衍溢陂池(46)。
于是乎蛟龍赤螭(47),???離(48)。
鰅鳙?(49),禺禺鱋魶(50)。
揵鳍擢尾(51),振鱗奮翼(52),潛處于深岩。
魚鼈讙聲(53),萬物衆夥(54)。
明月珠子,玓?江一靡一(55)。
蜀石黃碝(56),水玉磊珂(57)。
磷磷爛爛(58),采色澔旰(59),叢積乎其中。
鴻鹄鹔鸨(60),鴐鵝鸀(61),??鹮目(62),煩鹜鷛?(63),??鸬(64),群浮乎其上。
汎一婬一泛濫(65),随風澹淡(66)。
與波搖蕩,掩薄草渚(67)。
唼喋菁藻(68),咀嚼菱藕。
①左:指上林苑的左邊,即東方。
蒼梧:本是漢代郡名,遠在今廣西蒼梧縣。
此當指上林苑東邊的小地名。
②右:上林苑的西方。
西極:本指西方極遠之地,此當指上林苑西邊的河水名。
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說文》曰:‘汃,西極之水也。
’引《爾雅》作‘汃’。
段注曰:‘汃之作豳,聲之誤也。
’步瀛案:西極之水,自非太一王所居之邠,此亦假上林苑中之水,以象西極汃水也。
”③丹水:河水名,源出陝西商縣西北之冢嶺山,東流至河南境。
更:流過。
④紫淵:上林苑北邊的淵水名,也稱紫泉。
徑:經過。
⑤霸:《文選》作“灞”,河水名,發源于陝西蘭田縣,流經長安灞橋,再向西北與浐水彙合注入渭水。
浐:河水名,發源于陝西蘭田縣西南,流經長安。
“終始霸浐”謂霸、浐二河始終未流一出上林苑。
下句“出入泾渭”,意謂泾水和渭水從上林苑之外一流入苑中,又從苑中流一出。
⑥酆:河水名,源于陝西甯陝縣東北之秦嶺,流經長安,再注入渭水。
滈:《文選》作“鎬”,河水名,源出陝西長安縣南,北流入渭水。
今僅存上遊,下遊淤塞。
潦(láo,勞):水名,源出陝西戶縣南,東北流入渭水。
潦:河水名,源出陝西終南山,西北流入渭水。
⑦纡餘:水流曲折的樣子。
委蛇(yí,夷):水流宛轉的樣子。
⑧經營:盤旋的樣子。
⑨八川:八條河,即上文所寫的霸、浐、泾、渭、酆、鄗、潦、潏,合稱關中八川。
⑩馳鹜:形容水勢縱橫奔流的樣子。
(11)椒丘:盛産花椒的山丘。
阙:缺口。
此言椒丘兩山相對峙,中有缺口(山谷)。
(12)洲淤:即水中沙灘。
按揚雄《方言》:“水中可居者曰洲,三輔謂之淤也。
”浦:水邊。
(13)桂林:桂樹林。
(14)泱莽:廣闊無邊的樣子。
(15)汩(yù,玉):水流迅速的樣子。
渾流:通“混流”,水勢盛大。
(16)阿:高丘。
(17)隘陝:即“狹隘”,指河兩岸相近之處。
(18)穹石:大石頭。
(19)激:激蕩。
堆埼:沙石壅積所形成的曲岸。
(20)沸:水流湧起。
(21)滂?:同“澎湃”,波一浪一激蕩踴躍的樣子。
(22)?浡:水流盛出的樣子。
?汩:水流迅疾的樣子。
(23)湢測:水流相撞擊的聲音。
泌?(bìzhì,畢志):水流撞擊聲。
(24)潎洌(piējiè,瞥列):水流撞擊而發出的響聲。
(25)澎濞:水流至不平處發出的聲音。
沆瀣(xiè,謝):水流到不平的地方發出的聲響。
(26)穹隆:水勢高一聳的樣子。
雲撓:水勢回旋,像雲一樣的屈折。
(27)蜿蟺:水回旋貌。
膠戾:水流蜿蜒曲繞的樣子。
(28)趨浥(yà,亞):水流入深淵。
浥:窪陷之地。
(29)莅(lì,利)莅:水急流聲。
濑:流過沙石的急水。
(30)批:撞擊。
按《說文》:“批,擊也。
”?:同“岩”。
壅:防水的堤。
(31)奔揚:指水奔騰飛揚。
滞沛:水奔揚不可阻擋的樣子。
(32)(chí,遲):水中的高地。
壑:溝谷。
(33)瀺灂(chánzhuó,纏濁):小水聲。
霣(yǔn,允)墜:通“隕墜”,隕落。
此指水流入溝谷中。
(34)湛湛:水深的樣子。
隐隐:水盛大的樣子。
(35)砰磅:水流激蕩的聲音。
訇礚:水流奔騰撞擊的聲音。
(36)潏潏:水湧一出的樣子。
淈淈:水湧一出而混濁的樣子。
(37)湁潗(chìjí,斥急):泉水湧一出而沸騰的樣子。
(38)馳波:水波急馳。
跳沫:水上泛起的白沫跳躍不止。
(39)汩?(yùyì,育義):水流急轉的樣子。
漂疾:通“剽疾”,指水流輕浮迅疾的樣子。
按《正字通》曰:“剽,輕疾也。
”(40)悠遠:長遠。
此指水流放散遠去。
長懷:長歸。
此指大小長歸湖中。
按《漢書·司馬相如傳》顔師古引郭璞注:“懷亦歸,變文耳。
”(41)寂漻:通“寂寥”,形容水平靜無聲的樣子。
(42)肆乎:安靜的樣子。
按《漢書·司馬相如傳》王先謙補注曰:“肆乎永歸,言安然而長往也。
”一說“肆”為水之奔放(見《文選》李善注)。
永歸:長歸湖海之中。
(43)灏溔:水大無邊際的樣子。
潢漾:水大無邊的樣子。
(44)安翔、徐回:皆形容水流疏緩迂回的樣子。
(45)翯(hè,賀)乎:猶“翯然”,大水泛起白光的樣子。
滈(hào,浩)滈:水勢浩大而泛起白光的樣子。
(46)大湖:指上林苑中的昆明池。
衍溢:大水滿溢于外。
陂池:指昆明池以外的小水池。
(47)赤螭:赤色的無角雌龍。
(48)??(gèngméng,去聲“更”萌):魚名,形似鳝魚,體大。
?(jiàn,漸)離:或作“?螭”,魚名。
胡文瑛《文選箋證》以為“介蟲之類”。
(49)鰅:魚名,或稱班魚,皮有紋。
鳙:魚名,也稱黑鲢、花鲢。
鳙:魚名,形似鳝。
?:魚名,其口大。
(50)禺禺:魚名,一種黃地黑紋,皮有一毛一的魚。
鱋:魚名,即比目魚。
魶:魚名,即鲵魚,俗稱“娃娃魚”。
(51)揵:揚起。
擢:搖動。
(52)奮翼:揚起翅膀。
(53)讙:同“歡”。
(54)夥:多。
(55)明月:月明珠。
玓?:明珠光彩閃耀的樣子。
江一靡一:江邊。
一靡一,通“湄”,水邊。
(56)石:一種次于玉的石。
黃碝(ruǎn,軟):黃色的碝石。
(57)水玉:水晶石。
磊珂:石累積的樣子。
(58)磷、燦爛、皆形容玉與石色澤燦爛的樣子。
(59)澔旰:玉石色彩相互輝映而繁盛的樣子。
(60)鴻鹄:天鵝。
鹔:即鹔鷞,一種似雁的鳥。
鸨:鳥名,體比雁大。
(61)鸀(zhúyù,燭玉):水鳥名,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绀色。
(62)??:鳥名,形如凫,高腳,長喙,頭上長有紅一毛一冠。
鹮目:水鳥名,比鹭大而尾短,生有紅白色的羽一毛一。
(63)煩鹜:鳥名,似鴨而小。
鷛?:水鳥名,形似凫,灰色,雞足。
(64)?(zhēncí,針雌):水鳥名,黑蒼色。
?鸬:水鳥名,即鸬鹚,善捕食魚。
(65)汎一婬一:浮遊不定的樣子。
泛濫:水漫溢橫流的樣子。
(66)澹淡:水波搖蕩不定的樣子。
按《說文》:“澹,水搖也。
”(67)掩:遮蓋。
或釋為休息、遊戲。
薄:本為草叢生之意,這裡是聚積之意(郭璞說)。
草渚:長滿野草的沙洲。
(68)唼喋:群鳥或魚争吃東西的聲音。
菁、藻:皆為水草名。
“于是乎崇山??①,崔巍嵯峨②0。
深林巨木③,嶄岩?嵯④。
九嵏嶻嶭⑤,南山峨峨⑥。
岩陁甗锜⑦,摧崣崛崎⑧。
振溪通谷⑨,蹇産溝渎⑩。
谽呀豁?(11)?,阜陵别島(12)?,崴磈嵔瘣(13),丘墟崛?(14)。
隐辚郁?(15)登降施一靡一(16),陂池貏豸(17)。
沇溶一婬一鬻(18),散渙夷陸(19)。
亭臯千裡(20),一靡一不被築(21)。
掩以綠蕙,被以江離(22),糅以蘼蕪(23),雜以流夷(24)。
尃結縷(25),欑戾莎(26),揭車衡蘭(27),稿本射幹(28)。
茈姜蘘荷(29),葴橙若荪(30)。
鮮枝黃礫(31),蔣芧青薠(32)。
布濩闳澤(33),延曼太原(34)。
麗一靡一廣衍(35),應風披一靡一(36)。
吐芳揚烈(37),郁郁斐斐(38)。
衆香發越,肸布寫(39),?苾勃(40)。
①??:山勢峻拔高一聳的樣子。
②崔巍:山高峻的樣子。
嵯峨:山高的樣子。
③深林:廣大的樹林。
深,廣也。
巨木:大樹。
④嶄岩:山高險峻的樣子。
?嵯:山勢高低不齊的樣子。
⑤九嵏:山名,在今陝西禮泉縣東北。
嶻:山名,又名慈娥山,在今陝西三原、泾陽、淳化之間。
⑥南山:終南山。
峨峨:高峻的樣子。
⑦岩:險峻。
陁:傾斜。
甗:通“?”,上下大而中間小的山。
锜(qí,奇):古炊器,即三足鍋。
此形容山勢險峻。
⑧摧崣:猶“崔巍”,山高峻的樣子。
崛崎:猶“崎岖”,山路不平。
⑨振:收斂。
通:流。
此言有的地方是收蓄流水的山溪,有的地方是水流流貫通的山谷。
⑩蹇産:曲折的樣子。
溝渎:河溝。
(11)谽呀:大而空的樣子。
豁?(xiǎ,上聲“瞎”):開闊空虛的樣子。
按《說文》:“?,大開也。
(12)阜:山丘。
陵:大山丘。
别:離。
島:水中的山。
(13)崴磈:高峻的樣子。
嵔瘣:山勢高峻的樣子。
(14)丘墟:堆積不平的樣子。
崛?:山勢不平的樣子。
(15)隐辚:山不平之狀。
郁?:山不平的樣子。
(16)登降:地勢有高有低。
施一靡一:山勢綿延的樣子。
(17)貏豸(bǐzhì,比至):山勢漸平的樣子。
(18)沇溶:水流緩慢的樣子。
一婬一鬻:水流緩慢的樣子。
(19)散渙:即“渙散”。
此指水泛濫四散。
夷陸:平坦的原野。
(20)亭臯:平坦的水邊之地。
亭,平也。
臯,水邊之地。
(21)一靡一:無。
被(pí,皮)築:築地使其平坦。
(22)掩:覆蓋。
綠:通“菉”,草名。
被:覆蓋。
(23)糅:間雜。
(24)流夷:或作“留夷”,香草名。
(25)尃:同“布”。
布滿。
結縷:多年蔓生草名,形似茅草。
(26)欑:叢聚在一起。
戾莎:通“?莎”,深綠色的莎草。
(27)揭車:香草名。
衡:杜衡,香草名。
(28)稿本:香草名。
射幹:香草名。
(29)茈姜:初生的嫩姜。
蘘荷:即“陽藿”,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開淡黃色花。
(30)葴:草名,即酸漿草,開小白花,葉苦可食用。
橙:通“燈”,燈籠草。
又《漢書·司馬相如傳》作“持”,顔師古以為“符”字之誤,符即鬼目。
若:杜若,香草名。
荪:香草名。
(31)鮮枝:香草名,或名橪支、焉支、燕支,可染紅色。
黃礫:通“黃”,其根可作染料用。
(32)蔣:草名,即孤蒲草,或稱茭。
芧:即橡實。
一說讀“住”音,釋為“三棱草”。
青薠:草名。
(33)布濩:遍地散布。
闳:通“宏”,廣大。
澤:沼澤地。
(34)延曼:蔓延。
太原:廣闊的原野。
(35)麗一靡一:相連不絕。
廣衍:廣泛伸展。
(35)披一靡一:草木倒伏。
(37)揚烈:散發濃烈的香味。
(38)郁郁:香味濃郁。
斐斐:《漢書·司馬相如傳》作“菲菲”,香味擴散的樣子。
(39)肸(xīxiǎng,稀響):指香氣四溢,侵人心脾。
按王先謙《漢書補注》曰:“此賦‘肸布寫’及《文選·吳都賦》‘芬馥肸’皆謂香氣四達而入人心……靈感通微之意也。
”王說是。
寫:通“瀉”,宣洩。
(40)??(yèai,夜一愛一):香氣散發。
苾(bì,必)勃:香氣濃郁。
“于是乎周覽泛觀,瞋盼軋沕①,芒芒恍忽②。
視之無端,察之無崖。
日出東沼③,入于西陂④。
其南則隆冬生長⑤,踴水躍波⑥;獸則?旄獏犛⑦,沈牛麈麋⑧,赤首圜題⑨,窮奇象犀⑩。
其北則盛夏含凍裂地(11),涉冰揭河(12);獸則麒麟角?(13),騨騱橐駞(14),蛩蛩騨騱(15),駃騠驢騾(16)。
“于是乎離宮别館(17),彌山跨谷(18)。
高廊四注(19),重坐曲閣(20)。
華榱璧珰(21),辇道?屬(22),步?周流(23),長途中宿(24)。
夷嵏築堂(25),累台增成(26)。
岩突洞房(27),俯杳眇而無見(28),仰攀橑而扪天(29)。
奔星更于閨闼(30),宛虹拖于楯軒(31)。
青虯蚴蟉于東箱(32),象輿婉蟬于西清(33)。
靈圉燕于閑觀(34),偓佺之倫暴于南榮(35)。
醴泉一湧于清室(36),通川過乎中庭(37)。
槃石裖崖(38),嵚岩倚傾(39),嵯峨磼礏(40),刻削峥嵘(41)。
玫瑰碧琳,珊瑚叢生(42)。
瑉玉旁唐(43),瑸斒文鱗(44)。
赤瑕駁荦(45),雜臿其間(46),垂綏琬琰(47),和氏出焉(48)。
①瞋盼:睜大眼睛觀望。
軋溝:分辨不清楚。
②芒芒:通“茫茫”,廣闊的樣子。
恍忽:通“恍惚”,隐約看不清的樣子。
③東沼:指上林苑東邊的池沼。
④西陂:上林苑西邊的池沼。
⑤隆冬:嚴寒的冬天。
⑥踴水:奔騰的流水。
⑦?:獸名,即單峰駝。
旄:旄牛。
獏:獸名,形似熊。
犛:牦牛,長尾,黑色,産于西南邊疆。
⑧沉牛:即水牛。
麈:駝鹿,似鹿而大。
⑨赤首:古獸名。
圜題:通“圓題”,即“圓蹄”,似鹿的獸名。
⑩窮奇:怪獸名,似牛,生蝟一毛一,鳴聲如狗吠。
象犀:大象和犀牛。
(11)含凍:指河水凍結。
(12)揭河:撩一起衣裳過河。
(13)角?:獸名,似豬,生角,獸走。
(14)橐駞:即駱駝。
(15)蛩蛩:傳說中似馬的獸名。
騨騱:一種野馬名,一毛一色青黑,生有白鱗,文如鼍魚。
(16)駃騠:駿馬名。
(17)離宮:古代皇帝臨時居住的行宮。
别宮:皇帝正宮以外的宮室。
(18)彌山:滿山。
跨谷:橫跨溪谷。
(19)高廊:供人們行走的走廊。
四注:猶言“四匝”,四方圍繞之意。
(20)重坐:兩層的樓。
曲閣:空中的閣道曲折相連。
(21)華榱:繪花的屋椽子。
璧珰:璧玉裝飾的瓦珰。
筒瓦的前端稱珰。
(22)辇:此指帝王乘坐的車。
?屬:相連不絕的樣子。
(23)步?:即步檐,可以步行的長廊。
周流:周遊。
(24)中宿:中途住宿,此言長廊極長,一天走不完,需于中途過夜。
(25)夷:削平。
嵏:本為山名,此指高一聳的山(見顔師古《漢書·司馬相如傳》注)。
(26)累台:重疊的高台。
增成:通“層成”,猶言“層層”。
一層曰一成。
(27)岩突:山岩底部。
按《釋名》:“突,幽也。
”《正字通》:“突,深也。
又隐暗處。
”洞房:幽深的房室。
此指由山岩底部潛通于上部台榭的房室。
(28)杳眇:遙遠的樣子。
(29)橑:屋莳椽子。
扪:摸。
(30)奔星:流星。
更:經過。
閨、闼:皆為宮中小門。
(31)宛虹:彎曲的虹。
拖:加于其上。
楯:欄杆。
軒:窗闆。
(32)青虯:傳說中有角的龍。
蚴蟉:龍身蜿曲的樣子。
東箱:正室東面的側室。
箱,通“廂”。
(33)象輿:用大象駕禦的車子。
婉蟬:蜿蜒行走的樣子。
西清:西廂房的清靜之處。
(34)靈圉:衆神的統稱。
燕:閑居休息。
閑觀:清閑的館舍。
(35)偓佺:仙人名,傳說他吃松子,身上長一毛一,方眼,善走。
倫:類。
暴:同“曝”。
曬。
南榮:南檐。
屋檐兩頭翹一起的部分稱“榮”。
(36)醴泉:甘甜的泉水。
清室:清靜之室。
(37)通川:流動的河水。
中庭:院子。
(38)槃石:磐石,巨大的石頭。
裖崖:整頓池水之涯。
(39)嵚岩:高險的樣子。
倚傾:參差不齊的樣子。
(40)磼礏:山勢高峻的樣子。
(41)刻削:指山形奇特,如同雕刻過一樣。
(42)珊瑚:珊瑚樹。
(43)瑉:似玉的美石。
旁唐:猶言“磅礴”,廣大的樣子。
(44)瑸斒:玉石的花紋。
(45)赤瑕:赤玉。
駁荦:指玉石文采交錯的樣子。
臿:通“插”。
(47)垂綏:美玉名。
琬琰:美玉名。
(48)和氏:和氏璧,春秋時代楚國卞和所得的美玉,是當時最珍貴的寶物之一。
“于是乎盧橘夏孰①,黃甘橙楱②,枇杷橪柿③,楟?厚樸④,梬棗楊梅⑤,櫻桃蒲陶⑥,隐夫郁棣⑦,榙?荔枝⑧,羅乎後宮,列乎北園⑨。
?丘陵⑩,下平原,揚翠葉(11),杌紫一莖一(12),發紅華(13),秀朱榮(14),煌煌扈扈(15),照耀巨野(16)。
沙棠栎槠(17),華氾檘栌(18),留落胥馀(19),仁頻并闾(20),欃檀木蘭(21),豫章女貞(22),長千仞,大連抱(23),誇條直暢(24),實葉?茂(25),攢立叢倚(26),連卷累佹(27),崔錯癹骫(28),阬衡?砢(29),垂條扶於(30),落英幡?(31),紛容蕭(32),旖旎從風(33),浏莅卉吸(34),蓋象金石之一聲,管龠之音(35)。
柴池茈虒(36),旋環後宮(37),雜遝累輯(38),被山緣谷(39),循阪下?(40),視之無端,究之無窮(41)。
①盧桔:桔樹的一種,秋天結實,次年二月漸變青黑色,至夏始熟,其核變黑,故名為盧(黑色)桔。
孰:同“熟”。
②黃甘:即黃柑,桔類水果。
橙:柚子。
楱(còu,湊):桔類水果,皮有皺紋,故又名皺子。
③橪:酸小棗。
④楟:山梨。
?:樹名,蘋果類的水果。
厚樸:樹名,皮很厚,故又名“重皮”。
開紅花,結青實,四季不落葉。
⑤梬棗:即羊棗,似柿子而小。
⑥蒲陶:即“葡萄”。
⑦隐夫:樹名,即常棣,其果實名山櫻桃。
或釋為“馬失草”(見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引何焯說)。
郁棣:即唐棣,或稱“郁李”,落葉灌木,果實紫赤色,有酸味。
⑧榙?:樹名,果實似李子。
⑨北園:北邊的果園。
⑩?:通“迤”,綿延。
(11)揚:擺一動。
(12)杌:通“扤”,搖動。
按《說文》:“扤,動也。
”(13)發:猶“開”。
華:同“花”。
(14)榮:花。
(15)煌煌:光彩很盛的樣子。
扈扈:光彩繁盛的樣子。
(16)巨野:廣闊的原野。
(17)沙棠:水果名,即沙果。
栎:橡實。
槠(zhū,朱):樹名,其實如橡實而圓。
(18)華:即桦樹。
氾:通“楓”。
《漢
楠:樹名,即楠木,樹質甚佳。
豫章:樹名,即樟木。
(44)桂:香樹名。
椒:花椒樹。
木蘭:樹名,開白花,宜于觀賞。
(45)蘖:即黃蘖樹。
其高數丈,其皮外白裡黃。
離:通“樆(lí,離)”,即山梨樹。
朱楊:生于水邊的樹名,即赤一莖一柳。
(46)樝(zhā,滓)梨:即山楂樹。
梬(yǐng,影)栗:梬棗,今稱黑棗。
(47)赤猿:紅猴。
蠼蝚:猕猴。
(48)鹓?(yuānchú,冤除):傳說中似鳳凰的鳥名。
孔:孔雀。
鸾:鸾鳥,傳說中似鳳凰的鳥名。
(49)騰遠:即“騰猿”之誤字,善騰躍的猴子。
射(yè,夜)幹:似狐而小的動物,能上樹,其鳴如猿。
(50)玄豹:黑豹。
(50)蟃蜒:通“獌蜒”一種似狸的狼類大獸,傳說其長百尋(當為一尋之誤)。
?(chū,初):一種似狸而大的猛獸。
豻:一種似狐的野狗。
(52)兕:雌一性一犀牛。
(53)窮奇:野獸名。
一說其鳴如狗,能吃人。
一說其狀似虎,有翅能飛,能吃人。
按《漢書·司馬相如傳》無“兕象”以下八字。
錢大昕謂後人妄增。
“‘于是乃使專諸之倫①,手格此獸②。
楚王乃駕馴駁之驷③,乘雕玉之輿④。
一靡一魚須之桡旃⑤,曳明月之珠旗⑥。
建幹将之雄戟⑦,左烏嗥之雕弓⑧,右夏服之勁箭⑨。
陽子骖乘⑩,纖阿為禦(11),案節未舒(12),即陵狡獸(13)。
辚邛邛(14),蹴距虛(15),轶野馬而?騊駼(16),乘遺風而射遊骐(17)。
儵眒凄浰(18),雷動熛至(19),星流霆擊(20)。
弓不虛發,中必決眥(21),洞胸達腋(22),絕乎心系(23)。
獲若雨獸(24),掩草蔽地。
于是楚王乃弭節裴回(25),翺翔容與。
覽乎陰林,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
徼?受诎(26),殚睹衆物之變一态(27)。
“‘于是鄭女曼姬(28),被阿錫(29),揄紵缟(30),雜纖羅,垂霧豰(31)。
襞積褰绉(32),纡徐委曲(33),郁桡溪谷(34)。
衯衯裶裶(35),揚袘恤削(36),蜚纖垂髾(37)。
扶與猗一靡一(38),噏呷萃蔡(39)。
下摩蘭蕙(40),上拂羽蓋(41)。
錯翡翠之威蕤(42),缪繞玉綏(43)。
缥乎忽忽(44),若神仙之仿佛(45)。
①專諸:春秋時代的吳國勇士,曾替吳公子光刺殺吳王僚。
此指像專諸一樣的勇士。
倫:類。
②格:擊殺。
③馴:被馴服。
駁:一毛一色不純的馬。
驷(sì,肆):古代四匹馬駕一車稱驷,此泛指馬。
④雕玉之輿:用雕刻的玉石裝飾的車,此言車之高貴。
⑤一靡一:通“麾”,揮動。
魚須:海中大魚之須,用來做旗子的穗飾。
⑥曳:搖動。
明月:珍珠名。
⑦建:舉起。
幹将:本為春秋時代吳國的著名制劍工匠,此指利刃。
雄戟:三面有刃的戟。
⑧烏嗥:《漢書》作“烏号”,古代良弓名。
雕弓:雕刻花紋的弓。
⑨夏服:通“夏箙(fú,服)”,盛箭的袋子。
相傳善射的夏後羿有良弓繁弱,還有良箭,裝在箭袋之中,此箭袋即稱夏服。
⑩陽子:即孫陽,字伯樂,秦穆公之臣,以善相馬著稱。
骖乘:陪乘的人。
古時乘車,駕車者居中,尊者居左,右邊一人陪乘,以禦意外,稱骖乘。
(11)纖阿(ē,婀):傳說是為月神駕車的仙女,後人泛稱善駕車者為纖阿。
(12)案節:馬走得緩慢而有節奏。
此言馬未急行。
未舒:指馬足尚未盡情奔馳。
此亦言馬未急行。
(13)陵:侵淩,此指踐踏。
狡獸:強健的猛獸。
按《廣雅》:“狡,健也。
”(14)辚:用車輪輾壓。
邛(qióng,窮)邛:傳說中的怪獸,其狀如馬,善奔馳。
(15)蹴:踐踏。
距虛:一種善于奔走的野獸名,其狀如驢。
(16)轶:突擊。
?(wèi,衛):通“?wèi,衛)車軸頂端。
這裡是以?撞擊之意。
或釋?為“躗”(wèi,衛)之借字,踐踏之意,也通。
騊駼(táotú,陶途):北方野馬名。
或釋為良馬。
(17)遺風:千裡馬名。
骐:野獸名,似馬。
(18)儵眒(shūshēn,書申):迅速的樣子。
儵,通“跾(shū,書)”,疾速。
凄浰:迅疾的樣子。
(19)雷動:像驚雷那樣震動。
此言楚王車馬的氣勢勇一猛。
熛(biāo,标)至:像暴風刮來一樣。
熛,通“猋”,即飙風,迅疾的大風。
此言楚王車騎的神速。
(20)星流:流星飛墜。
霆:疾雷。
(21)中(zhòng,重):射中。
決:裂開。
眥(zì,字):眼眶。
(22)洞:貫穿。
(23)絕:斷裂。
心系:連心的血管。
(24)獲:指獵物。
雨(yù,玉):下雨。
這裡指像雨點降落一樣。
弭(mǐ,米)節:停鞭緩行。
裴回:即徘徊。
(26)徼(yāo,腰):攔截。
?(jù,劇):極度疲倦。
受:接受。
诎:窮盡。
此指一精一疲力竭。
(27)殚:盡。
(28)鄭女:鄭國女子。
古代鄭國多美一女。
曼姬:美一女。
曼,皮膚細膩柔美。
(28)被:通“披”。
此指穿衣。
阿:輕細的絲織品。
錫:通“緆”,細布。
(30)揄:牽曳。
紵:麻布。
缟:白綢布。
(31)霧豰(hú,胡):輕柔的細紗。
(32)襞(bì,壁)積:形容女子腰間裙褶重重疊疊。
褰(qiān,遷)绉:形容衣服上的紋理很多。
褰,縮。
(33)纡徐委曲:形容衣服的線條婉曲多姿。
或釋為“裙下垂貌”(見《文選》呂向注)。
(34)郁桡:深曲的樣子。
(35)衯(fēn,分)衯裶(fēi,非)裶:衣服長長的樣子。
(36)揚:擡起。
袘(yì,義):裙子下端邊緣。
恤削:形容裙緣整齊的樣子。
(37)蜚:通“飛”。
飄動。
纖:《漢書》作“”,婦女上衣上的飄帶。
髾(shāo,梢):本指婦女燕尾形的發髻,此指衣服的燕尾形的下端。
(38)扶輿:與下文“猗一靡一”皆形容衣服合身,體态婀娜的樣子。
(39)噏呷(xīxiá,吸匣)、萃蔡:皆為人走路時衣服摩一擦所發出的響聲的象聲詞。
(40)摩:摩一擦。
(41)拂:拂拭。
羽蓋:插飾羽一毛一的車蓋。
(42)錯:間雜。
翡、翠:皆為鳥名,前者生紅色羽一毛一,後者生綠色羽一毛一。
威蕤(ruí,緌):用羽一毛一裝飾的首飾。
(43缪繞:缭繞。
纏結。
玉綏:用玉裝飾的帽帶。
(44)缥(piāo,漂)乎:隐隐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
忽忽:飄忽不定的樣子。
(45)仿佛:不真切。
“‘于是乃相與獠于蕙圃①,媻珊勃窣上金堤②。
掩翡翠,射鵕?③。
微矰出,纖繳施④。
弋白鹄,連鴐鵝⑤。
雙鸧下,玄鶴加⑥。
怠而後發,遊于清池⑦。
浮文鹢,揚桂枻⑧。
張翠帷,建羽蓋⑨。
罔玳瑁,釣紫貝⑩。
?金鼓,吹鳴籁(11)。
榜人歌,聲流喝(12)。
水蟲駭,波鴻沸(13)。
湧一泉起,奔揚會(14)。
礌石相擊(15),硠硠礚礚(16),若雷霆之一聲(17),聞乎數百裡之外。
“‘将息獠者,擊靈鼓,起烽燧(18)。
車案行,騎就隊(19)。
?乎一婬一婬一(20),班乎裔裔(21)。
于是楚王乃登陽雲之台(22),泊乎無為(23),澹乎自持(24),勺藥之和具而後禦之(25)。
不若大王終日馳騁而不下輿,脟割輪淬(26),自以為娛。
臣竊觀之,齊殆不如(27)。
’于是王默然無以應仆也。
” ①獠:夜間打獵。
②媻姗:走路緩慢的樣子。
勃窣:緩緩前行的樣子。
金堤:堅實的水堤。
一說是堤名。
③掩:通:“罨”(yǎn,掩):撒網捕鳥。
鵕?(jùnyí,俊義):錦雞。
?,同“?”。
④繳:一種用絲繩系住用來射鳥的短箭。
纖繳:拴在箭上的細絲繩,用以保持箭在飛行中的平衡。
施:射一出。
⑤弋:用帶絲線的箭射飛禽。
白鹄:白天鵝。
連:牽連。
此指用帶絲線的箭射中駕鵝。
鴐鵝:野鵝。
⑥鸧:鳥名,即鸧鸹,形似雁,黑色。
玄鶴:黑鵝。
加:箭加其身,即射中之意。
⑦怠:疲倦。
發:指開船。
遊:泛舟。
清池:指雲夢西邊的湧一泉清池。
⑧浮:漂浮。
文:花紋。
鹢:水鳥名。
此指船頭繪有鹢的圖案的畫船。
揚:舉起。
桂枻:桂木船漿。
⑨張:挂起。
翠帷:畫有翡翠鳥圖案的帷帳。
建:樹起。
羽蓋:用鳥一毛一裝飾的傘扒。
⑩罔:通“網”,用網捕取。
紫貝:長有紫色而帶黑紋貝殼的水中動物。
(11)?:撞擊。
金鼓:形如銅鑼的古樂器,即钲。
籁:一種帶孔的管樂器,即排箫。
(12)榜人:劃船的人。
按“榜”,通“舫”,《說文》:“舫,船師也。
”流喝(yè,夜):聲音悲涼嘶啞。
(13)水蟲:指水中的魚蝦之類。
鴻:通“洪”,《爾雅》:“洪,大也。
”沸:指波濤翻滾。
(14)奔揚:波濤(泷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引中井積德說)。
會:彙合。
(15)礌(léi,雷)石:古代作戰時從高處往下推滾以打擊敵人的石頭,或謂“礌”通“磊”,則“磊石”即為衆石。
(16)硠硠、礚礚(kē,棵)礚:皆為水石相撞擊的聲音。
(17)雷霆:雷暴,霹靂。
(18)靈鼓:六面鼓。
起:點燃。
烽燧:示警的烽火。
此指火把。
(19)案行:按隊列行走。
案,通“按”。
就隊:歸隊。
(20)?(xǐ,洗)乎:猶“?然”,接續不斷的樣子。
一婬一婬一:漸進的樣子。
此指隊伍緩緩前行的樣子。
(21)班(pán,盤)乎:猶“班然”,依次相連的樣子。
裔(yì,義)裔:絡繹不絕地向前行進的樣子。
(22)陽雲之台:楚國台榭之名,又名陽台,在巫山下。
(23)泊乎:通“怕乎”,猶“怕然”,安靜無事的樣子。
按《說文》:“怕,無為也。
”無為:泰然無事。
(24)澹乎:猶“憺然”,安靜無事的樣子。
澹,通“憺”。
按《說文》:“憺,安也。
”自持:保持安靜的心态。
(25)勺藥:即芍藥,香草名,古人用以為調料。
和:調和。
具:通“俱”,齊備。
禦:進獻。
(26)脟(luán,栾):通“脔”,把肉切成小塊。
輪淬(cùi,粹):在車輪間烤肉吃。
按《文選》“淬”作“焠”,烤灼之意。
(27)殆:恐怕。
烏有先生曰:“是何言之過也!足下不遠千裡,來況齊國①,王悉發境内之士,而備車騎之衆,以出田,乃欲勠力緻獲②,以娛左右也,何名為誇哉!問楚地之有無者,願聞大國之風烈③,先生之餘論也。
今足下不稱楚王之德厚,而盛推雲夢以為高,奢言一婬一樂而顯侈一靡一,竊為足下不取也。
必若所言,固非楚國之美也。
有而言之,是章君之惡④;無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
章君之惡而傷私義⑤,二者無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輕于齊而累于楚矣⑥。
且齊東陼巨海⑦,南有琅邪⑧;觀乎成山⑨,射乎之罘⑩;浮勃澥(11),遊孟諸(12);邪與肅慎為鄰(13),右以湯谷為界(14);秋田乎青丘(15),彷徨乎海外。
吞若雲夢者八九,其于胸中曾不蒂芥(16)。
若乃俶傥瑰偉(17),異方殊類(18),珍怪鳥獸,萬端鱗萃(19),充仞其中者(20),不可勝記,禹不能名(21),契不能計(22)。
然在諸侯之位,不敢言遊戲之樂,苑囿之大;先生又見客(23),是以王辭而不複(24),何為無用應哉(25)!” ①況:通“贶”,賜,此指賜教。
②勠力:齊心合力。
緻獲:獲得禽一獸。
③風:美好的風教。
烈:功業。
④章:通“彰”,宣揚,張揚。
⑤私義:指信義。
⑥輕:輕視。
累:牽累。
⑦陼:水邊。
此乃面臨之意,用為動詞。
⑧琅邪:或寫作“琅琊”,山名,在今山東諸城東南海邊,其山三面臨海。
⑨觀:遊賞。
成山:山名,在今山東榮城東北。
⑩之罘(fú,浮):山名,在今山東福山縣東北。
(11)浮:行船。
勃澥:也寫作“渤澥”,即今之渤海。
(12)孟諸:古代大澤名,在今河南商丘、東北及虞城西北,今已淤塞消失。
(13)邪:同“斜”,指側翼方向。
肅慎:古代國名。
(14)右:古人多以東方為左,故《文選》李善注以為此“右”字當是“左”字之誤。
湯谷:或寫作“晹谷”,神話傳說中的太陽升起之處。
(15)田:通“畋”,打獵。
青丘:古代海外國名。
(16)曾:竟。
蒂芥:指小小的梗塞之物。
(17)俶傥:通“倜傥”,卓越非凡。
瑰偉:奇偉,卓異。
此指珍奇特異之物。
(18)異方:不同地區。
殊類:特殊物類。
(19)萬端:猶言萬物,指上述各種珍奇異物。
鱗萃:像魚鱗般地聚集在一起。
(20)仞:通“牣”:充滿。
(21)名:叫出名字來。
(22)契:商代的始祖。
傳說他曾任堯的司徒,善長計算。
上句之“禹”,曾為堯的司空,善辨九州的土地、山川和草木、禽一獸。
這兩句說,就是禹和契這樣的聖人,也難以說出衆物之名,計算出衆物之數。
極言物類之繁多。
(23)見客:被當做貴客加以優待。
(24)辭:言語。
複:回答之意。
“辭而不複”,猶言沒回答任何言語。
(25)無用:無以。
無是公聽然而笑曰①:“楚則失矣②,齊亦未為得也。
夫使諸侯納貢者,非為财币③,所以述職也④;封疆畫界者⑤,非為守禦,所以禁一婬一也⑥。
今齊列為東藩⑦,而外私肅慎⑧,捐國逾限⑨,越海而田,其于義故未可也⑩。
且二君之論,不務明君臣之義而正諸侯之禮(11),徒事争遊獵之樂(12),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勝,荒一婬一相越,此不可以揚名發譽(13),而适足以貶君自損也。
且夫齊、楚之事又焉足道邪!君未睹夫巨麗也(14),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15)? ①聽(yǐn,隐)然:笑的樣子。
或以為“聽”通“哂(shěn,審)”,微笑(或大笑)之意。
②失:錯誤、過失。
③财币:财物。
④述職:陳述職責之事。
按古代禮制,諸侯每五年要進京朝見天子一次,進獻貢物,陳述政情。
⑤封疆:劃定諸侯封地的界限。
⑥禁一婬一:杜絕放縱違法的行為。
⑦列:排列。
東藩:東方的藩屬之國。
古諸侯國對中央王朝都起着屏藩的作用,故稱其為藩國。
⑧私:私自交往。
⑨捐:丢棄。
“捐國”就是離開封國之意。
逾:越過。
限:界限,指國界。
⑩義:道義。
(11)二君:指子虛和烏有。
務明:竭力闡明。
(12)徒事:隻做。
(13)發譽:提高聲譽。
(14)巨麗:巨大和壯美。
(15)上林:苑名。
地在長安之西,原為秦朝舊苑,漢武帝加以擴建,南至終南山,北臨渭水,周圍三百裡,内建離宮七十座,可供上萬兵馬縱馳其中。
左蒼梧①,右西極②,丹水更其南③,紫淵徑其北④;終始霸浐⑤,出入泾渭;酆、鄗潦潏⑥,纡餘委蛇⑦,經營乎其内⑧。
蕩蕩兮八川分流⑨,相背而異态。
東西南北,馳鹜往來⑩,出乎椒丘之阙(11),行乎洲淤之浦(12),徑乎桂林之中(13),過乎泱莽之野(14)。
汩乎渾流(15),順阿而下(16),赴隘陝之口(17)。
觸穹石(18),激堆埼(19),沸乎暴怒(20),洶湧滂?(21)。
?浡滵汩(22),湢測泌?(23)。
橫流逆折,轉騰潎洌(24)。
澎濞沆瀣(25),穹隆雲撓(26),蜿蟺膠戾(27)。
逾波趨浥(28),莅莅下濑(29)。
批?沖壅(30),奔揚滞沛(31)。
臨坻注壑(32),瀺灂霣墜(33)。
湛湛隐隐(34),砰磅訇礚(35)。
潏潏淈淈(36),湁潗鼎沸(37)。
馳波跳沫(38),汩?漂疾(39),悠遠長懷(40)。
寂漻無聲(41),肆乎永歸(42)。
然後灏溔潢漾(43),安翔徐徊(44)。
翯乎滈滈(45),東注大湖,衍溢陂池(46)。
于是乎蛟龍赤螭(47),???離(48)。
鰅鳙?(49),禺禺鱋魶(50)。
揵鳍擢尾(51),振鱗奮翼(52),潛處于深岩。
魚鼈讙聲(53),萬物衆夥(54)。
明月珠子,玓?江一靡一(55)。
蜀石黃碝(56),水玉磊珂(57)。
磷磷爛爛(58),采色澔旰(59),叢積乎其中。
鴻鹄鹔鸨(60),鴐鵝鸀(61),??鹮目(62),煩鹜鷛?(63),??鸬(64),群浮乎其上。
汎一婬一泛濫(65),随風澹淡(66)。
與波搖蕩,掩薄草渚(67)。
唼喋菁藻(68),咀嚼菱藕。
①左:指上林苑的左邊,即東方。
蒼梧:本是漢代郡名,遠在今廣西蒼梧縣。
此當指上林苑東邊的小地名。
②右:上林苑的西方。
西極:本指西方極遠之地,此當指上林苑西邊的河水名。
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說文》曰:‘汃,西極之水也。
’引《爾雅》作‘汃’。
段注曰:‘汃之作豳,聲之誤也。
’步瀛案:西極之水,自非太一王所居之邠,此亦假上林苑中之水,以象西極汃水也。
”③丹水:河水名,源出陝西商縣西北之冢嶺山,東流至河南境。
更:流過。
④紫淵:上林苑北邊的淵水名,也稱紫泉。
徑:經過。
⑤霸:《文選》作“灞”,河水名,發源于陝西蘭田縣,流經長安灞橋,再向西北與浐水彙合注入渭水。
浐:河水名,發源于陝西蘭田縣西南,流經長安。
“終始霸浐”謂霸、浐二河始終未流一出上林苑。
下句“出入泾渭”,意謂泾水和渭水從上林苑之外一流入苑中,又從苑中流一出。
⑥酆:河水名,源于陝西甯陝縣東北之秦嶺,流經長安,再注入渭水。
滈:《文選》作“鎬”,河水名,源出陝西長安縣南,北流入渭水。
今僅存上遊,下遊淤塞。
潦(láo,勞):水名,源出陝西戶縣南,東北流入渭水。
潦:河水名,源出陝西終南山,西北流入渭水。
⑦纡餘:水流曲折的樣子。
委蛇(yí,夷):水流宛轉的樣子。
⑧經營:盤旋的樣子。
⑨八川:八條河,即上文所寫的霸、浐、泾、渭、酆、鄗、潦、潏,合稱關中八川。
⑩馳鹜:形容水勢縱橫奔流的樣子。
(11)椒丘:盛産花椒的山丘。
阙:缺口。
此言椒丘兩山相對峙,中有缺口(山谷)。
(12)洲淤:即水中沙灘。
按揚雄《方言》:“水中可居者曰洲,三輔謂之淤也。
”浦:水邊。
(13)桂林:桂樹林。
(14)泱莽:廣闊無邊的樣子。
(15)汩(yù,玉):水流迅速的樣子。
渾流:通“混流”,水勢盛大。
(16)阿:高丘。
(17)隘陝:即“狹隘”,指河兩岸相近之處。
(18)穹石:大石頭。
(19)激:激蕩。
堆埼:沙石壅積所形成的曲岸。
(20)沸:水流湧起。
(21)滂?:同“澎湃”,波一浪一激蕩踴躍的樣子。
(22)?浡:水流盛出的樣子。
?汩:水流迅疾的樣子。
(23)湢測:水流相撞擊的聲音。
泌?(bìzhì,畢志):水流撞擊聲。
(24)潎洌(piējiè,瞥列):水流撞擊而發出的響聲。
(25)澎濞:水流至不平處發出的聲音。
沆瀣(xiè,謝):水流到不平的地方發出的聲響。
(26)穹隆:水勢高一聳的樣子。
雲撓:水勢回旋,像雲一樣的屈折。
(27)蜿蟺:水回旋貌。
膠戾:水流蜿蜒曲繞的樣子。
(28)趨浥(yà,亞):水流入深淵。
浥:窪陷之地。
(29)莅(lì,利)莅:水急流聲。
濑:流過沙石的急水。
(30)批:撞擊。
按《說文》:“批,擊也。
”?:同“岩”。
壅:防水的堤。
(31)奔揚:指水奔騰飛揚。
滞沛:水奔揚不可阻擋的樣子。
(32)(chí,遲):水中的高地。
壑:溝谷。
(33)瀺灂(chánzhuó,纏濁):小水聲。
霣(yǔn,允)墜:通“隕墜”,隕落。
此指水流入溝谷中。
(34)湛湛:水深的樣子。
隐隐:水盛大的樣子。
(35)砰磅:水流激蕩的聲音。
訇礚:水流奔騰撞擊的聲音。
(36)潏潏:水湧一出的樣子。
淈淈:水湧一出而混濁的樣子。
(37)湁潗(chìjí,斥急):泉水湧一出而沸騰的樣子。
(38)馳波:水波急馳。
跳沫:水上泛起的白沫跳躍不止。
(39)汩?(yùyì,育義):水流急轉的樣子。
漂疾:通“剽疾”,指水流輕浮迅疾的樣子。
按《正字通》曰:“剽,輕疾也。
”(40)悠遠:長遠。
此指水流放散遠去。
長懷:長歸。
此指大小長歸湖中。
按《漢書·司馬相如傳》顔師古引郭璞注:“懷亦歸,變文耳。
”(41)寂漻:通“寂寥”,形容水平靜無聲的樣子。
(42)肆乎:安靜的樣子。
按《漢書·司馬相如傳》王先謙補注曰:“肆乎永歸,言安然而長往也。
”一說“肆”為水之奔放(見《文選》李善注)。
永歸:長歸湖海之中。
(43)灏溔:水大無邊際的樣子。
潢漾:水大無邊的樣子。
(44)安翔、徐回:皆形容水流疏緩迂回的樣子。
(45)翯(hè,賀)乎:猶“翯然”,大水泛起白光的樣子。
滈(hào,浩)滈:水勢浩大而泛起白光的樣子。
(46)大湖:指上林苑中的昆明池。
衍溢:大水滿溢于外。
陂池:指昆明池以外的小水池。
(47)赤螭:赤色的無角雌龍。
(48)??(gèngméng,去聲“更”萌):魚名,形似鳝魚,體大。
?(jiàn,漸)離:或作“?螭”,魚名。
胡文瑛《文選箋證》以為“介蟲之類”。
(49)鰅:魚名,或稱班魚,皮有紋。
鳙:魚名,也稱黑鲢、花鲢。
鳙:魚名,形似鳝。
?:魚名,其口大。
(50)禺禺:魚名,一種黃地黑紋,皮有一毛一的魚。
鱋:魚名,即比目魚。
魶:魚名,即鲵魚,俗稱“娃娃魚”。
(51)揵:揚起。
擢:搖動。
(52)奮翼:揚起翅膀。
(53)讙:同“歡”。
(54)夥:多。
(55)明月:月明珠。
玓?:明珠光彩閃耀的樣子。
江一靡一:江邊。
一靡一,通“湄”,水邊。
(56)石:一種次于玉的石。
黃碝(ruǎn,軟):黃色的碝石。
(57)水玉:水晶石。
磊珂:石累積的樣子。
(58)磷、燦爛、皆形容玉與石色澤燦爛的樣子。
(59)澔旰:玉石色彩相互輝映而繁盛的樣子。
(60)鴻鹄:天鵝。
鹔:即鹔鷞,一種似雁的鳥。
鸨:鳥名,體比雁大。
(61)鸀(zhúyù,燭玉):水鳥名,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绀色。
(62)??:鳥名,形如凫,高腳,長喙,頭上長有紅一毛一冠。
鹮目:水鳥名,比鹭大而尾短,生有紅白色的羽一毛一。
(63)煩鹜:鳥名,似鴨而小。
鷛?:水鳥名,形似凫,灰色,雞足。
(64)?(zhēncí,針雌):水鳥名,黑蒼色。
?鸬:水鳥名,即鸬鹚,善捕食魚。
(65)汎一婬一:浮遊不定的樣子。
泛濫:水漫溢橫流的樣子。
(66)澹淡:水波搖蕩不定的樣子。
按《說文》:“澹,水搖也。
”(67)掩:遮蓋。
或釋為休息、遊戲。
薄:本為草叢生之意,這裡是聚積之意(郭璞說)。
草渚:長滿野草的沙洲。
(68)唼喋:群鳥或魚争吃東西的聲音。
菁、藻:皆為水草名。
“于是乎崇山??①,崔巍嵯峨②0。
深林巨木③,嶄岩?嵯④。
九嵏嶻嶭⑤,南山峨峨⑥。
岩陁甗锜⑦,摧崣崛崎⑧。
振溪通谷⑨,蹇産溝渎⑩。
谽呀豁?(11)?,阜陵别島(12)?,崴磈嵔瘣(13),丘墟崛?(14)。
隐辚郁?(15)登降施一靡一(16),陂池貏豸(17)。
沇溶一婬一鬻(18),散渙夷陸(19)。
亭臯千裡(20),一靡一不被築(21)。
掩以綠蕙,被以江離(22),糅以蘼蕪(23),雜以流夷(24)。
尃結縷(25),欑戾莎(26),揭車衡蘭(27),稿本射幹(28)。
茈姜蘘荷(29),葴橙若荪(30)。
鮮枝黃礫(31),蔣芧青薠(32)。
布濩闳澤(33),延曼太原(34)。
麗一靡一廣衍(35),應風披一靡一(36)。
吐芳揚烈(37),郁郁斐斐(38)。
衆香發越,肸布寫(39),?苾勃(40)。
①??:山勢峻拔高一聳的樣子。
②崔巍:山高峻的樣子。
嵯峨:山高的樣子。
③深林:廣大的樹林。
深,廣也。
巨木:大樹。
④嶄岩:山高險峻的樣子。
?嵯:山勢高低不齊的樣子。
⑤九嵏:山名,在今陝西禮泉縣東北。
嶻:山名,又名慈娥山,在今陝西三原、泾陽、淳化之間。
⑥南山:終南山。
峨峨:高峻的樣子。
⑦岩:險峻。
陁:傾斜。
甗:通“?”,上下大而中間小的山。
锜(qí,奇):古炊器,即三足鍋。
此形容山勢險峻。
⑧摧崣:猶“崔巍”,山高峻的樣子。
崛崎:猶“崎岖”,山路不平。
⑨振:收斂。
通:流。
此言有的地方是收蓄流水的山溪,有的地方是水流流貫通的山谷。
⑩蹇産:曲折的樣子。
溝渎:河溝。
(11)谽呀:大而空的樣子。
豁?(xiǎ,上聲“瞎”):開闊空虛的樣子。
按《說文》:“?,大開也。
(12)阜:山丘。
陵:大山丘。
别:離。
島:水中的山。
(13)崴磈:高峻的樣子。
嵔瘣:山勢高峻的樣子。
(14)丘墟:堆積不平的樣子。
崛?:山勢不平的樣子。
(15)隐辚:山不平之狀。
郁?:山不平的樣子。
(16)登降:地勢有高有低。
施一靡一:山勢綿延的樣子。
(17)貏豸(bǐzhì,比至):山勢漸平的樣子。
(18)沇溶:水流緩慢的樣子。
一婬一鬻:水流緩慢的樣子。
(19)散渙:即“渙散”。
此指水泛濫四散。
夷陸:平坦的原野。
(20)亭臯:平坦的水邊之地。
亭,平也。
臯,水邊之地。
(21)一靡一:無。
被(pí,皮)築:築地使其平坦。
(22)掩:覆蓋。
綠:通“菉”,草名。
被:覆蓋。
(23)糅:間雜。
(24)流夷:或作“留夷”,香草名。
(25)尃:同“布”。
布滿。
結縷:多年蔓生草名,形似茅草。
(26)欑:叢聚在一起。
戾莎:通“?莎”,深綠色的莎草。
(27)揭車:香草名。
衡:杜衡,香草名。
(28)稿本:香草名。
射幹:香草名。
(29)茈姜:初生的嫩姜。
蘘荷:即“陽藿”,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開淡黃色花。
(30)葴:草名,即酸漿草,開小白花,葉苦可食用。
橙:通“燈”,燈籠草。
又《漢書·司馬相如傳》作“持”,顔師古以為“符”字之誤,符即鬼目。
若:杜若,香草名。
荪:香草名。
(31)鮮枝:香草名,或名橪支、焉支、燕支,可染紅色。
黃礫:通“黃”,其根可作染料用。
(32)蔣:草名,即孤蒲草,或稱茭。
芧:即橡實。
一說讀“住”音,釋為“三棱草”。
青薠:草名。
(33)布濩:遍地散布。
闳:通“宏”,廣大。
澤:沼澤地。
(34)延曼:蔓延。
太原:廣闊的原野。
(35)麗一靡一:相連不絕。
廣衍:廣泛伸展。
(35)披一靡一:草木倒伏。
(37)揚烈:散發濃烈的香味。
(38)郁郁:香味濃郁。
斐斐:《漢書·司馬相如傳》作“菲菲”,香味擴散的樣子。
(39)肸(xīxiǎng,稀響):指香氣四溢,侵人心脾。
按王先謙《漢書補注》曰:“此賦‘肸布寫’及《文選·吳都賦》‘芬馥肸’皆謂香氣四達而入人心……靈感通微之意也。
”王說是。
寫:通“瀉”,宣洩。
(40)??(yèai,夜一愛一):香氣散發。
苾(bì,必)勃:香氣濃郁。
“于是乎周覽泛觀,瞋盼軋沕①,芒芒恍忽②。
視之無端,察之無崖。
日出東沼③,入于西陂④。
其南則隆冬生長⑤,踴水躍波⑥;獸則?旄獏犛⑦,沈牛麈麋⑧,赤首圜題⑨,窮奇象犀⑩。
其北則盛夏含凍裂地(11),涉冰揭河(12);獸則麒麟角?(13),騨騱橐駞(14),蛩蛩騨騱(15),駃騠驢騾(16)。
“于是乎離宮别館(17),彌山跨谷(18)。
高廊四注(19),重坐曲閣(20)。
華榱璧珰(21),辇道?屬(22),步?周流(23),長途中宿(24)。
夷嵏築堂(25),累台增成(26)。
岩突洞房(27),俯杳眇而無見(28),仰攀橑而扪天(29)。
奔星更于閨闼(30),宛虹拖于楯軒(31)。
青虯蚴蟉于東箱(32),象輿婉蟬于西清(33)。
靈圉燕于閑觀(34),偓佺之倫暴于南榮(35)。
醴泉一湧于清室(36),通川過乎中庭(37)。
槃石裖崖(38),嵚岩倚傾(39),嵯峨磼礏(40),刻削峥嵘(41)。
玫瑰碧琳,珊瑚叢生(42)。
瑉玉旁唐(43),瑸斒文鱗(44)。
赤瑕駁荦(45),雜臿其間(46),垂綏琬琰(47),和氏出焉(48)。
①瞋盼:睜大眼睛觀望。
軋溝:分辨不清楚。
②芒芒:通“茫茫”,廣闊的樣子。
恍忽:通“恍惚”,隐約看不清的樣子。
③東沼:指上林苑東邊的池沼。
④西陂:上林苑西邊的池沼。
⑤隆冬:嚴寒的冬天。
⑥踴水:奔騰的流水。
⑦?:獸名,即單峰駝。
旄:旄牛。
獏:獸名,形似熊。
犛:牦牛,長尾,黑色,産于西南邊疆。
⑧沉牛:即水牛。
麈:駝鹿,似鹿而大。
⑨赤首:古獸名。
圜題:通“圓題”,即“圓蹄”,似鹿的獸名。
⑩窮奇:怪獸名,似牛,生蝟一毛一,鳴聲如狗吠。
象犀:大象和犀牛。
(11)含凍:指河水凍結。
(12)揭河:撩一起衣裳過河。
(13)角?:獸名,似豬,生角,獸走。
(14)橐駞:即駱駝。
(15)蛩蛩:傳說中似馬的獸名。
騨騱:一種野馬名,一毛一色青黑,生有白鱗,文如鼍魚。
(16)駃騠:駿馬名。
(17)離宮:古代皇帝臨時居住的行宮。
别宮:皇帝正宮以外的宮室。
(18)彌山:滿山。
跨谷:橫跨溪谷。
(19)高廊:供人們行走的走廊。
四注:猶言“四匝”,四方圍繞之意。
(20)重坐:兩層的樓。
曲閣:空中的閣道曲折相連。
(21)華榱:繪花的屋椽子。
璧珰:璧玉裝飾的瓦珰。
筒瓦的前端稱珰。
(22)辇:此指帝王乘坐的車。
?屬:相連不絕的樣子。
(23)步?:即步檐,可以步行的長廊。
周流:周遊。
(24)中宿:中途住宿,此言長廊極長,一天走不完,需于中途過夜。
(25)夷:削平。
嵏:本為山名,此指高一聳的山(見顔師古《漢書·司馬相如傳》注)。
(26)累台:重疊的高台。
增成:通“層成”,猶言“層層”。
一層曰一成。
(27)岩突:山岩底部。
按《釋名》:“突,幽也。
”《正字通》:“突,深也。
又隐暗處。
”洞房:幽深的房室。
此指由山岩底部潛通于上部台榭的房室。
(28)杳眇:遙遠的樣子。
(29)橑:屋莳椽子。
扪:摸。
(30)奔星:流星。
更:經過。
閨、闼:皆為宮中小門。
(31)宛虹:彎曲的虹。
拖:加于其上。
楯:欄杆。
軒:窗闆。
(32)青虯:傳說中有角的龍。
蚴蟉:龍身蜿曲的樣子。
東箱:正室東面的側室。
箱,通“廂”。
(33)象輿:用大象駕禦的車子。
婉蟬:蜿蜒行走的樣子。
西清:西廂房的清靜之處。
(34)靈圉:衆神的統稱。
燕:閑居休息。
閑觀:清閑的館舍。
(35)偓佺:仙人名,傳說他吃松子,身上長一毛一,方眼,善走。
倫:類。
暴:同“曝”。
曬。
南榮:南檐。
屋檐兩頭翹一起的部分稱“榮”。
(36)醴泉:甘甜的泉水。
清室:清靜之室。
(37)通川:流動的河水。
中庭:院子。
(38)槃石:磐石,巨大的石頭。
裖崖:整頓池水之涯。
(39)嵚岩:高險的樣子。
倚傾:參差不齊的樣子。
(40)磼礏:山勢高峻的樣子。
(41)刻削:指山形奇特,如同雕刻過一樣。
(42)珊瑚:珊瑚樹。
(43)瑉:似玉的美石。
旁唐:猶言“磅礴”,廣大的樣子。
(44)瑸斒:玉石的花紋。
(45)赤瑕:赤玉。
駁荦:指玉石文采交錯的樣子。
臿:通“插”。
(47)垂綏:美玉名。
琬琰:美玉名。
(48)和氏:和氏璧,春秋時代楚國卞和所得的美玉,是當時最珍貴的寶物之一。
“于是乎盧橘夏孰①,黃甘橙楱②,枇杷橪柿③,楟?厚樸④,梬棗楊梅⑤,櫻桃蒲陶⑥,隐夫郁棣⑦,榙?荔枝⑧,羅乎後宮,列乎北園⑨。
?丘陵⑩,下平原,揚翠葉(11),杌紫一莖一(12),發紅華(13),秀朱榮(14),煌煌扈扈(15),照耀巨野(16)。
沙棠栎槠(17),華氾檘栌(18),留落胥馀(19),仁頻并闾(20),欃檀木蘭(21),豫章女貞(22),長千仞,大連抱(23),誇條直暢(24),實葉?茂(25),攢立叢倚(26),連卷累佹(27),崔錯癹骫(28),阬衡?砢(29),垂條扶於(30),落英幡?(31),紛容蕭(32),旖旎從風(33),浏莅卉吸(34),蓋象金石之一聲,管龠之音(35)。
柴池茈虒(36),旋環後宮(37),雜遝累輯(38),被山緣谷(39),循阪下?(40),視之無端,究之無窮(41)。
①盧桔:桔樹的一種,秋天結實,次年二月漸變青黑色,至夏始熟,其核變黑,故名為盧(黑色)桔。
孰:同“熟”。
②黃甘:即黃柑,桔類水果。
橙:柚子。
楱(còu,湊):桔類水果,皮有皺紋,故又名皺子。
③橪:酸小棗。
④楟:山梨。
?:樹名,蘋果類的水果。
厚樸:樹名,皮很厚,故又名“重皮”。
開紅花,結青實,四季不落葉。
⑤梬棗:即羊棗,似柿子而小。
⑥蒲陶:即“葡萄”。
⑦隐夫:樹名,即常棣,其果實名山櫻桃。
或釋為“馬失草”(見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引何焯說)。
郁棣:即唐棣,或稱“郁李”,落葉灌木,果實紫赤色,有酸味。
⑧榙?:樹名,果實似李子。
⑨北園:北邊的果園。
⑩?:通“迤”,綿延。
(11)揚:擺一動。
(12)杌:通“扤”,搖動。
按《說文》:“扤,動也。
”(13)發:猶“開”。
華:同“花”。
(14)榮:花。
(15)煌煌:光彩很盛的樣子。
扈扈:光彩繁盛的樣子。
(16)巨野:廣闊的原野。
(17)沙棠:水果名,即沙果。
栎:橡實。
槠(zhū,朱):樹名,其實如橡實而圓。
(18)華:即桦樹。
氾:通“楓”。
《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