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關燈
王延海譯注 【說明】 此文是西漢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的傳記。

    作者采用“以文傳人”(章學誠《文史通義·詩教下》)的寫法,簡練地記述了相如一生遊粱、娶文君、通西南夷等幾件事,而與此有關的文和賦卻全文收錄,“連篇累牍,不厭其繁”(李景星《史記評議》),計有《子虛賦》、《上林賦》、《喻巴蜀檄》、《難蜀父老》、《上書谏獵》、《哀二世賦》、《大人賦》、《封禅文》等八篇,文字之多,遠超司馬遷自己的記述,足見作者“特一愛一其文賦”(茅坤《史記鈔》),“心折長卿之至”(牛運震《史記評注》)。

     司馬遷通過這些文賦,寫出了漢代辭賦大師司馬相如窮困潦倒的境遇,表現傳主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盛世——漢武帝時代的顯赫聲威的感受,他既贊美大一統和中央集權的思想,鋪排宮室苑囿的華美和富饒,顯示中國人民創造物質文明的偉大才智與功績,又主張戒奢持儉,防微杜漸,并婉谏超世成仙之謬,讓讀者看到了封建盛世之下一個知識分子的矛盾心情。

     司馬遷對相如及其文賦的評價,皆寓于相如的文章之中,他肯定《子虛賦》、《上林賦》倡言節儉的主旨,高度評價相如作品的諷谏作用與《詩經》無異,反映了作者重視作品教化作用的文學觀念。

    實際上相如文賦的思想都是司馬遷贊成的思想,他不過是借傳主之文來反映自己的思想罷了,正所謂“驅相如之文以為己文,而不露其痕迹”(李景星《史記評議》)。

    這也正是這部《史記》中最長最奇之作的高超藝術手法的一個突出例子。

     文章中記述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婚戀的故事,寫得宛轉濃麗,極富新奇的故事情趣,頗似生動的小說,所以清人吳見思在其《史記論文》裡,稱其為“唐一人傳奇小說之祖”。

    它給後世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提一供了極好的範例和原始的素材。

     【譯文】 司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長卿。

    他少年時喜歡讀書,也學習劍術,所以他父母給他取名犬子。

    司馬相如完成學業後,很仰慕蔺相如的為人,就改名相如。

    最初,他憑借家中富有的資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職,侍衛孝景帝,做了武騎常侍,但這并非他的一愛一好。

    正趕上漢景帝不喜歡辭賦,這時粱孝王前來京城朝見景帝,跟他來的善于遊說的人,有齊郡人鄒陽、淮陰人枚乘、吳縣人莊忌先生等。

    相如見到這些人就喜歡上了,因此就借生病為由辭掉官職,旅居粱國。

    粱孝王讓相如這些讀書人一同一居住,相如才有機會與讀書人和遊說之士相處了好幾年,于是寫了《子虛賦》。

     正趕上粱孝王去世,相如隻好返回成都。

    然而家境貧寒,又沒有可以維持自己生活的職業。

    相如一向同臨邛縣令王吉相處得很好,王吉說:“長卿,你長期離鄉在外,求官任職,不太順心,可以來我這裡看看。

    ”于是,相如前往臨邛,暫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

    臨邛縣令佯裝恭敬,天天都來拜訪相如。

    最初,相如還是以禮相見。

    後來,他就謊稱有病,讓随從去拒絕王吉的拜訪。

    然而,王吉卻更加謹慎恭敬。

    臨邛縣裡富人多,象卓王孫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鄭家也有數百人。

    二人相互商量說:“縣令有貴客,我們備辦酒席,請請他。

    ”一并把縣令也請來。

    當縣令到了卓家後,卓家的客人已經上百了。

    到了中午,去請司馬長卿,長卿卻推托有病,不肯前來。

    臨邛令見相如沒來,不敢進食,還親自前去迎接相如。

    相如不得已,勉強來到卓家,滿座的客人無不驚羨他的風采。

    酒興正濃時,臨邛縣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相如面前,說:“我聽說長卿特别喜歡彈琴,希望聆聽一曲,以助歡樂。

    ”相如辭謝一番,便彈奏了一兩支曲子。

    這時,卓王孫有個女兒叫文君,剛守寡不久,很喜歡音樂,所以相如佯裝與縣令相互敬重,而用琴聲暗自誘發她的一愛一慕之情。

    相如來臨邛時,車馬跟随其後,儀表堂堂,文靜典雅,甚為大方。

    待到卓王孫家喝酒、彈奏琴曲時,卓文君從門縫裡偷偷看他,心中高興,特别喜歡他,又怕他不了解自己的心情。

    宴會完畢,相如托人以重金賞賜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轉達傾慕之情。

    于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門,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趕回成都。

    進家所見,空無一物,隻有四面牆壁立在那裡。

    卓王孫得知女兒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兒極不成材,我不忍心傷害她,但也不分給她一個錢。

    ”有的人勸說卓王孫,但他始終不肯聽。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文君感到不快樂,說:“長卿,隻要你同我一起去臨邛,向兄弟們借貸也完全可以維持生活,何至于讓自己困苦到這個樣子!”相如就同文君來到臨邛,把自己的車馬全部賣掉,買下一家酒店,做賣酒生意。

    并且讓文君親自主持垆前的酌酒應對顧客之事,而自己穿起犢鼻褲,與雇工們一起一操一作忙活,在鬧市中洗滌酒器。

    卓王孫聽到這件事後,感到很恥辱,因此閉門不出。

    有些兄弟和長輩交相勸說卓王孫,說:“你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錢财。

    如今,文君已經成了司馬長卿的妻子,長卿本來也已厭倦了離家奔波的生涯,雖然貧窮,但他确實是個人才,完全可以依靠。

    況且他又是縣令的貴客,為什麼偏偏這樣輕視他呢!”卓王孫不得已,隻好分給文君家奴一百人,錢一百萬,以及她出嫁時的衣服被褥和各種财物。

    文君就同相如回到成都,買了田地房屋,成為富有的人家。

     過了較長一段時間,蜀郡人楊得意擔任狗監,事奉漢武帝。

    一天,武帝讀《子虛賦》,認為寫得好,說:“我偏偏不能與這個作者同時。

    ”楊得意說:“我的同鄉人司馬相如自稱,是他寫了這篇賦。

    ”武帝很驚喜,就召來相如詢問。

    相如說:“有這件事。

    但是,這賦隻寫諸侯之事,不值得看。

    請讓我寫篇天子遊獵賦,賦寫成後就進獻皇上。

    ”武帝答應了,并命令尚書給他筆和木簡。

    相如用“子虛”這虛構的言辭,是為了陳述楚國之美;“烏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為齊國駁難楚國;“無是公”就是沒有此人,以闡明做天子的道理。

    所以假借這三個人寫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

    賦的最後一章主旨歸結到節儉上去,借以規勸皇帝。

    把賦進獻天子後,天子特别高興。

    賦的文辭說道: 楚王派子虛出使齊國,齊王調遣境内所有的士卒,準備了衆多的車馬,與使者一同出外打獵。

    打獵完畢,子虛前去拜訪烏有先生,并向他誇耀此事,恰巧無是公也在場。

    大家落座後,烏有先生向子虛問道:“今天打獵快樂嗎?”子虛說:“快樂”。

    “獵物很多吧?”子虛回答道:“很少。

    ”“既然如此,那麼樂從何來?”子虛回答說:“我高興的是齊王本想向我誇耀他的車馬衆多,而我卻用楚王在雲夢澤打獵的盛況來回答他。

    ”烏有先生說道:“可以說出來聽聽嗎?” 子虛說:“可以。

    齊王指揮千輛兵車,選拔上萬名騎手,到東海之濱打獵。

    士卒排滿草澤,捕獸的羅網布滿山崗,獸網罩住野兔,車輪輾死大鹿,射中麋鹿,抓住麟的小腿。

    車騎馳騁在海邊的鹽灘,宰殺禽一獸的鮮血染紅車輪。

    射中禽一獸,獵獲物很多,齊王便驕傲地誇耀自己的功勞。

    他回頭看着我說:‘楚國也有供遊玩打獵的平原廣澤,可以使人這樣富于樂趣嗎?楚王遊獵與我相比,誰更壯觀?’我下車回答說:‘小臣我隻不過是楚國一個見識鄙陋的人,但僥幸在楚宮中擔任了十餘年的侍衛,常随楚王出獵,獵場就在王宮的後苑,可以順便觀賞周圍的景色,但還不能遍覽全部盛況,又哪有足夠的條件談論遠離王都的大澤盛景呢?’齊王說:‘雖然如此,還是請大略地談談你的所見所聞吧!’ “我回答說:‘是,是。

    臣聽說楚國有七個大澤,我曾經見過一個,其餘的沒見過。

    我所看到的這個,隻是七個大澤中最小的一個,名叫雲夢。

    雲夢方圓九百裡,其中有山。

    山勢盤旋,迂回曲折,高一聳險要,山峰峭拔,參差不齊;日月或被完全遮蔽,或者遮掩一半;群山錯落,重疊無序,直上青雲;山坡傾斜連綿,下連江河。

    那土壤裡有朱砂、石青、赤土、白垩、雌黃、石灰、錫礦、碧玉、黃金、白銀、種種色彩,光輝奪目,像龍鱗般地燦爛照耀。

    那裡的石料有赤色的玉石、玫瑰寶石、琳、珉、琨珸、瑊玏、磨刀的黑石、半白半赤的石頭、紅地白文的石頭。

    東面有蕙草的花圃,其中生長着杜衡、蘭草、白芷、杜若、射幹、芎?、菖蒲、茳蓠、蘼蕪、甘蔗、芭蕉。

    南面有平原大澤,地勢高低不平,傾斜綿延,低窪的土地,廣闊平坦,沿着大江延伸,直到巫山為界。

    那高峻幹燥的地方,生長着馬藍、形似燕麥的草、還有苞草、荔草、艾蒿、莎草及青薠。

    那低濕之地,生長着狗尾巴草、蘆葦、東薔、菰米、蓮花、荷藕、葫蘆、菴?、莸草,衆多麥木,生長在這裡,數不勝數。

    西面則有奔湧的泉水、清澈的水池、水波激蕩,後一浪一沖擊前一浪一,滾滾向前;水面上開放着荷花與菱花,水面下隐伏着巨石和白沙。

    水中有神龜、蛟蛇、豬婆龍、玳瑁、鼈和鼋。

    北面則有山北的森林和巨大的樹木:黃楩樹、楠木、樟木、桂樹、花椒樹、木蘭、黃蘗樹、山梨樹、赤一莖一柳、山楂樹、黑棗樹、桔樹、柚子樹、芳一香遠溢。

    那些樹上有赤猿、猕猴、鹓?、孔雀、鸾鳥、善跳的猴子和射幹。

    樹下則有白虎、黑豹、蟃蜒、?、豻、雌犀牛、大象、野犀牛、窮奇、獌狿。

     “‘于是就派專諸之類的勇士,空手擊殺這些野獸。

    楚王就駕禦起被馴服的雜一毛一之馬,乘坐着美玉雕飾的車,揮動着用魚須作旒穗的曲一柄一旌旗,搖動綴着明月珍珠的旗幟。

    高舉鋒利的三刃戟,左手拿着雕有花紋的烏嗥名弓,右手拿着夏箙中的強勁之箭。

    伯樂做骖乘,纖阿當禦者。

    車馬緩慢行駛,尚未盡情馳騁時,就已踏倒了強健的猛獸。

    車輪輾壓邛邛、踐踏距虛,突擊野馬,軸頭撞死騊駼,乘着千裡馬,箭射遊蕩之骐。

    楚王的車騎迅疾異常,有如驚雷滾一動,好似狂飙襲來,像流星飛墜,若雷霆撞擊。

    弓不虛發,箭箭都射裂禽一獸的眼眶,或貫穿胸膛,直達腋下,使連着心髒的血管斷裂。

    獵獲的野獸,像雨點飛降般紛紛而落,覆蓋了野草,遮蔽了大地。

    于是,楚王就停鞭徘徊,自一由自在地緩步而行,浏覽山北的森林,觀賞壯士的暴怒,以及野獸的恐懼。

    攔截那疲倦的野獸,捕捉那一精一疲力竭的野獸,遍觀群獸各種不同的姿态。

     “‘于是,鄭國漂亮的姑一娘一,膚色細一嫩的美一女,披着細缯細布制成的上衣,穿着麻布和白娟制做的裙子,裝點着纖細的羅绮,身上垂挂着輕霧般的柔紗。

    裙幅褶绉重疊,紋理細密,線條婉曲多姿,好似深幽的溪谷。

    美一女們穿着修長的衣服,裙幅飄揚,裙緣整齊美觀;衣上的飄帶,随風飛舞,燕尾形的衣端垂挂身間。

    體态婀娜多姿,走路時衣裙相磨,發出噏呷萃蔡的響聲。

    飄動的衣裙飾帶,摩磨着下邊的蘭花蕙草,拂拭着上面的羽飾車蓋。

    頭發上雜綴着翡翠的羽一毛一做為飾物,颌下纏繞着用玉裝飾的帽纓。

    隐約缥缈,恍恍忽忽,就像神仙般的若有若無。

     “‘于是楚王就和衆多美一女一起在蕙圃夜獵,從容而緩慢地走上堅固的水堤。

    用網捕取翡翠鳥,用箭射取錦雞。

    射一出帶絲線的短小之箭,發射系着細絲繩的箭。

    射落了白天鵝,擊中了野鵝。

    中箭的鸧鸹雙雙從天落,黑鶴身上被箭射穿。

    打獵疲倦之後,撥動遊船,泛舟清池之中。

    劃着畫有鹢鳥的龍船,揚起桂木的船漿。

    張挂起畫有翡翠鳥的帷幔,樹起鳥一毛一裝飾的傘扒。

    用網撈取玳瑁,釣取紫貝。

    敲打金鼓,吹起排箫。

    船夫唱起歌來,聲調悲楚嘶啞,悅耳動聽。

    魚鼈為此驚駭,洪波因而沸騰。

    泉水湧起,與一浪一濤彙聚。

    衆石相互撞擊,發出硠硠礚礚的響聲,就象雷霆轟鳴,聲傳幾百裡之外。

     “‘夜獵将停,敲起靈鼓,點起火把。

    戰車按行列行走,騎兵歸隊而行。

    隊伍接續不斷,整整齊齊,緩慢前進。

    于是,楚王就登上陽雲之台,顯示出泰然自若安然無事的神态,保持着安靜怡适的心境。

    待用芍藥調和的食物備齊之後,就獻給楚王品嘗。

    不像大王終日奔馳,不離車身,甚至切割肉塊,也在輪間烤炙而吃,而自以為樂。

    我以為齊國恐怕不如楚國吧。

    ’于是,齊王默默無言,無話回答我。

    ” 烏有先生說:“這話為什麼說得如此過分呢?您不遠千裡前來賜惠齊國,齊王調遣境内的全部士卒,準備了衆多的車馬,同您外出打獵,是想同心協力獵獲禽一獸,使您感到快樂,怎能稱作誇耀呢!詢問楚國有無遊獵的平原廣澤,是希望聽聽楚國的政治教化與光輝的功業,以及先生的美言高論。

    現在先生不稱頌楚王豐厚的德政,卻暢談雲夢澤以為高論,大談一婬一遊縱樂之事,而且炫耀奢侈一靡一費,我私下以為您不應當這樣做。

    如果真像您所說的那樣,那本來算不上是楚國的美好之事。

    楚國若是有這些事,您把它說出來,這就是張揚國君的醜惡;如果楚國沒有這些事,您卻說有,這就有損于您的聲譽,張揚國君的醜惡,損害自己的信譽,這兩件事沒有一樣是可做的,而您卻做了。

    這必将被齊國所輕視,而楚國的聲譽也會受到牽累。

    況且齊國東臨大海,南有琅琊山,在成山觀賞美景,在之罘山狩獵,在渤海泛舟,在孟諸澤中遊獵。

    東北與肅慎為鄰,左邊以湯谷為界限;秋天在青丘打獵,自一由漫步在海外。

    像雲夢這樣的大澤,縱然吞下八九個,胸中也絲毫沒有梗塞之感。

    至于那超凡卓異之物,各地特産,珍奇怪異的鳥獸,萬物聚集,好像魚鱗荟萃,充滿其中,不可勝記,就是大禹也辨不清它們的名字,契也不能計算它們的數目。

    但是,齊王處在諸侯的地位,不敢陳說遊獵和嬉戲的歡樂,苑囿的廣大。

    先生又是被以貴賓之禮接待的客人,所以齊王沒有回答您任何言辭,怎能說他無言以對呢!” 無是公微笑着說:“楚國錯了,齊國也未必正确。

    天子所以讓諸侯交納貢品,并不是為了财物,而是為了讓他們到朝廷陳述其履行職務的情況;所以要劃分封國的疆界,并非為了守衛邊境,而是為了杜絕諸侯的越規違法的行為。

    如今,齊國位列東方的藩國,卻與國外的肅慎私自交往,棄離封國,越過國界,漂洋過海,到青邱去遊獵,這種作法就諸侯應遵守的道義來說,是不允許的。

    況且你們二位先生的言論,都不是竭力闡明君臣之間的正常關系,也不是端正諸侯的禮儀,而隻是去争論遊獵的歡樂,苑囿的廣大,想以奢侈争勝負、以荒一婬一賽高低。

    這樣做不但不能使你們的國君顯揚名望,提高聲譽,卻恰恰能夠貶低聲望,自己蒙受損失。

    況且那齊國和楚國的事物又哪裡值得稱道呢!先生們沒有親眼看到那浩大壯麗的場面,難道沒有聽說過天子的上林苑嗎? “上林苑左邊是蒼梧,右邊是西極,丹水流過它的南方,紫淵流經它的北方;霸水和浐水始終未流一出上林,泾水和渭水流進來又流一出去;酆水、鄗水、潦水、潏水,曲折宛轉,在上林苑中回環盤旋。

    浩浩蕩蕩的八條河川,流向相背,姿态各異,東西南北,往來奔馳,從兩山對峙的椒丘山谷流一出,流經沙石堆積的小洲,穿過桂樹之林,流過茫茫無垠的原野。

    水流迅疾盛大,沿着高丘奔騰而下,直赴狹隘的山口。

    撞擊着巨石,激蕩着沙石形成的曲折河岸,水流湧起,暴怒異常,洶湧澎湃。

    河水盛湧,水流迅疾,波一浪一撞擊,砰砰作響;橫流回旋,轉折奔騰,潎洌作響。

    急流沖擊着不平的河岸,轟鳴震響,水勢高一聳,一浪一花回旋,卷曲如雲,蜿蜒萦繞。

    後一浪一推擊着前一浪一,流向深淵,形成湍急的水流,沖過沙石之上。

    拍擊着岩石,沖擊着河堤,奔騰飛揚,不可阻擋。

    大水沖過小洲,流入山谷,水勢漸緩,水聲漸細,跌落于溝谷深潭之中。

    有時潭深水大,水流激蕩,發出乒乓轟隆的巨響。

    有時水波翻湧飛揚,如同鼎中熱水沸騰。

    水波急馳,泛起層層白沫,跳躍不止。

    有時水流急轉,輕疾奔揚,流向遠方,長歸大湖。

    有時水面平靜無聲,安然地向着遠方流去。

    然後,無邊無際的大水,迂回徐緩,銀光閃閃,奔向東方,注入太湖,湖水滿溢,流進附近的池塘。

    于是,蛟龍、赤螭、??、?離、鰅、鳙、鰬、魠、禺禺、鱋、魶,都揚起背鳍,搖動着魚尾,振抖着魚鱗,奮揚起魚翅,潛處于深淵岩谷之中。

    魚鼈歡躍喧嘩,萬物成群結夥。

    明月、珠子,在江邊光彩閃爍。

    蜀石、黃色的碝石、水晶石,層層堆積,燦爛奪目,光彩映照,聚積于水中。

    天鵝、鹔鷞、鸨鳥、鴐鵝、鸀、??、鹮目、煩鹜、鷛鷞、??、?鸬,成群結隊,浮遊在水面上。

    任憑河水橫流浮動,鳥兒随風漂流,乘着波濤,自一由搖蕩。

    有時,成群的鳥兒聚積在野草覆蓋的沙洲上,口銜着菁、藻,唼喋作響,口一含一着菱、藕,咀嚼不已。

     “于是高山挺拔聳立,巍峨雄峻。

    廣闊的山林中生長着高大的樹木。

    山高險峻,高低不齊。

    九嵏山、嶻嶭山、終南山巍峩聳立,或奇險,或傾斜,有的上下大,中間小,有的象錡,三足直立,險峻異常,陡峭崎岖。

    有的地方是收蓄流水的山溪,有的地方是水流貫通的山谷,溪水曲折,流入溝渎。

    溪谷寬大空曠,水中的丘陵、孤立的山,高高一挺一立,層疊不平。

    山勢起伏,忽高忽低,連綿不絕,山坡傾斜,漸趨平緩。

    河水緩緩流動,溢出河面,四散于平坦的原野。

    水邊平地,一望千裡,無不被搗築開拓。

    地上長滿菉草和蕙草,覆蓋着江蓠,間雜着蘼蕪和留夷,布滿了結縷,深綠色的莎草叢生在一起,還有揭車與杜蘅、蘭草、稿本、射幹、茈姜、蘘荷、葴、橙、杜若、荪、鮮枝、黃、蔣、芧、青薠,遍布于廣闊的大澤,蔓延在廣大的平原之上。

    花草綿延不絕,廣布繁衍,迎着微風倒伏,吐露芬芳,散發着濃烈的香味,郁郁菲菲,香氣四溢,沁人心田,更令人感到芳一香濃烈。

     “于是浏覽四周,廣泛觀賞,睜大眼睛也辨識不清,隻見茫茫一片,恍恍忽忽,放眼望去,沒有邊際;仔細察看,寬廣無涯。

    早晨,太陽從苑東的池沼升起,傍晚,太陽由苑西的陂池落下。

    苑南則嚴冬也依然生長草木,河水奔踴翻騰;這裡的野獸有,?、旄、獏、犛、沈牛、麈、麋、赤首、圜題、窮奇、象、犀。

    苑北則盛夏季節也是河水結冰,大地凍裂,隻要提起衣裳即可過河。

    這裡的野獸有麒麟、角?、騊駼、橐駞、蛩蛩、騨騱、駃騠、驢、騾。

     “于是離宮别館,布滿山坡,橫跨溪谷。

    高大的回廊,四周相連,雙重的樓房間,閣道曲折相連。

    繪花的屋椽子,璧玉裝飾的瓦珰。

    辇道連綿不絕,在長廊之中周遊,路程遙遠,須在中途住宿。

    把高山削平,構築殿堂,修起層層台榭,山岩底部有幽深的房室與此相通。

    俯視山下,遙遠而無所見,仰視天空,攀上屋椽可以摸天。

    流星閃過宮門,彎曲的彩虹橫挂在窗闆與欄杆之上。

    青虬蜿蜒在東廂,大象拉的車子行走在清靜的西廂。

    衆神休息在清閑的館舍,偓佺類的仙人在南檐下沐浴陽光。

    甘甜的泉水從清室中湧一出,流動的河水流過院中,用巨石修整河岸,高峻險要,參差不齊。

    山岩巍峨高一聳,峥嵘奇特,好像工匠雕刻而成。

    這裡的玫瑰、碧、琳、珊瑚叢聚而生。

    瑉玉龐大,紋采似魚鱗。

    赤玉紋采交錯,雜插其間。

    垂绶、琬瑣、和氏璧皆在這裡出現。

     “于是盧桔在夏天成熟,黃柑、柚子、楱、枇杷、酸小棗、柿子、山梨、?、厚樸、羊棗、楊梅、櫻桃、葡萄、常棣、榙?、荔枝等果樹,羅生在後宮之中,列植于北園之内,綿延至丘陵之上,下至于平原之間。

    擺一動起翠綠的樹葉,搖動着紫色的幹一莖一,開放着紅色的花朵,秀出了朱紅的小花。

    光彩繁盛,照耀着廣闊的原野。

    沙果、栎、槠、桦樹、楓樹、銀杏樹、黃栌樹、石榴、椰子樹、槟榔樹、槟榈樹、檀樹、木蘭、枕木、樟木、冬青樹,有的樹木高達千仞,粗得得要幾個人才能合抱,花朵和枝條生長得暢達舒展,果實和葉子碩一大茂密,有的聚立在一處,有的叢集相倚。

    樹枝相連而蜷曲,交叉而重疊,繁茂交錯,盤纡糾結,高舉橫出,相倚相扶,下垂的枝條四散伸展,落花飛揚;樹木繁茂高大,随風搖蕩,婀娜多姿;風吹草木,凄清作響,有如鐘磬之一聲,好似管龠之音。

    樹木高低不齊,環繞着後宮;衆多草木重疊累積,覆蓋着山野,沿着溪谷生長,順着山坡,直下低濕之地,放眼望去,沒有邊際,仔細探究,又無窮無盡。

     “于是黑猿和白色的雌猴、仰鼻長尾猿、大母猴、小飛鼠、能飛的蛭、善爬樹的蜩、猕猴、似猴的?胡、似狗的豰、如猴的蛫,都栖息在林間,有的長嘯,有的哀鳴,上下跳躍,輕捷如飛,交相往來,在樹枝間共同戲耍,屈曲宛轉,直上樹梢。

    于是跳越斷橋,躍過奇異的叢林,接持下垂的枝條,或分散奔走,或雜亂相聚,散亂遠去。

     “像這樣的地方有數千百處,可供往來嬉戲遊樂,住宿在離宮,歇息在别館,廚房不需要遷徙,後宮妃嫔也不必跟随,文武百官也已齊備。

     “于是從秋至冬,天子開始校獵,乘坐着象牙雕飾的車子,駕馭六條白色的虬龍,搖動着五彩旌旗,揮舞着雲旗。

    前面有蒙着虎皮的車子開路,後邊有導遊之車護行。

    孫叔執辔駕車,衛公做骖乘,為天子護駕的侍衛不循正道而行,活動在四校之中。

    在森嚴的鹵薄裡敲起鼓來,獵手們便縱一情出擊;江河是校獵的圍栅,大山是望樓。

    車馬飛奔,如雷聲忽起,震天動地。

    獵手們四散分離,各自追逐自己的目标。

    出獵者絡繹行進,沿着山陵,順着沼澤,像雲霧密布,如大雨傾注。

     “活捉貔豹,搏擊豺狼,徒手殺死熊罴,踏倒野羊。

    獵者頭戴鹖尾裝飾的帽子,穿着畫有白虎的褲子,披服有斑紋的衣服,騎着野馬。

    登上三山并峙的山頭,走下崎岖不平的山坡,直奔高陡險要的山峰,越過谷溝,連衣涉水。

    排擊蜚廉,擺一布解豸、擊殺瑕蛤,用矛刺殺猛氏,用繩索絆取騕褭,射殺大野豬。

    箭不随意射殺野獸,一箭射一出,則必破解頸項,穿裂頭腦。

    弓不虛發,野獸皆應聲而倒。

    于是,天子便乘着車子,徐緩徘徊,自一由自在地往來遨遊,觀看士卒隊伍的進退,浏覽将帥應變的神态。

    然後,車駕由緩行而逐漸加快,疾速遠去。

    用網捕捉輕捷飛翔的禽鳥,踐踏敏捷狡猾的野獸。

    用車軸撞擊白鹿,迅速捕獲狡兔。

    其速度之快,超越赤色的閃電,而把電光留在後邊。

    追逐怪獸,逸出宇宙。

    拉彎繁弱良弓,張滿白羽之箭,射擊遊一動的枭羊,擊倒蜚虡。

    選好肉肥的野獸然後發箭,命中之處正是預想的地方。

    弓箭分離,一箭射中的獵物就倒在地上。

     “然後,天子的車駕高舉起旌節而上浮,駕禦着疾風,越過狂飙,升上天空,與神靈同處。

    踐踏黑鶴,擾亂鹍雞,近捕孔雀和鸾鳥,捉取鵔?,擊落鹥鳥,用竹竿擊打鳳凰,疾取鴛雛,掩捕焦明。

     “直到道路的盡頭,才掉轉車頭而回。

    逍遙徜徉,降落在上林苑的極北之地。

    直道前行,忽然間返回帝鄉。

    踏上石阙,經過封巒,過了鳷鵲,望着露寒。

    下抵棠梨宮,休息在宜春一宮,再奔馳到昆明池西邊的宣曲宮,劃起飾有鹢鳥的船,在牛首池中蕩漾。

    然後登上龍台觀,到細柳觀休息。

    觀察士大夫們的辛勤與收獲,平均分配獵者所捕獲的獵物。

    至于步卒和車駕所踐踏輾軋而死的、騎兵所踏死的,大臣與随從人員所踩死的,以及那走投無路、疲憊不堪、驚懼伏地、沒受刀刃的創傷就死去的野獸,其一屍一體縱橫交錯,填滿坑谷,覆蓋平原,彌漫大澤,不計其數。

     “于是遊樂嬉戲倦怠松懈,在上接雲天的台榭擺下酒宴,在廣闊無邊的寰宇演奏音樂。

    撞擊千石的大鐘,豎一起萬石的鐘架;高擎着翠羽為飾的旗幟,設置靈鼍皮制成的大鼓;奏起堯時的舞曲,聆聽葛天氏的樂曲;千人同唱,萬人相和;山陵被這歌聲震動,河川之水被激起大一波。

    巴渝的舞蹈,宋、蔡的歌曲,淮南的《于遮》,文成和雲南的民歌,同時并舉,輪番演奏。

    鐘鼓之一聲此起彼伏,铿锵铛?,驚心震耳。

    荊、吳、鄭、衛的歌聲,《韶》、《濩》、《武》、《象》的音樂,****放縱的樂曲,鄢、郢地區的飄逸舞姿,《激楚》之音高一亢激越,可以掀起回風,俳優侏儒的表演,西戎的樂一妓一,用來使耳目歡一愉、心情快樂的事物,應有盡有。

    美妙悅耳的音樂在君王面前回蕩,皮膚細膩的美一女站立在君王身後。

     “像那仙女青琴、宓妃之流的美一女,超群拔俗,豔麗高雅。

    面施粉黛,刻畫鬓發,體态輕一盈,苗條多姿,柔一弱美好,妩媚婀娜。

    身穿純色絲坦噶尼喀織的罩衣,拖着衣袖,細看那長長的衣衫,非常整齊,輕柔飄動,與世俗的衣服不同。

    散發着濃郁的芳一香,清美濃厚。

    鮮明潔白的牙齒,微露含笑,光潔動人。

    眉一毛一修長彎曲,雙目含情,流盼遠視。

    美色誘人,心魂蕩漾,女樂高興地侍立君側。

     “于是酒興半酣,樂舞狂一熱,天子怅惘有感,似有所失,說道:‘唉,這太奢侈了!我在理政的閑暇之時,不願虛度時日,順應天道,前來上林苑獵殺野獸,有時在此休息。

    生怕後代子孫奢侈****,循此而行,不肯休止,這不是為後人創功立業發揚傳統的行為。

    ’于是就撤去酒宴,不再打獵,而命令主管官員說:‘凡是可以開墾的土地,都變為農田,用以供養黎民百姓。

    推倒圍牆,填平壕溝,使鄉野之民都可以來此謀生。

    陂池中滿是捕撈者也不加禁止,宮館空閑也不進住。

    打開糧倉,赈濟貧窮的百姓,補助不足,撫恤鳏寡,慰問孤兒和無子的老人。

    發布施恩德給百姓的政令,減輕刑罰,改變制度,變換服色,更改曆法,同天下百姓一道從頭做起。

     “于是選擇好日子來齋戒,穿上朝服,乘坐天子的車駕,高舉翠華之旗,響起玉飾的鸾鈴。

    遊觀于六藝的苑囿,奔馳在仁義的大道之上;觀覽《春秋》之林,演奏《貍首》,兼及《驺虞》的樂章,舉行射禮;射中玄鶴,舉起盾牌和大斧,盡情而舞。

    車載着高張雲天的羅網,掩捕衆多的文雅之士;為《伐檀》作者的慨歎而悲傷,替《桑扈》樂得才智之士而快樂,在《禮》園中修飾容儀,在《書》圃中徘徊遊賞,闡釋《周易》的道理,放走上林苑中各種珍禽怪獸。

    登上明堂,坐在祖廟之中,君王遍命群臣,盡奏朝政的得失之見,使天下黎民,無不受益。

    正當此時,天下百姓皆大喜悅。

    他們順應天子的風教,聽從政令,順應時代的潮流,接受教化。

    聖明之道勃然而振興,人民都歸向仁義,刑罰被廢棄而不用。

    君王的恩德高于三皇,功業超越五帝。

    如果政績達到這個地步,遊獵才是可喜的事情。

     “如果整天暴露身軀馳騁在苑囿之中,一精一神勞累,身一體辛苦,廢棄車馬的功用,損傷士卒的一精一力,一浪一費國庫的錢财,而對百姓卻沒有厚德大恩,隻是專心個人的歡樂,不考慮衆多的百姓,忘掉國家大政,卻貪圖野雞兔子的獵獲,這是仁一愛一之君不肯做的事情。

    由此看來,齊國和楚國的遊獵之事,豈不是令人悲哀的嗎?兩國各有土地不過方圓千裡,而苑囿卻占據九百裡。

    這樣以來,草木之野不能開墾為耕田,百姓就沒有糧食可吃。

    他們憑借諸侯的微賤的地位,卻去享受天子的奢侈之樂,我害怕百姓将遭受禍患。

    ” 于是子虛和烏有兩位先生都改變了臉色,怅然若失,徘徊後退,離開坐席,說道:“鄙人淺薄無知,不知顧忌,卻在今天得到了教誨,我要認真領教。

    ” 這篇賦寫成後進獻天子,皇帝即任命相如為郎官。

    無是公稱說上林苑的廣大,山谷、水泉和萬物,以及子虛稱說雲夢澤所有之物甚多,奢侈****,言過其實,而且也不是禮儀所崇尚的,所以删取其中的要點,歸之于正道,加以評論。

     相如擔任郎官數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開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征發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為他征調陸路及水上的運輸人員一萬多人。

    他又用戰時法規殺了大帥,巴、蜀百姓大為震驚恐懼。

    皇上聽到這種情況,就派相如去責備唐蒙,趁機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為并非皇上的本意。

    檄文說: 告示巴、蜀太守:蠻夷自擅兵權,不服朝廷,久未讨伐,時常侵擾邊境,使士大夫蒙受勞苦。

    當今皇上即位,存恤安一撫天下,使中國安甯和睦。

    然後調兵出征,北上讨伐匈奴,使其單于恐怖震驚,拱手稱臣,屈膝求和。

    康居與西域諸國,也都輾轉翻譯,溝通語言,請求朝見武帝,虔敬地叩頭,進獻貢物。

    然後大軍直指東方,閩越之君被其弟誅殺。

    接着軍至番禺,南越王派太子嬰齊入朝。

    南夷的君主,西僰的首領,都經常進獻貢物和賦稅,不敢怠慢,人人伸長脖頸,高擡腳跟,景仰朝廷,争歸仁義,願做漢朝的臣仆,隻是道路遙遠,山河阻隔,不能親自來朝向漢君緻意。

    現在,不順從者已被誅殺,而做好事者尚未獎賞,所以派遣中郎将前來以禮相待,使其歸服。

    至于征發巴、蜀的士卒百姓各五百人,隻是為了供奉禮品,保衛使者不發生意外,并沒想到要進行戰争,造成打仗的禍患。

    如今,皇上聽說中郎将竟然動用戰時法令,使巴、蜀子弟擔驚受怕,巴、蜀父老長者憂慮禍患。

    巴、蜀二郡又擅自為中郎将轉運糧食,這都不是皇上的本意。

    至于被征當行的人,有的逃跑,有的自相殘殺,這也不是為臣者的節一操一。

     那邊疆郡縣的士卒,聽到烽火高舉、燧煙點燃的消息,都張弓待射,馳馬進擊,扛着兵器,奔向戰場,人人汗流夾背,唯恐落後;打起仗來,就是身觸利刃,冒着流矢射中的危險,也義無反顧,從沒想到掉轉腳跟,向後逃跑。

    人人懷着憤怒的心情,如報私仇一般。

    他們難道樂意死去而讨厭生存,不是名在戶籍的良民,而與巴、蜀不是同一個君主嗎?隻是他們思想深邃,慮事長遠,一心想着國家的危難,而喜歡竭盡全力去履行臣民的義務罷了。

    所以他們之中有的人得到剖符拜官的封賞,有的分珪受爵,位在列侯,住宅排列在東第。

    他們死後可将顯貴的谥号流傳後世,把封賞的土地傳給後代子孫。

    他們做事非常忠誠嚴肅,當官也特别安逸,好的名聲傳播延續到久遠的後世,功業卓著,永不泯滅。

    因此有賢德的人們都能肝腦塗地,血液潤澤野草而在所不辭。

    現在僅僅是承擔供奉币帛的差役去到南夷,就自相殺害,或者逃跑被誅殺,身死而無美名,其谥号應稱為“至愚”,其恥辱牽連到父母,被天下人所嘲笑。

    人的氣度和才識的差距,難道不是很遠麼?但這也不隻是應征之人的罪過,父兄們平素沒給他很嚴格的教育,也沒有謹慎地給子弟做表率。

    人們缺少清廉的美德,不知羞恥,則世風也就不淳厚了。

    因而他們被判刑殺戮,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皇上擔心使者和官員們就象那個樣子,又哀傷不賢的愚民象這個樣子,所以派遣信使把征發士卒的事清清楚楚地告訴百姓,趁機責備他們不能忠于朝廷,不能為國事而死的罪過,斥責三老和孝弟沒能很好履行教誨職責的過失。

    現在正是農忙時節,一再煩擾百姓,已經親眼看到了附近縣城的情況,擔心偏遠的溪谷山澤間的百姓不能全聽到皇上的心聲,待這篇檄文一到,趕忙下發到縣道百姓那裡,使他們全都知道當今皇上的心意,千萬不要遺忘! 相如出使完畢,回京向漢武帝彙報。

    唐蒙已掠取并開通了夜郎,趁機要開通西南夷的道路,征發巴、蜀、廣漢的士卒,參加築路的有數萬人。

    修路二年,沒有修成,士卒多死亡,耗費的錢财要用億來計算。

    蜀地民衆和漢朝當權者多有反對者。

    這時,邛、筰的君長聽說南夷已與漢朝交往,得到很多賞賜,因而多半都想做漢朝的臣仆,希望比照南夷的待遇,請求漢朝委任他們以官職。

    皇上向相如詢問此事,相如說:“邛(qióng,瓊)筰(zuó,昨)、冉、駹(máng,忙)等都離蜀很近,道路容易開通。

    秦朝時就已設置郡縣,到漢朝建國時才廢除。

    如今真要重新開通,設置為郡縣,其價值超過南夷。

    ”皇上以為相如說得對,就任命相如為中郎将,令持節出使。

    副使王然于、壺充國、呂越人等,乘坐四匹馬駕馭的傳車向前奔馳,憑借巴、蜀的官吏和财物去攏絡西南夷。

    相如等到達蜀郡,蜀郡太守及其屬官都到郊界上迎接相如,縣令背負着弓箭在前面開路,蜀人都以此為榮。

    于是卓王孫、臨邛諸位父老都憑借關系來到相如門下,獻上牛和酒,與相如暢叙歡樂之情。

    卓王孫喟然感歎,自以為把女兒嫁給司馬相如的時間太晚,便把一份豐厚的财物給了文君,使與兒子所分均等。

    司馬相如就便平定了西南夷。

    邛、筰、冉、駹、斯榆的君長都請求成為漢王朝的臣子。

    于是拆除了舊有的關隘,使邊關擴大,西邊到達沫水和若水,南邊到達牂(zāng,髒)柯,以此為邊界,開通了靈關道,在孫水上建橋,直通邛、筰。

    相如還京報告皇上,皇上特别高興。

     相如出使西南夷時,蜀郡的年高長者多半都說開通西南夷沒有用,縱然是朝廷大臣也有人以為是這樣的。

    相如也想向皇上進谏,但建議業已由自己提出,因而不敢再進谏言了,于是就寫文章,假借蜀郡父老的語氣寫成文詞,而自己來诘難對方,以此諷谏皇上,并且借此宣揚自己出使的本意,讓百姓了解天子的心意。

    那文章說: 漢朝建國已七十又八年,美德充盛,存在于六代君王的政事之中,國勢威武盛大,曆久相傳的皇恩深遠廣大,不但國内萬民受惠,就連方外也得到餘恩。

    于是皇上才下令使者西征,阻撓者順應形勢而退讓,德教之風所到之處,無不随風倒伏。

    因而使冉夷臣服,駹夷順從,平定了筰,保全了邛,占領了斯榆,攻取了苞滿。

    然後使絡繹不絕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