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奉閩越先祭祀(12)。
馀善已殺郢,威行于國(13),國民多屬,竊自立為王。
繇王不能矯其衆持正(14)。
天子聞之,為馀善不足複興師,曰:“馀善數與郢謀亂,而後首誅郢,師得不勞(15)。
”因立馀善為東越王(16),與繇王并處。
①擅:擅自。
聞:把事情報告上級,使上級聽到。
②相:指閩越的丞相。
③不請:指不向漢天子請示。
④幸:僥幸。
⑤謝:謝罪。
⑤固:固然。
完:保全完整。
⑥?:鐵一柄一小矛。
此指以?刺殺。
⑦奉:通“捧”。
此指送。
緻:送到。
大行:指王恢。
⑧耘:鋤草。
此指消除。
⑨便宜:方便靈活地處理事情。
案兵:停止軍事活動。
大農軍:指韓安國的軍隊。
⑩首惡:首先做壞事的人。
此指首先挑一起戰争的人。
(11)?醜:人名。
與:參加。
(12)奉:侍奉。
(13)威:威望。
行:傳布。
(14)矯:矯正。
持正:保持正道。
(15)勞:勞苦。
(16)因:于是。
至元鼎五年①,南越反,東越王馀善上書,請以卒八千人從樓船将軍擊呂嘉等。
兵至揭揚,以海風波為解②,不行,持兩端③,陰使南越④。
及漢破番禺,不至。
是時樓船将軍楊仆使使上書,願便引兵擊東越⑤。
上曰士卒勞倦,不許⑥,罷兵,令諸校屯豫章梅領待命⑦。
元鼎六年秋,馀善聞樓船請誅之,漢兵臨境,且往,乃遂反,發兵距漢道⑧。
号将軍驺力等為“吞漢将軍”⑨,入白沙、武林、梅嶺,殺漢三校尉。
是時漢使大農張成、故山州侯齒将屯⑩,弗敢擊,卻就便處(11),皆坐畏懦誅(12)。
馀善刻“武帝”玺自立,詐其民,為妄言(13)。
天子遣橫梅将軍韓說出句章,浮海從東方往;樓船将軍楊仆出武林;中尉王溫舒出梅嶺;越侯為戈船、下濑将軍(14),出若邪、白沙。
元封元年冬(15),鹹入東越。
東越素兵發距險(16),使徇北将軍守武林,敗樓船将軍數校尉,殺長吏。
樓船将軍率錢唐轅終古斬徇北将軍,為禦兒侯。
自兵未往(17)。
①元鼎:漢武帝第五個年号(前116-前111)。
②海風波:海風掀起大一浪一。
解:解釋。
此指借口。
③持兩端:采取兩不得罪的政策。
④陰:暗中。
⑤便:順便。
引兵:領兵。
⑥許:答應。
⑦梅領:即梅嶺。
⑧漢道:漢軍經過的道路。
⑨号:加封名号。
⑩故:原來的,從前的。
齒:劉齒。
元朔四年(前125),受封山州侯,元鼎五年(前112)被免去侯爵。
所以這裡稱“故山州侯”。
将屯:率兵駐防。
(11)卻:退。
就:往。
便處:方便有利的地方。
(12)坐:因犯……罪。
畏懦:怯懦懼敵軍。
(13)妄言:虛妄不實的言論。
(14)越侯:降漢後被封為侯的兩個南越人,即嚴和甲。
一任戈船将軍,一任下濑(一作“下厲”)将軍。
(15)元封:漢武帝第六個年号(前110-前105)。
(16)素:一向。
(17)自兵:自己的軍隊。
故越衍侯吳陽前在漢①,漢使歸谕馀善,馀善弗聽,及橫海将軍先至,越衍侯吳陽以其邑七百人反②,攻越軍于漢陽。
從建成侯敖③,與其率④,從繇王居股謀曰:“侯善首惡,劫守吾屬⑤。
今漢兵至,衆強,計殺馀善,自歸諸将,傥幸得脫⑥。
”乃遂懼殺馀善,以其衆降橫海将軍,故封繇王居股東成侯,萬戶;封建成侯敖為開陵侯;封越衍侯吳陽為北石侯;封橫海将軍說為按道侯;封橫海校尉為缭荌侯。
福者,成陽共王子,故為海常侯,坐法失侯。
舊從軍無功,以宗室故侯。
諸将皆無成功,莫封。
東越将多軍,漢兵至,棄其軍降,封為無錫侯。
于是天子曰東越狹多阻⑦,閩越悍,數反覆。
诏軍吏皆将其民徙處江、淮間。
東越地遂虛⑧。
①越衍侯:指東越衍侯。
②以:猶“率”。
③從:跟,同。
④率:率領。
此指敖所率領的部下官吏。
⑤劫守:劫持。
吾屬:我們。
⑥傥:通“倘”,或許。
幸:僥幸。
脫:指逃脫被殺的命運。
⑦狹:指地勢狹小。
阻:山勢險要。
⑧虛:空。
太史公曰:“越雖蠻夷,其先豈嘗有大功德于民哉,何其久也!曆數代常為君王①,句踐一稱伯②。
然馀善至大逆③,滅國遷衆,其先苗裔繇王居股等猶尚封為萬戶侯,由此知越世世為公侯矣。
蓋禹之餘烈也③。
①曆:經過。
②伯:通“霸”。
③餘烈:遺留下來的功業。
馀善已殺郢,威行于國(13),國民多屬,竊自立為王。
繇王不能矯其衆持正(14)。
天子聞之,為馀善不足複興師,曰:“馀善數與郢謀亂,而後首誅郢,師得不勞(15)。
”因立馀善為東越王(16),與繇王并處。
①擅:擅自。
聞:把事情報告上級,使上級聽到。
②相:指閩越的丞相。
③不請:指不向漢天子請示。
④幸:僥幸。
⑤謝:謝罪。
⑤固:固然。
完:保全完整。
⑥?:鐵一柄一小矛。
此指以?刺殺。
⑦奉:通“捧”。
此指送。
緻:送到。
大行:指王恢。
⑧耘:鋤草。
此指消除。
⑨便宜:方便靈活地處理事情。
案兵:停止軍事活動。
大農軍:指韓安國的軍隊。
⑩首惡:首先做壞事的人。
此指首先挑一起戰争的人。
(11)?醜:人名。
與:參加。
(12)奉:侍奉。
(13)威:威望。
行:傳布。
(14)矯:矯正。
持正:保持正道。
(15)勞:勞苦。
(16)因:于是。
至元鼎五年①,南越反,東越王馀善上書,請以卒八千人從樓船将軍擊呂嘉等。
兵至揭揚,以海風波為解②,不行,持兩端③,陰使南越④。
及漢破番禺,不至。
是時樓船将軍楊仆使使上書,願便引兵擊東越⑤。
上曰士卒勞倦,不許⑥,罷兵,令諸校屯豫章梅領待命⑦。
元鼎六年秋,馀善聞樓船請誅之,漢兵臨境,且往,乃遂反,發兵距漢道⑧。
号将軍驺力等為“吞漢将軍”⑨,入白沙、武林、梅嶺,殺漢三校尉。
是時漢使大農張成、故山州侯齒将屯⑩,弗敢擊,卻就便處(11),皆坐畏懦誅(12)。
馀善刻“武帝”玺自立,詐其民,為妄言(13)。
天子遣橫梅将軍韓說出句章,浮海從東方往;樓船将軍楊仆出武林;中尉王溫舒出梅嶺;越侯為戈船、下濑将軍(14),出若邪、白沙。
元封元年冬(15),鹹入東越。
東越素兵發距險(16),使徇北将軍守武林,敗樓船将軍數校尉,殺長吏。
樓船将軍率錢唐轅終古斬徇北将軍,為禦兒侯。
自兵未往(17)。
①元鼎:漢武帝第五個年号(前116-前111)。
②海風波:海風掀起大一浪一。
解:解釋。
此指借口。
③持兩端:采取兩不得罪的政策。
④陰:暗中。
⑤便:順便。
引兵:領兵。
⑥許:答應。
⑦梅領:即梅嶺。
⑧漢道:漢軍經過的道路。
⑨号:加封名号。
⑩故:原來的,從前的。
齒:劉齒。
元朔四年(前125),受封山州侯,元鼎五年(前112)被免去侯爵。
所以這裡稱“故山州侯”。
将屯:率兵駐防。
(11)卻:退。
就:往。
便處:方便有利的地方。
(12)坐:因犯……罪。
畏懦:怯懦懼敵軍。
(13)妄言:虛妄不實的言論。
(14)越侯:降漢後被封為侯的兩個南越人,即嚴和甲。
一任戈船将軍,一任下濑(一作“下厲”)将軍。
(15)元封:漢武帝第六個年号(前110-前105)。
(16)素:一向。
(17)自兵:自己的軍隊。
故越衍侯吳陽前在漢①,漢使歸谕馀善,馀善弗聽,及橫海将軍先至,越衍侯吳陽以其邑七百人反②,攻越軍于漢陽。
從建成侯敖③,與其率④,從繇王居股謀曰:“侯善首惡,劫守吾屬⑤。
今漢兵至,衆強,計殺馀善,自歸諸将,傥幸得脫⑥。
”乃遂懼殺馀善,以其衆降橫海将軍,故封繇王居股東成侯,萬戶;封建成侯敖為開陵侯;封越衍侯吳陽為北石侯;封橫海将軍說為按道侯;封橫海校尉為缭荌侯。
福者,成陽共王子,故為海常侯,坐法失侯。
舊從軍無功,以宗室故侯。
諸将皆無成功,莫封。
東越将多軍,漢兵至,棄其軍降,封為無錫侯。
于是天子曰東越狹多阻⑦,閩越悍,數反覆。
诏軍吏皆将其民徙處江、淮間。
東越地遂虛⑧。
①越衍侯:指東越衍侯。
②以:猶“率”。
③從:跟,同。
④率:率領。
此指敖所率領的部下官吏。
⑤劫守:劫持。
吾屬:我們。
⑥傥:通“倘”,或許。
幸:僥幸。
脫:指逃脫被殺的命運。
⑦狹:指地勢狹小。
阻:山勢險要。
⑧虛:空。
太史公曰:“越雖蠻夷,其先豈嘗有大功德于民哉,何其久也!曆數代常為君王①,句踐一稱伯②。
然馀善至大逆③,滅國遷衆,其先苗裔繇王居股等猶尚封為萬戶侯,由此知越世世為公侯矣。
蓋禹之餘烈也③。
①曆:經過。
②伯:通“霸”。
③餘烈:遺留下來的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