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關燈
太後弱孤不能制,使者怯無決。

    又以為王、王太後已附漢,獨呂嘉為亂,不足以興兵,欲使莊參以二千人往使。

    參曰:“以好往①,數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無足以為也。

    ”辭不可②,天子罷參也。

    郏壯士故濟北相韓千秋奮曰③:“以區區之越④,又有王、太後應,獨相呂嘉為害,願得勇士二百人,必斬嘉以報。

    ”于是天子遣千秋與王太後弟樛樂将二千人往。

    入越境,呂嘉等乃遂反⑤,下令國中曰:“王年少。

    太後,中國人也,又與使者亂,專欲内屬,盡持先王寶器入獻天子以自媚,多從人,行至長安,虜賣以為僮仆⑥。

    取自脫一時之利⑦,無顧趙氏社稷、為萬世慮計之意。

    ”乃與其弟将卒攻殺王、太後及漢使者。

    遣人告蒼梧秦王及其諸郡縣,立明王長男越妻子術陽侯建德為王⑧。

    而韓千秋兵入,破數小邑。

    其後越直開道給食⑨,未至番禺四十裡,越以兵擊千秋等,遂滅之。

    使人函封漢使者節置塞上⑩,好為謾辭謝罪(11),發兵于要害處。

    于是天子曰:“韓千秋雖無成功,亦軍鋒之冠(12)。

    ”其子延年為成安侯。

    樛樂,其姊為王太後,首願屬漢,封其子廣德為龍亢侯。

    乃下赦曰:“天子微(13),諸侯力政(14),譏臣不讨賊(15)。

    今呂嘉、建德等反,自立晏如(16),令罪人及江淮以南樓船十萬師往讨之(17)。

    ” ①以好往:為友好而前往。

    ②辭:推辭。

    不可:不同意。

    ③郏:地名。

    故:以前的。

    濟北:封國名。

    相:指諸侯國的丞相。

    奮:奮發。

    ④區區:小小的。

    ⑤乃:就。

    遂:終于。

    ⑥虜賣:掠賣。

    ⑦自脫:自己逃脫。

    ⑧長男:長子。

    越妻子:南越人的妻子(不同于樛氏女,樛為中國人)的兒子。

    此指明王嬰齊的南越籍的妻子所生的兒子,即建德。

    他後來降漢,始被封為術陽侯,此處是追記。

    ⑨直:徑直。

    開道:讓開道路。

    給(jǐ,已)食:供給飲食。

    這是為引敵深入,以便聚殲。

    ⑩函封:用木匣裝好封上。

    節:符節,使者信物。

    (11)謾辭:騙人的文辭。

    (12)軍鋒:軍中的先鋒。

    (13)微:衰弱。

    (14)力政:大力用兵打仗。

    政,通“征”。

    或釋為極力幹預政事,亦通。

    (15)譏臣:諷刺大臣們。

    (16)暈如:“安然的樣子。

    (17)樓船:水軍。

    師:軍隊。

     元鼎五年秋①,衛尉路博德為伏波将軍,出桂陽,下彙水②;主爵都尉楊仆為樓船将軍,出豫章,下橫浦③;故歸義越侯二人為戈船、下厲将軍④,出零陵,或下離水,或抵蒼梧⑤;使馳義侯因巴蜀罪人⑥,發夜郎兵⑦,下牂柯江。

    鹹會番禺⑧。

     元鼎六年冬,樓船将軍将一精一卒先陷尋陝⑨,破石門,得越船粟⑩,因推而前(11),挫越鋒,以數萬人待伏波。

    伏波将軍将罪人,道遠,會期後(12),與樓船會乃有千餘人,遂俱進。

    樓船居前,至番禺。

    建德、嘉皆城守。

    樓船自擇便處,居東南面,伏波居西北面。

    會暮,樓船攻敗越人,縱火燒城。

    越素聞伏波名,日暮,不知其兵多少。

    伏波乃為營,遣使者招降者,賜印,複縱令相招(13)。

    樓船力攻燒敵,反驅而入伏波營中(14)。

    犁旦(15),城中皆降伏波。

    呂嘉、建德已夜與其屬數百人亡入海(16),以船西去。

    伏波又因問所得降者貴人。

    以知呂嘉所之(17),遣人追之。

    以其故校尉司馬蘇弘得建德(18),封為海常侯;越郎都稽得嘉(19),封為臨蔡侯。

     蒼梧王趙光者,越王同姓,聞漢兵至,及越揭陽令定(20),自定屬漢(21),越桂林監居翁(22),谕瓯駱屬漢(23)。

    皆得為侯。

    戈船、下厲将軍兵及馳義侯所發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矣。

    遂為九郡。

    伏波将軍益封(24)。

    樓船将軍兵以陷堅為将梁侯(25)。

     自尉佗初王後,五世九十三歲而國亡焉(26)。

     ①元鼎五年:公元前一一三年。

    ②彙水:古水名。

    一作“洭水”,《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傳》作“湟水”。

    ③橫浦:關名。

    ④歸義:歸向大義,此指投降漢朝。

    越侯:被封侯的南越人。

    二人:指降漢的越人嚴和甲。

    嚴為戈船将軍。

    甲為下厲将軍。

    戈船、下厲:皆為将軍名号。

    ⑤或:有的人。

    離水:即今漓江。

    抵:至。

    ⑥馳義侯:南越人,其名為遺。

    因:憑借。

    ⑦發:派出。

    夜郎:古代西南夷中最大的一支。

    漢武帝元鼎六年于其所君地設牂柯郡。

    ⑧鹹:全。

    會:會師。

    ⑨将:率。

    陷:攻下。

    尋狹:《漢書》作“尋?”,通“尋峽”,即浈陽峽,趙佗在浈水上所修的險要關口。

    ⑩船粟:船與粟米。

    (11)因:乘機。

    推而前:向前推進。

    (12)會:恰巧。

    期後:過了約定的期限。

    (13)縱:放。

    令:命令。

    相招:招降越人将士。

    (14)反:反而。

    驅:驅趕。

    (15)犁旦:黎明。

    (16)亡:逃跑。

    (17)之:往。

    (18)故校尉:原來的校尉。

    建德:南越王趙建德。

    (19)越郎:南越的郎官。

    都稽:人名。

    (20)及:同。

    定:揭陽縣令的名。

    (21)自定:自己安定百姓。

    屬漢:歸屬于漢。

    (22)桂林監:南越所設的掌管桂林郡的官名。

    居翁:人名,姓居名翁。

    (23)谕:告知。

    (24)益封:增加食邑戶數。

    (25)陷堅:攻破敵人的中堅力量。

    (26)五世:五代。

    歲:年。

     太史公曰“尉佗之王,本由任嚣。

    遭漢初定①,列為諸侯。

    隆慮離濕疫②,佗得以益驕。

    瓯駱相攻,南越動搖。

    漢兵臨境,嬰齊入朝。

    其後亡國,征自樛女③;呂嘉小忠,令佗無後④。

    樓船從欲⑤,怠傲失惑⑥;伏波困窮⑦,智慮愈殖⑧,因禍為福⑨。

    成敗之轉,譬若糾墨⑩。

     ①遭:遇。

    ②隆慮:指隆慮侯周竈。

    離:通“罹”,遭遇。

    濕疫:指天熱地濕,疾病盛行的情況。

    ③征:征兆。

    ④後:指後繼君王。

    ⑤樓船:指樓船将軍楊仆。

    從:通“縱”,放縱。

    ⑥怠傲:怠惰驕傲。

    失惑:放一蕩惑亂。

    失,通“泆”。

    據《漢書·酷吏傳·楊仆傳》記載,漢武帝曾令楊仆伐東越,楊仆自誇伐南越之功,遭武帝訓斥。

    《史記·朝鮮列傳》載楊仆與荀彘共擊朝鮮,楊仆擅自行動,而不與荀彘同心合作,造成重大損失,被判死罪,贖為庶民。

    此句所言當指上述諸事。

    ⑦伏波:指路博德。

    困窮:不得志。

    ⑧殖:繁殖,增益。

    ⑨因:由。

    禍福:指路博德的曲折經曆。

    據《史紀》、《漢書》記載,路博德于元狩四年因打匈奴有功被封為邳離侯,元鼎六年因打南越有功而益封,太初元年因罪失侯,三年後又被任為強一弩一都尉,駐軍居延至死。

    ⑩糾墨:三股繩擰到一起稱“糾”,二股繩擰到一起稱纆(mò,末)。

    墨,通“纆”。

    此句意謂禍福成敗,猶如幾股繩一搓一在一起,可以互相轉換位置,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