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關燈
又放他們回去招降别的人。

    樓船将軍奮力攻擊,焚燒敵人,反而驅趕亂兵跑入伏波将軍的營中來投降。

    黎明時分,城中的敵兵都投降了伏波将軍。

    呂嘉和趙建德已在夜裡同幾百個部下逃入大海,乘船西去。

    伏波将軍又乘機詢問已投降的南越貴人,才知道呂嘉的去向,派人去追捕他。

    原校尉現為伏波将軍的司馬之官的蘇弘捕到趙建德,被封為常海侯;南越人郎官都稽抓到呂嘉,被封為臨蔡侯。

     蒼梧王趙光,同南越王同姓,聽說漢朝軍隊已到,同南越名字叫定的揭陽縣令,自己決定歸屬漢朝;南越桂林郡監居翁,告知瓯駱歸降漢朝。

    他們都被封了侯。

    戈船将軍和下厲将軍的軍隊,以及馳義侯所謂調動的夜郎軍隊還未到達,南越已經被平定了。

    于是漢朝在此設置了九個郡。

    伏波将軍增加了封邑,樓船将軍的軍隊攻破敵人的堅固防守,因而被封為将梁侯。

     從趙佗最初稱王以後,傳國五世,共九十三年,南越國就滅亡了。

     太史公說:“尉佗當上南越王,本是由于任嚣的提拔和勸說。

    正趕上漢朝初步安定,他被封為諸侯。

    隆慮侯領兵伐南越,碰上酷暑潮一濕的氣侯,士卒多染上疾病,無法進軍,緻使趙佗越發驕傲。

    由于同瓯駱互相攻擊,南越國勢動搖。

    漢朝的大軍壓境,南越太子嬰齊隻得前往長安當宿衛。

    後來南越亡國,征兆就在嬰齊娶了樛氏女。

    呂嘉小小的忠誠,緻使趙佗斷絕了王位的繼承人。

    樓船将軍放縱一欲一望,變得怠惰傲慢,放一蕩惑亂。

    伏波将軍大志不順,智謀思慮越來越豐富,因禍得福。

    可見成敗的轉換,就同糾墨一樣,難以預料。

     【原文】【注解】 南越王尉佗者①,真定人也,姓趙氏。

    秦時已并天下,略定楊越②,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民③,與越雜處十三歲。

    佗,秦時用為南海龍川令。

    至二世時,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語曰:“聞陳勝等作亂,秦為無道,天下苦之,項羽、劉季④、陳勝、吳廣等州郡各共興軍聚衆,虎争天下,中國擾亂⑤,未知所安,豪傑畔秦相立⑥。

    南海僻遠,吾恐盜兵侵地至此⑦,吾欲興兵絕新道⑧,自備,待諸侯變,會病甚。

    且番禺負山險⑨,阻南海,東西數千裡,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

    郡中長吏無足與言者,故召公告之。

    ”即被佗書⑩,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即移檄告橫浦、陽山、湟谿關曰(11):“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吏,以其一黨一為假守(12)。

    秦已破滅,佗即擊并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為中國勞苦,故釋佗弗誅(13)。

    漢十一年,遣陸賈因立佗為南越王,與剖符通使(14),和集百越(15),毋為南邊患害,與長沙接境(16)。

     ①南越:一作“南粵”,是越人的一支。

    又是南越王趙佗所建的國名。

    其地在今廣東與廣西一帶,南至今越南中部,北至今湖南南部。

    尉:都尉。

    秦時在南越設立桂林、南海、象郡,三郡長官不稱守,而稱尉。

    趙佗曾任南海郡尉。

    ②略定:攻取平定。

    楊越:南越人所居住之地屬古九州之一的楊州,故稱楊越。

    ③谪徙:被判刑而遷徙。

    ④劉季:即劉邦,其字叫季。

    ⑤中國:指中原地區。

    ⑥畔:通“叛”。

    ⑦盜兵:強盜之兵。

    這是趙佗對秦末反秦義軍的誣蔑稱呼。

    ⑧絕:斷絕。

    新道:秦朝所修的通到南越的道路。

    ⑨番禺:地名。

    負:背負。

    此指背後緊一靠着。

    ⑩被:加。

    “被佗書”,就是向趙佗頒布任命文書之意。

    (11)移檄:傳遞檄文。

    橫浦:關名。

    陽山:關口名。

    湟溪谷:關名。

    (12)一黨一:一黨一羽、親信。

    假守:代理長官。

    (13)釋:放。

    弗誅:不殺。

    (14)剖符:符是古代君臣間的一種信物,皇帝分封諸侯或封賞功臣,或遣将出征等,将金、玉、銅、木制成的一符一分為二,君臣各持其半,以備合符相驗。

    此處的剖符就是漢朝确認趙佗為南越王的一種表示。

    (15)和集:通“和輯”,和睦安定。

    百越:指南越的各個分支。

    (16)長沙:漢代封國名。

     高後時①,有司請禁南越關市鐵器②。

    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③,今高後聽讒臣,别異蠻夷,隔絕器物,此必長沙王計也,欲倚中國,擊滅南越而并王之,自為功也。

    ”于是佗乃自尊号為南越武帝,發兵攻長沙邊邑,敗數縣而去焉。

    高後遣将軍隆慮侯竈往擊之④。

    會暑濕,士卒大疫⑤,兵不能逾嶺⑥。

    歲餘,高後崩,即罷兵⑦。

    佗因此以兵威邊⑧,财物賂遺閩越、西瓯、駱⑨,役屬焉,東西萬餘裡。

    乃乘黃屋左纛⑩,稱制(11),與中國侔(12)。

     及孝文帝元年(13),初鎮撫天下,使告諸侯四夷從代來即位意(14),喻盛德焉。

    乃為佗親冢在真定(15),置守邑(16),歲時奉祀(17),召其從昆弟(18),尊官厚賜一寵一之。

    诏丞相陳平等舉可使南越者,平言好畤陸賈(19),先帝時習使南越(20)。

    乃召賈以為太中大夫,往使。

    因讓佗自立為帝(21),曾無一介之使報者(22)。

    陸賈至南越,王甚恐,為書謝(23),稱曰:“蠻夷大長老夫臣佗(24),前日高後隔異南越,竊疑長沙王讒臣,又遙聞高後盡誅佗宗族,掘燒先人冢,以故自棄,犯長沙邊境。

    且南方卑濕,蠻夷中間,其東閩越千人衆号稱王(25),其西瓯駱一裸一國亦稱王(26)。

    老臣妄竊帝号,聊以自娛,豈敢以聞天王哉!”乃頓首謝,願長為藩臣(27),奉貢職(28)。

    于是乃下令國中曰:“吾聞兩雄不俱立,兩賢不并世。

    皇帝,賢天子也。

    自今以後,去帝制黃屋左纛。

    ”陸賈還報,孝文帝大說。

    遂至孝景時,稱臣,使人朝請(29)。

    然南越其居國竊如故号名(30),其使天子,稱王朝命如諸侯(31)。

    至建元四年卒(32)。

     ①高後:即呂後。

    漢高祖死後,她把持了朝中實權,前後長達十六年。

    ②有司:掌管具體工作的官吏。

    禁:禁止。

    關市:在邊境所設的貿易市場。

    ③使物:使者與物資。

    ④竈:人名,即周竈。

    ⑤大疫:重病。

    ⑥嶺:指陽山嶺,是南嶺的一部分。

    ⑦罷兵:停止軍事行動。

    ⑧因此:乘此機會。

    威邊:在邊境顯示軍威。

    ⑨賂遺(wèi,魏):賄賂。

    閩越:越人的一支。

    漢初其首領無諸封為閩越王。

    後來分為東越和繇兩部分。

    瓯:即西瓯,越人的一支。

    駱:即駱越,越人的一支。

    ⑩黃屋:以黃綢做車蓋的裡子。

    左纛(dào,道):插在車廂左邊的用旄牛尾或雉尾裝飾的旗子。

    ”黃屋左纛”都是秦漢時皇帝的車飾。

    (11)稱制:自稱皇帝,發号施令。

    (12)侔:相等。

    (13)孝文帝元年:即公元前一七九年。

    (14)代:代國。

    漢文帝劉恒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