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關燈
王延海譯注 【說明】 本傳記述了南越王趙佗建國的史實及其四位繼承者同漢王朝的關系,描述了漢武帝出師攻滅南越,将南越置于漢王朝直接統治下的過程。

    行文中表現了司馬遷尊重史實和民族一統的思想。

    他沒有把邊疆的少數民族視為“種别域特”(班固《漢書·叙傳》)的野蠻低賤民族,而肯定“佗能集楊越以保南藩”(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的功勞,把南越視為漢王朝的一部分,視其民為漢王朝的同等臣民,把南越統一和南越歸漢,視為各民族走向統一的必然趨勢,有一定進步意義。

     此文記事“簡括”(李景星《史記評議》),重點突出:于趙佗建國、武帝興師則詳寫,餘者略述,“條理井井”(吳見思《史記論文》)。

    此文善于描摹軍威氣勢,如寫伏波将軍和樓船将軍率師南征,四路大軍,浩浩蕩蕩,水陸并進,所向披一靡一,“聲勢赫奕”,“極其神妙,可雲神化之筆”(吳見思《史記論文》)。

    本傳太史公贊語用四字句韻語,不但形式整齊,而且聲韻和諧,顯示了作者贊語風格的多樣一性一。

     【譯文】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趙。

    秦國兼并了六國,攻取并平定了楊越,設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把犯罪而被遷徙的百姓安置到這些地方,同越人雜居了十三年。

    尉佗,秦朝時被任命做了南海郡的龍川縣令。

    到秦二世時,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龍川令趙佗召來,并對他說:“聽說陳勝等發動了叛亂,秦朝推行暴虐無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對此感到怨恨,項羽和劉邦、陳勝、吳廣等,都在各自的州郡,同時聚集民衆,組建軍隊,象猛虎般地争奪天下,中原地區擾攘動亂,不知何時方得安甯,豪傑們背叛秦朝,相互對立。

    南海郡偏僻遙遠,我怕強盜的軍隊侵奪土地,打到這裡,我想發動軍隊切斷通往中原的新修大路,自己早作防備,等待諸侯的變化,恰巧我的病重了。

    再說番禺這個地方,背後有險要的山勢可以依靠,南有大海作屏障,東西幾千裡,有些中原人輔助我們,這也能當一州之主,可以建立國家。

    南海郡的長官中沒有誰值得我同他研究這些事,所以把你召來告訴你這些事。

    ”任嚣當即向趙佗頒布任命文書,讓他代行南海郡的職務。

    任嚣死後,趙佗就向橫浦、陽山、湟谿關傳布檄文,說:“強盜的軍隊将要到來,要疾速斷絕道路,集合軍隊,保衛自己。

    ”趙佗借此機會,逐漸用法律殺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親信做代理長官。

    秦朝被消滅後,趙佗就攻擊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為南越武王。

    漢高祖已經平定了天下,因為中原百姓勞頓困苦,所以漢高祖放過了趙佗,沒有殺他。

    漢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陸賈去南越,命令趙佗因襲他的南越王的稱号,同他剖符定約,互通使者,讓他協調百越,使其和睦相處,不要成為漢朝南邊的禍害。

    南越邊界與北方的長沙接壤。

     高後時代,有關部門的官吏請求禁止南越在邊境市場上購買鐵器。

    趙佗說:“高帝立我為南越王,雙方互通使者和物資,如今高後聽信讒臣的意見,把蠻夷視為異類,斷絕我們所需要的器物的來源,這一定是長沙王的主張,他想依靠中原的漢王朝,消滅南越,兼作南越王,自己建立功勞。

    ”于是趙佗就擅加尊号,自稱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長沙國的邊境城邑,打敗了幾個縣才離去。

    高後派遣将軍隆慮侯周竈前去攻打趙佗。

    正遇上酷暑潮一濕的氣侯,士卒中的多數人都得了重病,緻使大軍無法越過陽山嶺。

    又過了一年多,高後死去,漢軍就停止了進攻。

    趙佗因此憑借他的軍隊揚威于邊境,用财物賄賂閩越、西瓯和駱越,使他們都歸屬南越,使他的領地從東到西長達一萬餘裡。

    趙佗竟然乘坐黃屋左纛之車,以皇帝身份發号施令,同漢朝地位相等。

     待到漢文帝元年(前179),天子剛剛統治天下,便派出使者向諸侯和四方蠻夷的君長,告知他從代國來京即位的想法,讓他們知道天子的聖明美德。

    于是為趙佗在真定的父母的墳墓,設置守墓的人家,每年按時舉行祭祀,又召來他的堂兄弟,用尊貴的官職和豐厚的賞賜表示對他們的一寵一愛一。

    天子命令丞相陳平等推薦可以出使南越的人,陳平說好疇人陸賈在先帝時曾多次出使南越。

    天子就召來陸賈,任命他為太中大夫,前往南越當使者,借機責備趙佗自立為皇帝,竟然不派一個使者向天子報告。

    陸賈到了南越,南越王趙特别恐懼,向天子寫信道歉,說:“蠻夷大長老夫臣佗,從前高後隔離歧視南越,我私下疑心長沙王是個善進讒言的臣子,又在這遙遠之地聽說高後殺盡了趙佗的宗族,挖掘并燒毀祖先的墳墓,因此自暴自棄,侵犯長沙的邊境地區。

    而且南方低濕之地,在蠻夷中間,東邊的閩越隻有上千民衆,卻稱其君長為王;西面的西瓯和駱越這樣的****之國也得稱王。

    所以我狂妄地竊取皇帝的尊号,聊以自我安慰,怎敢把這事禀告天子呢!”趙佗深深叩頭謝罪,表示要長久做漢朝的藩屬臣子,遵守向天子納貢的職責。

    于是趙佗就向全國發布命令,說:“我聽說兩個英雄豪傑是不能并存的,兩個賢哲之人也不能共同生活在同一世界。

    漢朝皇帝,是賢明的天子,從今以後,我去掉帝制,不再乘坐黃屋左纛的車子。

    ”陸賈回京報告此事,漢文帝非常高興。

    沿續到漢景帝時代,趙佗向漢朝稱臣,春秋兩季派人到長安朝見天子。

    但是在南越國内,趙佗一直竊用皇帝的名号,隻是他派使者朝見天子時才稱王,接受天子的命令如同諸侯一樣。

    到建元四年,趙佗死去。

     趙佗的孫子趙胡當了南越王。

    這時閩越王郢發動戰争,攻打南越邊境城鎮,趙胡派人向漢天子寫信說:“南越和閩越都是漢朝的藩臣,不能擅自發兵相互攻擊。

    如今閩越發兵侵犯臣,臣不敢發兵抗擊,希望天子下诏書處理這事。

    ”于是天子贊揚南越有忠義行為,遵守職責和盟約,為他們出兵,派遣兩位将軍前去讨伐閩越。

    漢軍還沒越過陽山嶺,閩越王的弟弟馀善殺死了郢,投降了漢朝,于是停止了讨伐行動。

     漢天子派莊助去向南越王講明朝廷的意思,趙胡深深叩頭說:“天子是為臣發兵讨伐閩越的,就是臣死了也無法報答天子的恩德!”趙胡就派太子嬰齊到朝廷去充當宿衛。

    他又對莊助說:“國家剛剛遭受敵人的侵略,請使者先走吧。

    趙胡正在日夜準備行裝,去京城朝見天子。

    ”莊助離開後,他的大臣向趙胡進谏說:“漢朝發兵誅殺郢,也是用這個行動來警告南越。

    而且先王過去曾說過,事奉天子,隻希望不要失禮,重要的是不可因為一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