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列傳第五十
關燈
小
中
大
、錦袷袍各一件,比餘一個,黃金裝飾的衣帶一件,黃金帶鈎一件,繡花綢十匹,錦緞三十匹,赤绨和綠缯各四十匹,派中大夫意、谒者令肩贈送單于。
” 這以後不久,冒頓死去,他兒子稽粥當了君王,叫做老上單于。
老上稽粥單于剛剛繼位,孝文皇帝又派遣皇族女公主去做單于的阏氏,讓宦官燕國人中行說去當公主的輔佐者。
中行說不願去,漢朝強迫他。
他說:“一定讓我去,我将成為漢朝的禍患。
”中行說到達後,就投降了單于,單于特别一寵一信他。
最初,匈奴喜歡漢朝的缯絮和食物,中行說說:“匈奴的人口總數,抵不上漢朝的一個郡,然而所以強大的原因,就在于衣食與漢人不同,不必依賴漢朝。
如今單于若改變原有風俗而喜歡漢朝的衣物食品,漢朝給的東西不超過其總數的十分之二,那麼匈奴就會完全歸屬于漢朝了。
希望把從漢朝得到的缯絮做成衣褲,穿上它在雜草棘叢中騎馬奔馳,讓衣褲破裂損壞,以此顯示漢朝的缯絮不如匈奴的旃衣皮襖堅固完美。
把從漢朝得來的食物都丢掉,以此顯示它們不如匈奴的一乳一汁和一乳一汁品方便味美。
”于是中行說教單于身邊的人們分條記事的方法,以便核算記錄他們的人口和牲畜的數目。
漢朝送給單于的書信,寫在一尺一寸的木劄上,開頭文詞是“皇帝恭敬地問候匈奴大單于平安”,及寫上所送的東西和要說的話。
中行說就讓單于用一尺二寸的木劄寫信送給漢朝皇帝,并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長加寬加大,把開頭語說得很傲慢:“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單于恭敬地問候漢朝皇帝平安。
”再寫上所送東西和要說的話語。
漢朝使者中有人說:“匈奴風俗輕視老年人。
”中行說诘難漢朝使者說:“你們漢朝風俗,凡有當兵被派去戍守疆土将要出發的,他們的老年父母難道有不省下來暖和的衣物和肥一美食品,把它們送給出行者吃穿的嗎?”漢朝使者說:“是這樣。
”中行說說:“匈奴人都明确戰争是重要的事,那些年老體弱的人不能打仗,所以把那些肥一美的食品給壯健的人吃喝,大概這是為了保衛自己,這樣,父親兒子才能長久地相互保護,怎麼可以說匈奴人輕視老年人呢?”漢朝使者說:“匈奴人父子竟然同在一個氈房睡覺。
父親死後,兒子竟以後母做妻子。
兄弟死後,活着的兄弟把死者的妻子都娶做自己的妻子。
沒有帽子和衣帶等服飾,缺少朝廷禮節。
”中行說說:“匈奴的風俗,人人吃牲畜的肉,喝它們的一乳一汁,用它們的皮做衣服穿;牲畜吃草喝水,随着時序的推移而轉換地點。
所以他們在急迫之時,就人人練習騎馬射箭的本領,在時勢寬松的時候,人們都歡樂無事,他們受到的約束很少,容易做到。
君臣關系簡單,一個國家的政治事務,就像一個人的身一體一樣,父子和兄弟死了,活着的娶他們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這是懼怕種族的消失。
所以匈奴雖然倫常混亂,但卻一定要立本族的子孫。
如今中國人雖然佯裝正派,不娶他的父兄的妻子做老婆,可是親屬關系卻越來越疏遠,而且相互殘殺,甚至竟改朝易姓,都是由于這類緣故造成的。
況且禮義的弊端,使君王臣民之間産生怨恨,而且極力修造宮室房屋,必然使民力耗盡。
努力耕田種桑而求得衣食滿足,修築城郭以保衛自己,所以百姓在急迫時不去練習攻戰本領,在寬松時卻又被勞作搞得很疲憊。
唉!生活在土石房屋裡的漢人啊,姑且不要多說話,喋喋不休,切切私語,戴上帽子,難道還有什麼了不起嗎?” 自此之後,漢朝使者有想辯論的,中行說就說:“漢朝使者不要多說話,隻想着漢朝輸送給匈奴的缯絮米蘖,一定要使其數量足,質量好就行了,何必要說話呢!而且供給匈奴的東西一定要齊全美好,如果不齊全,粗劣,那麼等到莊稼成熟時,匈奴就要騎着馬奔馳踐踏你們成熟待收的莊稼。
”中行說日夜教導單于等待有利的進攻時機和地點。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單于率領十四萬騎兵攻入朝?、蕭關,殺死了北地都尉孫卬,劫掠很多百姓和牲畜,就到達彭陽,并派突擊隊攻入回中宮,把它燒毀。
匈奴偵察騎兵到達雍地的甘泉宮。
于是漢文帝用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做将軍,派出千輛兵車,十萬騎兵,駐守在長安旁邊防禦匈奴的侵擾。
同時又任命昌侯盧卿做上郡将軍,甯侯魏遬做北地将軍,隆慮侯周竈做隴西将軍,東陽侯張相如做大将軍,成侯董赤做前将軍,派出大量兵車和騎兵去攻打匈奴。
匈奴單于呆在漢朝邊塞以内一個多月就離開了,漢朝兵馬追出塞外就返回塞内,沒能斬殺敵軍。
匈奴一天比一天驕傲,每年都闖入邊境内,殺害和掠奪許多百姓和牲畜,雲中郡和遼東郡受害最嚴重,連同代郡共有萬餘人被殺掠。
漢朝憂慮此事,就派使者給匈奴送去一封信,單于也派遣當戶來漢送信,以表答謝之意,雙方再次商量和親之事。
孝文帝後元二年(前162),派使者給匈奴送信說:“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平安。
你派當戶且居雕渠難和郎中韓遼送給我兩匹馬,已經到達,我恭敬地接受。
漢朝先帝規定:長城以北,是拉弓射箭者的國家,屬于單于統轄。
長城以内,是戴冠束帶者的家室,我也要控制它。
要讓萬民百姓種地、織布、射獵而獲得衣食,使父子不相分離,君主和臣民相互安心,都沒有暴虐和叛逆之事。
如今我聽說邪惡之民貪圖掠取的利益,違背道義,斷絕和約,忘卻千萬百姓的生命,離間兩國君主的友誼,但這些都是以前的事情了。
你的信中說:‘兩國已經和親,兩國君王都高興,停戰、休養士卒,喂養馬匹,世代昌盛和樂,安定和樂的局面重新開始。
我特别贊賞這個想法。
聖明的人天天都能有新的進步,改正不足,重新作起,使老年人得到安養,年幼的人能夠成長,各自保持生命,度過一生。
我和單于都遵循這個道理,順應天意,安一撫百姓,世世代代相傳,永遠延續下去,天下之人莫不獲得利益。
漢朝同匈奴是勢力相當的鄰國;匈奴地處北方,天氣寒冷,肅殺之氣到來較早,所以我命令官吏每年都送給單于一定數量的秫蘖、金帛、絲絮和其它物品。
如今天下特别安甯,萬民喜樂,我和單于是他們的父母。
我回想從前的事情,都是些微末小事,是謀臣失策所緻,都不足以離間兄弟間的友情。
我聽說天不會隻覆蓋一方,大地也不會隻承載一處,我和單于都要抛棄從前的小誤會,都遵循正大的道理行一事,消除從前的不快,考慮兩國的長遠利益,使兩國人民如同一家的兒女。
善良的千千萬萬的百姓,以及水中的魚鼈,天上的飛鳥,地上爬行、喘一息、蠕一動的各種獸類和蟲類,沒有不追尋安全有利的生活環境而躲避危險的。
所以前來歸順的都不阻止,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往事一概不究,我解除逃往匈奴的漢人的罪責,單于也不要再提起逃往漢朝的章尼等人的事情。
我聽說古代帝王們訂立條約,條款分明,從不背棄。
希望單于留心盟約,天下定會特别安甯。
和親以後,漢朝不會首先負約。
請單于明察此事。
” 單于已經簽署和親盟約,于是漢文帝就下令禦史說:“匈奴大單于送給我的信中說,和親已确定,逃亡的人不足以增加民衆和擴大土地,今後匈奴人不再闖入邊塞,漢朝人也不要走出邊塞,違犯現今條約的就處死,這就可以長久保持親近友好關系,今後不再産生禍患,對雙方都有利,我已答應了他的要求。
希望向全國發布告示,讓百姓都知道此事。
” 漢文帝後元四年(前160),老上稽粥單于死去,他的兒子軍臣繼位當了單于。
軍臣單于繼位後,孝文帝再次與匈奴和親。
而中行說仍然侍奉軍臣單于。
軍臣單于繼位四年時,匈奴又斷絕了和親關系,大舉進攻上郡、雲中郡,派出三萬騎兵,殺死許多漢人,搶掠大量财物而離去。
于是漢朝派出張武等三位将軍,駐軍北地、代國駐句注,趙國駐飛口,沿着邊塞之地,也各派兵堅守,防備匈奴入侵。
又安置周亞夫等三位将軍率兵駐守長安西邊的細柳,渭河北岸的棘門和霸上,以防禦匈奴。
匈奴騎兵侵入代地句注邊界,報警的烽火便通向甘泉和長安。
幾個月後,漢朝兵馬來到邊境,匈奴遠遠地離開邊塞,漢朝的軍隊也就作罷。
此後一年多,孝文帝去世,孝景帝繼位,趙王劉遂就暗中派人與匈奴聯絡。
吳、楚等七國叛亂時,匈奴想同趙國聯合,入侵邊塞。
後來,漢王朝圍困并攻破趙國,匈奴也停止了入侵的舉動。
從此以後,孝景帝又和匈奴和親,互通關市,送給匈奴禮物,派遣公主嫁給單于,按以前的盟約行一事。
直到孝景帝去世,匈奴雖然時有小的騷擾邊境的活動,卻沒有大的侵掠行動。
當今皇帝漢武帝繼位,申明和親的規定,寬厚地對待匈權,互通關市,贈送大量财物。
匈奴從單于到平民都親近漢朝,往來于長城之下。
漢朝派馬邑城的聶翁壹故意違犯禁令,運出貨物同匈奴交易,佯稱出賣馬邑城以引一誘單于。
單于相信此事,又貪戀馬邑城的财物,就用十萬騎兵侵入武州邊塞。
這時,漢朝在馬邑城附近埋伏下三十餘萬大軍,禦史大夫韓安國擔任護軍将軍,護衛着四位将軍準備伏擊單于。
單于已經進入漢朝邊塞,離馬邑城尚有一百餘裡,看到牲畜遍野卻無放牧之人,感到奇怪,就去攻打漢朝的偵察哨所。
這時,雁門郡的尉史正在巡察,看到敵軍,就保護偵察哨所,他知道漢朝的打算。
單于捉到了尉史,想殺死他,尉史便向單于報告了漢朝軍隊埋伏的地點。
單于大驚說:“我本來就對此事有疑心。
”于是單于就率兵而回。
走出邊境時說道:“我得到尉史,是天意,天讓你向我報告。
”就封尉史做“天王”。
漢朝軍隊曾約定,單于進入馬邑城後,再放縱兵士攻殺。
如今單于未到馬邑,所以漢朝軍隊一無所獲。
漢朝将軍王恢的軍隊走出代郡攻擊匈奴的辎重,聽說單于大軍已回,兵卒多,因而不敢出擊。
漢朝認為王恢本是這次伏擊戰的出謀畫策的人,卻不敢進攻,因而殺了王恢。
從此以後,匈奴斷絕和親關系,攻擊直通要道的邊塞,常常侵入漢朝邊境搶掠,次數多得無法計算。
但匈奴貪婪,還是喜歡與漢朝互通關市,非常喜歡漢朝的财物,漢朝也仍然與匈奴保持着關市貿易關系,投合他們的心意。
馬邑軍事行動之後的第五年秋天,漢朝派衛青等四位将軍各率一萬騎兵,在關市附近攻打匈奴。
将軍衛青率兵走出上谷郡,到達茏城,殺死和俘獲匈奴七百餘人。
公孫賀率兵走出雲中郡,沒有收獲。
公孫敖率兵走出代郡,被匈奴打敗,損失七千餘人。
李廣率兵走出雁門郡,被匈奴打敗,匈奴人活捉了李廣,後來李廣得以逃歸漢朝。
漢朝囚禁公孫敖和李廣,公孫敖和李廣交了贖金,成為平民百姓。
這年冬天,匈奴屢次闖進邊境搶掠,漁陽受害尤其嚴重。
漢朝派将軍韓安國駐軍漁陽防禦匈奴。
第二年秋天,匈奴兩萬騎兵侵入漢朝,殺死了遼西太守,掠走兩千餘人。
匈奴又侵入漁陽,打敗漁陽太守的一千多軍隊,把漢朝将軍韓安國圍困起來。
這時韓安國的一千多騎兵也将要全部被殲,恰巧燕王的救兵趕到,匈奴才離去。
匈奴又侵入雁門郡,殺死和搶走千餘人。
于是漢朝派将軍衛青率三萬騎兵走出雁門,李息率兵一逼一十出代郡,攻打匈奴,殺死和俘虜匈奴數千人。
第二年,衛青又走出雲中郡西邊及西部的隴西一帶,在黃河河套南岸地帶攻打匈奴屬下的樓煩和白羊王,殺死和俘虜數千人,得到牛羊百餘萬頭。
于是漢朝就奪取了黃河河套南岸地區,修築朔方城,又修繕從前秦朝蒙恬所修建的關塞,憑借黃河做為堅固的防線。
漢朝也放棄了上谷郡的曲折僻遠的縣如造陽一帶給匈奴。
這年是漢武帝元朔二年。
後一年的冬天,匈奴軍臣單于死去。
軍臣單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于,打敗了軍臣單于的太子於單。
於單逃走,投降漢朝,漢朝封於單為涉安侯,幾個月後,他就死了。
伊稚斜單于繼位後的夏天,匈奴數萬騎兵攻入代郡,殺死太守恭友,搶掠一千餘人。
當年秋天,匈奴又攻入雁門,殺死和搶走一千餘人。
第二年,匈奴又分别派遣三萬騎兵攻入代郡、定襄、上郡,殺死和搶走數千人。
匈奴右賢王怨恨漢朝奪走黃河河套南岸的土地,并修築朔方城,因而屢次侵擾,到邊境搶掠,以及攻入河套南岸,侵擾朔方城,殺死和搶劫很多官吏和平民。
第二年春天,漢朝用衛青做大将軍,統領六位将軍,十餘萬大軍,走出朔方、高阙,去攻打匈奴。
右賢王以為漢兵不能到來,喝醉了酒,漢兵走出塞外六七百裡,夜間包一皮一皮圍了右賢王。
右賢王大驚,脫身逃跑,許多一精一銳騎兵也都跟着離去。
漢朝俘虜右賢王屬下的男一女一萬五千人,裨小王十餘人。
這年秋天,匈奴一萬騎兵攻入代郡,殺死代郡都尉朱英,搶掠一千餘人。
下一年春天,漢朝又派遣大将軍衛青率領六将軍,和十餘萬騎兵,再次走出定襄數百裡攻打匈奴,前後共殺死和俘獲一萬九千餘人,而漢朝也損失了兩位将軍和他們統領的三千多騎兵。
右将軍蘇建得以隻身脫逃,而前将軍翕侯趙信出軍不利,因而投降匈奴。
趙信本是匈奴的小王,投降漢朝,漢朝封他為翕侯,因為前将軍與右将軍兩軍合并,而又與大隊軍馬分開行進,獨自遇上了單于的軍隊,所以全軍覆沒。
單于既已得到了翕侯,就封他為自次王,并将其姐姐嫁給他做妻子,同他商量對付漢朝。
趙信教單于更加向北遷移,越過沙漠,以此引一誘漢軍,使其疲務,待他們極度疲勞時再攻取他們,不要到漢朝邊塞那裡。
單于聽信了他的計謀。
第二年,匈奴一萬騎兵攻入上谷郡,殺死數百漢人。
第二年春天,漢朝派骠騎将軍霍去病率領一萬騎兵走出隴西,越過焉支山一千馀裡,攻打匈奴,斬殺和俘虜匈奴一萬八千餘人,打敗休屠王,獲得了祭天金人。
這年夏天,骠騎将軍又同合騎侯率領數萬騎兵走出隴西、北地二千餘裡,攻打匈奴。
經過居延,攻擊祁連山,殺死和俘虜匈奴三萬餘人,其中有裨小王以下七十餘人。
這時匈奴也侵入代郡、雁門郡,殺死和搶走數百人。
漢朝派博望侯張骞和李廣将軍走出右北平,進攻匈奴左賢王。
左賢王圍困了李将軍,李将軍的兵卒約四千人,都将被消滅,但李将軍的軍隊所殺匈奴人的數目超過了自己軍隊的損失。
正好博望侯的救兵趕到,李将軍得以逃脫。
漢朝傷亡幾千人。
合騎侯耽誤了骠騎将軍所規定的日期,所以他與博望侯張骞都被判為死刑,交付了贖金,變成了平民。
這年秋天,單于對渾邪王、休屠王居住西方而被漢朝殺死和俘虜數萬人的事感到憤怒,想召見并誅殺他們。
渾邪王與休屠王感到恐懼,密謀投降漢朝,漢朝派骠騎将軍前去迎接他們。
渾邪王殺了休屠王,合并了他的軍隊,領着軍隊投降了漢朝。
總共四萬餘人,号稱十萬。
于是漢朝自從接受渾邪王投降之後,隴西、北地、河西遭受匈奴侵擾的事越來越少,就開始把關東的貧苦之民,遷移到從匈奴那裡奪回的河套南岸和新秦中地區,充實這裡的人口,并将北地以西的戍卒減少一半。
第二年,匈奴向右北平和定襄各派數萬騎兵入侵,殺死和搶奪千餘人而去。
第二年春天,漢朝君臣謀劃對付匈奴的事情,說:“翕侯趙信向單于獻計,居住到大沙漠以北去,認為漢朝軍隊不能到達。
”就用粟米喂馬,開出十萬騎兵,再加上自願擔負糧食馬匹随軍出征的總共有十四萬人,糧食和辎重不在此數目之内,命令大将軍衛青和骠騎将軍霍去病平分軍隊,大将軍率兵走出定襄,骠騎将軍率兵走出代郡,都約定越過沙漠攻打匈奴。
單于聽到這一消息,把辎重送往遠處,率一精一兵守侯在漠北。
匈奴同大将軍衛青的軍隊交戰一天,正在日暮時分,刮起了大風,漢軍從左右兩翼急速圍攻單于。
單于自己料定打下去不能戰勝漢軍,于是他獨自同數百名健壯的騎兵,沖破漢軍的包一皮一皮圍圈,向西北逃跑。
漢軍夜晚追趕,沒有捉到他。
但在行進中卻殺死和活捉匈奴一萬九千人,到達北邊阗顔山趙信城就退回來了。
單于逃跑時,他的軍隊常常同漢軍混戰在一起,并設法追随單于。
單于很長時間沒有和他的大隊人馬相會了,他的右谷蠡王以為單于死了,就自立為單于。
真單于又找到了他的大軍,于是右谷蠡王就自動去掉他的單于王号,又當起右谷蠡王來。
漢朝骠騎将軍霍去病走出代郡兩千餘裡,同左賢王交戰,漢軍殺死和俘虜匈奴共七萬多人,左賢王與其将軍都逃跑了。
骠騎将軍便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舉行封禅之禮,直到翰海才回師。
此後,匈奴向遠處逃走,大沙漠以南沒有匈奴的王庭。
漢朝軍隊渡過黃河,從朔方向西直到令居,常常在那裡修通溝渠,開墾田地,有官吏士卒五六萬人,漸漸蠶食北方土地,地界接近匈奴舊地以北。
當初,漢朝的兩位将軍大規模地出兵圍攻單于,殺死和俘虜八九萬人,而漢朝士卒也死了好幾萬,漢朝的馬匹死了十多萬。
匈奴雖然搞得疲憊而遠去,但漢朝也因為馬匹少,無法再去追擊。
匈奴采用趙信的計謀,向漢朝派遣使者,說好話請求和親。
漢朝天子把這問題交給臣下商議,有人說和親,有人說趁機讓匈奴臣服于漢。
丞相長史任敞說:“匈奴剛剛遭受失敗,處境困難,應當讓他們做外臣,每年春秋兩季到邊境上來朝拜皇上。
”漢朝就派任敞出使匈奴,去見單于。
單于聽了任敞的計劃,大怒,把他扣留在匈奴,不讓他回漢朝。
在此之前,漢朝也招降過匈奴使者,單于也扣留漢朝使者相抵償。
漢朝正在重新收集士卒兵馬,恰巧骠騎将軍霍去病病逝,于是漢朝很長時間沒有北上攻打匈奴。
幾年後,伊稚斜單于繼位十三年去世了,他的兒子烏維繼位當了單于。
這年,是漢武帝元鼎三年。
烏維單于繼位,漢天子開始出京去巡視郡縣。
這以後漢正在誅殺南方的南越和東越,沒有進攻匈奴,匈奴也沒有侵入漢朝邊境。
烏維單于繼位三年,漢已滅亡南越,就派遣原來的太仆公孫賀率領一萬五千騎兵走出九原二千餘裡,到達浮苴井才撤回,沒看到一個匈奴人。
漢朝又派遣原來的從騎侯趙破奴率領一萬多騎兵走出令居幾千裡地,到達匈河水才撤回,也沒看到一個匈奴人。
這時,皇帝巡視邊境,到達朔方郡,統率十八萬騎兵以顯示軍威,又派郭吉委婉地告訴單于。
郭吉到了匈奴,匈奴主客詢問他出使的任務,郭吉謙卑施禮,說了些好話,說:“我見到單于再親口對他說。
”單于接見了郭吉,郭吉說:“南越王的人頭已經懸挂在漢朝京城的北阙之上。
如今單于若是能夠前去與漢軍交戰,天子将要親自領兵在邊境上等待你;單于要是不能前去,就應當面朝南方向漢朝稱臣。
何必白白地向遠處逃跑,躲藏在沙漠以北的又冷又艱苦也缺少水草的地方,沒有什麼作為呢?”他說完了,單于就大怒起來,立刻殺了允許郭吉進見的那位主客,而且扣留郭吉,不讓他回漢朝,把他遷移到北海那裡去。
單于也始終不肯到漢朝邊境去侵擾搶奪,隻是休養士卒和馬匹,練習射箭打獵的技術,屢次派使者到漢朝,說了好話,請求和親。
漢朝派遣王烏等去窺一探匈奴的情況。
匈奴的法律規定,漢朝使者若不放
” 這以後不久,冒頓死去,他兒子稽粥當了君王,叫做老上單于。
老上稽粥單于剛剛繼位,孝文皇帝又派遣皇族女公主去做單于的阏氏,讓宦官燕國人中行說去當公主的輔佐者。
中行說不願去,漢朝強迫他。
他說:“一定讓我去,我将成為漢朝的禍患。
”中行說到達後,就投降了單于,單于特别一寵一信他。
最初,匈奴喜歡漢朝的缯絮和食物,中行說說:“匈奴的人口總數,抵不上漢朝的一個郡,然而所以強大的原因,就在于衣食與漢人不同,不必依賴漢朝。
如今單于若改變原有風俗而喜歡漢朝的衣物食品,漢朝給的東西不超過其總數的十分之二,那麼匈奴就會完全歸屬于漢朝了。
希望把從漢朝得到的缯絮做成衣褲,穿上它在雜草棘叢中騎馬奔馳,讓衣褲破裂損壞,以此顯示漢朝的缯絮不如匈奴的旃衣皮襖堅固完美。
把從漢朝得來的食物都丢掉,以此顯示它們不如匈奴的一乳一汁和一乳一汁品方便味美。
”于是中行說教單于身邊的人們分條記事的方法,以便核算記錄他們的人口和牲畜的數目。
漢朝送給單于的書信,寫在一尺一寸的木劄上,開頭文詞是“皇帝恭敬地問候匈奴大單于平安”,及寫上所送的東西和要說的話。
中行說就讓單于用一尺二寸的木劄寫信送給漢朝皇帝,并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長加寬加大,把開頭語說得很傲慢:“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單于恭敬地問候漢朝皇帝平安。
”再寫上所送東西和要說的話語。
漢朝使者中有人說:“匈奴風俗輕視老年人。
”中行說诘難漢朝使者說:“你們漢朝風俗,凡有當兵被派去戍守疆土将要出發的,他們的老年父母難道有不省下來暖和的衣物和肥一美食品,把它們送給出行者吃穿的嗎?”漢朝使者說:“是這樣。
”中行說說:“匈奴人都明确戰争是重要的事,那些年老體弱的人不能打仗,所以把那些肥一美的食品給壯健的人吃喝,大概這是為了保衛自己,這樣,父親兒子才能長久地相互保護,怎麼可以說匈奴人輕視老年人呢?”漢朝使者說:“匈奴人父子竟然同在一個氈房睡覺。
父親死後,兒子竟以後母做妻子。
兄弟死後,活着的兄弟把死者的妻子都娶做自己的妻子。
沒有帽子和衣帶等服飾,缺少朝廷禮節。
”中行說說:“匈奴的風俗,人人吃牲畜的肉,喝它們的一乳一汁,用它們的皮做衣服穿;牲畜吃草喝水,随着時序的推移而轉換地點。
所以他們在急迫之時,就人人練習騎馬射箭的本領,在時勢寬松的時候,人們都歡樂無事,他們受到的約束很少,容易做到。
君臣關系簡單,一個國家的政治事務,就像一個人的身一體一樣,父子和兄弟死了,活着的娶他們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這是懼怕種族的消失。
所以匈奴雖然倫常混亂,但卻一定要立本族的子孫。
如今中國人雖然佯裝正派,不娶他的父兄的妻子做老婆,可是親屬關系卻越來越疏遠,而且相互殘殺,甚至竟改朝易姓,都是由于這類緣故造成的。
況且禮義的弊端,使君王臣民之間産生怨恨,而且極力修造宮室房屋,必然使民力耗盡。
努力耕田種桑而求得衣食滿足,修築城郭以保衛自己,所以百姓在急迫時不去練習攻戰本領,在寬松時卻又被勞作搞得很疲憊。
唉!生活在土石房屋裡的漢人啊,姑且不要多說話,喋喋不休,切切私語,戴上帽子,難道還有什麼了不起嗎?” 自此之後,漢朝使者有想辯論的,中行說就說:“漢朝使者不要多說話,隻想着漢朝輸送給匈奴的缯絮米蘖,一定要使其數量足,質量好就行了,何必要說話呢!而且供給匈奴的東西一定要齊全美好,如果不齊全,粗劣,那麼等到莊稼成熟時,匈奴就要騎着馬奔馳踐踏你們成熟待收的莊稼。
”中行說日夜教導單于等待有利的進攻時機和地點。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單于率領十四萬騎兵攻入朝?、蕭關,殺死了北地都尉孫卬,劫掠很多百姓和牲畜,就到達彭陽,并派突擊隊攻入回中宮,把它燒毀。
匈奴偵察騎兵到達雍地的甘泉宮。
于是漢文帝用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做将軍,派出千輛兵車,十萬騎兵,駐守在長安旁邊防禦匈奴的侵擾。
同時又任命昌侯盧卿做上郡将軍,甯侯魏遬做北地将軍,隆慮侯周竈做隴西将軍,東陽侯張相如做大将軍,成侯董赤做前将軍,派出大量兵車和騎兵去攻打匈奴。
匈奴單于呆在漢朝邊塞以内一個多月就離開了,漢朝兵馬追出塞外就返回塞内,沒能斬殺敵軍。
匈奴一天比一天驕傲,每年都闖入邊境内,殺害和掠奪許多百姓和牲畜,雲中郡和遼東郡受害最嚴重,連同代郡共有萬餘人被殺掠。
漢朝憂慮此事,就派使者給匈奴送去一封信,單于也派遣當戶來漢送信,以表答謝之意,雙方再次商量和親之事。
孝文帝後元二年(前162),派使者給匈奴送信說:“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平安。
你派當戶且居雕渠難和郎中韓遼送給我兩匹馬,已經到達,我恭敬地接受。
漢朝先帝規定:長城以北,是拉弓射箭者的國家,屬于單于統轄。
長城以内,是戴冠束帶者的家室,我也要控制它。
要讓萬民百姓種地、織布、射獵而獲得衣食,使父子不相分離,君主和臣民相互安心,都沒有暴虐和叛逆之事。
如今我聽說邪惡之民貪圖掠取的利益,違背道義,斷絕和約,忘卻千萬百姓的生命,離間兩國君主的友誼,但這些都是以前的事情了。
你的信中說:‘兩國已經和親,兩國君王都高興,停戰、休養士卒,喂養馬匹,世代昌盛和樂,安定和樂的局面重新開始。
我特别贊賞這個想法。
聖明的人天天都能有新的進步,改正不足,重新作起,使老年人得到安養,年幼的人能夠成長,各自保持生命,度過一生。
我和單于都遵循這個道理,順應天意,安一撫百姓,世世代代相傳,永遠延續下去,天下之人莫不獲得利益。
漢朝同匈奴是勢力相當的鄰國;匈奴地處北方,天氣寒冷,肅殺之氣到來較早,所以我命令官吏每年都送給單于一定數量的秫蘖、金帛、絲絮和其它物品。
如今天下特别安甯,萬民喜樂,我和單于是他們的父母。
我回想從前的事情,都是些微末小事,是謀臣失策所緻,都不足以離間兄弟間的友情。
我聽說天不會隻覆蓋一方,大地也不會隻承載一處,我和單于都要抛棄從前的小誤會,都遵循正大的道理行一事,消除從前的不快,考慮兩國的長遠利益,使兩國人民如同一家的兒女。
善良的千千萬萬的百姓,以及水中的魚鼈,天上的飛鳥,地上爬行、喘一息、蠕一動的各種獸類和蟲類,沒有不追尋安全有利的生活環境而躲避危險的。
所以前來歸順的都不阻止,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往事一概不究,我解除逃往匈奴的漢人的罪責,單于也不要再提起逃往漢朝的章尼等人的事情。
我聽說古代帝王們訂立條約,條款分明,從不背棄。
希望單于留心盟約,天下定會特别安甯。
和親以後,漢朝不會首先負約。
請單于明察此事。
” 單于已經簽署和親盟約,于是漢文帝就下令禦史說:“匈奴大單于送給我的信中說,和親已确定,逃亡的人不足以增加民衆和擴大土地,今後匈奴人不再闖入邊塞,漢朝人也不要走出邊塞,違犯現今條約的就處死,這就可以長久保持親近友好關系,今後不再産生禍患,對雙方都有利,我已答應了他的要求。
希望向全國發布告示,讓百姓都知道此事。
” 漢文帝後元四年(前160),老上稽粥單于死去,他的兒子軍臣繼位當了單于。
軍臣單于繼位後,孝文帝再次與匈奴和親。
而中行說仍然侍奉軍臣單于。
軍臣單于繼位四年時,匈奴又斷絕了和親關系,大舉進攻上郡、雲中郡,派出三萬騎兵,殺死許多漢人,搶掠大量财物而離去。
于是漢朝派出張武等三位将軍,駐軍北地、代國駐句注,趙國駐飛口,沿着邊塞之地,也各派兵堅守,防備匈奴入侵。
又安置周亞夫等三位将軍率兵駐守長安西邊的細柳,渭河北岸的棘門和霸上,以防禦匈奴。
匈奴騎兵侵入代地句注邊界,報警的烽火便通向甘泉和長安。
幾個月後,漢朝兵馬來到邊境,匈奴遠遠地離開邊塞,漢朝的軍隊也就作罷。
此後一年多,孝文帝去世,孝景帝繼位,趙王劉遂就暗中派人與匈奴聯絡。
吳、楚等七國叛亂時,匈奴想同趙國聯合,入侵邊塞。
後來,漢王朝圍困并攻破趙國,匈奴也停止了入侵的舉動。
從此以後,孝景帝又和匈奴和親,互通關市,送給匈奴禮物,派遣公主嫁給單于,按以前的盟約行一事。
直到孝景帝去世,匈奴雖然時有小的騷擾邊境的活動,卻沒有大的侵掠行動。
當今皇帝漢武帝繼位,申明和親的規定,寬厚地對待匈權,互通關市,贈送大量财物。
匈奴從單于到平民都親近漢朝,往來于長城之下。
漢朝派馬邑城的聶翁壹故意違犯禁令,運出貨物同匈奴交易,佯稱出賣馬邑城以引一誘單于。
單于相信此事,又貪戀馬邑城的财物,就用十萬騎兵侵入武州邊塞。
這時,漢朝在馬邑城附近埋伏下三十餘萬大軍,禦史大夫韓安國擔任護軍将軍,護衛着四位将軍準備伏擊單于。
單于已經進入漢朝邊塞,離馬邑城尚有一百餘裡,看到牲畜遍野卻無放牧之人,感到奇怪,就去攻打漢朝的偵察哨所。
這時,雁門郡的尉史正在巡察,看到敵軍,就保護偵察哨所,他知道漢朝的打算。
單于捉到了尉史,想殺死他,尉史便向單于報告了漢朝軍隊埋伏的地點。
單于大驚說:“我本來就對此事有疑心。
”于是單于就率兵而回。
走出邊境時說道:“我得到尉史,是天意,天讓你向我報告。
”就封尉史做“天王”。
漢朝軍隊曾約定,單于進入馬邑城後,再放縱兵士攻殺。
如今單于未到馬邑,所以漢朝軍隊一無所獲。
漢朝将軍王恢的軍隊走出代郡攻擊匈奴的辎重,聽說單于大軍已回,兵卒多,因而不敢出擊。
漢朝認為王恢本是這次伏擊戰的出謀畫策的人,卻不敢進攻,因而殺了王恢。
從此以後,匈奴斷絕和親關系,攻擊直通要道的邊塞,常常侵入漢朝邊境搶掠,次數多得無法計算。
但匈奴貪婪,還是喜歡與漢朝互通關市,非常喜歡漢朝的财物,漢朝也仍然與匈奴保持着關市貿易關系,投合他們的心意。
馬邑軍事行動之後的第五年秋天,漢朝派衛青等四位将軍各率一萬騎兵,在關市附近攻打匈奴。
将軍衛青率兵走出上谷郡,到達茏城,殺死和俘獲匈奴七百餘人。
公孫賀率兵走出雲中郡,沒有收獲。
公孫敖率兵走出代郡,被匈奴打敗,損失七千餘人。
李廣率兵走出雁門郡,被匈奴打敗,匈奴人活捉了李廣,後來李廣得以逃歸漢朝。
漢朝囚禁公孫敖和李廣,公孫敖和李廣交了贖金,成為平民百姓。
這年冬天,匈奴屢次闖進邊境搶掠,漁陽受害尤其嚴重。
漢朝派将軍韓安國駐軍漁陽防禦匈奴。
第二年秋天,匈奴兩萬騎兵侵入漢朝,殺死了遼西太守,掠走兩千餘人。
匈奴又侵入漁陽,打敗漁陽太守的一千多軍隊,把漢朝将軍韓安國圍困起來。
這時韓安國的一千多騎兵也将要全部被殲,恰巧燕王的救兵趕到,匈奴才離去。
匈奴又侵入雁門郡,殺死和搶走千餘人。
于是漢朝派将軍衛青率三萬騎兵走出雁門,李息率兵一逼一十出代郡,攻打匈奴,殺死和俘虜匈奴數千人。
第二年,衛青又走出雲中郡西邊及西部的隴西一帶,在黃河河套南岸地帶攻打匈奴屬下的樓煩和白羊王,殺死和俘虜數千人,得到牛羊百餘萬頭。
于是漢朝就奪取了黃河河套南岸地區,修築朔方城,又修繕從前秦朝蒙恬所修建的關塞,憑借黃河做為堅固的防線。
漢朝也放棄了上谷郡的曲折僻遠的縣如造陽一帶給匈奴。
這年是漢武帝元朔二年。
後一年的冬天,匈奴軍臣單于死去。
軍臣單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于,打敗了軍臣單于的太子於單。
於單逃走,投降漢朝,漢朝封於單為涉安侯,幾個月後,他就死了。
伊稚斜單于繼位後的夏天,匈奴數萬騎兵攻入代郡,殺死太守恭友,搶掠一千餘人。
當年秋天,匈奴又攻入雁門,殺死和搶走一千餘人。
第二年,匈奴又分别派遣三萬騎兵攻入代郡、定襄、上郡,殺死和搶走數千人。
匈奴右賢王怨恨漢朝奪走黃河河套南岸的土地,并修築朔方城,因而屢次侵擾,到邊境搶掠,以及攻入河套南岸,侵擾朔方城,殺死和搶劫很多官吏和平民。
第二年春天,漢朝用衛青做大将軍,統領六位将軍,十餘萬大軍,走出朔方、高阙,去攻打匈奴。
右賢王以為漢兵不能到來,喝醉了酒,漢兵走出塞外六七百裡,夜間包一皮一皮圍了右賢王。
右賢王大驚,脫身逃跑,許多一精一銳騎兵也都跟着離去。
漢朝俘虜右賢王屬下的男一女一萬五千人,裨小王十餘人。
這年秋天,匈奴一萬騎兵攻入代郡,殺死代郡都尉朱英,搶掠一千餘人。
下一年春天,漢朝又派遣大将軍衛青率領六将軍,和十餘萬騎兵,再次走出定襄數百裡攻打匈奴,前後共殺死和俘獲一萬九千餘人,而漢朝也損失了兩位将軍和他們統領的三千多騎兵。
右将軍蘇建得以隻身脫逃,而前将軍翕侯趙信出軍不利,因而投降匈奴。
趙信本是匈奴的小王,投降漢朝,漢朝封他為翕侯,因為前将軍與右将軍兩軍合并,而又與大隊軍馬分開行進,獨自遇上了單于的軍隊,所以全軍覆沒。
單于既已得到了翕侯,就封他為自次王,并将其姐姐嫁給他做妻子,同他商量對付漢朝。
趙信教單于更加向北遷移,越過沙漠,以此引一誘漢軍,使其疲務,待他們極度疲勞時再攻取他們,不要到漢朝邊塞那裡。
單于聽信了他的計謀。
第二年,匈奴一萬騎兵攻入上谷郡,殺死數百漢人。
第二年春天,漢朝派骠騎将軍霍去病率領一萬騎兵走出隴西,越過焉支山一千馀裡,攻打匈奴,斬殺和俘虜匈奴一萬八千餘人,打敗休屠王,獲得了祭天金人。
這年夏天,骠騎将軍又同合騎侯率領數萬騎兵走出隴西、北地二千餘裡,攻打匈奴。
經過居延,攻擊祁連山,殺死和俘虜匈奴三萬餘人,其中有裨小王以下七十餘人。
這時匈奴也侵入代郡、雁門郡,殺死和搶走數百人。
漢朝派博望侯張骞和李廣将軍走出右北平,進攻匈奴左賢王。
左賢王圍困了李将軍,李将軍的兵卒約四千人,都将被消滅,但李将軍的軍隊所殺匈奴人的數目超過了自己軍隊的損失。
正好博望侯的救兵趕到,李将軍得以逃脫。
漢朝傷亡幾千人。
合騎侯耽誤了骠騎将軍所規定的日期,所以他與博望侯張骞都被判為死刑,交付了贖金,變成了平民。
這年秋天,單于對渾邪王、休屠王居住西方而被漢朝殺死和俘虜數萬人的事感到憤怒,想召見并誅殺他們。
渾邪王與休屠王感到恐懼,密謀投降漢朝,漢朝派骠騎将軍前去迎接他們。
渾邪王殺了休屠王,合并了他的軍隊,領着軍隊投降了漢朝。
總共四萬餘人,号稱十萬。
于是漢朝自從接受渾邪王投降之後,隴西、北地、河西遭受匈奴侵擾的事越來越少,就開始把關東的貧苦之民,遷移到從匈奴那裡奪回的河套南岸和新秦中地區,充實這裡的人口,并将北地以西的戍卒減少一半。
第二年,匈奴向右北平和定襄各派數萬騎兵入侵,殺死和搶奪千餘人而去。
第二年春天,漢朝君臣謀劃對付匈奴的事情,說:“翕侯趙信向單于獻計,居住到大沙漠以北去,認為漢朝軍隊不能到達。
”就用粟米喂馬,開出十萬騎兵,再加上自願擔負糧食馬匹随軍出征的總共有十四萬人,糧食和辎重不在此數目之内,命令大将軍衛青和骠騎将軍霍去病平分軍隊,大将軍率兵走出定襄,骠騎将軍率兵走出代郡,都約定越過沙漠攻打匈奴。
單于聽到這一消息,把辎重送往遠處,率一精一兵守侯在漠北。
匈奴同大将軍衛青的軍隊交戰一天,正在日暮時分,刮起了大風,漢軍從左右兩翼急速圍攻單于。
單于自己料定打下去不能戰勝漢軍,于是他獨自同數百名健壯的騎兵,沖破漢軍的包一皮一皮圍圈,向西北逃跑。
漢軍夜晚追趕,沒有捉到他。
但在行進中卻殺死和活捉匈奴一萬九千人,到達北邊阗顔山趙信城就退回來了。
單于逃跑時,他的軍隊常常同漢軍混戰在一起,并設法追随單于。
單于很長時間沒有和他的大隊人馬相會了,他的右谷蠡王以為單于死了,就自立為單于。
真單于又找到了他的大軍,于是右谷蠡王就自動去掉他的單于王号,又當起右谷蠡王來。
漢朝骠騎将軍霍去病走出代郡兩千餘裡,同左賢王交戰,漢軍殺死和俘虜匈奴共七萬多人,左賢王與其将軍都逃跑了。
骠騎将軍便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舉行封禅之禮,直到翰海才回師。
此後,匈奴向遠處逃走,大沙漠以南沒有匈奴的王庭。
漢朝軍隊渡過黃河,從朔方向西直到令居,常常在那裡修通溝渠,開墾田地,有官吏士卒五六萬人,漸漸蠶食北方土地,地界接近匈奴舊地以北。
當初,漢朝的兩位将軍大規模地出兵圍攻單于,殺死和俘虜八九萬人,而漢朝士卒也死了好幾萬,漢朝的馬匹死了十多萬。
匈奴雖然搞得疲憊而遠去,但漢朝也因為馬匹少,無法再去追擊。
匈奴采用趙信的計謀,向漢朝派遣使者,說好話請求和親。
漢朝天子把這問題交給臣下商議,有人說和親,有人說趁機讓匈奴臣服于漢。
丞相長史任敞說:“匈奴剛剛遭受失敗,處境困難,應當讓他們做外臣,每年春秋兩季到邊境上來朝拜皇上。
”漢朝就派任敞出使匈奴,去見單于。
單于聽了任敞的計劃,大怒,把他扣留在匈奴,不讓他回漢朝。
在此之前,漢朝也招降過匈奴使者,單于也扣留漢朝使者相抵償。
漢朝正在重新收集士卒兵馬,恰巧骠騎将軍霍去病病逝,于是漢朝很長時間沒有北上攻打匈奴。
幾年後,伊稚斜單于繼位十三年去世了,他的兒子烏維繼位當了單于。
這年,是漢武帝元鼎三年。
烏維單于繼位,漢天子開始出京去巡視郡縣。
這以後漢正在誅殺南方的南越和東越,沒有進攻匈奴,匈奴也沒有侵入漢朝邊境。
烏維單于繼位三年,漢已滅亡南越,就派遣原來的太仆公孫賀率領一萬五千騎兵走出九原二千餘裡,到達浮苴井才撤回,沒看到一個匈奴人。
漢朝又派遣原來的從騎侯趙破奴率領一萬多騎兵走出令居幾千裡地,到達匈河水才撤回,也沒看到一個匈奴人。
這時,皇帝巡視邊境,到達朔方郡,統率十八萬騎兵以顯示軍威,又派郭吉委婉地告訴單于。
郭吉到了匈奴,匈奴主客詢問他出使的任務,郭吉謙卑施禮,說了些好話,說:“我見到單于再親口對他說。
”單于接見了郭吉,郭吉說:“南越王的人頭已經懸挂在漢朝京城的北阙之上。
如今單于若是能夠前去與漢軍交戰,天子将要親自領兵在邊境上等待你;單于要是不能前去,就應當面朝南方向漢朝稱臣。
何必白白地向遠處逃跑,躲藏在沙漠以北的又冷又艱苦也缺少水草的地方,沒有什麼作為呢?”他說完了,單于就大怒起來,立刻殺了允許郭吉進見的那位主客,而且扣留郭吉,不讓他回漢朝,把他遷移到北海那裡去。
單于也始終不肯到漢朝邊境去侵擾搶奪,隻是休養士卒和馬匹,練習射箭打獵的技術,屢次派使者到漢朝,說了好話,請求和親。
漢朝派遣王烏等去窺一探匈奴的情況。
匈奴的法律規定,漢朝使者若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