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雁門馬邑豪聶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③:“匈奴初和親,親信邊④,可誘以利。
”陰使聶翁壹為間⑤,亡入匈奴,謂單于曰⑥:“吾能斬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盡得。
”單于一愛一信之,以為然,許聶翁壹。
聶翁壹乃還,詐斬死罪囚,縣其頭馬邑城⑦,示單于使者為信。
曰:“馬邑長吏已死,可急來。
”于是單于穿塞将十餘萬騎,入武州塞。
①其明年:指和親的第二年。
②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
元光:漢武帝的第二個年号(前134-129)。
③豪:豪紳。
因:通過。
④親信邊:親信邊地之民。
⑤間:間諜。
⑥單于:匈奴君主的稱号。
⑦縣:同“懸”。
當是時,漢伏兵車騎材官三十餘萬①,匿馬邑旁谷中。
衛尉李廣為骁騎将軍,太仆公孫賀為輕車将軍,大行王恢為将屯将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将軍。
禦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将軍,諸将皆屬護軍。
約單于入馬邑而漢兵縱發②。
王恢、李息、李廣别從代主擊其辎重③。
于是單于入漢長城武州塞。
未至馬邑百餘裡,行掠鹵④,徒見畜牧于野,不見一人。
單于怪之,攻烽燧⑤,得武州尉史⑥。
欲刺問尉史⑦。
尉史曰:“漢兵數十萬伏馬邑下。
”單于顧謂左右曰⑧:“幾為漢所賣⑨!”乃引兵還。
出塞,曰:“吾得尉史,乃天也。
”命尉史為“天王”。
塞下傳言單于已引去。
漢兵追至塞,度弗及,即罷⑩。
王恢等兵三萬,聞單于不與漢合,度往擊辎重,必與單于一精一兵戰,漢兵勢必敗,則以便宜罷兵,皆無功(11)。
①車騎:成隊的車馬。
這裡指騎兵。
材官:步兵。
②縱發:奔馳出去。
③辎重:軍用物資。
這裡指後勤部隊。
④鹵:通“擄”。
⑤烽燧:即烽火台。
⑥得:擒獲。
⑦刺:探。
⑧顧:回頭看。
⑨幾:差一點兒。
⑩合:交鋒。
(11)便宜:看怎樣方便适宜,就酌情處理。
天子怒王恢不出擊單于辎重,擅引兵罷也。
恢曰:“始約虜入馬邑城,兵與單于接,而臣擊其辎重,可得利。
今單于聞,不至而還,臣以三萬人衆不敵,禔取辱耳①。
臣固知還而斬,然得完陛下士三萬人②。
”于是下恢廷尉③。
廷尉當恢逗桡④,當斬。
恢私行千金丞相蚡⑤。
蚡不敢言上,而言于太後曰:“王恢首造馬邑事⑥,今不成而誅恢,是為匈奴報仇也。
”上朝太後,太後以丞相言告上。
上曰:“首為馬邑事者,恢也,故發天下兵數十萬,從其言,為此且縱單于不可得⑦,恢所部擊其辎重,猶頗可得,以慰士大夫心。
今不誅恢,無以謝天下。
”于是恢聞之,乃自一殺。
①禔:通“隻”。
②完:保全。
③下:交給。
④逗桡:《集解》引《漢書音義》曰:“逗,曲行避敵也;桡,顧望,軍法語也。
”⑤行:給予。
⑥造:作。
這裡是“倡議”的意思。
⑦縱:即使。
安國為人多大略①,智足以當世取合②,而出于忠厚焉③。
貪嗜于财。
所推舉皆廉士,賢于己者也。
于梁舉壺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稱慕之,唯天子以為國器④。
安國為禦史大夫四歲餘,丞相田蚡死,安國行丞相事⑤,奉引堕車蹇⑥。
天子議置相,欲用安國,使使視之,蹇甚⑦,乃更以平棘侯薛澤為丞相。
安國病免數月,蹇愈⑧,上複以安國為中尉。
歲餘,徙為衛尉。
①多大略:指有韬略。
②取合:投合,迎一合。
③出:通“去”,丢掉,舍棄。
一說是産生之意。
④國器:指主持國政的人才。
行:代理。
⑥奉引:給皇帝導引車駕。
蹇(jiǎn,儉):跛足。
⑦甚:厲害。
⑧愈:痊愈。
車騎将軍衛青擊匈奴,出上谷,破胡茏城①。
将軍李廣為匈奴所得②,複失之③;公孫敖大亡卒;皆當斬,贖為庶人。
明年,匈奴大入邊④,殺遼西太守,乃入雁門,所殺略數千人⑤。
車騎将軍衛青擊之,出雁門。
衛尉安國為材官将軍,屯于漁陽⑥。
安國捕生虜,言匈奴遠去。
即上書言方田作時⑦,請且罷軍屯。
罷軍屯月餘,匈奴大入上谷、漁陽。
安國壁乃有七百餘人⑧,出與戰,不勝,複入壁。
匈奴虜略千餘人及畜産而去。
天子聞之,怒,使使責讓安國⑨。
徙安國益東⑩,屯右北平。
是時匈奴虜言當入東方。
①茏城:即龍城。
②得:俘獲。
③失之:指李廣被匈奴俘獲後又逃走。
事見卷一百九《李将軍列傳》。
④大入邊:大舉入侵邊境。
⑤略:劫掠。
⑥屯:駐守。
⑦方:正當。
田作時:農耕時節。
⑧壁:營壘。
乃:才。
⑨讓:責備。
⑩益東:更加東移。
安國始為禦史大夫及護軍①,後稍斥疏②,下遷③;而新幸壯将軍衛青等有功④,益貴。
安國既疏遠,默默也⑤;将屯又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
幸得罷歸,乃益東徙屯,意忽忽不樂⑥,數月,病歐血死⑦。
安國以元朔二年中卒⑧。
①護軍:指護軍将軍。
②稍斥疏:漸漸被排斥疏遠。
③下遷:降職。
④幸:得一寵一。
壯:指年輕。
⑤默默:郁郁不得志的樣子。
⑥忽忽:失意的樣子。
⑦歐:通“嘔”。
吐。
⑧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元朔:漢武帝第三個年号(前128-前123)。
太史公曰:餘與壺遂定律曆①,觀韓長孺之義,壺遂之深中隐厚②。
世之言梁多長者,不虛哉!壺遂官至詹事,天子方倚以為漢相,會遂卒③。
不然,壺遂之内廉行脩④,斯鞠躬君子也⑤。
①律曆:樂律和曆法。
②深中隐厚:深沉含藏着厚道。
③會:恰遇。
④行修:指行為端正。
⑤鞠躬:謙恭謹慎的樣子。
”陰使聶翁壹為間⑤,亡入匈奴,謂單于曰⑥:“吾能斬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盡得。
”單于一愛一信之,以為然,許聶翁壹。
聶翁壹乃還,詐斬死罪囚,縣其頭馬邑城⑦,示單于使者為信。
曰:“馬邑長吏已死,可急來。
”于是單于穿塞将十餘萬騎,入武州塞。
①其明年:指和親的第二年。
②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
元光:漢武帝的第二個年号(前134-129)。
③豪:豪紳。
因:通過。
④親信邊:親信邊地之民。
⑤間:間諜。
⑥單于:匈奴君主的稱号。
⑦縣:同“懸”。
當是時,漢伏兵車騎材官三十餘萬①,匿馬邑旁谷中。
衛尉李廣為骁騎将軍,太仆公孫賀為輕車将軍,大行王恢為将屯将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将軍。
禦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将軍,諸将皆屬護軍。
約單于入馬邑而漢兵縱發②。
王恢、李息、李廣别從代主擊其辎重③。
于是單于入漢長城武州塞。
未至馬邑百餘裡,行掠鹵④,徒見畜牧于野,不見一人。
單于怪之,攻烽燧⑤,得武州尉史⑥。
欲刺問尉史⑦。
尉史曰:“漢兵數十萬伏馬邑下。
”單于顧謂左右曰⑧:“幾為漢所賣⑨!”乃引兵還。
出塞,曰:“吾得尉史,乃天也。
”命尉史為“天王”。
塞下傳言單于已引去。
漢兵追至塞,度弗及,即罷⑩。
王恢等兵三萬,聞單于不與漢合,度往擊辎重,必與單于一精一兵戰,漢兵勢必敗,則以便宜罷兵,皆無功(11)。
①車騎:成隊的車馬。
這裡指騎兵。
材官:步兵。
②縱發:奔馳出去。
③辎重:軍用物資。
這裡指後勤部隊。
④鹵:通“擄”。
⑤烽燧:即烽火台。
⑥得:擒獲。
⑦刺:探。
⑧顧:回頭看。
⑨幾:差一點兒。
⑩合:交鋒。
(11)便宜:看怎樣方便适宜,就酌情處理。
天子怒王恢不出擊單于辎重,擅引兵罷也。
恢曰:“始約虜入馬邑城,兵與單于接,而臣擊其辎重,可得利。
今單于聞,不至而還,臣以三萬人衆不敵,禔取辱耳①。
臣固知還而斬,然得完陛下士三萬人②。
”于是下恢廷尉③。
廷尉當恢逗桡④,當斬。
恢私行千金丞相蚡⑤。
蚡不敢言上,而言于太後曰:“王恢首造馬邑事⑥,今不成而誅恢,是為匈奴報仇也。
”上朝太後,太後以丞相言告上。
上曰:“首為馬邑事者,恢也,故發天下兵數十萬,從其言,為此且縱單于不可得⑦,恢所部擊其辎重,猶頗可得,以慰士大夫心。
今不誅恢,無以謝天下。
”于是恢聞之,乃自一殺。
①禔:通“隻”。
②完:保全。
③下:交給。
④逗桡:《集解》引《
”⑤行:給予。
⑥造:作。
這裡是“倡議”的意思。
⑦縱:即使。
安國為人多大略①,智足以當世取合②,而出于忠厚焉③。
貪嗜于财。
所推舉皆廉士,賢于己者也。
于梁舉壺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稱慕之,唯天子以為國器④。
安國為禦史大夫四歲餘,丞相田蚡死,安國行丞相事⑤,奉引堕車蹇⑥。
天子議置相,欲用安國,使使視之,蹇甚⑦,乃更以平棘侯薛澤為丞相。
安國病免數月,蹇愈⑧,上複以安國為中尉。
歲餘,徙為衛尉。
①多大略:指有韬略。
②取合:投合,迎一合。
③出:通“去”,丢掉,舍棄。
一說是産生之意。
④國器:指主持國政的人才。
行:代理。
⑥奉引:給皇帝導引車駕。
蹇(jiǎn,儉):跛足。
⑦甚:厲害。
⑧愈:痊愈。
車騎将軍衛青擊匈奴,出上谷,破胡茏城①。
将軍李廣為匈奴所得②,複失之③;公孫敖大亡卒;皆當斬,贖為庶人。
明年,匈奴大入邊④,殺遼西太守,乃入雁門,所殺略數千人⑤。
車騎将軍衛青擊之,出雁門。
衛尉安國為材官将軍,屯于漁陽⑥。
安國捕生虜,言匈奴遠去。
即上書言方田作時⑦,請且罷軍屯。
罷軍屯月餘,匈奴大入上谷、漁陽。
安國壁乃有七百餘人⑧,出與戰,不勝,複入壁。
匈奴虜略千餘人及畜産而去。
天子聞之,怒,使使責讓安國⑨。
徙安國益東⑩,屯右北平。
是時匈奴虜言當入東方。
①茏城:即龍城。
②得:俘獲。
③失之:指李廣被匈奴俘獲後又逃走。
事見卷一百九《李将軍列傳》。
④大入邊:大舉入侵邊境。
⑤略:劫掠。
⑥屯:駐守。
⑦方:正當。
田作時:農耕時節。
⑧壁:營壘。
乃:才。
⑨讓:責備。
⑩益東:更加東移。
安國始為禦史大夫及護軍①,後稍斥疏②,下遷③;而新幸壯将軍衛青等有功④,益貴。
安國既疏遠,默默也⑤;将屯又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
幸得罷歸,乃益東徙屯,意忽忽不樂⑥,數月,病歐血死⑦。
安國以元朔二年中卒⑧。
①護軍:指護軍将軍。
②稍斥疏:漸漸被排斥疏遠。
③下遷:降職。
④幸:得一寵一。
壯:指年輕。
⑤默默:郁郁不得志的樣子。
⑥忽忽:失意的樣子。
⑦歐:通“嘔”。
吐。
⑧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元朔:漢武帝第三個年号(前128-前123)。
太史公曰:餘與壺遂定律曆①,觀韓長孺之義,壺遂之深中隐厚②。
世之言梁多長者,不虛哉!壺遂官至詹事,天子方倚以為漢相,會遂卒③。
不然,壺遂之内廉行脩④,斯鞠躬君子也⑤。
①律曆:樂律和曆法。
②深中隐厚:深沉含藏着厚道。
③會:恰遇。
④行修:指行為端正。
⑤鞠躬:謙恭謹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