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關燈
侯曰:“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16),今日長者為壽(17),乃效女兒呫嗫耳語(18)!”武安謂灌夫曰:“程李俱東西宮衛尉(19),今衆辱程将軍,仲孺獨不為李将軍地乎(20)?”灌夫曰:“今日斬頭陷匈(21)。

    何知李乎!”坐乃起更衣(22),稍稍去(23)。

    魏其侯去,麾灌夫出(24)。

    武安遂怒曰:“此吾驕灌夫罪。

    ”乃令騎留灌夫(25)。

    灌夫欲出不得。

    籍福起為謝(26),案灌夫項令謝(27)。

    夫愈怒,不肯謝。

    武安乃麾騎縛夫置傳舍(28),召長史曰:“今日召宗室,有诏”劾灌夫罵坐不敬(29),系居室(30)。

    遂按其前事(31),遣吏分曹逐捕諸灌氏支屬(32),皆得棄市罪(33)。

    魏其侯大愧(34),為資使賓客請(35),莫能解。

    武安吏皆為耳目(36),諸灌氏皆亡匿(37),夫系,遂不得告言武安陰事。

     ①取:同“娶”。

    燕王女:指已故燕康王劉嘉之女。

    ②诏:皇帝、太後頒發的命令文告。

    ③酒失:酒醉失禮。

    得過:得罪。

    ④起為壽:起立為客人敬酒祝壽。

    ⑤避席伏:離開自己的席位,伏一在地上,表示不敢當的意思。

    ⑥已:不久。

    ⑦故人:舊友。

    ⑧餘半:其餘半數人。

    膝席:雙膝跪在地上。

    古人都是席地而坐,正常的坐法是兩膝跪在地上,一臀一蔀靠近腳後跟。

    雙膝不離坐席,隻是稍稍欠身,比起離席伏地來顯得簡慢些。

    ⑨行酒:依次巡行敬酒。

    ⑩觞:酒杯。

    (11)嘻笑:故意裝笑的樣子。

    (12)屬:托付。

    這裡是強行勸酒的意思。

    (13)臨汝侯:指灌嬰之孫灌賢。

    (14)耳語:咬耳朵說悄悄話。

    (15)無所發怒:沒有地方發洩他的怒氣。

    (16)直:同“值”。

    (17)長者:灌夫與灌賢的父親在一個行輩上,所以他借題發揮。

    (18)呫嗫:細語之一聲。

    (19)程李:程不識和李廣。

    程不識當時為長樂宮(東宮)衛尉,李廣為未央宮(西宮)衛尉。

    (20)地:這裡是留餘地的意思。

    (21)陷匈:穿胸。

    匈:通“胸”。

    (22)坐:通“座”。

    更衣:上廁所的委婉說法。

    (23)稍稍去:漸漸都離去了。

    (24)麾:通“揮”,揮手示意。

    (25)令騎留:命令騎士扣留。

    (26)為謝:代灌夫謝罪。

    (27)案:同“按”。

    (28)置:放。

    傳舍:客房。

    (29)不敬:也稱“大不敬””,古代把所謂不敬皇帝、皇後作為一項重大罪名。

    按規定應處死。

    (30)系:囚禁。

    居室:囚禁犯罪官員的監獄。

    (31)按:同“案”,查辦。

    (32)分曹:分批,分班。

    諸灌氏支屬:指灌氏宗族的分支。

    (33)棄市:殺頭示衆。

    (34)大愧:十分慚愧。

    (35)為資:出錢。

    請:求情。

    (36)耳目:親信。

    (37)亡匿:逃亡躲藏。

     魏其銳身為救灌夫①。

    夫人谏魏其曰:“灌将軍得罪丞相,與太後家忤②,甯可救邪?”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③,無所恨④。

    且終不令灌仲孺獨死,嬰獨生。

    ”乃匿其家⑤,竊出上書⑥。

    立召入,具言灌夫醉飽事,不足誅⑦。

    上然之,賜魏其食,曰:“東朝廷辯之⑧。

    ” ①銳身:挺身而出。

    ②忤:作對。

    ③捐:抛棄。

    ④恨:遺憾。

    ⑤匿其家:瞞着家裡人。

    ⑥竊出上書:偷偷地跑出來上書給漢武帝。

    ⑦不足誅:不夠殺頭的罪名。

    ⑧東朝廷辯:到東宮去辯論。

     魏其之東朝①,盛推灌夫之善②,言其醉飽得過,乃丞相以他事誣罪之③。

    武安又盛毀灌夫所為橫恣④,罪逆不道⑤。

    魏其度不可奈何⑥,因言丞相短。

    武安曰:“天下幸而安樂無事,蚡得為肺腑,所好音樂狗馬田宅。

    蚡所一愛一倡優巧匠之屬⑦,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壯士與論議,腹诽而心謗⑧,不仰視天而俯畫地⑨,辟倪兩宮間⑩,幸天下有變(11),而欲有大功。

    臣乃不知魏其等所為(12)。

    ”于是問朝臣:“兩人孰是(13)?”禦史大夫韓安國曰:“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馳入不測之吳軍(14),身被數十創,名冠三軍,此天下壯士,非有大惡,争杯酒,不足引他過以誅也。

    魏其言是也。

    丞相亦言灌夫通一奸一猾,侵細民(15),家累巨萬,橫恣颍川,淩轹宗室(16),侵犯骨肉(17),此所謂‘枝大于本(18),胫大于股(19),不折必披(20),丞相言亦是。

    唯明主裁之(21)。

    ”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22)。

    内史鄭當時是魏其,後不敢堅對(23)。

    餘皆莫敢對。

    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數言魏其、武安長短,今日廷論,局趣效轅下駒(24),吾并斬若屬矣(25)。

    ”即罷起入(26),上食太後(27)。

    太後亦已使人候伺,具以告太後。

    太後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28),令我百歲後(29),皆魚肉之矣(30)。

    且帝甯能為石人邪!此特帝在(31),即錄錄(32),設百歲後(33),是屬甯有可信者乎?”上謝曰:“俱宗室外家(34),故廷辯之。

    不然,此一獄吏所決耳。

    ”是時郎中令石建為上分别言兩人事。

     ①之:到……。

    ②盛推:極力誇贊。

    ③誣:捏造罪狀陷害。

    罪:加罪。

    ④盛毀:竭力诋毀。

    橫恣:驕橫放縱。

    ⑤罪逆不道:犯了大逆不道之罪。

    ⑥度:猜測,估計。

    不可奈何:指沒有别的辦法。

    ⑦倡優:以歌舞戲谑為業的藝人。

    屬:類。

    ⑧腹诽而心謗:謂口雖不言,而内心裡都不滿。

    ⑨不仰視天而俯畫地:不是仰視看天象,就低頭在地上畫。

    意思是說他們觀天象看有無變化(古人認為天象與人事有密切變化),低頭在地上畫記号謀劃,企圖謀反。

    ⑩辟倪:窺一探。

    兩宮:指王太後和漢武帝。

    (11)幸:希望。

    (12)這句意思是說,我竟不知道他們要幹些什麼。

    (13)孰是:誰對。

    (14)身荷戟:親自扛着戟。

    不測:指其實力無法猜測。

    意謂實力強大。

    (15)細民:小民百姓。

    (16)淩轹:欺壓。

    (17)骨肉:指皇帝親戚。

    (18)本:指樹幹。

    (19)胫:小腿。

    股:大一腿。

    (20)披:分裂。

    (21)裁:裁決。

    (22)是魏其:認為魏其侯是對的。

    (23)堅對:堅持自己的意見去回答漢武帝。

    (24)局趣:同“局促”,畏首畏尾的樣子。

    轅下駒:套在車轅下的小馬。

    (25)若屬:猶言你們。

    (26)罷起入:起身罷朝,進入宮内。

    (27)上食太後:指武帝服侍太後進餐。

    (28)藉:作踐,踐踏。

    (29)百歲後:指死後。

    (30)魚肉:當作魚肉一樣任人宰割。

    (31)特:這裡是“幸虧”之意。

    (32)錄錄:随聲附合,沒有主見。

    (33)設:假使。

    (34)外家:指外戚。

     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①,召韓禦史大夫載②,怒曰:“與長孺共一老秃翁③,何為首鼠兩端④?”韓禦史良久謂丞相曰:“君何不自喜⑤?夫魏其毀君,君當免冠解印绶歸,曰‘臣以肺腑幸得待罪⑥,固非其任⑦,魏其言皆是’。

    如此,上必多君有讓⑧,不廢君。

    魏其必内愧,杜門齰舌自一殺⑨。

    今人毀君,君亦毀人,譬如賈豎女子争言⑩,何其無大體也(11)!”武安謝罪曰:“争時急,不知出此。

    ” ①止車門:宮禁的外門。

    百官上朝時,必須下車,步行入宮。

    ②載:同乘一輛車。

    ③長孺:禦史大夫韓安國的字。

    老秃翁:指魏其。

    ④首鼠兩端:指猶豫不決,模棱兩可。

    ⑤自喜:自一愛一自重。

    ⑥待罪:做官的謙稱。

    ⑦固非其任:本來我就不能勝任。

    ⑧多君有讓:稱贊你有謙讓的美德。

    ⑨齰舌:咬嚼舌頭。

    ⑩賈(gǔ,古)豎:商人。

    争言:吵嘴。

    (11)無大體:不識大體。

     于是上使禦史簿責魏其所言灌夫①,頗不雠②,欺謾③。

    劾系都司空④。

    孝景時,魏其常受遺诏⑤,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⑥”。

    及系,灌夫罪至族⑦,事日急,諸公莫敢複明言于上。

    魏其乃使昆弟子上書言之⑧,幸得複召見。

    書奏上,而案尚書大行無遺诏⑨。

    诏書獨藏魏其家,家丞封⑩。

    乃劾魏其矯先帝诏(11),罪當棄市。

    五年十月,悉論灌夫及家屬(12)。

    魏其良久乃聞,聞即恚(13),病痱(14),不食欲死。

    或聞上無意殺魏其,魏其複食,治病,議定不死矣。

    乃有蜚語為惡言聞上(15),故以十二月晦論棄市渭城(16)。

     ①簿責:按照史簿記載的灌夫的罪行進行追查。

    ②頗不雠:很不相符。

    雠:符合。

    ③欺謾:欺騙。

    意思是說犯了欺君謾上之罪。

    ④都司空:官署名,專門負責皇帝交辦案件的官衙。

    ⑤遺诏:皇帝臨死時發出的诏書。

    ⑥便宜論上:用靈活方便的辦法論事上奏。

    ⑦罪至族:論罪應當滅族。

    ⑧昆弟子:指侄子。

    ⑨案尚書:查閱尚書保管的檔案。

    大行:指死去的皇帝。

    ⑩家丞封:魏其侯的管家加封蓋印封存。

    (11)矯:假托。

    (12)悉:全部。

    論:判決。

    (13)恚:怨憤。

    (14)病痱:得了中風病。

    (15)蜚:同“飛”。

    聞上:傳到武帝耳中。

    (16)十二月晦:十二月的最後一天。

    這是田蚡故意挑選的日子,因為春天是赦免犯人的時候,田蚡怕武帝赦免窦嬰,所以在這一天殺死了他。

     其春①,武安侯病,專呼服謝罪②。

    使巫視鬼者視之③,見魏其、灌夫共守、欲殺之。

    竟死④。

    子恬嗣⑤。

    元朔三年⑥,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宮⑦,不敬⑧。

     淮南王安謀反覺⑨,治⑩。

    王前朝(11),武安侯為太尉,時迎王至霸上,謂王曰:“上未有太子,大王最賢,高祖孫,即宮車晏駕(12),非大王立當誰哉!”淮南王大喜,厚遺金财物(13)。

    上自魏其時不直武安(14),特為太後故耳。

    及聞淮南王金事,上曰:“使武安侯在者(15),族矣。

    ” ①其春:這年春天。

    漢初以十月為歲首,所以一年中先冬天,後春天。

    ②專呼服謝罪:專門叫喊服罪謝罪的話。

    ③巫視鬼者:能看見鬼的巫師。

    ④竟:終于。

    ⑤嗣:指承襲,繼承。

    ⑥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元朔,漢武帝的第三個年号(前128年123年)⑦襜褕(zhānyù,瞻玉):短衣。

    入宮應穿朝服,穿短衣入宮不合禮節。

    ⑧不敬:指犯了“大不敬罪”。

    ⑨覺:發覺。

    ⑩治:追究查問。

    (11)前朝:前次來朝。

    這是倒叙發生在建元二年(前139)的事。

    (12)宮車晏駕:指皇帝死。

    皇帝本當早起駕車臨朝,車駕晚出,必定有變故,所以用來作皇帝死的委婉說法。

    (13)遺(weì,為):贈送。

    (14)直:贊成。

    (15)使:假如。

     太史公曰:魏其、武安皆以外戚重①,灌夫用一時決?而名顯②。

    魏其之舉以吳楚③,武安之貴在日月之際④。

    然魏其誠不知時變⑤,灌夫無術而不遜⑥,兩人相翼⑦,乃成禍亂。

    武安負貴而好權⑧,杯酒責望⑨,陷彼兩賢⑩。

    鳴呼哀哉!遷怒及人(11),命亦不延(12)。

    衆庶不載(13),竟被惡言(14)。

    鳴呼哀哉!禍所從來矣(15)! ①重:顯要。

    ②一時決?:指灌夫為父報仇馳入吳軍之事。

    ③以吳楚:由于平定吳、楚之亂。

    ④日月之際:指漢武帝即位,王太後執政的時候。

    ⑤時變:時勢的變化。

    指窦太後死,他已失去靠山,還要與有王太後作靠山的田蚡抗衡。

    ⑥不遜:傲慢無禮。

    ⑦相翼:互相袒護。

    ⑧負:依仗。

    權:權術。

    ⑨杯酒責望:為一杯酒而苛責怨恨人。

    ⑩兩賢:指窦嬰和灌夫。

    (11)遷怒及人:指田蚡把對灌夫的怨恨遷怒到窦嬰身上。

    一說灌夫把對田蚡的怨恨遷怒到灌賢身上。

    (12)延:長久。

    (13)衆庶不載:指灌夫在颍川橫行不法,得不到百姓的擁戴。

    載,通“戴”,擁護。

    (14)竟被惡言:終究落了個壞名聲。

    (15)禍所從來:災禍的由來已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