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其侯的被重用,是由于平定吳、楚七國叛亂;武安侯的顯貴,則是由于利用了皇帝剛剛即位,王太後掌權的機會。
然而魏其侯實在是太不懂時勢的變化,灌夫不學無術又不謙遜,兩人互相庇護,釀成了這場禍亂。
武安侯依仗顯貴的地位而且喜歡玩一弄權術;由于一杯酒的怨憤,陷害了兩位賢人。
可悲啊!編夫遷怒于别人,以緻自己的一性一命也不長久。
灌夫受不到百姓的擁戴,終究落了壞名聲。
可悲啊!由此可知灌夫災禍的根源啦! 【原文】【注解】 魏其侯窦嬰者,孝文後從兄子也①。
父世觀津人②。
喜賓客。
孝文時③,嬰為吳相④,病免。
孝景初即位⑤,為詹事。
梁孝王者⑥,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後一愛一之。
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飲⑦。
是時上未立太子⑧,灑酣⑨,從容言曰:“千秋之後傳梁王⑩。
”太後歡。
窦嬰引卮酒進上(11),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12),上何以得擅傳梁王!”太後由此憎窦嬰。
窦嬰亦薄其官(13),因病免(14)。
太後除窦嬰門籍(15),不得入朝請(16)。
①孝文後:即窦太後,漢文帝劉恒之妻,景帝之母。
從兄:堂兄。
②父世:父輩以上世世代代。
③孝文:漢文帝劉恒。
④吳:指漢初所封之吳國。
⑤孝景:漢景帝劉啟。
⑥梁孝王:文帝次子劉武,封為梁王,死谥(shī,式)孝。
⑦昆弟:兄弟。
昆,兄。
燕:通“宴”。
⑧上:指漢景帝。
⑨酒酣:喝酒喝到很痛快的時候。
⑩千秋之後:即死後。
(11)引:舉。
卮:盛酒的器皿。
(12)約:法定的約束。
(13)薄其官:輕視他的官位。
(14)因病免:借病辭官。
(15)除:取消。
門籍:進出宮門的憑證。
用二尺竹牒制成,上記年齡:名字、形貌等,懸在宮門上,核對相符,才能入宮。
(16)朝請:諸侯朝見天子,春天叫朝,秋天稱請。
這裡指每逢節日入宮進見。
孝景三年①,吳楚反②,上察宗室諸窦毋如窦嬰賢③,乃召嬰。
嬰入見,固辭謝病不足任④。
太後亦慚。
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⑤,王孫甯可讓邪?⑥”乃拜嬰為大将軍,賜金千斤。
嬰乃言袁盎、栾布諸名将賢士在家者進之⑦。
所賜金,陳之廊庑下⑧,軍吏過,辄令财取為用⑨,金無入家者。
窦嬰守荥陽,監齊趙兵⑩,七國兵已盡破,封嬰為魏其侯。
諸遊士賓客争歸魏其侯。
孝景時每朝議大事(11),條侯、魏其侯(12),諸列侯莫敢與亢禮(13)。
①孝景三年:公元前154年。
②吳楚反:指吳楚七國叛亂。
七國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膠西王卬、膠東王劉雄渠、菑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趙王劉遂。
這次叛亂以吳王劉濞為主謀,楚為大國,所以稱“吳楚反”。
詳見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
③察:考察。
諸窦:指窦太後族人。
毋:通“無”。
④固辭:堅決推辭。
謝病:推托有病。
不足任:指不能擔當大任。
⑤方:正。
⑥王孫:窦嬰的字。
邪:通“耶”,疑問語氣詞。
⑦在家:指免官家居。
進之:把他們推薦給景帝使用。
⑧廊庑:古代堂下周圍的屋子,相當于走廊。
⑨财:通“裁”,酌量。
⑩監趙齊兵:監督趙、齊兩路兵馬。
(11)朝議:在朝廷上讨論。
(12)條侯:即周亞夫。
(13)列侯:爵位名。
亢禮:平起平坐,以平等禮相待。
亢,通“抗”。
孝景四年①,立栗太子②,使魏其侯為太子傅③。
孝景七年④,栗太子廢,魏其數争不能得⑤。
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⑥,諸賓客辯士說之⑦,莫能來⑧,梁人高遂乃說魏其曰:“能富貴将軍者,上也;能親将軍者,太後也。
今将軍傅太子,太子廢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
自引謝病,擁趙女⑨,屏間處而不朝⑩。
相提而論(11),是自明揚主上之過(12)。
有如兩宮螫将軍(13),則妻子毋類矣(14)。
”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請如故。
桃侯免相(15),窦太後數言魏其侯。
孝景帝曰:“太後豈以為臣有一愛一(16),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17),多易(18)。
難以為相,持重(19)。
”遂不用,用建陵侯衛绾為丞相。
①孝景四年:公元前153年。
②栗太子:景帝長子,名劉榮,以栗姬所生,故稱。
③太子傅:負責輔佐教導太子的官。
④孝景七年:公元前150年。
⑤數争:指多次為栗太子争辯。
不能得:指無效果。
⑥屏居:隐居。
⑦說:勸說。
⑧莫能來:不能說服他回到京城來。
⑨趙女:指美一女。
古時趙地多美一女。
⑩屏間處:退隐閑居。
間,同“閑”。
(11)相提而論:互相對比來說。
(12)明揚主上之過:明顯地張揚景帝的過失。
(13)有如:假如。
兩宮:東宮(長樂宮)和西宮(未央宮)。
這裡指太後(住在東宮)和漢景帝(住在西宮)。
螫:與“蜇”同義,本指蜂、蠍子等刺人,這裡是惱怒,加害的意思。
(14)毋類:指全家被殺。
(15)桃侯:指景帝丞相劉舍。
(16)臣:景帝對窦太後的自稱。
一愛一:吝啬。
(17)沾沾自喜:指驕傲自滿,自我欣賞。
沾沾:自得的樣子。
(18)易:指草率輕浮。
(19)持重:擔當重任。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後同母弟也①,生長陵。
魏其已為大将軍後,方盛②,蚡為諸郎③,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④。
及孝景晚節⑤,蚡益貴幸⑥,為太中大夫。
蚡辯有口⑦,學《槃盂》諸書⑧,王太後賢之。
孝景崩,即日太子立⑨,稱制⑩,所鎮撫多有田蚡賓客計?(11)。
蚡弟田勝,皆以太後弟,孝景後三年(12),封蚡為武安侯,勝為周陽侯。
①孝景後同母弟:漢景帝皇後名叫王娡,母臧兒,父王仲。
王仲死後,臧兒改嫁田氏,生蚡、勝。
王娡原為景帝妃,後因子劉徹被立為太子,才封為皇後。
②方盛:正當權大勢重的時候。
③諸郎:漢代守衛宮廷,随侍皇帝的官員。
④子姓:子孫或衆子孫。
也指兒子。
⑤晚節:晚年。
⑥益:更加。
貴幸:指地位尊貴,受到一寵一幸。
⑦辯有口:指善于辯論,有口才。
⑧《槃盂》:傳說為黃帝史官孔甲所作的銘文,共二十六篇,刻在槃盂等器物上。
這裡是說明田蚡能學習古文字。
槃:同“盤”。
⑨即日太子立:景帝死日,太子劉徹即繼立為皇帝,是為武帝,時年武帝十六歲。
⑩稱制:代天子執政。
由于武帝尚未成年,所以王太後代武帝臨朝聽政。
(11)?:同“策”。
(12)孝景後三年:公元前141年。
景帝紀年分為前、中、後三段。
這年正月景帝死,武帝繼位。
武安侯新欲用事為相①,卑下賓客②,進名士家居者貴之③,欲以傾魏其諸将相④。
建元元年⑤,丞相绾病免,上議置丞相、太尉⑥。
籍福說武安侯曰:“魏其貴久矣,天下士素歸之⑦。
今将軍初興⑧,未如魏其,即上以将軍為丞相⑨,必讓魏其。
魏其為丞相,将軍必為太尉。
太尉、丞相尊等耳⑩,又有讓賢名。
”武安侯乃微言太後風上(11),于是乃以魏其侯為丞相,武安侯為太尉。
籍福賀魏其侯,因吊曰(12):“君侯資一性一喜善疾惡(13),方今善人譽君侯(14),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惡,惡人衆,亦且毀君侯。
君侯能兼容(15),則幸久(16);不能,今以毀去矣(17)。
”魏其不聽。
①新欲用事為相:即“新用事欲為相”的倒文。
意思是說田蚡剛剛掌權想當丞相。
②卑下賓客:對賓客态度謙卑,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
③這句的意思是說,推薦退居在家的名士,讓他們顯貴起來。
④傾:壓倒,超過。
⑤建元,武帝的第一個年号(前140前135),也是我國曆史上帝王以年号來紀年的開始。
⑥議:商量。
置:安排。
⑦素:一向。
歸:歸附。
⑧初興:剛剛發迹。
⑨即:假如。
⑩尊等:尊貴的地方相等。
(11)微言:委婉進言,隐約其詞。
風:同“諷”。
用含蓄的話暗示。
(12)因吊:順便提醒、警告的意思。
(13)君侯:對列侯的尊稱。
資一性一:天一性一。
喜善疾惡:喜歡好人,痛恨壞人。
疾:恨。
(14)方今:當今。
(15)兼容:指并容好人和壞人。
(16)幸:表示希望、慶幸的意思。
(17)今:立即,馬上。
去:離職。
魏其、武安俱好儒術,推毂趙绾為禦史大夫①,王臧為郎中令。
迎魯申公②,欲設明堂③,令列侯就國④,除關⑤,以禮為服制⑥,以興太平⑦。
舉适諸窦宗室毋節行者⑧,除其屬籍⑨。
時諸外家為列侯⑩,列侯多尚公主(11),皆不欲就國,以故毀日至窦太後(12)。
太後好黃老之言(13),而魏其、武安、趙绾、王臧等務隆推儒術(14),貶道家言,是以窦太後滋不說魏其等(15)。
及建元二年(16),禦史大夫趙绾請無奏事東宮(17)。
窦太後大怒,及罷逐趙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以柏至侯許昌為丞相,武強侯莊青翟為禦史大夫。
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18)。
①推毂:原指推動車子前進。
這裡是推薦之意。
②魯申公:指魯國專治《詩經》的大儒申培。
③明堂:古代天子朝會諸侯之處。
④就國:返回自己的封地。
國:指封地。
⑤除關:廢除關禁。
諸侯出入不受檢查,可以自一由往來,以示天下一家。
⑥以禮為服制:按照古代禮法來規定吉兇服飾、制度。
⑦興太平:振興太平政治。
⑧舉适:檢舉,揭發。
适,同“谪”。
宗室:這裡指皇室人員。
毋節行者:指品德不好,行為不正的人。
毋,同“無”。
⑨屬籍:指宗譜。
⑩外家: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
(11)尚公主:娶公主為妻。
(12)日至窦太後:意謂每天都傳到窦太後的耳朵裡。
(13)黃老之言:指道家學說。
黃:黃帝。
老:老子。
二人被推尊為道家始祖,故稱“黃老”。
言:此指學說。
(14)務:緻力。
隆推:推崇擡高。
儒術:指儒家的學說。
(15)滋:更加。
說:同“悅”。
高興。
(16)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
(17)請無奏事東宮:請武帝不要向窦太後禀奏政事。
東宮:漢朝太後所居住的長樂宮。
(18)以侯家居:以侯爵的身份閑居在家。
武安侯雖不任職,以王太後故,親幸①,數言事、多效②,天下吏士趨勢利者③,皆去魏其歸武安。
武安日益橫④。
建元六年⑤,窦太後崩,丞相昌、禦史大夫青翟坐喪事不辦⑥,免。
以武安侯蚡為丞相,以大司農韓安國為禦史大夫。
天下士郡諸侯愈益附武安⑦。
①親幸:指受到皇上一寵一信。
②多效:指意見多被采納而發生效驗。
③吏士趨勢力者:指趨貴附勢的官吏和士人。
④橫:驕橫,放肆。
⑤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⑥坐喪事不辦:因為沒把喪事辦好而獲罪。
坐:指辦罪的因由。
⑦郡諸侯:指郡國的諸侯王和官吏。
愈益:更加。
附:歸附。
武安者,貌侵①,生貴甚②。
又以為諸侯王多長③,上初即位④,富于春秋⑤,蚡以肺腑為京師相⑥,非痛折節以禮诎之⑦,天下不肅⑧。
當是時,丞相入奏事,坐語移日⑨,所言皆聽,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⑩,權移主上(11)。
上乃曰:“君除吏已盡未(12)?吾亦欲除吏。
”嘗請考工地益宅(13),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庫(14)!”是後乃退(15)。
嘗召客飲,坐其兄蓋侯南鄉(16),自坐東鄉(17),以為漢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18)。
武安由此滋驕(19)、治宅甲諸第(20)。
田園極膏腴(21),而市買郡縣器物相屬于道(22)。
前堂羅鐘鼓(23),立曲旃(24);後房婦女以百數。
諸侯奉金玉狗馬玩好(25),不可勝數。
①貌侵:矮小醜陋,其貌不揚。
侵,通“寝”。
②生貴甚:一出生就很尊
然而魏其侯實在是太不懂時勢的變化,灌夫不學無術又不謙遜,兩人互相庇護,釀成了這場禍亂。
武安侯依仗顯貴的地位而且喜歡玩一弄權術;由于一杯酒的怨憤,陷害了兩位賢人。
可悲啊!編夫遷怒于别人,以緻自己的一性一命也不長久。
灌夫受不到百姓的擁戴,終究落了壞名聲。
可悲啊!由此可知灌夫災禍的根源啦! 【原文】【注解】 魏其侯窦嬰者,孝文後從兄子也①。
父世觀津人②。
喜賓客。
孝文時③,嬰為吳相④,病免。
孝景初即位⑤,為詹事。
梁孝王者⑥,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後一愛一之。
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飲⑦。
是時上未立太子⑧,灑酣⑨,從容言曰:“千秋之後傳梁王⑩。
”太後歡。
窦嬰引卮酒進上(11),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12),上何以得擅傳梁王!”太後由此憎窦嬰。
窦嬰亦薄其官(13),因病免(14)。
太後除窦嬰門籍(15),不得入朝請(16)。
①孝文後:即窦太後,漢文帝劉恒之妻,景帝之母。
從兄:堂兄。
②父世:父輩以上世世代代。
③孝文:漢文帝劉恒。
④吳:指漢初所封之吳國。
⑤孝景:漢景帝劉啟。
⑥梁孝王:文帝次子劉武,封為梁王,死谥(shī,式)孝。
⑦昆弟:兄弟。
昆,兄。
燕:通“宴”。
⑧上:指漢景帝。
⑨酒酣:喝酒喝到很痛快的時候。
⑩千秋之後:即死後。
(11)引:舉。
卮:盛酒的器皿。
(12)約:法定的約束。
(13)薄其官:輕視他的官位。
(14)因病免:借病辭官。
(15)除:取消。
門籍:進出宮門的憑證。
用二尺竹牒制成,上記年齡:名字、形貌等,懸在宮門上,核對相符,才能入宮。
(16)朝請:諸侯朝見天子,春天叫朝,秋天稱請。
這裡指每逢節日入宮進見。
孝景三年①,吳楚反②,上察宗室諸窦毋如窦嬰賢③,乃召嬰。
嬰入見,固辭謝病不足任④。
太後亦慚。
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⑤,王孫甯可讓邪?⑥”乃拜嬰為大将軍,賜金千斤。
嬰乃言袁盎、栾布諸名将賢士在家者進之⑦。
所賜金,陳之廊庑下⑧,軍吏過,辄令财取為用⑨,金無入家者。
窦嬰守荥陽,監齊趙兵⑩,七國兵已盡破,封嬰為魏其侯。
諸遊士賓客争歸魏其侯。
孝景時每朝議大事(11),條侯、魏其侯(12),諸列侯莫敢與亢禮(13)。
①孝景三年:公元前154年。
②吳楚反:指吳楚七國叛亂。
七國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膠西王卬、膠東王劉雄渠、菑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趙王劉遂。
這次叛亂以吳王劉濞為主謀,楚為大國,所以稱“吳楚反”。
詳見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
③察:考察。
諸窦:指窦太後族人。
毋:通“無”。
④固辭:堅決推辭。
謝病:推托有病。
不足任:指不能擔當大任。
⑤方:正。
⑥王孫:窦嬰的字。
邪:通“耶”,疑問語氣詞。
⑦在家:指免官家居。
進之:把他們推薦給景帝使用。
⑧廊庑:古代堂下周圍的屋子,相當于走廊。
⑨财:通“裁”,酌量。
⑩監趙齊兵:監督趙、齊兩路兵馬。
(11)朝議:在朝廷上讨論。
(12)條侯:即周亞夫。
(13)列侯:爵位名。
亢禮:平起平坐,以平等禮相待。
亢,通“抗”。
孝景四年①,立栗太子②,使魏其侯為太子傅③。
孝景七年④,栗太子廢,魏其數争不能得⑤。
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⑥,諸賓客辯士說之⑦,莫能來⑧,梁人高遂乃說魏其曰:“能富貴将軍者,上也;能親将軍者,太後也。
今将軍傅太子,太子廢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
自引謝病,擁趙女⑨,屏間處而不朝⑩。
相提而論(11),是自明揚主上之過(12)。
有如兩宮螫将軍(13),則妻子毋類矣(14)。
”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請如故。
桃侯免相(15),窦太後數言魏其侯。
孝景帝曰:“太後豈以為臣有一愛一(16),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17),多易(18)。
難以為相,持重(19)。
”遂不用,用建陵侯衛绾為丞相。
①孝景四年:公元前153年。
②栗太子:景帝長子,名劉榮,以栗姬所生,故稱。
③太子傅:負責輔佐教導太子的官。
④孝景七年:公元前150年。
⑤數争:指多次為栗太子争辯。
不能得:指無效果。
⑥屏居:隐居。
⑦說:勸說。
⑧莫能來:不能說服他回到京城來。
⑨趙女:指美一女。
古時趙地多美一女。
⑩屏間處:退隐閑居。
間,同“閑”。
(11)相提而論:互相對比來說。
(12)明揚主上之過:明顯地張揚景帝的過失。
(13)有如:假如。
兩宮:東宮(長樂宮)和西宮(未央宮)。
這裡指太後(住在東宮)和漢景帝(住在西宮)。
螫:與“蜇”同義,本指蜂、蠍子等刺人,這裡是惱怒,加害的意思。
(14)毋類:指全家被殺。
(15)桃侯:指景帝丞相劉舍。
(16)臣:景帝對窦太後的自稱。
一愛一:吝啬。
(17)沾沾自喜:指驕傲自滿,自我欣賞。
沾沾:自得的樣子。
(18)易:指草率輕浮。
(19)持重:擔當重任。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後同母弟也①,生長陵。
魏其已為大将軍後,方盛②,蚡為諸郎③,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④。
及孝景晚節⑤,蚡益貴幸⑥,為太中大夫。
蚡辯有口⑦,學《槃盂》諸書⑧,王太後賢之。
孝景崩,即日太子立⑨,稱制⑩,所鎮撫多有田蚡賓客計?(11)。
蚡弟田勝,皆以太後弟,孝景後三年(12),封蚡為武安侯,勝為周陽侯。
①孝景後同母弟:漢景帝皇後名叫王娡,母臧兒,父王仲。
王仲死後,臧兒改嫁田氏,生蚡、勝。
王娡原為景帝妃,後因子劉徹被立為太子,才封為皇後。
②方盛:正當權大勢重的時候。
③諸郎:漢代守衛宮廷,随侍皇帝的官員。
④子姓:子孫或衆子孫。
也指兒子。
⑤晚節:晚年。
⑥益:更加。
貴幸:指地位尊貴,受到一寵一幸。
⑦辯有口:指善于辯論,有口才。
⑧《槃盂》:傳說為黃帝史官孔甲所作的銘文,共二十六篇,刻在槃盂等器物上。
這裡是說明田蚡能學習古文字。
槃:同“盤”。
⑨即日太子立:景帝死日,太子劉徹即繼立為皇帝,是為武帝,時年武帝十六歲。
⑩稱制:代天子執政。
由于武帝尚未成年,所以王太後代武帝臨朝聽政。
(11)?:同“策”。
(12)孝景後三年:公元前141年。
景帝紀年分為前、中、後三段。
這年正月景帝死,武帝繼位。
武安侯新欲用事為相①,卑下賓客②,進名士家居者貴之③,欲以傾魏其諸将相④。
建元元年⑤,丞相绾病免,上議置丞相、太尉⑥。
籍福說武安侯曰:“魏其貴久矣,天下士素歸之⑦。
今将軍初興⑧,未如魏其,即上以将軍為丞相⑨,必讓魏其。
魏其為丞相,将軍必為太尉。
太尉、丞相尊等耳⑩,又有讓賢名。
”武安侯乃微言太後風上(11),于是乃以魏其侯為丞相,武安侯為太尉。
籍福賀魏其侯,因吊曰(12):“君侯資一性一喜善疾惡(13),方今善人譽君侯(14),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惡,惡人衆,亦且毀君侯。
君侯能兼容(15),則幸久(16);不能,今以毀去矣(17)。
”魏其不聽。
①新欲用事為相:即“新用事欲為相”的倒文。
意思是說田蚡剛剛掌權想當丞相。
②卑下賓客:對賓客态度謙卑,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
③這句的意思是說,推薦退居在家的名士,讓他們顯貴起來。
④傾:壓倒,超過。
⑤建元,武帝的第一個年号(前140前135),也是我國曆史上帝王以年号來紀年的開始。
⑥議:商量。
置:安排。
⑦素:一向。
歸:歸附。
⑧初興:剛剛發迹。
⑨即:假如。
⑩尊等:尊貴的地方相等。
(11)微言:委婉進言,隐約其詞。
風:同“諷”。
用含蓄的話暗示。
(12)因吊:順便提醒、警告的意思。
(13)君侯:對列侯的尊稱。
資一性一:天一性一。
喜善疾惡:喜歡好人,痛恨壞人。
疾:恨。
(14)方今:當今。
(15)兼容:指并容好人和壞人。
(16)幸:表示希望、慶幸的意思。
(17)今:立即,馬上。
去:離職。
魏其、武安俱好儒術,推毂趙绾為禦史大夫①,王臧為郎中令。
迎魯申公②,欲設明堂③,令列侯就國④,除關⑤,以禮為服制⑥,以興太平⑦。
舉适諸窦宗室毋節行者⑧,除其屬籍⑨。
時諸外家為列侯⑩,列侯多尚公主(11),皆不欲就國,以故毀日至窦太後(12)。
太後好黃老之言(13),而魏其、武安、趙绾、王臧等務隆推儒術(14),貶道家言,是以窦太後滋不說魏其等(15)。
及建元二年(16),禦史大夫趙绾請無奏事東宮(17)。
窦太後大怒,及罷逐趙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以柏至侯許昌為丞相,武強侯莊青翟為禦史大夫。
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18)。
①推毂:原指推動車子前進。
這裡是推薦之意。
②魯申公:指魯國專治《詩經》的大儒申培。
③明堂:古代天子朝會諸侯之處。
④就國:返回自己的封地。
國:指封地。
⑤除關:廢除關禁。
諸侯出入不受檢查,可以自一由往來,以示天下一家。
⑥以禮為服制:按照古代禮法來規定吉兇服飾、制度。
⑦興太平:振興太平政治。
⑧舉适:檢舉,揭發。
适,同“谪”。
宗室:這裡指皇室人員。
毋節行者:指品德不好,行為不正的人。
毋,同“無”。
⑨屬籍:指宗譜。
⑩外家: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
(11)尚公主:娶公主為妻。
(12)日至窦太後:意謂每天都傳到窦太後的耳朵裡。
(13)黃老之言:指道家學說。
黃:黃帝。
老:老子。
二人被推尊為道家始祖,故稱“黃老”。
言:此指學說。
(14)務:緻力。
隆推:推崇擡高。
儒術:指儒家的學說。
(15)滋:更加。
說:同“悅”。
高興。
(16)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
(17)請無奏事東宮:請武帝不要向窦太後禀奏政事。
東宮:漢朝太後所居住的長樂宮。
(18)以侯家居:以侯爵的身份閑居在家。
武安侯雖不任職,以王太後故,親幸①,數言事、多效②,天下吏士趨勢利者③,皆去魏其歸武安。
武安日益橫④。
建元六年⑤,窦太後崩,丞相昌、禦史大夫青翟坐喪事不辦⑥,免。
以武安侯蚡為丞相,以大司農韓安國為禦史大夫。
天下士郡諸侯愈益附武安⑦。
①親幸:指受到皇上一寵一信。
②多效:指意見多被采納而發生效驗。
③吏士趨勢力者:指趨貴附勢的官吏和士人。
④橫:驕橫,放肆。
⑤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⑥坐喪事不辦:因為沒把喪事辦好而獲罪。
坐:指辦罪的因由。
⑦郡諸侯:指郡國的諸侯王和官吏。
愈益:更加。
附:歸附。
武安者,貌侵①,生貴甚②。
又以為諸侯王多長③,上初即位④,富于春秋⑤,蚡以肺腑為京師相⑥,非痛折節以禮诎之⑦,天下不肅⑧。
當是時,丞相入奏事,坐語移日⑨,所言皆聽,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⑩,權移主上(11)。
上乃曰:“君除吏已盡未(12)?吾亦欲除吏。
”嘗請考工地益宅(13),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庫(14)!”是後乃退(15)。
嘗召客飲,坐其兄蓋侯南鄉(16),自坐東鄉(17),以為漢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18)。
武安由此滋驕(19)、治宅甲諸第(20)。
田園極膏腴(21),而市買郡縣器物相屬于道(22)。
前堂羅鐘鼓(23),立曲旃(24);後房婦女以百數。
諸侯奉金玉狗馬玩好(25),不可勝數。
①貌侵:矮小醜陋,其貌不揚。
侵,通“寝”。
②生貴甚:一出生就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