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當面奉承人。
對皇親國戚及有勢力的人,凡是地位在自己以上的,他不但不想對他們表示尊敬,反而要想辦法去淩一辱他們;對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許多士人,越是貧賤的,就更加恭敬,跟他們平等相待。
在大庭廣衆之中,推薦誇獎那些比自己地位低的人。
士人們也因此而推重他。
灌夫不喜歡文章經學,一愛一打抱不平,已經答應了别人的事,一定辦到。
凡和他交往的那些人,無不是傑出人士或大一奸一巨猾。
他家中職累的資産有幾千萬,每天的食客少則幾十,多則近百。
為了在田園中修築堤塘,灌溉農田,他的宗族和賓客擴張權勢,壟斷利益,在颍川一帶橫行霸道。
颍川的兒童于是作歌唱道:“颍水清清,灌氏安甯;颍水渾濁,灌氏滅族。
” 灌夫閑居在家雖然富有,但失去了權勢,達官貴人及一般賓客逐漸減少。
等到魏其侯失去權勢,也想依靠灌夫去報複那些平日仰慕自己,失勢後又抛棄了自己的人。
灌夫也想依靠魏其侯去結交列侯和皇族以擡高自己的名聲。
兩人互相援引借重,他們的交往就如同父子之間那樣密切。
彼此情投意合,沒有嫌忌,隻恨相知太晚了。
灌夫在服喪期内去拜訪丞相,丞相随便地說:”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訪魏其侯,恰值你現在服喪不便前往。
”灌夫說:“您竟肯屈駕光臨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為服喪而推辭呢!請允許我告訴魏其侯設置帷帳,備辦酒席,您明天早點光臨。
”武安侯答應了。
灌夫詳細地告訴了魏其侯,就像他對武安侯所說的那樣。
魏其侯和他的夫人特地多買了肉和酒,連夜打掃房子,布置帷帳,準備酒宴,一直忙到天亮。
天剛亮,就讓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伺侯。
等到中午,不見丞相到來。
魏其侯對灌夫說:“丞相難道忘記了這件事?”灌夫很不高興,說:“我灌夫不嫌喪服在身而應他之約,他應該來。
”于是便駕車,親自前往迎接丞相。
丞相前一天隻不過開玩笑似地答應了灌夫,實在沒有打算來赴宴的意思。
等到灌夫來到門前,丞相還在睡覺。
于是灌夫進門去見他,說:“将軍昨天幸蒙答應拜訪魏其侯,魏其侯夫婦備辦了酒食,從早晨到現在,沒敢吃一點東西。
”武安侯裝作驚訝地道歉說:“我昨天喝醉了,忘記了跟您說的話。
”便駕車前往,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氣。
等到喝酒喝醉了,灌夫舞蹈了一番,舞畢邀請丞相,丞相竟不起身,灌夫在酒宴上用話諷刺他。
魏其侯便扶灌夫離去,向丞相表示了歉意。
丞相一直喝到天黑,盡歡才離去。
丞相曾經派籍福去索取魏其侯在城南的田地。
魏其侯大為怨恨地說:“我雖然被廢棄不用,将軍雖然顯貴,怎麼可以仗勢硬奪我的田地呢!”不答應。
灌夫聽說後,也生氣,大罵籍福。
籍福不願兩人有隔閡,就自己編造了好話向丞相道歉說:“魏其侯年事已高,就快死了,還不能忍耐嗎,姑且等待着吧!”不久,武安侯聽說魏其侯和灌夫實際是憤怒而不肯讓給田地,也很生氣地說:“魏其侯的兒子曾經殺人,我救了他的命。
我服事魏其侯沒有不聽從他的,為什麼他竟舍不得這幾頃田地?再說灌夫為什麼要幹預呢?我不敢再要這塊田地了!”武安侯從此十分怨恨灌夫、魏其侯。
元光四年(前131)的春天,丞相向皇上說灌夫家住颍川,十分橫行,百姓都受其苦。
請求皇上查辦。
皇上說:“這是丞相的職責,何必請示。
”灌夫也抓住了丞相的秘事,用非法手段謀取利益,接受了淮南王的金錢并說了些不該說的話。
賓客們從中調解。
雙方才停止互相攻擊,彼此和解。
那年夏天,丞相娶燕王的女兒做夫人,太後下了诏令,叫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賀。
魏其侯拜訪灌夫,打算同他一起去。
灌夫推辭說:“我多次因為酒醉失禮而得罪了丞相,丞相近來又和我有嫌隙。
”魏其侯說:“事情已經和解了。
”硬拉他一道去。
酒喝到差不多時,武安侯起身敬酒祝壽,在坐的賓客都離開席位,伏一在地上,表示不敢當。
過了一會兒,魏其侯起身為大家敬酒祝壽,隻有那些魏其侯的老朋友離開了席位,其餘半數的人照常坐在那裡,隻是稍微欠了欠上身。
灌夫不高興。
他起身依次敬酒,敬到武安侯時,武安侯照常坐在那裡,隻稍欠了一下上身說:“不能喝滿杯。
”灌夫火了,便苦笑着說:“您是個貴人,這杯就托付給你了!”當時武安侯不肯答應。
敬酒敬到臨汝侯,臨汝侯正在跟程不識附耳說悄悄話,又不離開席位。
灌夫沒有地方發洩怒氣,便罵臨汝侯說:“平時诋毀程不識不值一錢,今天長輩給你敬酒祝壽,你卻學女孩子一樣在那兒同程不識咬耳說話!”武安侯對灌夫說:“程将軍和李将軍都是東西兩官的衛尉,現在當衆侮辱程将軍,仲孺難道不給你所尊敬的李将軍留有餘地嗎?”灌夫說:“今天殺我的頭,穿我的胸,我都不在乎,還顧什麼程将軍、李将軍!”座客們便起身上廁所,漸漸離去。
魏其侯也離去,揮手示意讓灌夫出去。
武安侯于是發火道:“這是我一寵一慣灌夫的過錯。
”便命令騎士扣留灌夫。
灌夫想出去又出不去。
籍福起身替灌夫道了歉,并按着灌夫的脖子讓他道歉。
灌夫越發火了,不肯道歉。
武安侯便指揮騎士們捆一綁灌夫放在客房一中,叫來長史說:“今天請宗室賓客來參加宴會,是有太後诏令的。
”彈劾(hé,河)灌夫,說他在宴席上辱罵賓客,侮辱诏令,犯了“不敬”罪,把他囚禁在特别監獄裡。
于是追查他以前的事情,派遣差吏分頭追捕所有灌氏的分支親屬,都判決為殺頭示衆的罪名。
魏其侯感到非常慚愧。
出錢讓賓客向田蚡求情,也不能使灌夫獲釋。
武安侯的屬吏都是他的耳目,所有灌氏的人都逃跑、躲藏起來了,灌夫被拘禁,于是無法告發武安侯的秘事。
魏其侯挺身而出營救灌夫。
他的夫人勸他說:“灌将軍得罪了丞相,和太後家的人作對,怎麼能營救得了呢?”魏其侯說:“侯爵是我掙來的,現在由我把它丢掉,沒有什麼可遺憾的。
再說我總不能讓灌仲孺自己去死,而我獨自活着。
”于是就瞞着家人,私自出來上書給皇帝。
皇帝馬上把他召進宮去,魏其侯就把灌夫因為喝醉了而失言的情況詳細地說了一遍,認為不足以判處死刑。
皇上認為他說得對,賞賜魏其侯一同進餐,說道:“到東宮去公開辯論這件事”。
魏其侯到東宮,極力誇贊灌夫的長處,說他酗酒獲罪,而丞相卻拿别的罪來誣陷灌夫。
武安侯接着又竭力诋毀灌夫驕橫放縱,犯了大逆不道的罪。
魏其侯思忖沒有别的辦法對付,便攻擊丞相的短處。
武安侯說:“天下幸而太平無事,我才得以做皇上的心腹,一愛一好音樂、狗馬和田宅。
我所喜歡的不過是歌伎藝人、巧匠這一些人,不像魏其侯和灌夫那樣,招集天下的豪傑壯士,不分白天黑夜地商量讨論,腹诽心謗深懷對朝廷的不滿,不是擡頭觀天象,就是低頭在地上畫,窺測于東、西兩宮之間,希望天下發生變故,好讓他們立功成事。
我倒不明白魏其侯他們到底要做些什麼?”于是皇上向在朝的大臣問道:“他們兩人的話誰的對呢?”禦史大夫韓安國說:“魏其侯說灌夫的父親為國而死,灌夫手持戈戟沖入到強大的吳軍中,身受創傷幾十處,名聲在全軍數第一,這是天下的勇士,如果不是有特别大的罪惡,隻是因為喝了酒而引起口舌之争,是不值得援引其他的罪狀來判處死刑的。
魏其侯的話是對的。
丞相又說灌夫同大一奸一巨猾結交,欺壓平民百姓,積累家産數萬萬,橫行颍川,淩一辱侵犯皇族,這是所謂‘樹枝比樹幹大,小腿比大一腿粗’,其後果不是折斷,就是分裂。
丞相的話也不錯。
希望英明的主上自己裁決這件事吧。
”主爵都尉汲黯認為魏其侯對。
内史鄭當時也認為魏其侯對,但後來又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去回答皇上。
其餘的人都不敢回答。
皇上怒斥内史道:“你平日多次說到魏其侯、武安侯的長處和短處,今天當廷辯論,畏首畏尾地像駕在車轅下的馬駒,我将一并殺掉你們這些人。
”馬上起身罷朝,進入宮内侍俸太後進餐。
太後也已經派人在朝廷上探聽消息,他們把廷辯的情況詳細地報告了太後。
太後發火了,不吃飯,說:“現在我還活着,别人竟敢都作踐我的弟弟,假若我死了以後,都會像宰割魚肉那樣宰割他了。
再說皇帝怎麼能像石頭人一樣自己不做主張呢!現在幸虧皇帝還在,這班大臣就随聲附合,假設皇帝死了以後,這些人還有可以信賴嗎?”皇上道歉說:“都是皇室的外家,所以在朝廷上辯論他們的事。
不然的話,隻要一個獄吏就可以解決了。
”這時郎中令石建向皇上分别陳述了魏其侯、武安侯兩個人的事情。
武安侯既已退朝,出了停車門,招呼韓禦史大夫同乘一輛車。
生氣地說:“我和你共同對付一個老秃翁,你為什麼還模棱兩可,猶豫不定?”韓禦史大夫過了好一會兒才對丞相說:“您怎麼這樣不自一愛一自重?他魏其侯毀謗您,您應當摘下官帽,解下印绶(shòu,受),歸還給皇上,說:‘我以皇帝的心腹,僥幸得此相位,本來是不稱職的,魏其侯的話都是對的’。
像這樣,皇上必定會稱贊您有謙讓的美德,不會罷免您。
魏其侯一定内心慚愧,閉門咬舌自一殺。
現在别人诋毀您,您也诋毀人家,這樣彼此互罵,好像商人、女人吵嘴一般,多麼不識大體呢!”武安侯認錯說:“争辯時太一性一急了,沒有想到應該這樣做”。
于是皇上派禦史按照文簿記載的灌夫的罪行進行追查,與魏其侯所說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犯了欺騙皇上的罪行。
被彈劾,拘禁在名叫都司空的特别監獄裡。
漢景帝時,魏其侯曾接收過他臨死時的诏書,那上面寫道:“假如遇到對你有什麼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機應變,把你的意見呈報給皇帝。
”等到自己被拘禁,灌夫定罪要滅族,情況一天比一天緊急,大臣們誰也不敢再向皇帝說明這件事。
魏其侯便讓侄子上書向皇帝報告接受遺诏的事,希望再次得到皇上的召見。
奏書呈送皇上,可是查對尚書保管的檔案,卻沒有景帝臨終的這份遺诏。
這道诏書隻封藏在魏其侯家中,是由魏其侯的家臣蓋印加封的。
于是便彈劾魏其侯僞造先帝的诏書,應該判處斬首示衆的罪。
元光五年(前130)十月間,灌夫和他的家屬全部被處決了。
魏其侯過了許久才聽到這個消息,聽到後憤慨萬分,患了中風病,飯也不吃了,打算死。
有人聽說皇上沒有殺魏其侯的意思,魏其侯又開始吃飯了,開始醫治疾病,讨論決定不處死刑了。
意然有流言蜚語,制造了許多诽謗魏其侯的話讓皇上聽到,因此就在當年十二月的最後一天将魏其侯在渭城大街上斬首示衆。
這年的春天,武安侯病了,嘴裡老是叫喊,講的都是服罪謝過的話。
讓能看見鬼的巫師來診視他的病,巫師看見魏其侯和灌夫兩個人的鬼魂共同監守着武安侯,要殺死他。
終于死了。
兒子田恬繼承了爵位。
元朔三年(前126),武安侯田恬因穿短衣進入宮中,犯了“不敬”之罪,封爵被廢除。
淮南王劉安謀反的事被發覺了,皇上讓追查此事。
淮南王前次來朝,武安侯但任太尉,當時到霸上來迎接淮南王說:“皇上沒有太子,大王最賢明,又是高祖的孫子,一旦皇上去世,不是大王繼承皇位,還應該是誰呢!”淮南王十分歡喜,送給武安侯許多金銀财物。
皇上自從魏其侯的事件發生時就不認為武安侯是對的,隻是礙着王太後的緣故罷了。
等聽到淮南王向武安侯送金銀财物時,皇上說:“假使武安侯還活着的話,該滅族了。
” 太史公說:魏其侯和武安侯都憑外戚的關系身居顯要職位,灌夫因為一次下定決心冒險立功而顯名于當時。
魏
對皇親國戚及有勢力的人,凡是地位在自己以上的,他不但不想對他們表示尊敬,反而要想辦法去淩一辱他們;對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許多士人,越是貧賤的,就更加恭敬,跟他們平等相待。
在大庭廣衆之中,推薦誇獎那些比自己地位低的人。
士人們也因此而推重他。
灌夫不喜歡文章經學,一愛一打抱不平,已經答應了别人的事,一定辦到。
凡和他交往的那些人,無不是傑出人士或大一奸一巨猾。
他家中職累的資産有幾千萬,每天的食客少則幾十,多則近百。
為了在田園中修築堤塘,灌溉農田,他的宗族和賓客擴張權勢,壟斷利益,在颍川一帶橫行霸道。
颍川的兒童于是作歌唱道:“颍水清清,灌氏安甯;颍水渾濁,灌氏滅族。
” 灌夫閑居在家雖然富有,但失去了權勢,達官貴人及一般賓客逐漸減少。
等到魏其侯失去權勢,也想依靠灌夫去報複那些平日仰慕自己,失勢後又抛棄了自己的人。
灌夫也想依靠魏其侯去結交列侯和皇族以擡高自己的名聲。
兩人互相援引借重,他們的交往就如同父子之間那樣密切。
彼此情投意合,沒有嫌忌,隻恨相知太晚了。
灌夫在服喪期内去拜訪丞相,丞相随便地說:”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訪魏其侯,恰值你現在服喪不便前往。
”灌夫說:“您竟肯屈駕光臨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為服喪而推辭呢!請允許我告訴魏其侯設置帷帳,備辦酒席,您明天早點光臨。
”武安侯答應了。
灌夫詳細地告訴了魏其侯,就像他對武安侯所說的那樣。
魏其侯和他的夫人特地多買了肉和酒,連夜打掃房子,布置帷帳,準備酒宴,一直忙到天亮。
天剛亮,就讓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伺侯。
等到中午,不見丞相到來。
魏其侯對灌夫說:“丞相難道忘記了這件事?”灌夫很不高興,說:“我灌夫不嫌喪服在身而應他之約,他應該來。
”于是便駕車,親自前往迎接丞相。
丞相前一天隻不過開玩笑似地答應了灌夫,實在沒有打算來赴宴的意思。
等到灌夫來到門前,丞相還在睡覺。
于是灌夫進門去見他,說:“将軍昨天幸蒙答應拜訪魏其侯,魏其侯夫婦備辦了酒食,從早晨到現在,沒敢吃一點東西。
”武安侯裝作驚訝地道歉說:“我昨天喝醉了,忘記了跟您說的話。
”便駕車前往,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氣。
等到喝酒喝醉了,灌夫舞蹈了一番,舞畢邀請丞相,丞相竟不起身,灌夫在酒宴上用話諷刺他。
魏其侯便扶灌夫離去,向丞相表示了歉意。
丞相一直喝到天黑,盡歡才離去。
丞相曾經派籍福去索取魏其侯在城南的田地。
魏其侯大為怨恨地說:“我雖然被廢棄不用,将軍雖然顯貴,怎麼可以仗勢硬奪我的田地呢!”不答應。
灌夫聽說後,也生氣,大罵籍福。
籍福不願兩人有隔閡,就自己編造了好話向丞相道歉說:“魏其侯年事已高,就快死了,還不能忍耐嗎,姑且等待着吧!”不久,武安侯聽說魏其侯和灌夫實際是憤怒而不肯讓給田地,也很生氣地說:“魏其侯的兒子曾經殺人,我救了他的命。
我服事魏其侯沒有不聽從他的,為什麼他竟舍不得這幾頃田地?再說灌夫為什麼要幹預呢?我不敢再要這塊田地了!”武安侯從此十分怨恨灌夫、魏其侯。
元光四年(前131)的春天,丞相向皇上說灌夫家住颍川,十分橫行,百姓都受其苦。
請求皇上查辦。
皇上說:“這是丞相的職責,何必請示。
”灌夫也抓住了丞相的秘事,用非法手段謀取利益,接受了淮南王的金錢并說了些不該說的話。
賓客們從中調解。
雙方才停止互相攻擊,彼此和解。
那年夏天,丞相娶燕王的女兒做夫人,太後下了诏令,叫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賀。
魏其侯拜訪灌夫,打算同他一起去。
灌夫推辭說:“我多次因為酒醉失禮而得罪了丞相,丞相近來又和我有嫌隙。
”魏其侯說:“事情已經和解了。
”硬拉他一道去。
酒喝到差不多時,武安侯起身敬酒祝壽,在坐的賓客都離開席位,伏一在地上,表示不敢當。
過了一會兒,魏其侯起身為大家敬酒祝壽,隻有那些魏其侯的老朋友離開了席位,其餘半數的人照常坐在那裡,隻是稍微欠了欠上身。
灌夫不高興。
他起身依次敬酒,敬到武安侯時,武安侯照常坐在那裡,隻稍欠了一下上身說:“不能喝滿杯。
”灌夫火了,便苦笑着說:“您是個貴人,這杯就托付給你了!”當時武安侯不肯答應。
敬酒敬到臨汝侯,臨汝侯正在跟程不識附耳說悄悄話,又不離開席位。
灌夫沒有地方發洩怒氣,便罵臨汝侯說:“平時诋毀程不識不值一錢,今天長輩給你敬酒祝壽,你卻學女孩子一樣在那兒同程不識咬耳說話!”武安侯對灌夫說:“程将軍和李将軍都是東西兩官的衛尉,現在當衆侮辱程将軍,仲孺難道不給你所尊敬的李将軍留有餘地嗎?”灌夫說:“今天殺我的頭,穿我的胸,我都不在乎,還顧什麼程将軍、李将軍!”座客們便起身上廁所,漸漸離去。
魏其侯也離去,揮手示意讓灌夫出去。
武安侯于是發火道:“這是我一寵一慣灌夫的過錯。
”便命令騎士扣留灌夫。
灌夫想出去又出不去。
籍福起身替灌夫道了歉,并按着灌夫的脖子讓他道歉。
灌夫越發火了,不肯道歉。
武安侯便指揮騎士們捆一綁灌夫放在客房一中,叫來長史說:“今天請宗室賓客來參加宴會,是有太後诏令的。
”彈劾(hé,河)灌夫,說他在宴席上辱罵賓客,侮辱诏令,犯了“不敬”罪,把他囚禁在特别監獄裡。
于是追查他以前的事情,派遣差吏分頭追捕所有灌氏的分支親屬,都判決為殺頭示衆的罪名。
魏其侯感到非常慚愧。
出錢讓賓客向田蚡求情,也不能使灌夫獲釋。
武安侯的屬吏都是他的耳目,所有灌氏的人都逃跑、躲藏起來了,灌夫被拘禁,于是無法告發武安侯的秘事。
魏其侯挺身而出營救灌夫。
他的夫人勸他說:“灌将軍得罪了丞相,和太後家的人作對,怎麼能營救得了呢?”魏其侯說:“侯爵是我掙來的,現在由我把它丢掉,沒有什麼可遺憾的。
再說我總不能讓灌仲孺自己去死,而我獨自活着。
”于是就瞞着家人,私自出來上書給皇帝。
皇帝馬上把他召進宮去,魏其侯就把灌夫因為喝醉了而失言的情況詳細地說了一遍,認為不足以判處死刑。
皇上認為他說得對,賞賜魏其侯一同進餐,說道:“到東宮去公開辯論這件事”。
魏其侯到東宮,極力誇贊灌夫的長處,說他酗酒獲罪,而丞相卻拿别的罪來誣陷灌夫。
武安侯接着又竭力诋毀灌夫驕橫放縱,犯了大逆不道的罪。
魏其侯思忖沒有别的辦法對付,便攻擊丞相的短處。
武安侯說:“天下幸而太平無事,我才得以做皇上的心腹,一愛一好音樂、狗馬和田宅。
我所喜歡的不過是歌伎藝人、巧匠這一些人,不像魏其侯和灌夫那樣,招集天下的豪傑壯士,不分白天黑夜地商量讨論,腹诽心謗深懷對朝廷的不滿,不是擡頭觀天象,就是低頭在地上畫,窺測于東、西兩宮之間,希望天下發生變故,好讓他們立功成事。
我倒不明白魏其侯他們到底要做些什麼?”于是皇上向在朝的大臣問道:“他們兩人的話誰的對呢?”禦史大夫韓安國說:“魏其侯說灌夫的父親為國而死,灌夫手持戈戟沖入到強大的吳軍中,身受創傷幾十處,名聲在全軍數第一,這是天下的勇士,如果不是有特别大的罪惡,隻是因為喝了酒而引起口舌之争,是不值得援引其他的罪狀來判處死刑的。
魏其侯的話是對的。
丞相又說灌夫同大一奸一巨猾結交,欺壓平民百姓,積累家産數萬萬,橫行颍川,淩一辱侵犯皇族,這是所謂‘樹枝比樹幹大,小腿比大一腿粗’,其後果不是折斷,就是分裂。
丞相的話也不錯。
希望英明的主上自己裁決這件事吧。
”主爵都尉汲黯認為魏其侯對。
内史鄭當時也認為魏其侯對,但後來又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去回答皇上。
其餘的人都不敢回答。
皇上怒斥内史道:“你平日多次說到魏其侯、武安侯的長處和短處,今天當廷辯論,畏首畏尾地像駕在車轅下的馬駒,我将一并殺掉你們這些人。
”馬上起身罷朝,進入宮内侍俸太後進餐。
太後也已經派人在朝廷上探聽消息,他們把廷辯的情況詳細地報告了太後。
太後發火了,不吃飯,說:“現在我還活着,别人竟敢都作踐我的弟弟,假若我死了以後,都會像宰割魚肉那樣宰割他了。
再說皇帝怎麼能像石頭人一樣自己不做主張呢!現在幸虧皇帝還在,這班大臣就随聲附合,假設皇帝死了以後,這些人還有可以信賴嗎?”皇上道歉說:“都是皇室的外家,所以在朝廷上辯論他們的事。
不然的話,隻要一個獄吏就可以解決了。
”這時郎中令石建向皇上分别陳述了魏其侯、武安侯兩個人的事情。
武安侯既已退朝,出了停車門,招呼韓禦史大夫同乘一輛車。
生氣地說:“我和你共同對付一個老秃翁,你為什麼還模棱兩可,猶豫不定?”韓禦史大夫過了好一會兒才對丞相說:“您怎麼這樣不自一愛一自重?他魏其侯毀謗您,您應當摘下官帽,解下印绶(shòu,受),歸還給皇上,說:‘我以皇帝的心腹,僥幸得此相位,本來是不稱職的,魏其侯的話都是對的’。
像這樣,皇上必定會稱贊您有謙讓的美德,不會罷免您。
魏其侯一定内心慚愧,閉門咬舌自一殺。
現在别人诋毀您,您也诋毀人家,這樣彼此互罵,好像商人、女人吵嘴一般,多麼不識大體呢!”武安侯認錯說:“争辯時太一性一急了,沒有想到應該這樣做”。
于是皇上派禦史按照文簿記載的灌夫的罪行進行追查,與魏其侯所說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犯了欺騙皇上的罪行。
被彈劾,拘禁在名叫都司空的特别監獄裡。
漢景帝時,魏其侯曾接收過他臨死時的诏書,那上面寫道:“假如遇到對你有什麼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機應變,把你的意見呈報給皇帝。
”等到自己被拘禁,灌夫定罪要滅族,情況一天比一天緊急,大臣們誰也不敢再向皇帝說明這件事。
魏其侯便讓侄子上書向皇帝報告接受遺诏的事,希望再次得到皇上的召見。
奏書呈送皇上,可是查對
這道诏書隻封藏在魏其侯家中,是由魏其侯的家臣蓋印加封的。
于是便彈劾魏其侯僞造先帝的诏書,應該判處斬首示衆的罪。
元光五年(前130)十月間,灌夫和他的家屬全部被處決了。
魏其侯過了許久才聽到這個消息,聽到後憤慨萬分,患了中風病,飯也不吃了,打算死。
有人聽說皇上沒有殺魏其侯的意思,魏其侯又開始吃飯了,開始醫治疾病,讨論決定不處死刑了。
意然有流言蜚語,制造了許多诽謗魏其侯的話讓皇上聽到,因此就在當年十二月的最後一天将魏其侯在渭城大街上斬首示衆。
這年的春天,武安侯病了,嘴裡老是叫喊,講的都是服罪謝過的話。
讓能看見鬼的巫師來診視他的病,巫師看見魏其侯和灌夫兩個人的鬼魂共同監守着武安侯,要殺死他。
終于死了。
兒子田恬繼承了爵位。
元朔三年(前126),武安侯田恬因穿短衣進入宮中,犯了“不敬”之罪,封爵被廢除。
淮南王劉安謀反的事被發覺了,皇上讓追查此事。
淮南王前次來朝,武安侯但任太尉,當時到霸上來迎接淮南王說:“皇上沒有太子,大王最賢明,又是高祖的孫子,一旦皇上去世,不是大王繼承皇位,還應該是誰呢!”淮南王十分歡喜,送給武安侯許多金銀财物。
皇上自從魏其侯的事件發生時就不認為武安侯是對的,隻是礙着王太後的緣故罷了。
等聽到淮南王向武安侯送金銀财物時,皇上說:“假使武安侯還活着的話,該滅族了。
” 太史公說:魏其侯和武安侯都憑外戚的關系身居顯要職位,灌夫因為一次下定決心冒險立功而顯名于當時。
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