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關燈
本領我全學到了,也全部得到了他們的醫方醫書,并深入進行分析評定。

    我住在陽虛侯的封國中,于是侍奉過他。

    他入朝,我随他到了長安,因為這個緣故,才能給安陵的項處等人看過病。

     問我說:”你知道齊文王生病不起的原因嗎?”我回答說:“我沒有親眼看到齊文王的病情,不過我聽說齊文王有氣喘、頭疼視力差的病。

    我推想,認為這不是病症。

    因為他身一體肥胖而聚積了一精一氣,身一體得不到活動,骨胳不能支撐肉軀,所以才氣喘,這用不着醫治。

    依照脈理說:“二十歲時人的脈氣正旺應該做跑步的運動,三十歲時應該快步行走,四十歲時應該安坐,五十歲時應該安卧,六十歲以上時應該使元氣深藏。

    ”齊文王年令不滿二十歲,脈氣正旺應該多跑動卻懶于活動,這是不順應自然規律的表現。

    後來聽說有的醫生用炙法為他治療,馬上病情就重起來,這是分析論斷病情上的錯誤。

    根據我的分析,這是身一體内正氣上争而病邪之氣侵入體内的表現。

    這種病症不是年青人能夠康複的,因此他死了。

    對這樣的病,應該調和飲食,選擇晴朗天氣,駕車或是步行外出,來開擴心胸,調和筋骨、肌肉、血脈、疏瀉體内的郁積的旺氣。

    所以二十歲時,是人們說的“氣血質實”的時期,從醫理看應該用砭炙的治療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就會導緻氣血奔逐不定。

     又問:“你的老師陽慶是跟誰學習的?齊國的諸侯是否知道他?”回答說:“我不知道陽慶的老師是誰?陽慶家中非常富有,他一精一通醫術,卻不肯為人治病,也許因為這樣他才不出名。

    陽慶又告訴我說:‘千萬别使我的子孫後代知道你曾向我學習醫術’。

    ” 又問:“你的老師陽慶是怎麼看中并喜一愛一你的?怎麼想把全部秘方醫術傳授給你的?”回答說:“我本來不知老師陽慶的醫術一精一妙。

    我後來所以知道,是因為我年輕時喜歡各家的醫術醫方,我曾用他的醫方嘗試,大多有效,而且一精一妙。

    我聽說菑川唐裡的公孫光擅長使用古代流傳的醫方,就去拜見他。

    我能做他的學生,從他那裡學到調理陰陽的醫方以及口頭流傳的醫理,我全部接受記錄下來。

    我想要全部學到他一精一妙的醫術,公孫光說:“我的秘方醫術都拿出來了,我對你不會有所吝惜,我已經老了,沒有什麼再讓你學習的了。

    這些都是我年輕時所學到的一精一妙醫方,全教給你了,不要再教給别人。

    ”我說:“我能侍奉學習在您的面前,得到全部秘方,這非常幸運。

    我就是死了也不敢随便傳給别人。

    ”過了些日子,公孫光閑着沒事,我就深入分析論說醫方,他認為我對曆代醫方的論說是高明的。

    他高興地說:“你一定會成為國醫。

    我所擅長的醫術都荒疏了,我的同胞兄弟住在臨菑,一精一于醫術,我不如他,他的醫方非常奇妙,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

    我中年時,曾想向他請教,我的朋友楊中倩不同意,說:‘你不是那種能學習醫術的人。

    ’必須我和你一起前往拜見他,他就會知道您喜一愛一醫術了。

    他也老了,但家中富有。

    ”當時還沒去,正好陽慶的兒子陽殷來給齊王獻馬,通過我的老師公孫光進獻給齊王,因為這個緣故我和陽殷熟悉了。

    公孫光又把我托付給陽殷說:“淳于意喜好醫術,你一定要好好禮待他,他是傾慕聖人之道的人。

    ”于是就寫信把我推薦給陽慶,因此也就認識了陽慶。

    我侍奉陽慶很恭敬謹慎,所以他才喜一愛一我。

    ” 又問:“官吏或百姓曾有人向你學醫術嗎?有人把你的醫術全學會了嗎?他們是哪裡人?”回答說:“臨菑人宋邑,他向我求教,我教他察看臉色診病,學了一年多。

    濟北王派太醫高明、王禹向我求教,我教給他們經脈上下分布的情形和異常脈絡的連結位置,常常論說腧一穴一所處的方位,以及經絡之氣運行時的邪正順逆的情況,怎樣選定針對病症需要砭石針炙治療的一穴一位,學了有一年多。

    菑川王時常派遣名叫馮信的太倉署中管理馬匹的長官前來,讓我指教醫術,我教他按摩的逆順手法,論述用一藥的方法,以及判定藥的一性一味和配伍調制湯劑。

    高永侯的家丞名叫杜信,喜好診脈,前來求學,我把上下經脈的分布、《五色診》教給了他,學了兩年多的時間。

    臨菑召裡叫唐安的人來求學,我教給他《五色診》,上下經脈的位置,《奇咳術》,以及四時和陰陽相應各有偏重的道理,沒有學成,就被任命做了齊王的侍醫。

     又問:“你給人診治病症斷定人的死生,能完全沒有失誤嗎?”回答說:“我醫治病人時,一定先為他切脈後,才去醫治。

    脈象衰敗與病情違背的不給他醫治,脈象和病情相順應的才給他醫治。

    如果不能一精一心切脈,所斷定的死生時間及能否治愈,也往往會出現差錯,我不能完全沒有失誤。

    ” 太史公說:“女人無論美與醜,住進宮中就會被人嫉妒;士人無論賢與不賢,進入朝廷就會遭人疑忌。

    所以扁鵲因為他的醫術遭殃,太倉公于是自隐形迹還被判處刑罰。

    缇萦上書皇帝,她的父親才得到後來的平安。

    所以老子說‘美好的東西都是不吉祥之物’,哪裡說的是扁鵲這樣的人呢?象太倉公這樣的人,也和這句話所說的意思接近啊。

     【原文】【注解】 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①,姓秦氏②,名越人。

    少時為人舍長③。

    舍客長桑君過④,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⑤。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⑥。

    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閑與語曰⑦:“我有禁方⑧,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洩⑨。

    ”扁鵲曰:“敬諾⑩。

    ”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11),三十日當知物矣(12)。

    ”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13)。

    忽然不見,殆非人也(14)。

    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15)。

    以此視病,盡見五髒症結(16),特以診脈為名耳。

    為醫或在齊,或在趙。

    在趙者名扁鵲。

     ①鄭:據《史記索隐》渤海郡無鄭縣,鄭當作鄚(mào,茂)。

    ②姓秦氏:先秦時,姓是有共同血緣關系的種族稱号,氏是由姓衍生的分支。

    漢代時姓氏合一,通稱姓。

    姓秦氏,就是姓秦。

    ③舍長:供客人食宿的館舍的主管人。

    ④長桑:複姓。

    過:經過。

    ⑤謹:恭敬。

    遇:相待、接待。

    ⑥常人:一般人,普通人。

    ⑦閑:通“間”,悄悄。

    ⑧禁方:秘方。

    ⑨毋:通“無”,不要。

    ⑩敬諾:恭敬地應答。

    諾,應承之詞。

    (11)上池之水:指草木的露水。

    (12)知物:洞察事物。

    (13)悉:全部。

    (14)非人:意指不是一般人。

    (15)垣一方:牆那一邊。

    (16)症結:指肚子裡結塊的病,此指病因。

     當晉昭公時,諸大夫強而公族弱①,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②。

    簡子疾,五日不知人③,大夫皆懼,于是召扁鵲。

    扁鵲入視病,出,董安于問扁鵲,扁鵲曰:“血脈治也④,而何怪⑤!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⑥。

    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⑦。

    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學也⑧。

    帝告我:“晉國且大亂⑨,五世不安⑩。

    其後将霸(11),未老而死(12)。

    霸者之子且令而國男一女無别(13)”。

    ’公孫支書而藏之(14),秦策于是出(15)。

    夫獻公之亂(16),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于殽而歸縱一婬一(17),此子之所聞。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閑(18),閑必有言也。

    ” ①公族:此處指國君。

    ②專:專擅,獨掌。

    ③不知人:指不省人事。

    ④治:安,正常。

    ⑤而:你,你們。

    ⑥寤:醒。

    ⑦之:到。

    帝所:天帝生活的地方。

    ⑧适:正好。

    ⑨且:将要。

    ⑩五世:五代,指晉獻公、奚齊、卓子、惠公、懷公五代。

    (11)霸:指晉文公稱霸。

    (12)老:指時間長久。

    (13)男一女無别:據《史記·趙世家》,指晉襄公縱一婬一事。

    (14)書:記錄,記載。

    (15)秦策:指秦國史書。

    (16)獻公之亂:指晉獻公為立受一寵一的骊姬所生之子做太子而引發的内亂。

    (17)敗秦師于殽:指晉襄公元年(前627),晉在殽山打敗侵犯滑國的秦軍。

    (18)閑:通“間”,指病愈。

     居二日半,簡子寤,語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于鈞天①,廣樂九奏萬舞②,不類三代之樂③,其聲動心。

    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④,熊死。

    有罴來,我又射之,中罴,罴死。

    帝甚喜,賜我二笥⑤,皆有副⑥。

    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⑦,曰:‘及而子之壯也以賜之。

    ’帝告我:‘晉國且世衰⑧,七世而亡。

    赢姓将大敗周人于範魁之西⑨,而亦不能有也。

    ’”董安于受言,書而藏之。

    以扁鵲言告簡子,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

     ①鈞天:天的中央。

    ②廣樂:指各種樂器。

    ③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④中:符合,适合,這裡指射中目标。

    ⑤笥(sì,寺):裝物品的方形竹器。

    ⑥副:首飾。

    ⑦屬:委托,托付。

    翟:通“狄”,中國古代北方一個民族的名稱。

    ⑧世衰:指一代一代地衰弱。

    ⑨這句意思是說,赢姓的諸侯國要重重挫敗周人的諸侯國。

    指前372年,赢姓的趙成侯奪取周朝姬姓的衛國鄉邑之事。

     其後扁鵲過虢。

    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①:“太子何病,國中治穰過于衆事②?”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氣不時③,交錯而不得洩④,暴發于外,則為中害⑤。

    一精一神不能止邪氣⑥,邪氣畜積而不得洩⑦,是以陽緩而陰急,故暴蹶而死⑧。

    ”扁鵲曰:“其死何如時?”曰:“雞鳴至今⑨。

    ”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

    ”“言臣齊渤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鄭,未嘗得望一精一光侍谒于前也⑩。

    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11)?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灑(12),镵石挢引(13),案扤毒熨“(14),一拔見病之應(15),因五髒之輸(16),乃割皮解肌(17),訣脈結筋(18),搦髓腦(19),揲荒爪幕(20),湔浣腸胃(21),漱滌五髒,練一精一易形(22)。

    先生之方能若是(23),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24)。

    ”終日(25),扁鵲仰天歎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郄視文(26)。

    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27),言病之所在。

    聞病之陽(28),論得其陰(29);聞病之陰,論得其陽。

    病應見于大表(30),不出千裡,決者至衆,不可曲止也(31)。

    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32),循其兩股以至于陰(33),當尚溫也。

    ” ①喜方:一愛一好醫方、醫術。

    ②治:舉行。

    穰:通“禳”,去除邪惡的祭祀。

    ③不時:不按時,沒規律。

    ④洩:疏通洩導。

    ⑤中害:指内髒受傷害。

    ⑥一精一神:指人一體的正氣。

    ⑦畜:通“蓄”,積聚,儲藏。

    ⑧蹶: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病症。

    ⑨雞鳴:古代一天有十二時辰,雞鳴相當現在淩晨的一至三時。

    ⑩一精一光:神采光澤,引申為尊容。

    (11)得無:莫不是,該不是。

    誕:放誕虛妄。

    (12)湯液:湯劑。

    醴灑:指酒劑。

    (13)镵石:古時治病用的石針。

    挢引:即導引,古代的一種體育療法。

    挢,舉起,翹一起。

    引,伸展。

    (14)案扤:按摩。

    案通“按”。

    扤,動。

    毒熨:用一藥物敷在患處後加熱使藥力透入體内的熱敷療法。

    (15)撥:撥一開衣服,指對病人進行診視檢查。

    應:反應,指疾病所在。

    (16)因:順着。

    輸:通“腧”,一穴一位。

    (17)解:剖開。

    (18)訣脈:疏導經脈。

    訣,通“決”。

    結筋:結紮筋腱。

    (19)搦(nuò,諾)髓腦:按治髓腦。

    搦,按。

    (20)揲荒:觸一動膏肓。

    揲,持,觸一動。

    荒,通“肓”,即膏肓。

    爪幕:用手疏理橫隔膜。

    爪,通“抓”,用手指疏理。

    幕,通“膜”,指橫隔膜。

    (21)湔浣:洗滌。

    (22)練一精一易形:修煉一精一氣,改變容色。

    (23)方:醫療技術。

    (24)曾:簡直。

    咳嬰之兒:剛會笑的嬰兒。

    咳,本意是嬰兒的笑聲。

    (25)終日:整日,此處作好久,良久意。

    (26)郄:通“隙”,縫隙。

    文:通“紋”,花紋、斑紋。

    “(27)寫形:審察病人一體态神情外部症狀。

    寫,摹寫,這裡指審察。

    (28)聞:聞知,診視到。

    陽,指外表症狀。

    (29)論:推論,推知。

    陰:指内在的病因。

    (30)大表:身一體的外表。

    (31)不可曲止:不能停在一個角度看問題。

    曲,彎曲,此指一隅之見。

    (32)鼻張:鼻翼搧動。

    (33)陰:指陰部,外生一殖一器。

     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然而不瞚①,舌挢然而不下②,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

    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于中阙③,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谒于前也。

    先生過小一柄一,幸而舉之④,偏國寡臣幸甚⑤。

    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⑥,長終而不得反⑦。

    ”言未卒,因噓唏服臆⑧,魂一精一洩橫⑨,流涕長潸⑩,忽忽承?(11),悲不能自止,容貌變更。

    扁鵲曰:“若太子病(12),所謂‘一屍一蹶’者也(13)。

    夫以陽入陰中,動胃繵緣(14),中經維絡(15),别下于三焦、膀一胱(16),是以陽脈下遂(17),陰脈上争,會氣閉而不通(18),陰上而陽内行,下内鼓而不起(19),上外絕而不為使(20),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21),破陰絕陽,(之)色(已)廢脈亂(22),故形靜如死狀。

    太子未死也。

    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23),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

    凡此數事,皆五髒蹶中之時暴作也。

    良工取之(24),拙者疑殆(25)。

    ” ①眩然:眼睛昏花的樣子。

    瞚(shùn,順):同“瞬”,眨眼。

    ②舌挢然不下:舌頭翹一起不能放下。

    形容說不出話的樣子。

    這句和上句都是形容驚訝的神情。

    ③中阙:皇宮的中門。

    阙:皇宮中對稱的門樓,中間有路可通行。

    ④舉:救助。

    ⑤寡臣:寡德之臣,是虢君的自謙之詞。

    ⑥棄捐填溝壑:死的委婉說法。

    棄捐,抛棄。

    填,填埋。

    ⑦長終:永遠死去。

    反:同“返”,指複生。

    ⑧噓唏:哭泣時的一抽一咽、哽咽之一聲。

    服(bì必)臆:因悲傷而氣滿郁結。

    服,通“愊”,滿的意思。

    ⑨魂一精一洩橫:一精一神散亂恍惚。

    魂一精一,一精一神。

    洩,散。

    橫,縱橫雜亂。

    ⑩長潸(shān,山):長時間地流淚。

    (11)忽忽:淚珠滴得很快的樣子。

    承?(jíe,傑):(淚珠)挂在睫一毛一上。

    ?,同“睫”。

    (12)若:你,你的。

    (13)一屍一蹶:古代病名,突然昏迷摔倒,其狀如一屍一的病症。

    (14)繵緣:纏繞。

    繵同“纏”。

    緣:繞。

    (15)中經維絡:經脈受損傷,絡脈被阻塞。

    中,傷害。

    維,連結,阻塞。

    (16)三焦:包一皮一皮括上焦、中焦、下焦。

    橫膈以上為上焦,脘腹部為中焦,肚一臍以下為下焦。

    本文所指三焦,是第三焦、下焦。

    (17)遂:通“墜”。

    (18)會:恰好,正好。

    (19)鼓:鼓動。

    (20)絕:隔絕。

    (21)紐:筋紐。

    (22)色廢:容顔變色、失常。

    (23)支蘭:遮攔、阻隔的繵意思。

    支:支柱。

    蘭,通“欄”,欄杆。

    (24)良工:醫術高明的醫生。

    取:攻取,指治愈病患。

    (25)拙者:醫術拙劣的醫生。

    疑:疑惑,困惑。

    殆:危險。

     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①,以取外三陽五會②。

    有閑③,太子蘇。

    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④,以八減之齊和煮之⑤,以更熨兩脅下⑥。

    太子起坐。

    更适陰陽⑦,但服湯二旬而複故⑧。

    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⑨。

    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⑩。

    ” ①厲針砥石:磨砺針石。

    厲,通“砺”,磨砺。

    砥,砥砺。

    ②三陽五會:百會一穴一的别名。

    《針炙大成》卷七說,“百會一名三陽,一名五會。

    ”③有閑:通“間”,一會兒,傾刻。

    ④五分之熨:用一藥熱敷患處,使溫一熱藥氣深入體内五分的療法。

    ⑤八減之齊:即八減劑,古方名,今已失傳。

    齊,通“劑”。

    ⑥更:更換、交替。

    ⑦更:再。

    适:調适,調和。

    ⑧但:僅僅,隻是。

    複故:恢複原來的狀态。

    ⑨生死人:使死了的人再生。

    ⑩起:振作,振起,指活過來。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①。

    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②,不治将深。

    ”桓侯曰:“寡人無疾。

    ”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③。

    ”後五日,扁鵲複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

    ”桓侯曰:“寡人無疾。

    ”扁鵲出,桓侯不悅。

    後五日,扁鵲複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閑④,不治将深。

    ”桓侯不應⑤。

    扁鵲出,桓侯不悅。

    後五日,扁鵲複見,望見桓侯而退走⑥。

    桓侯使人問其故。

    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⑦;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⑧。

    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後五日,桓侯體病⑨,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

    桓侯遂死。

     ①客之:把扁鵲看作客人。

    ②腠(còu,湊)理:皮膚和髒腑的紋理,這裡指皮膚和肌肉之間。

    ③不疾者:沒有病的人。

    功:功績。

    ④閑:通“間”,中間。

    ⑤不應:不理睬。

    ⑥退走:後退而跑開。

    走,跑。

    ⑦醪:濁酒,這裡指藥酒。

    ⑧司命:古代傳說中掌管人生命的神。

    ⑨體病:身一體得了重病。

     使聖人預知微①,能使良醫得蚤從事②,則疾可已③,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④,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⑤。

    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于理⑥,一不治也;輕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⑦,三不治也;陰陽并⑧,髒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⑨,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⑩。

     ①微:細微,此指症狀不明顯的疾病。

    ②蚤:通“早”。

    ③已:停止,指疾病的治愈。

    ④病:憂慮。

    ⑤道:此指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