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

關燈
究查辦。

    ⑦遷:貶谪。

    ⑧車:囚車。

    ⑨素:向來。

    ⑩暴:又猛又急;突然。

     淮南王至雍,病死,聞,上辍食①,哭甚哀。

    盎入,頓首請罪②。

    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

    ”盎曰:“上自寬,此往事,豈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毀名。

    ”上曰:“吾高世行三者何事?”盎曰:“陛下居代時③,太後嘗病④,三年,陛下不交睫⑤,不解一衣,湯藥非陛下口所嘗弗進。

    夫曾參以布衣猶難之⑥,今陛下親以王者脩之⑦,過曾參孝遠矣。

    夫諸呂用事,大臣****,然陛下從代乘六乘傳馳不測之淵⑧,雖贲育之勇不及陛下⑨。

    陛下至代邸⑩,西向讓天子位者再?,南面讓天子位者三。

    夫許由一讓?,而陛下五以天下讓,過許由四矣。

    且陛下遷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過,有司衛不謹⒀,故病死。

    ”于是上乃解,曰:“将奈何?”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

    ”于是文帝立其三子皆為王。

    盎由此名重朝廷。

     ①辍:停止。

    ②頓首:叩頭。

    ③居代:劉恒稱帝前曾為代王。

    ④太後:指劉恒之母薄太後。

    ⑤交睫:合眼。

    ⑥布衣:平民。

    ⑦脩:同“修”。

    實行。

    ⑧乘傳: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馬拉的車。

    ⑨贲育:指孟贲、夏育,兩位古代勇士。

    ⑩邸:客館。

    ?再:兩次。

    ?許由:又稱洗耳翁。

    傳說堯打算把君位讓給他,他逃往箕山,農耕而食。

    ⒀有司:這裡指護衛官吏。

    / 袁盎常引大體慷慨①。

    官者趙同以數幸②,常害袁盎,袁盎患之。

    盎兄子種為常侍騎,持節夾乘③,說盎曰④:“君與鬥,廷辱之,使其毀不用。

    ”孝文帝出,趙同參乘⑤,袁盎伏車前曰:“臣聞天子所與共六尺輿者,皆天下豪英。

    今漢雖乏人,陛下獨奈何與刀鋸餘人載⑥!”于是上笑,下趙同。

    趙同泣下車。

     ①大體:指有關大局的道理。

    ②趙同:本名趙談,司馬遷為避父諱,改“談”為“同”。

    以數幸:由于多次得一寵一。

    幸,一寵一愛一。

    下文“幸之”之“幸”義同此。

    ③節:符節。

    夾乘:皇帝左右的護衛。

    ④說:勸說。

    ⑤參乘:坐在車右的侍衛。

    ⑥刀鋸餘人:指受過宮刑的人,即指宦官。

     文帝從霸陵上,欲西馳下峻阪①。

    袁盎騎,并車攬辔②。

    上曰:“将軍怯邪?”盎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③,百金之子不騎衡④,聖主不乘危而徼幸⑤。

    今陛下騁六⑥,馳下峻山,如有馬驚車敗⑦,陛下縱自輕,奈高廟、太後何⑧?”上乃止。

     ①峻阪:陡坡。

    ②攬辔:拉着馬缰繩。

    ③垂堂:靠近房檐。

    ④騎衡:倚在樓台的欄杆上。

    ⑤徼幸:同“僥幸”。

    ⑥:駕在轅馬旁邊的馬,也叫“骖”。

    ⑦如:假如。

    敗:毀壞。

    ⑧高廟:漢高祖劉邦的廟。

     上幸上林①,皇後、慎夫人從②。

    其在禁中③,常同席坐。

    及坐,郎署長布席,袁盎引卻慎夫人坐④。

    慎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入禁中。

    盎因前說曰:“臣聞尊卑有序則上下和。

    今陛下既已立後,慎夫人乃妾,妾主豈可與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⑤。

    且陛下幸之,即厚賜之。

    陛下所以為慎夫人,适所以禍之。

    陛下獨不見‘人彘’乎⑥?”于是上乃說⑦,召語慎夫人⑧。

    慎夫人賜盎金五十斤。

     ①幸:此指帝王駕臨。

    上林:即上林苑。

    秦漢帝王的遊獵場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

    ②皇後:指窦皇後。

    慎夫人:劉恒的妾。

    ③禁中:宮中。

    ④引卻:向後拉退。

    ⑤适:恰好。

    ⑥獨:難到。

    人彘:人豬,指戚夫人。

    戚夫人為高祖劉邦的一寵一妾,劉邦想立戚夫人所生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

    劉邦死後,呂後派人将戚夫人囚禁,并将其手足砍斷,挖去雙眼,熏燒耳朵,飲喑藥啞嗓,然後抛棄在廁所中,稱為“人彘”。

    見卷九《呂太後本紀》。

    ⑦說:同“悅”。

    ⑧語:告訴。

     然袁盎亦以數直谏,不得久居中①,調為隴西都尉。

    仁一愛一士卒,士卒皆争為死。

    遷為齊相②。

    徙為吳相③,辭行,種謂盎曰:“吳王驕日久④,國多一奸一。

    今苟欲劾治⑤,彼不上書告君,即利劍刺君矣。

    南方卑濕⑥,君能日飲⑦,毋何⑧,時說王曰毋反而已。

    如此幸得脫。

    ”盎用種之計,吳王厚遇盎。

     ①中:指朝廷。

    ②遷:此指提升。

    ③徙:調動。

    ④吳王:劉濞。

    ⑤苟:如果。

    劾治:揭發懲治。

    ⑥卑濕:指地勢低下潮一濕。

    卑:下。

    ⑦飲:指喝酒。

    ⑧毋何:不要管什麼事。

     盎告歸,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車拜谒,丞相從車上謝袁盎。

    袁盎還,愧其吏①,乃之丞相舍上谒②,求見丞相。

    丞相良久而見之。

    盎因跪曰:“願請間③。

    ”丞相曰:“使君所言公事④,之曹與長史掾議⑤,吾且奏之;即私邪⑥,吾不受私語。

    ”袁盎即跪說曰:“君為丞相,自度孰與陳平、绛侯⑦?”丞相曰:“吾不如。

    ”袁盎曰:“善,君即自謂不如。

    夫陳平、绛侯輔翼高帝⑧,定天下,為将相,而誅諸呂,存劉氏;君乃為材官蹶張⑨,遷為隊率⑩,積功至淮陽守,非有奇計攻城野戰之功。

    且陛下從代來,每朝,郎官上書疏,未嘗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受采之,未嘗不稱善。

    何也?則欲以緻天下賢士大夫。

    上日聞所不聞,明所不知,日益聖智;君今自閉鉗天下之口而日益愚?。

    夫以聖主責遇相,君受禍不久矣。

    ”丞相乃再拜曰:“嘉鄙野人⒀,乃不知,将軍幸教。

    ”引入與坐,為上客。

     ①愧其吏:在下屬官吏面前覺得羞愧。

    ②之:往……。

    ③請間:請求别人回避,單獨會見。

    ④使:假使。

    ⑤曹:分科辦事的官署。

    ⑥即:如果。

    私:指私事。

    邪:同“耶”,語氣詞。

    ⑦度:估計。

    孰與:與……比,哪一個……。

    ⑧輔翼:輔佐保護。

    ⑨材官:低級武士。

    蹶張:腳踏弓一弩一,使它張開。

    ⑩隊率:小軍官。

    古代以百人為隊。

    ?辇:皇帝皇後乘的車子。

    ?閉鉗:封閉。

    ⒀鄙野:粗鄙庸俗。

     盎素不好晁錯①,晁錯所居坐,盎去;盎坐,錯亦去:兩人未嘗同堂語。

    及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晁錯為禦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吳王财物②,抵罪③,诏赦以為庶人。

     吳、楚反④,聞,晁錯謂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吳王金錢,專為蔽匿,言不反。

    今果反,欲請治盎宜知計謀。

    ”丞史曰:“事未發,治之有絕。

    今兵西鄉⑤,治之何益!且袁盎不宜有謀。

    ”晁錯猶與未決⑥。

    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見窦嬰,為言吳所以反者,願至上前口對狀⑦。

    窦嬰入言上,上乃召袁盎入見。

    晁錯在前,及盎請辟人賜間⑧,錯去,固恨甚⑨。

    袁盎具言吳所以反狀⑩,以錯故,獨急斬錯以謝吳?,吳兵乃可罷。

    其語具在《吳事》中?。

    使袁盎為太常,窦嬰為大将軍。

    兩人素相與善。

    逮吳反⒀,諸陵長者長安中賢大夫争附兩人⒁,車随者日數百乘⒂。

     ①好:喜歡。

    ②案:通“按”,查問。

    ③抵罪:按犯罪的輕重,給予應得的懲罰。

    ④吳、楚反:指漢景帝三年(前154)發生的吳、楚七國叛亂。

    七國包一皮一皮括吳國、楚國、菑川、濟南、膠西、膠東、趙國等諸侯國。

    以吳王劉濞為主謀,楚為大國,所以稱“吳、楚反”。

    詳見卷一百六《吳王劉濞列傳》。

    ⑤鄉:同“向”。

    ⑥猶與:即猶豫。

    ⑦對狀:對質的意思。

    ⑧辟人賜間:避開别人,請求單獨會見。

    辟,同“避”。

    ⑨固:通“故”,乃,就。

    ⑩具言:詳細說明。

    ?獨:隻有。

    ?《吳事》:指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

    ⒀逮:等到。

    ⒁諸陵:指長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