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士兵們都争相為他效死。
之後,提升為齊相。
又調動擔任吳相。
在辭别起程的時候,袁種對袁盎說:“吳王驕橫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國中有許多一奸一詐之人。
現在如果你要揭發懲辦他們的罪行,他們不是上書控告你,就是用利劍把你刺死。
南方地勢低窪潮一濕,你最好每天喝酒,不要管什麼事,時常勸說吳王不要反叛就是了。
像這樣你就可能僥幸擺脫禍患。
”袁盎采納了袁種的策略,吳王厚待袁盎。
袁盎請假回家的時候,路上碰到丞相申屠嘉,便下車行禮拜見,丞相隻從車上表示謝意,袁盎回到家裡,在下屬官吏面前感到羞愧,于是到丞相府上,要求拜見丞相。
丞相過了很長時間才出來見他,袁盎便下跪說:“希望别人回避,單獨會見。
”丞相說:“如果你所說的是公事,請到官署與長史掾吏商議,我将把你的意見報告上去;如果是私事,我不接受私下的談話。
”袁盎就跪着勸說道:“你當丞相,請自我權衡一下,與陳平、绛侯相比你怎麼樣?”丞相說:“我比不上他們。
”袁盎說:“好,你自己都說比不上他們。
陳平、绛侯輔佐保護高祖,平定天下,當了将相,誅殺諸呂,保全了劉氏天下;您隻是腳踏弓一弩一,才當了低級武士,又提升為隊長,積累功勞做到了淮陽郡守,并沒有出什麼奇計,在攻城奪地、野外厮殺中立下戰功。
再說陛下從代地來,每次上朝,郎官呈上奏書,他從來沒有不停下車來聽取他們的意見,意見不能采用的,就擱置一邊,可以接受的,就采納,從來沒有人不稱道贊許。
這是為了什麼呢?是想用這種辦法來招緻天下賢能的士大夫。
皇上每天聽到自己從前所沒聽過的事情,明白以前所不曾明白的道理,一天比一天更加英明智慧;您現在自己封閉天下人的口,而一天天更加愚昧。
以聖明的君主來督責愚昧的丞相,你遭受禍患的日子為期不遠了啊!”丞相于是拜了兩拜,說道:“我是個粗鄙庸俗的人,就是不聰明,幸蒙将軍教誨。
”申屠嘉引袁盎入内室同坐,把他作為上賓。
袁盎向來不喜歡晁錯,隻要有晁錯在的地方,袁盎就離去;隻要有袁盎在的地方,晁錯也就離開。
兩個人從來沒有在一起談過話。
等到漢文帝去世,漢景帝繼位,晁錯當上了禦史大夫,派官吏查核袁盎接收吳王劉濞财物的事,要按罪行的輕重給予懲罰。
皇帝下诏令赦免袁盎為平民。
吳楚叛亂的消息傳到京城,晁錯對丞史說:“袁盎接收了吳王的許多金錢,專門為他遮掩,說他不會反叛。
現在反叛已成事實,我打算請求處治袁盎。
他必當知道叛亂的陰謀。
”丞史說:“事情還沒有暴露出來,就懲治他,可能中斷叛亂陰謀。
現在叛軍向西進發,懲辦袁盎有什麼好處呢!再說袁盎也不該有什麼陰謀”。
晁錯猶豫不決。
有人将這件事告知了袁盎,袁盎害怕,當夜去見窦嬰,向他說明吳王所以反叛的原因,希望能到皇上面前親口對質。
窦嬰進宮向皇上報告了,皇上就召袁盎進宮會見。
晁錯就在面前,等到袁盎請求皇上避開别人單獨接見,晁錯退了下去,心裡非常怨恨。
袁盎詳細地說明了吳王謀反的情況,是因為晁錯的緣故,隻有趕快殺掉晁錯來向吳王認錯,吳軍才可能停止。
他的這些話都記載在《吳王濞列傳》中。
皇上任命袁盎擔任太常,窦嬰擔任大将軍。
這兩個人向來有交情。
等到吳王謀反,居住在諸陵中有威望的人和長安城中的賢能官吏都争着依附他們兩個人,駕車跟随在後面的每天有幾百輛。
等到晁錯已被誅殺,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到吳國。
吳王想讓他擔任将領,袁盎不肯。
吳王想殺死他,派一名都尉帶領五百人把袁盎圍困在軍中。
當初袁盎擔任吳國國相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從史偷偷地一愛一上了袁盎的婢女,與他私通,袁盎知道了這件事,沒有洩露,對待從史仍跟從前一樣。
有人告訴從史,說袁盎知道他跟婢女私通的事,從史便逃回家去了,袁盎親自駕車追趕從史,就把婢女賜給他,仍舊叫他當從史。
等到袁盎出使吳國被圍困,從史剛好是圍困袁盎的校尉司馬,司馬就把随身攜帶的全部财物賣了,用這錢購買了兩擔味道濃厚的酒,剛好碰上天氣寒冷,圍困的士兵又餓又渴,喝了酒,都醉了,圍守城西南角的士兵都醉倒了,司馬乘夜裡領袁盎起身,說道:“您可以走了,吳王約定明天一早殺您。
”袁盎不相信,說:“您是幹什麼的?”司馬說:“我是原先做從史與您的婢女私通的人。
”袁盎這才吃驚地道謝說:“您慶幸有父母在堂,我可不能因此連累了您。
”司馬說:“您隻管走,我也将要逃走,把我的父母藏匿起來,您又何必擔憂呢?”于是用刀把軍營的帳幕割開,引導袁盎從醉倒的士兵所擋住的路上出來。
司馬與袁盎分路背道而走,袁盎解下了節旄揣在懷中,拄着杖,步行了七八裡,天亮的時候,碰上了梁國的騎兵,騎兵奔馳而去,終于将袁盎出使吳國的情況報告了皇上。
吳楚叛軍已被攻破,皇上便把楚元王的兒子平陸侯劉禮改封為楚王,袁盎擔任楚相。
袁盎曾經上書進言,但未被采納。
袁盎因病免官,閑居在家,與鄉裡人在一起混日子,跟他們玩鬥雞賽狗的遊戲。
洛陽人劇孟曾經拜訪袁盎,袁盎熱情地接待他。
有個安陵地方的富人,對袁盎說:“我聽說劇孟是個賭徒,您為什麼要和這種人來往呢?”袁盎說:“劇孟雖是個賭徒,然而他母親去世時,送葬的客人車子有一千多輛,這也是因為他有過人的地方。
再說危難的事人人都有。
一旦遇到危難有急事敲門,能不用父母還活着推辭解脫,不用有事不在家加以拒絕,天下所仰望的人隻有季心、劇孟而已。
如今您身後常常有幾個騎兵随從着,一旦有急事,這些人難道可以依靠嗎?”袁盎痛罵富人,從此不再與他來往。
衆人聽了這件事,都很稱贊袁盎。
袁盎雖然閑居在家,漢景帝經常派人來向他詢問計謀策略。
梁王想成為漢景帝的繼承人,袁盎進言勸說,從此以後,這種議論便被中止,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經派人刺殺袁盎。
刺客來到關中,打聽袁盎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衆人都贊不絕口。
刺客便去見袁盎說:“我接受了梁王的金錢來刺殺你,您是個厚道人,我不忍心刺殺您。
但以後還會有十多批人來刺殺您,希望您好好防備一下!”袁盎心中很不愉快,家裡又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許多怪事,便到棓(bèi,被)先生那裡去占蔔問吉兇。
回家的時候,随後派來的梁國刺客果然在安陵外城門外面攔住了袁盎,把他刺殺了。
晁錯是颍川人。
曾經在轵(zhǐ,隻)縣張恢先生那裡學習過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學說,與洛陽人宋孟和劉禮是同學。
憑着通曉典籍,擔任了太常掌故。
晁錯為人嚴峻剛正,卻又苛刻嚴酷。
漢文帝的時候,天下沒有研究《尚書》的人,隻聽說濟南伏先生是原來秦朝的博士,研究過《尚書》,年紀已經九十多歲,因為太老無法征召他來,文帝于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學習。
太常派遣晁錯前往伏先生那裡學習《尚書》。
學成回來後,趁着向皇上報告利國利民的事,稱引解說《尚書》。
漢文帝下诏令,任命晁錯擔任太子舍人、門大夫、太子家令。
晁錯憑着他的辯才,得到太子的一寵一幸,太子家稱他為“智囊”。
漢文帝的時候,晁錯多次上書,說到削減諸侯勢力的事,以及修改法
之後,提升為齊相。
又調動擔任吳相。
在辭别起程的時候,袁種對袁盎說:“吳王驕橫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國中有許多一奸一詐之人。
現在如果你要揭發懲辦他們的罪行,他們不是上書控告你,就是用利劍把你刺死。
南方地勢低窪潮一濕,你最好每天喝酒,不要管什麼事,時常勸說吳王不要反叛就是了。
像這樣你就可能僥幸擺脫禍患。
”袁盎采納了袁種的策略,吳王厚待袁盎。
袁盎請假回家的時候,路上碰到丞相申屠嘉,便下車行禮拜見,丞相隻從車上表示謝意,袁盎回到家裡,在下屬官吏面前感到羞愧,于是到丞相府上,要求拜見丞相。
丞相過了很長時間才出來見他,袁盎便下跪說:“希望别人回避,單獨會見。
”丞相說:“如果你所說的是公事,請到官署與長史掾吏商議,我将把你的意見報告上去;如果是私事,我不接受私下的談話。
”袁盎就跪着勸說道:“你當丞相,請自我權衡一下,與陳平、绛侯相比你怎麼樣?”丞相說:“我比不上他們。
”袁盎說:“好,你自己都說比不上他們。
陳平、绛侯輔佐保護高祖,平定天下,當了将相,誅殺諸呂,保全了劉氏天下;您隻是腳踏弓一弩一,才當了低級武士,又提升為隊長,積累功勞做到了淮陽郡守,并沒有出什麼奇計,在攻城奪地、野外厮殺中立下戰功。
再說陛下從代地來,每次上朝,郎官呈上奏書,他從來沒有不停下車來聽取他們的意見,意見不能采用的,就擱置一邊,可以接受的,就采納,從來沒有人不稱道贊許。
這是為了什麼呢?是想用這種辦法來招緻天下賢能的士大夫。
皇上每天聽到自己從前所沒聽過的事情,明白以前所不曾明白的道理,一天比一天更加英明智慧;您現在自己封閉天下人的口,而一天天更加愚昧。
以聖明的君主來督責愚昧的丞相,你遭受禍患的日子為期不遠了啊!”丞相于是拜了兩拜,說道:“我是個粗鄙庸俗的人,就是不聰明,幸蒙将軍教誨。
”申屠嘉引袁盎入内室同坐,把他作為上賓。
袁盎向來不喜歡晁錯,隻要有晁錯在的地方,袁盎就離去;隻要有袁盎在的地方,晁錯也就離開。
兩個人從來沒有在一起談過話。
等到漢文帝去世,漢景帝繼位,晁錯當上了禦史大夫,派官吏查核袁盎接收吳王劉濞财物的事,要按罪行的輕重給予懲罰。
皇帝下诏令赦免袁盎為平民。
吳楚叛亂的消息傳到京城,晁錯對丞史說:“袁盎接收了吳王的許多金錢,專門為他遮掩,說他不會反叛。
現在反叛已成事實,我打算請求處治袁盎。
他必當知道叛亂的陰謀。
”丞史說:“事情還沒有暴露出來,就懲治他,可能中斷叛亂陰謀。
現在叛軍向西進發,懲辦袁盎有什麼好處呢!再說袁盎也不該有什麼陰謀”。
晁錯猶豫不決。
有人将這件事告知了袁盎,袁盎害怕,當夜去見窦嬰,向他說明吳王所以反叛的原因,希望能到皇上面前親口對質。
窦嬰進宮向皇上報告了,皇上就召袁盎進宮會見。
晁錯就在面前,等到袁盎請求皇上避開别人單獨接見,晁錯退了下去,心裡非常怨恨。
袁盎詳細地說明了吳王謀反的情況,是因為晁錯的緣故,隻有趕快殺掉晁錯來向吳王認錯,吳軍才可能停止。
他的這些話都記載在《吳王濞列傳》中。
皇上任命袁盎擔任太常,窦嬰擔任大将軍。
這兩個人向來有交情。
等到吳王謀反,居住在諸陵中有威望的人和長安城中的賢能官吏都争着依附他們兩個人,駕車跟随在後面的每天有幾百輛。
等到晁錯已被誅殺,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到吳國。
吳王想讓他擔任将領,袁盎不肯。
吳王想殺死他,派一名都尉帶領五百人把袁盎圍困在軍中。
當初袁盎擔任吳國國相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從史偷偷地一愛一上了袁盎的婢女,與他私通,袁盎知道了這件事,沒有洩露,對待從史仍跟從前一樣。
有人告訴從史,說袁盎知道他跟婢女私通的事,從史便逃回家去了,袁盎親自駕車追趕從史,就把婢女賜給他,仍舊叫他當從史。
等到袁盎出使吳國被圍困,從史剛好是圍困袁盎的校尉司馬,司馬就把随身攜帶的全部财物賣了,用這錢購買了兩擔味道濃厚的酒,剛好碰上天氣寒冷,圍困的士兵又餓又渴,喝了酒,都醉了,圍守城西南角的士兵都醉倒了,司馬乘夜裡領袁盎起身,說道:“您可以走了,吳王約定明天一早殺您。
”袁盎不相信,說:“您是幹什麼的?”司馬說:“我是原先做從史與您的婢女私通的人。
”袁盎這才吃驚地道謝說:“您慶幸有父母在堂,我可不能因此連累了您。
”司馬說:“您隻管走,我也将要逃走,把我的父母藏匿起來,您又何必擔憂呢?”于是用刀把軍營的帳幕割開,引導袁盎從醉倒的士兵所擋住的路上出來。
司馬與袁盎分路背道而走,袁盎解下了節旄揣在懷中,拄着杖,步行了七八裡,天亮的時候,碰上了梁國的騎兵,騎兵奔馳而去,終于将袁盎出使吳國的情況報告了皇上。
吳楚叛軍已被攻破,皇上便把楚元王的兒子平陸侯劉禮改封為楚王,袁盎擔任楚相。
袁盎曾經上書進言,但未被采納。
袁盎因病免官,閑居在家,與鄉裡人在一起混日子,跟他們玩鬥雞賽狗的遊戲。
洛陽人劇孟曾經拜訪袁盎,袁盎熱情地接待他。
有個安陵地方的富人,對袁盎說:“我聽說劇孟是個賭徒,您為什麼要和這種人來往呢?”袁盎說:“劇孟雖是個賭徒,然而他母親去世時,送葬的客人車子有一千多輛,這也是因為他有過人的地方。
再說危難的事人人都有。
一旦遇到危難有急事敲門,能不用父母還活着推辭解脫,不用有事不在家加以拒絕,天下所仰望的人隻有季心、劇孟而已。
如今您身後常常有幾個騎兵随從着,一旦有急事,這些人難道可以依靠嗎?”袁盎痛罵富人,從此不再與他來往。
衆人聽了這件事,都很稱贊袁盎。
袁盎雖然閑居在家,漢景帝經常派人來向他詢問計謀策略。
梁王想成為漢景帝的繼承人,袁盎進言勸說,從此以後,這種議論便被中止,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經派人刺殺袁盎。
刺客來到關中,打聽袁盎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衆人都贊不絕口。
刺客便去見袁盎說:“我接受了梁王的金錢來刺殺你,您是個厚道人,我不忍心刺殺您。
但以後還會有十多批人來刺殺您,希望您好好防備一下!”袁盎心中很不愉快,家裡又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許多怪事,便到棓(bèi,被)先生那裡去占蔔問吉兇。
回家的時候,随後派來的梁國刺客果然在安陵外城門外面攔住了袁盎,把他刺殺了。
晁錯是颍川人。
曾經在轵(zhǐ,隻)縣張恢先生那裡學習過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學說,與洛陽人宋孟和劉禮是同學。
憑着通曉典籍,擔任了太常掌故。
晁錯為人嚴峻剛正,卻又苛刻嚴酷。
漢文帝的時候,天下沒有研究《
太常派遣晁錯前往伏先生那裡學習《尚書》。
學成回來後,趁着向皇上報告利國利民的事,稱引解說《尚書》。
漢文帝下诏令,任命晁錯擔任太子舍人、門大夫、太子家令。
晁錯憑着他的辯才,得到太子的一寵一幸,太子家稱他為“智囊”。
漢文帝的時候,晁錯多次上書,說到削減諸侯勢力的事,以及修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