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宋尚齋何平譯注
【說明】
本傳是袁盎和晁錯的合傳。
袁盎在漢文帝時,深得信任,所言皆聽,但到漢景帝時,卻被查辦,降為庶人。
而在文帝時默默無聞的晁錯曾數十次上書也不被采納,到景帝時,因與之密切,卻官運亨通,青雲直上,權傾九卿,不可一世。
真可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晁錯削藩,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劉氏王朝的統治。
但在吳楚叛亂的危急時刻,景帝卻親自下令将其殺死,由此可見統治者的殘忍無情。
司馬遷在《袁盎晁錯列傳》中對此都有細緻的描寫和深刻的反映。
袁盎為人敢言直谏,有較濃厚的儒家思想,他強調等級名分,要求人們都按“禮”的規定行一事,不能有僭越行為。
文章中所寫袁盎與皇帝、後妃、丞相、諸侯王的幾件事情,都是圍繞着這一中心來選材的,通過對這些典型事件的一精一細刻劃,把袁盎的一性一格特征較鮮明地突現了出來。
與袁盎不同,晁錯受法家思想影響極深,要求依法行一事,為此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對法令多次更正修改;他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諸侯王的勢力,為此他不僅置大臣們的反對于不顧,連父親的勸說也拒絕了。
文中寫晁錯,主要寫他的“峭直刻深”,似乎不近人情,這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篇文章不僅能緊緊圍繞表現人物的一性一格特點來選取典型事件,而且能把兩個人的合傳寫得渾然一體。
文中對袁盎、晁錯兩人生平事迹的叙述有分有合,分得清楚,合得自然,既條理井然,又結構完整。
【譯文】 袁盎是楚地人,字絲。
他的父親從前曾經與強盜為伍,後來搬遷定居在安陵。
呂後時期,袁盎曾經當過呂後侄呂祿的家臣。
等到漢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舉他做了中郎的官。
绛侯周勃擔任丞相,朝觐之後,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躊躇滿志。
皇上對他非常恭敬,常常親自送他。
袁盎進谏說:“陛下以為丞相绛侯是什麼樣的人?”皇上說:“他是國家的重臣。
”袁盎說:“绛侯是通常所說的功臣,并不是國家的重臣。
國家的重臣能與皇上生死與共。
當年呂後的時候,諸呂掌權,擅自争相為王,以緻使劉家的天下就像絲帶一樣的細微,幾乎快要斷絕。
在這個時候,绛侯周勃當太尉,掌握兵權,不能匡正挽救。
呂後逝世,大臣們一起共同反對諸呂,太尉掌握兵權,又恰好遇到那個成功的機會,所以他是通常所說的功臣,而不是國家的重臣。
丞相如果對皇上表現出驕傲的神色,而陛下卻謙虛退讓,臣下與主上都違背了禮節,我私下認為陛下不應該采取這種态度。
”以後在上朝的時候,皇上逐漸威嚴起來,丞相也逐漸敬畏起來。
過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說:“我與你的兄長袁哙有交情,現在你小子卻在朝廷上毀謗我!”袁盎也不向他謝罪。
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職位,回到自己的封國,封國中有人上書告發他謀反,于是绛侯被召進京,囚禁在監獄中。
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說話,隻有袁盎證明绛侯無罪。
绛侯得以被釋放,袁盎出了不少力。
绛侯于是與袁盎傾心結交。
淮南王劉長來京朝見的時候,殺死了辟陽侯,他平時待人處事也相當驕橫。
袁盎勸谏皇上說:“諸侯過去驕橫必然會發生禍患,可以适當地削減他們的封地。
”皇上沒有采納他的意見,淮南王更加驕橫。
等到棘蒲侯柴武太子準備造反的事被發覺,追查治罪,這件事牽連到了淮南王,淮南王被征召,皇上便将他貶谪到蜀地去,用囚車傳送。
袁盎當時擔任中郎将,便勸谏說:“陛下向來嬌縱淮南王,不稍稍加以限制,以至落到了現在這種地步,如今又突然摧折他。
淮南王為人剛直,萬一在路上遇到風寒而死在半途中,陛下就會被認為以天下之大卻容不得他,而背上殺死弟弟的惡名,到時怎麼辦呢?”皇上不聽,終于那樣辦了。
淮南王到了雍地就病死了,這個消息傳來,皇上不吃也不喝,哭得很悲哀。
袁盎進入,叩頭請罪。
皇上說:“因為沒有采用你的意見,所以才落得這樣。
”袁盎說:“皇上請自我寬心,這已經是過去的事了,難道還可以追悔嗎!再說陛下有三種高出世人的行為,這件事不足以毀壞您的名聲。
”皇上說:“我高于世人的行為是哪三種?”袁盎說:“陛下住在代國的時候,太後曾經患病,三年的時間,陛下不曾合眼,也不脫一下衣服睡覺,凡湯藥不是陛下親口所嘗過的,就不準進奉給太後。
曾參作為貧民尚且難以做到這樣,現在陛下作為君主卻實行了,比起曾參的孝來那是超過得很多了。
諸呂當權時,大臣獨斷專行,而陛下從代地乘坐六輛下等馬拉的車子,奔馳到禍福難料的京城來,即使是孟贲、夏育那樣的勇士,也比不上陛下。
陛下到達代國在京城的客館,面向西兩次辭讓天子位,面向南坐着有三次辭讓天子位。
許由辭讓天下也隻是一次,而陛下五次将天下辭讓,超過許由四次之多啊。
再說陛下貶谪淮南王,是想讓他的心志受些勞苦,使他改正過錯,由于官吏護衛得不謹慎,所以他才病死。
”于是皇上才感到寬解,說道:“那以後怎麼辦呢?”袁盎說:“淮南王有三個兒子,随您安排罷了。
”于是文帝便把淮南王的三個兒子都封為王。
而袁盎也因此在朝廷中名聲大振。
袁盎常常稱引些有關大局的道理,說得慷慨激昂。
宦官趙同因為不隻一次地受到皇上的一寵一幸,常常暗中傷害袁盎,袁盎為此感到憂慮。
袁盎的侄兒袁種擔任侍從騎士,手持符節護衛在皇帝左右。
袁種勸說袁盎說:“你和他相鬥,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毀謗的話不起作用。
”漢文帝出巡,趙同陪同乘車,袁盎伏一在車前,說道:“我聽說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車輿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傑。
如今漢王朝雖然缺乏人才,陛下為什麼單單要和受過刀鋸切割的人同坐一輛車呢!”于是皇上笑着讓趙同下去,趙同流着眼淚下了車。
文帝從霸陵上山,打算從西邊的陡坡奔馳而下。
袁盎騎着馬,緊一靠着皇帝的車子,還拉着馬缰繩。
皇上說:“将軍害怕了嗎?”袁盎說:“我聽說家有千金的人就坐時不靠近屋檐邊,家有百金财富的人站的時候不倚在樓台的欄杆上,英明的君主不去冒險而心存僥幸心理。
現在陛下放縱駕車的六匹馬,從高坡上奔馳下來,假如有馬匹受驚車輛毀壞的事,陛下縱然看輕自己,怎麼對得起高祖和太後呢?”皇上這才中止。
皇上駕臨上林苑,窦皇後、慎夫人跟從。
她們在宮中的時候,慎夫人常常是同席而坐。
這次,等到就坐的時候,郎署長布置坐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後拉退了一些。
慎夫人生氣,不肯就坐。
皇上也發怒,站起身來,回到宮中。
袁盎就上前勸說道:“我聽說尊貴和卑下有區别,那樣上下才能和睦。
如今陛下既然已經确定了皇後,慎夫人隻不過是個妾,妾和主上怎麼可以同席而坐呢!這樣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
再說陛下一寵一愛一她,就厚厚地賞賜她。
陛下以為是為了慎夫人,其實恰好成了禍害她的根由。
陛下難道沒有看見過‘人彘’嗎?”皇上這才高興,召來慎夫人,把袁盎的話告訴了她。
慎夫人賜給袁盎黃金五十斤。
但是袁盎也因為多次直言勸谏,不能長久地留在朝廷,被調任隴西都尉。
他對士兵們仁慈一愛一護
袁盎在漢文帝時,深得信任,所言皆聽,但到漢景帝時,卻被查辦,降為庶人。
而在文帝時默默無聞的晁錯曾數十次上書也不被采納,到景帝時,因與之密切,卻官運亨通,青雲直上,權傾九卿,不可一世。
真可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晁錯削藩,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劉氏王朝的統治。
但在吳楚叛亂的危急時刻,景帝卻親自下令将其殺死,由此可見統治者的殘忍無情。
司馬遷在《袁盎晁錯列傳》中對此都有細緻的描寫和深刻的反映。
袁盎為人敢言直谏,有較濃厚的
文章中所寫袁盎與皇帝、後妃、丞相、諸侯王的幾件事情,都是圍繞着這一中心來選材的,通過對這些典型事件的一精一細刻劃,把袁盎的一性一格特征較鮮明地突現了出來。
與袁盎不同,晁錯受法家思想影響極深,要求依法行一事,為此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對法令多次更正修改;他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諸侯王的勢力,為此他不僅置大臣們的反對于不顧,連父親的勸說也拒絕了。
文中寫晁錯,主要寫他的“峭直刻深”,似乎不近人情,這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篇文章不僅能緊緊圍繞表現人物的一性一格特點來選取典型事件,而且能把兩個人的合傳寫得渾然一體。
文中對袁盎、晁錯兩人生平事迹的叙述有分有合,分得清楚,合得自然,既條理井然,又結構完整。
【譯文】 袁盎是楚地人,字絲。
他的父親從前曾經與強盜為伍,後來搬遷定居在安陵。
呂後時期,袁盎曾經當過呂後侄呂祿的家臣。
等到漢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舉他做了中郎的官。
绛侯周勃擔任丞相,朝觐之後,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躊躇滿志。
皇上對他非常恭敬,常常親自送他。
袁盎進谏說:“陛下以為丞相绛侯是什麼樣的人?”皇上說:“他是國家的重臣。
”袁盎說:“绛侯是通常所說的功臣,并不是國家的重臣。
國家的重臣能與皇上生死與共。
當年呂後的時候,諸呂掌權,擅自争相為王,以緻使劉家的天下就像絲帶一樣的細微,幾乎快要斷絕。
在這個時候,绛侯周勃當太尉,掌握兵權,不能匡正挽救。
呂後逝世,大臣們一起共同反對諸呂,太尉掌握兵權,又恰好遇到那個成功的機會,所以他是通常所說的功臣,而不是國家的重臣。
丞相如果對皇上表現出驕傲的神色,而陛下卻謙虛退讓,臣下與主上都違背了禮節,我私下認為陛下不應該采取這種态度。
”以後在上朝的時候,皇上逐漸威嚴起來,丞相也逐漸敬畏起來。
過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說:“我與你的兄長袁哙有交情,現在你小子卻在朝廷上毀謗我!”袁盎也不向他謝罪。
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職位,回到自己的封國,封國中有人上書告發他謀反,于是绛侯被召進京,囚禁在監獄中。
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說話,隻有袁盎證明绛侯無罪。
绛侯得以被釋放,袁盎出了不少力。
绛侯于是與袁盎傾心結交。
淮南王劉長來京朝見的時候,殺死了辟陽侯,他平時待人處事也相當驕橫。
袁盎勸谏皇上說:“諸侯過去驕橫必然會發生禍患,可以适當地削減他們的封地。
”皇上沒有采納他的意見,淮南王更加驕橫。
等到棘蒲侯柴武太子準備造反的事被發覺,追查治罪,這件事牽連到了淮南王,淮南王被征召,皇上便将他貶谪到蜀地去,用囚車傳送。
袁盎當時擔任中郎将,便勸谏說:“陛下向來嬌縱淮南王,不稍稍加以限制,以至落到了現在這種地步,如今又突然摧折他。
淮南王為人剛直,萬一在路上遇到風寒而死在半途中,陛下就會被認為以天下之大卻容不得他,而背上殺死弟弟的惡名,到時怎麼辦呢?”皇上不聽,終于那樣辦了。
淮南王到了雍地就病死了,這個消息傳來,皇上不吃也不喝,哭得很悲哀。
袁盎進入,叩頭請罪。
皇上說:“因為沒有采用你的意見,所以才落得這樣。
”袁盎說:“皇上請自我寬心,這已經是過去的事了,難道還可以追悔嗎!再說陛下有三種高出世人的行為,這件事不足以毀壞您的名聲。
”皇上說:“我高于世人的行為是哪三種?”袁盎說:“陛下住在代國的時候,太後曾經患病,三年的時間,陛下不曾合眼,也不脫一下衣服睡覺,凡湯藥不是陛下親口所嘗過的,就不準進奉給太後。
曾參作為貧民尚且難以做到這樣,現在陛下作為君主卻實行了,比起曾參的孝來那是超過得很多了。
諸呂當權時,大臣獨斷專行,而陛下從代地乘坐六輛下等馬拉的車子,奔馳到禍福難料的京城來,即使是孟贲、夏育那樣的勇士,也比不上陛下。
陛下到達代國在京城的客館,面向西兩次辭讓天子位,面向南坐着有三次辭讓天子位。
許由辭讓天下也隻是一次,而陛下五次将天下辭讓,超過許由四次之多啊。
再說陛下貶谪淮南王,是想讓他的心志受些勞苦,使他改正過錯,由于官吏護衛得不謹慎,所以他才病死。
”于是皇上才感到寬解,說道:“那以後怎麼辦呢?”袁盎說:“淮南王有三個兒子,随您安排罷了。
”于是文帝便把淮南王的三個兒子都封為王。
而袁盎也因此在朝廷中名聲大振。
袁盎常常稱引些有關大局的道理,說得慷慨激昂。
宦官趙同因為不隻一次地受到皇上的一寵一幸,常常暗中傷害袁盎,袁盎為此感到憂慮。
袁盎的侄兒袁種擔任侍從騎士,手持符節護衛在皇帝左右。
袁種勸說袁盎說:“你和他相鬥,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毀謗的話不起作用。
”漢文帝出巡,趙同陪同乘車,袁盎伏一在車前,說道:“我聽說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車輿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傑。
如今漢王朝雖然缺乏人才,陛下為什麼單單要和受過刀鋸切割的人同坐一輛車呢!”于是皇上笑着讓趙同下去,趙同流着眼淚下了車。
文帝從霸陵上山,打算從西邊的陡坡奔馳而下。
袁盎騎着馬,緊一靠着皇帝的車子,還拉着馬缰繩。
皇上說:“将軍害怕了嗎?”袁盎說:“我聽說家有千金的人就坐時不靠近屋檐邊,家有百金财富的人站的時候不倚在樓台的欄杆上,英明的君主不去冒險而心存僥幸心理。
現在陛下放縱駕車的六匹馬,從高坡上奔馳下來,假如有馬匹受驚車輛毀壞的事,陛下縱然看輕自己,怎麼對得起高祖和太後呢?”皇上這才中止。
皇上駕臨上林苑,窦皇後、慎夫人跟從。
她們在宮中的時候,慎夫人常常是同席而坐。
這次,等到就坐的時候,郎署長布置坐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後拉退了一些。
慎夫人生氣,不肯就坐。
皇上也發怒,站起身來,回到宮中。
袁盎就上前勸說道:“我聽說尊貴和卑下有區别,那樣上下才能和睦。
如今陛下既然已經确定了皇後,慎夫人隻不過是個妾,妾和主上怎麼可以同席而坐呢!這樣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
再說陛下一寵一愛一她,就厚厚地賞賜她。
陛下以為是為了慎夫人,其實恰好成了禍害她的根由。
陛下難道沒有看見過‘人彘’嗎?”皇上這才高興,召來慎夫人,把袁盎的話告訴了她。
慎夫人賜給袁盎黃金五十斤。
但是袁盎也因為多次直言勸谏,不能長久地留在朝廷,被調任隴西都尉。
他對士兵們仁慈一愛一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