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栾布列傳第四十

關燈
宋尚齋何平譯注 【說明】 本傳除記述季布、栾布二人的生平事迹外,還記載了季心和丁鮑的事迹。

     季布和丁鮑曾是項羽的部下,在楚漢戰争中替項羽攻打劉邦,這本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在劉邦戰勝項羽後,他們都遭了殃。

    劉邦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要夷滅三族;丁鮑在與劉邦的戰鬥中被其詐騙,事後卻以對項王不能盡忠,使項王失去天下為名斬首示衆。

    栾布因對劉邦猜忌功臣不滿,在彭越被殺後毅然為其收一屍一,結果被捉來要用湯镬煮死,幸而據理力争,才得以免禍。

    文章中的這些叙述和描寫,揭示了封建時代的一條規律:勝者王侯敗者囚。

    同時也揭露了劉邦的氣度狹小、狡詐和殘忍。

    司馬遷對劉邦這樣一個開國皇帝的揭露,充分表現了他的進步思想和大無畏一精一神,這是後代正統史家所無法相比的。

     季布和栾布,都出身社會下層,他們講義氣,重信用,一愛一打抱不平,具有俠客的特點。

    季布作戰英勇,揚名楚地。

    他不阿谀逢迎,不随聲附合,也不懼權貴,即使在呂後面前也敢直言進谏。

    栾布知恩報恩,重義輕生,視死如歸。

    在他們身上,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許多優秀品質。

     司馬遷寫這篇傳記是飽含感情的。

    他一面贊揚季布、栾布的優秀品質,稱贊他們是英雄好漢,視死如歸,重義輕生,死得其所,一面又對劉邦的一奸一詐、猜忌、殘忍和氣量狹小等醜惡方面進行大膽的揭露,使其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表現了他強烈的一愛一憎感情。

    文中有些對話,像季布當廷對樊哙的指責,栾布對劉邦的反駁,理由充分,說理深刻,有極大的說服力。

    語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從而也表現了人物的一性一格。

     【譯文】 季布是楚地人,為人好逞意氣,一愛一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氣。

    項羽派他率領軍隊,曾屢次使漢王劉邦受到困窘。

    等到項羽滅亡以後,漢高祖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論罪要滅三族。

    季布躲藏在濮陽一個姓周的人家。

    周家說:“漢王朝懸賞捉拿你非常緊急,追蹤搜查就要到我家來了,将軍您能夠聽從我的話,我才敢給你獻個計策;如果不能,我情願先自一殺。

    ”季布答應了他。

    周家便把季布的頭發剃一掉,用鐵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運貨的大車裡,将他和周家的幾十個奴仆一同出賣給魯地的朱家。

    朱家心裡知道是季布,便買了下來安置在田地裡耕作,并且告誡他的兒子說:“田間耕作的事,都要聽從這個傭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樣的飯。

    ”朱家便乘坐輕便馬車到洛陽去了,拜見了汝陰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喝了幾天酒。

    朱家乘機對滕公說:“季布犯了什麼大罪,皇上追捕他這麼急迫?”滕公說:“季布多次替項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幹休。

    ”朱家說:“您看季布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滕公說:“他是一個有才能的人。

    ”朱家說:“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項羽差遣,這完全是職分内的事。

    項羽的臣下難道可以全都殺死嗎?現在皇上剛剛奪得天下,僅僅憑着個人的怨恨去追捕一個人,為什麼要向天下人顯示自己器量狹小呢!再說憑着季布的賢能,漢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這樣,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

    這種忌恨勇士而去資助敵國的舉動,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一屍一體的原因了。

    您為什麼不尋找機會向皇上說明呢?”汝陰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裡,便答應說:“好。

    ”滕公等待機會,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

    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

    在這個時候,許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稱贊季布能變剛強為柔順,朱家也因此而在當時出了名。

    後來季布被皇上召見,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

     漢惠帝的時候,季布擔任中郎将。

    匈奴王單(chán,纏)于曾經寫信侮辱呂後,而且出言不遜,呂後大為惱火,召集衆位将領來商議這件事。

    上将軍樊哙說:“我願帶領十萬人馬,橫掃匈奴。

    ”各位将領都迎一合呂後的心意,齊聲說:“好。

    ”季布說:“樊哙這個人真該斬首啊!當年,高皇帝率領四十萬大軍尚且被圍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麼能用十萬人馬就能橫掃匈奴呢?這是當面撒謊!再說秦王朝正因為對匈奴用兵,才引起陳勝等人起義造反。

    直到現在創傷還沒有治好,而樊哙又當面阿谀逢迎,想要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