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關燈
食,問曰:“計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糾合之衆,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

    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積粟。

    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令下足下(13)。

    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内應。

    ”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陳留。

    号郦食其為廣野君。

     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數千人從沛公西南略地。

    郦生常為說客,馳使諸侯。

     ①傳舍:古時供往來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

    ②谒:請見,進見。

    一般用于下對上,幼對長。

    這裡指請求接見的名片。

    ③倨:通“踞”,叉一開雙一腿坐着,以這種姿勢見賓客,是一種不禮貌的态度。

    ④長揖不拜:行一個大的拱手禮而沒有跪拜,表示對劉邦并不十分尊敬。

    ⑤足下:古時稱呼對方的敬辭。

    ⑥豎儒:罵人的話,指無見識的儒生。

    豎,豎子,小子。

    ⑦苦秦:被秦所殘害、迫害。

    ⑧辍:停止。

    ⑨起攝衣:站起身來,整理好衣服。

    ⑩延:邀請。

    ?六國:指戰國時除去秦之外的山東六國。

    從橫:即“縱橫”,合縱連橫,戰國時的兩派,合縱為反秦派,連橫為和秦派。

    ?沖:交通要道。

    (13)令下足下:讓他向您投降。

    “令下”之“下”,降服。

     漢三年秋①,項羽擊漢,拔荥陽,漢兵遁保鞏、洛②。

    楚人聞淮陰侯破趙③,彭越數反梁地,則分兵救之。

    淮陰方東擊齊,漢王數困荥陽、成臯,計欲捐成臯以東④,屯鞏、洛以拒楚。

    郦生因曰:“臣聞知天之天者⑤,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

    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

    夫敖倉⑥,天下轉輸久矣,臣聞其下乃有藏粟甚多。

    楚人拔荥陽,不堅守敖倉,乃引而東,令適卒分守成臯⑦,此乃天所以資漢也。

    方今楚易取而漢反卻,自奪其便,臣竊以為過矣。

    且兩雄不俱立,楚漢久相持不決,百姓騷動,海内搖蕩,農夫釋耒⑧,工女一下機⑨,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願足下急複進兵,收取荥陽,據敖倉之粟,塞成臯之險,杜大行之道⑩,距蜚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效實形制之勢,則天下知所歸矣。

    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

    今田廣據千裡之齊,田間将二十萬之衆,軍于曆城,諸田宗強,負海阻河濟(13),南近楚,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

    臣請得奉明诏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14)。

    ”上曰:“善”。

     ①漢三年:即漢王三年,這一年是公元前。

    ③淮陰侯:指韓信。

    ④捐:舍棄。

    ⑤天之天:比喻在重要事物中的最重要部分。

    ⑥敖倉:秦代所建的糧倉名。

    在河南荥陽縣東北敖山之上。

    ⑦適卒:因罪被征發的士兵。

    適,通“谪”。

    ⑧釋耒:放下農具。

    耒,耜的木一柄一。

    ⑨工女:指從事紡織的女子。

    ⑩杜大行之道:堵塞、截斷太行的交通。

    杜,堵塞。

    太行,即太行山。

    ?蜚狐之口:指蜚狐嶺的險要關口。

    ?白馬之津:古渡口名,為古代軍事要地。

    (13)負海阻河濟,指齊國的地形背靠大海,倚仗着黃河、濟水為天然屏障。

    負,背靠。

    阻,恃,依。

    (14)東藩:東面的屬國。

     乃從其畫①,複守敖倉,而使郦生說齊王曰:“王知天下之所歸乎?”王曰:“不知也。

    ”曰:“王知天下之所歸,則齊國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歸,即齊國未可得保也。

    ”齊王曰:“天下何所歸?”曰:“歸漢。

    ”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戳力西面擊秦②,約先入鹹陽者王之。

    漢王先入鹹陽,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

    項王遷殺義帝③,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

    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賂即以分其士④,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

    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⑤。

    項王有倍約之名⑥,殺義帝之負;于人之功無所記,于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⑦;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⑧,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

    故天下之士歸于漢王,可坐而策也⑨。

    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一黨一之兵;下井陉,誅成安君;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

    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臯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

    王疾先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⑩;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田廣以為然,乃聽郦生,罷曆下兵守戰備,與郦生日縱酒。

     ①畫:謀劃,計策。

    ②戮力:并力,齊心協力。

    ③遷殺:在遷徙的途中暗殺。

    ④賂:财物。

    ⑤方船:兩船相并。

    ⑥倍約:違背協議。

    倍,通“背”。

    ⑦刓(wán,玩):通“玩”。

    反複撫一摸。

    ⑧畔:通“叛”。

    背叛。

    ⑨坐而策:毫不費力地任意驅使。

    策,鞭策,驅趕。

    ⑩社稷(jī記):土地神和谷神,以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社稷就成為國家政權的标志。

     淮陰侯聞郦生伏轼下齊七十餘城①,乃夜度兵平原襲齊。

    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為郦生賣己,乃曰:“汝能止漢軍,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郦生曰:“舉大事不細謹②,盛德不辭讓③。

    而公不為若更言!”齊王遂亨郦生④,引兵東走。

     ①伏轼:憑轼,手握車轼,意指乘車。

    轼,車箱前扶手橫木。

    ②細謹:拘于小節,謹小慎微。

    ③不辭讓:不怕别人責難。

    讓,以辭相責。

    ④亨:同“烹”。

    此處指一種用大鍋煮殺人的酷刑。

     漢十二年①,曲周侯郦商以丞相将兵擊黥布有功。

    高祖舉列侯功臣②,思郦食其。

    郦食其子疥數将兵,功未當侯,上以其父故,封疥為高梁侯。

    後更食武遂,嗣三世③。

    元狩元年中④,武遂侯平坐詐诏衡山王取百斤金⑤,當棄市⑥,病死,國除也。

     ①漢十二年:即漢高祖十二年,這一年是公元前195年。

    ②舉:提拔,此處是分封之意。

    ③嗣:繼承,接續。

    ④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

    元狩是漢武帝的第四個年号。

    ⑤坐詐诏:因為假冒皇帝的诏書而犯罪。

    ⑥棄市:古代的一種死刑,在鬧市執行,将一屍一體暴露街頭。

     陸賈者,楚人也。

    以客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①,居左右,常使諸侯。

     及高祖時,中國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陸賈賜尉他印為南越王。

    陸生至,尉他魋結箕倨見陸生②。

    陸生因進說他曰:“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

    今足下反天一性一,棄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③,禍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傑并起,唯漢王先入關,據鹹陽。

    項羽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

    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④,劫略諸侯⑤,遂誅項羽滅之。

    五年之間,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⑥。

    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⑦,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于此⑧。

    漢誠聞之,掘燒王先人冢,夷滅宗族⑨,使一偏将将十萬衆臨越,則越殺王降漢,如反覆手耳。

    ” ①有口辯士:指口才很好,特别能言善辯的人。

    口,特指口才。

    ②魋結(zhuījī,追擊):同“椎髻”,言其發髻梳成一撮,形狀如椎。

    箕倨:伸開兩足而坐,有如簸箕。

    以此見客,是一種無禮的姿态。

    ③區區之越:小小的越國。

    ④鞭笞:用鞭子一抽一打,意為可任意驅使。

    ⑤劫略:以威力征服和控制。

    ⑥剖符:古時帝王授與諸侯和功臣的憑證。

    剖分為二,帝王與諸侯各執其一,故稱剖符。

    ⑦北面:古代君王南面而坐,臣子朝見時則面向北方,所以向人稱臣謂之“北面”。

    ⑧屈強:通“倔強”,剛強不順服。

    ⑨夷滅宗族:把同宗族的人斬盡殺絕。

    夷滅,削除,消滅。

     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①,謝陸生曰:“君蠻夷中久,殊失禮義。

    ”因問陸生曰:“我孰與蕭何、曹參、韓信賢?”陸生曰:“王似賢。

    ”複曰:“我孰與皇帝賢?”陸生曰:“皇帝起豐沛,讨暴秦,誅強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續五帝三王之業,統理中國。

    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裡,居天下之膏腴②,人衆車轝③,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④。

    今王衆不過數十萬,皆蠻夷,崎岖山海間,譬若漢一郡,王何乃比于漢!”尉他大笑曰:“吾不起中國,故王此。

    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乃大說陸生,留與飲數月。

    曰:“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一日聞所不聞。

    ”賜陸生橐中裝直千金⑤,他送亦千金⑥。

    陸生卒拜尉他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

    歸報,高祖大悅,拜賈為太中大夫。

     ①蹶(guì,貴)然:急促站起的樣子。

    ②膏腴:言土地肥沃,本文中指天下最富饒的地方。

    ③人衆車轝(yú,于):人口衆多,車馬殷盛。

    轝,同“輿”,衆多之意。

    ④天地剖泮:開天辟地。

    剖,中分為二。

    泮,散開。

    ⑤橐中裝:袋子中的包一皮一皮裹,指珠玉之類質輕價重的寶物。

    ⑥他送:指其它的饋贈物品。

     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①。

    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甯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②,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

    昔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③。

    鄉使秦已并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