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關燈
文帝曰:“汝第往⑥,吾今使人召若⑦。

    ”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⑧,頓首謝。

    嘉坐自如,故不為禮,責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⑨,當斬。

    吏今行斬之!”通頓首,首盡出一血,不解。

    文帝度丞相已困通⑩,使使者持節召通?,而謝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釋之。

    ”鄧通既至,為文帝泣曰:“丞相幾殺臣。

    ” ①私谒:以私事拜見。

    ②巨萬:萬萬。

    ③燕飲:很随便地飲酒作樂。

    燕,通“宴”。

    ④吾私之:我對他有偏一愛一。

    ⑤檄:文書,書面命令。

    ⑥第:但,隻。

    ⑦今:即,立刻。

    ⑧徒跣:赤腳而行。

    ⑨大不敬:不敬皇帝的罪名,這是個死罪。

    ⑩度:估計,推測。

    ?節:符節,古代使者持之以作為憑證的信物。

     嘉為丞相五歲,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

    二年①,晁錯為内史,貴幸用事,諸法令多所請變更,議以谪罰侵削諸侯②,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錯。

    錯為内史,門東出,不便,更穿一門南出。

    南出者,太上皇廟堧垣③。

    嘉聞之,欲因此以法錯擅穿宗廟垣為門,奏請誅錯。

    錯客有語錯,錯恐,夜入宮上谒,自歸景帝。

    至朝,丞相奏請誅内史錯。

    景帝曰:“錯所穿非真廟垣,乃外堙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為之,錯無罪。

    ”罷朝,嘉謂長史曰:“吾悔不先斬錯,乃先請之,為錯所賣。

    ”至舍,因歐血而死④。

    谥為節侯。

    子共侯蔑代,三年卒。

    子侯去病代,三十一年卒。

    子侯臾代,六歲,坐為九江太守受故官送⑤,有罪,國除。

     ①二年:即漢景帝前二年,公元前155年。

    ②谪罰:尋找過失加以處罰。

    ③堧(ruán,陽平“軟”)垣:宮外的矮牆。

    歐血:吐血。

    ⑤送:指送禮品。

     自申屠嘉死之後,景帝時開封侯陶青、桃侯劉舍為丞相。

    及今上時,柏至侯許昌、平棘侯薛澤、武強侯莊青翟、高陵侯趙周等為丞相。

    皆以列侯繼嗣①,娖娖廉謹②,為丞相備員而已③,無所能發明功名有著于當世者④。

     ①列侯繼嗣:列侯的繼承人。

    ②娖娖:持重拘謹的樣子。

    ③備員:充數④發明:發揚光大。

     太史公曰:張蒼文學律曆①,為漢名相,而绌賈生②、公孫臣等言正朔服色事而不遵③,明用秦之“颛顼曆”④,何哉?周昌,木強人也⑤。

    任敖以舊德用⑥。

    申屠嘉可謂剛毅守節矣,然無術學,殆與蕭、曹、陳平異矣。

     ①文學:指文章和學問。

    ②賈生:指賈誼。

    ③正朔:一年的第一天。

    正,一年的開始;朔,一月的開始。

    古時改朝換代,新王朝表示“應天承運”,須重定正朔。

    服色:指車駕、服飾所應采用的顔色。

    ④颛顼曆:指秦朝所采用的以十月為歲首的曆法。

    ⑤木強:質直倔強。

    ⑥舊德:往日的恩德。

    指早年曾保護過呂後一事。

     孝武時丞相多甚①,不記,莫錄其行起居狀略②,且紀征和以來③。

     有車丞相④,長陵人也。

    卒而有韋丞相代。

    韋丞相賢者,魯人也。

    以讀書術為吏,至大鴻胪。

    有相工相之,當至丞相。

    有男四人,使相工相之,至第二子,其名玄成。

    相工曰:“此子貴,當封⑤。

    ”韋丞相言曰:“我即為丞相⑥,有長子,是安從得之?”後竟為丞相,病死,而長子有罪論,不得嗣,而立玄成。

    玄成時佯狂,不肯立,竟立之,有讓國之名。

    後坐騎至廟,不敬,有诏奪爵一級,為關内侯,失列侯,得食其故國邑。

    韋丞相卒,有魏丞相代。

     ①由本段開始一直到本篇結束,據《索隐》雲,是褚少孫等人所補。

    ②起居:作息,舉止,謂日常生活。

    ③征和:漢武帝的第十個年号,從公元前92年至公元前89年。

    ④車丞相:指車子秋。

    ⑤封:指封侯。

    ⑥即:假使。

     魏丞相相者,濟陰人也。

    以文吏至丞相。

    其人好武,皆令諸吏帶劍,帶劍前奏事。

    或有不帶劍者,當入奏事,至乃借劍而敢入奏事。

    其時京兆尹趙君①,丞相奏以免罪②,使人執魏丞相③,欲求脫罪而不聽。

    複使人脅恐魏丞相,以夫人賊殺侍婢事而私獨奏請驗之④,發吏卒至丞相舍,捕奴婢笞擊問之,實不以兵刃殺也。

    而丞相司直繁君奏京兆尹趙君迫脅丞相⑤,誣以夫人賊殺婢,發吏卒圍捕丞相舍,不道⑥;又得擅屏騎士事,趙京兆坐要斬⑦。

    又有使掾陳平等劾中尚書,疑以獨擅劫事而坐之,大不敬,長史以下皆坐死,或下蠶室⑧。

    而魏丞相竟以丞相病死。

    子嗣。

    後坐騎至廟,不敬,有诏奪爵一級,為關内侯,失列侯,得食其故國邑。

    魏丞相卒,以禦史大夫邴吉代。

     ①趙君:指趙廣漢。

    ②免罪:此指應該免職的罪名。

    ③執:挾制。

    ④賊殺:殘殺。

    ⑤繁(pó,婆)君:不詳何人。

    ⑥不道:即無道,是一種可以判處死刑的重罪。

    ⑦要斬:即腰斬。

    古代的一種酷刑。

    要,同“腰”。

    ⑧蠶室:監獄名,受宮刑者居住的地方。

    因為犯人受宮刑之後,畏懼風寒,所以在室内生火,溫暖如蠶室,故名。

     邴丞相吉者,魯國人也。

    以讀書好法令至禦史大夫。

    孝宣帝時,以有舊故①,封為列侯,而因為丞相。

    明于事,有大智,後世稱之。

    以丞相病死。

    子顯嗣。

    後坐騎至廟,不敬,有诏奪爵一級,失列侯,得食故國邑。

    顯為吏至太仆,坐官秏亂②,身及子男有一奸一贓③,免為庶人。

     邴丞相卒,黃丞相代。

    長安中有善相工田文者④,與韋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微賤時會于客家,田文言曰:“今此三君者,皆丞相也。

    ”其後三人竟更相代為丞相,何見之明也。

     ①有舊:指有舊交情。

    ②秏亂:昏亂不明。

    瞀(mào,冒),與“瞀”通,蒙昧不明。

    ③子男:兒子。

    ④善相工:本領出衆的看相者。

     黃丞相霸者,淮陽人也。

    以讀書為吏,至颍川太守。

    治颍川,以禮義條教喻告化之。

    犯法者,風曉令自一殺①。

    化大行②,名聲聞。

    孝宣帝下制曰:“颍川太守霸,以宣布诏令治民,道不拾遺,男一女異路,獄中無重囚。

    賜爵關内侯,黃金百斤。

    ”征為京兆尹而至丞相,複以禮義為治。

    以丞相病死。

    子嗣,後為列侯。

    黃丞相卒,以禦史大夫于定國代。

    于丞相已有廷尉傳③,在《張廷尉》語中。

    于丞相去,禦史大夫韋玄成代。

     ①風曉:通過暗示,使其知道情節的嚴重程度。

    ②化:指教化。

    ③此句不知所指,《史記》中并無有關的記載。

     韋丞相玄成者,即前丞相子也。

    代父,後失列侯。

    其人少時好讀書,明于《詩》、《論語》。

    為吏至衛尉,徙為太子太傅。

    禦史大夫薛君免①,為禦史大夫。

    于丞相乞骸鼻免②,而為丞相,因封故邑為扶陽侯。

    數年,病死。

    孝元帝親臨喪,賜賞甚厚。

    子嗣後。

    其治容容随世浮沈③,而見謂谄巧④。

    而相工本謂之當為侯代父,而後失之;複自遊宦而起,至丞相。

    父子俱為丞相,世間美之,豈不命哉!相工其先知之。

    韋丞相卒,禦史大夫匡衡代。

     ①薛君:指薛廣德。

    ②乞骸鼻:一種謙詞,指因年歲較大自請退休。

    ③容容:同“庸庸”。

    指與世和同,并不标新立異。

    ④見謂谄巧:被人稱之為阿谀奉承,投機取巧。

     丞相匡衡者,東海人也。

    好讀書,從博士受《詩》。

    家貧,衡傭作以給食飲①。

    才下②,數射策不中③,至九,乃中丙科④。

    其經以不中科故明習。

    補平原文學卒史。

    數年,郡不尊敬。

    禦史征之,以補百石屬薦為郎,而補博士,拜為太子少傅,而事孝元帝。

    孝元好《詩》,而遷為光祿勳,居殿中為師,授教左右,而縣官坐其旁聽⑤,甚善之,日以尊貴。

    禦史大夫鄭弘坐事免,而匡君為禦史大夫。

    歲餘,韋丞相死,匡君代為丞相,封樂安侯。

    以十年之間,不出長安城門而至丞相,豈非遇時而命也哉! ①傭作:給人幹活,當雇工。

    ②才下:才能低下。

    ③數射策不中:多次參加朝廷的考試但沒有考中。

    射策,古代的考試方法之一,由主試者出試題,寫在簡策上,應試者作文對答。

    ④丙科:等外名額,備用。

    ⑤縣官:指皇帝。

    古人認為王畿内縣即國都,王者主宰國都官天下,故稱之為縣官。

     太史公曰①:深惟士之遊宦所以至封侯者②,微甚。

    然多至禦史大夫即去者。

    諸為大夫而丞相次也,其心冀幸丞相物故也③。

    或乃陰私相毀害,欲代之。

    然守之日久不得,或為之日少而得之,至于封侯,真命也夫!禦史大夫鄭君守之數年不得④,匡君居之未滿歲,而韋丞相死,即代之矣,豈可以智巧得哉!多有賢聖之才,困厄不得者衆甚也。

     ①太史公:這是續作者的假冒之辭,并非司馬遷。

    ②深惟:深思。

    ③冀幸:希望。

    物故:死亡。

    ④鄭君:指鄭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