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
曾經有相面的人給他相面,說他可以官至丞相。
他有四個兒子,也讓相面的人給他們相面,相到第二個名叫韋玄成的兒子時,相面的人說:“這個兒子大富大貴,日後可以封侯。
”韋丞相說道:“即使我當了丞相,被封為侯,繼承侯為的是大兒子,這二兒子怎麼會封侯呢?”後來,韋玄果然當了丞相,因病逝失,而它的大兒子因為犯罪,按照當時的法律,是不能繼承侯位的,因此立韋玄成。
韋玄成當時假裝一精一神失常,不肯為繼承人,但是最終朝廷還是讓他繼承了侯位,還赢得了封侯将臨而讓給别人的好名聲。
後來因為騎着馬徑直闖進宗廟,被判為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降爵一級,成為關内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但以前的封邑依然享有。
在韋丞相去世之後,由魏丞相接替他的職位。
魏丞相名字叫魏相,是陰濟人。
由文職小吏升到丞相之職,但是他這人喜好武藝,他要求自己的部下都要佩帶寶劍,并且規定隻有佩帶着寶劍才能上前奏事。
若是有沒帶寶劍的下屬官吏,有事需要入内彙報,以至于要向他人借一把寶劍帶上,才敢進府。
當時的京兆尹是趙君廣漢,魏丞相上奏皇帝,說趙廣漢犯了應該撤職的罪過,趙廣漢派人挾制魏丞相,想得到免罪的許諾,但是魏丞相堅決不答應。
然後趙廣漢又派人威脅魏丞相,把丞相夫人涉嫌殺死侍從婢女一事擡了出來,私下裡奏請重新追查,并且派遣下屬官吏士卒到丞相住宅,逮捕丞相府的家奴婢女嚴刑拷打,追查此事。
最後問出的結果是死去的婢女并非是魏夫人用利器所殺。
這樣,丞相的司直繁先生就上奏皇帝,說京兆尹趙廣漢威脅丞相,誣告丞相夫人殘殺婢女,派遣官吏士卒包一皮一皮圍搜查丞相住宅,逮捕丞相家人,犯下了殘害無辜的不道之罪。
同時又查出趙廣漢擅自逐遣騎士的情事。
因罪行重大,趙廣漢被判處腰斬的死刑。
其後又有掾使陳平等人揭發檢舉中尚書,涉嫌擅自劫持、威脅當事人,被判為不敬之罪,緻使長史以下數名官員都被處死,還有一些人被處以宮刑,下蠶室。
而魏丞相最後在丞相的職位上因病去,他的兒子繼承了爵位,後來也是因為騎馬闖進宗廟,犯下了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降爵一級,成為關内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但依然享有以前的故地封邑。
魏丞相死去之後,禦史大夫邴(bǐng,丙)吉接替了他的職位。
邴丞相的名字叫邴吉,是魯國人。
因為喜歡讀書和好法令而官至禦史大夫。
在孝宣帝時,因為和皇帝有舊交的緣故,被封為列侯,接着又做了丞相。
他對事理非常明了,而且有超乎常人的聰明和智慧,被後世所稱頌。
他在擔任丞相期間因病去世,兒子邴顯繼承了爵位。
後來邴顯也是因為騎馬闖進宗廟,犯下了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降爵一級,成為關内侯,失去列侯的爵位,但依然享有以前的故地封邑。
邴顯做官一直到太仆之職,因為為官昏亂不明,自己和兒子都有營私舞弊、貪贓不法的行為,被免官,降為平民。
邴吉丞相去世以後,由黃丞相接替他的職務。
從前長安城中有個善相面的人,名字叫田文,他和當時都未做高官的韋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在一家作客時見了面,田文說道:“現在這裡的三位先生,将來都能做丞相。
”後來,這三個人果然相繼為丞相。
這個人怎麼看得這麼清楚啊! 黃丞相名字叫黃霸,是淮陰人。
因為喜歡讀書而擔任官吏,官至颍川太守。
治理颍川時,用禮義條例和教令來教喻感化百姓。
若是犯有重罪應當斬首的,暗示其情節使其自一殺。
教化大行于世,名聲遠近皆知。
孝宣帝特意為此下了一道制書,稱:“颍川太守黃霸,用宣布國家的诏令來治理百姓,達到了道路之上不拾丢失的東西,男一女分途而行,在監獄之中沒有犯重罪的囚犯這種地步。
特賜給關内侯的爵位,黃金一百斤。
”這樣,他就被皇帝征調到京城任京兆尹,後來官至丞相。
在擔任丞相期間,又是以禮義治理國家,最後病死在丞相任上。
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爵位,後來被封為列侯。
黃丞相去世之後,皇帝任命禦史大夫于定國接替了他的職位。
于定國丞相已經有廷尉傳,在《張廷尉》一傳的叙述之中。
于丞相去職以後,禦史大夫韋玄成接替了他的職位。
韋玄成丞相就是前邊所說的那個韋賢丞相的兒子。
他繼承了父親的封爵,後來因犯法失去了列侯的爵位。
韋玄成從小就喜歡讀書,對于《詩經》和《論語》都很一精一熟。
做官到衛尉之職時,升任為太子太傅。
禦史大夫薛先生被免職之後,韋玄成擔任了禦史大夫。
在于丞相請求告老還鄉,皇帝答應他離職之後,韋玄成又成為丞相。
皇帝以他舊日的封邑扶陽為名,封他為扶陽侯。
數年之後,因病去世,孝元帝親自參加他的喪禮,給與的賞賜特别豐厚。
韋玄成治理國家和同不立異,能夠随從世俗、上下浮沉,但是有人稱他是阿谀奉承,投機取巧。
相面的人很早就說他應當代替其父,繼承侯位,但是他得到侯位之後又失去了。
接着,他又再次遊宦,東山再起,官至丞相。
同時,他們父子兩個人都做丞相。
他們父子都為丞相,當時人們都傳為美談,這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相面的人事先就知道會有這樣的事情。
韋丞相去世之後,禦史大夫匡衡接替了他的職位。
丞相匡衡是東海人。
他好讀書,曾經跟随博士學習《詩經》。
因家境貧寒,他要靠給人作工來糊口。
他才能低下,多次參加朝廷選拔人才的考試,但是都沒考中,等考到第九次時才湊合着考中了丙科。
對于經書,由于他多次應考不中的緣故,所以非常谙熟。
後來,他做了候補平原郡文學卒史。
又過了好幾年,郡裡的人都對他不尊敬。
這時,禦史征調他進京,以候補百石官屬的身份被薦舉做郎官,補做博士,拜為太子少傅,侍奉孝元帝。
孝元帝喜歡《詩經》,就升任匡衡為光祿勳,讓他身居皇宮之中擔任老師,教授皇帝的侍臣,而皇帝也坐在他的身邊聽講,非常喜歡他,因此,他的地位也就一天比一天高貴起來。
禦史大夫鄭弘因為犯法被免官,匡衡先生就繼任為禦史大夫。
一年多之後,韋玄成丞相逝世,匡先生又繼任為丞相,被封為樂安侯。
在十年之間,他不出長安城門而官至丞相,這難道不是遇到好機會和命中注定嗎? 太史公說:我曾經反複地思索,讀書人四海遊宦,以求取斑官厚祿,但是能夠得到封侯的人實在太少了!大多數人做到了禦史大夫這個職位也就下台了事。
這些人已經做了禦史大夫,離丞相的位置就還有一步之遙了,他們心裡希望丞相立刻死去,自己好取而代之。
還有些人一大搞陰謀詭計,暗中诋毀中傷,想以此來登上相位。
但有的人等了好久,卻得不到它;而有的人沒等多久就登上相位,被封為列侯:這也許真是命運的安排吧!禦史大夫鄭先生等了許多年沒有登上相位,而匡先生卻擔任禦史大夫未滿一年,韋丞相就去世了,立刻他就取而代之,難道這個位置是可以用智巧得到的嗎?而那些有聖賢一般才能的人,窮困潦倒多年而不受用,這實在是太多了! 張丞相蒼者,陽武人也。
好書律曆①。
秦時為禦史,主柱下方書②。
有罪,亡歸③。
及沛公略地過陽武,蒼以客從攻南陽。
蒼坐法當斬④,解一衣服質⑤,身長大,肥白如瓠⑥,時王陵見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斬。
遂從西入武關,至鹹陽。
沛公立為漢王,入漢中,還定三秦。
陳餘擊走常山王張耳,耳歸漢。
漢乃以張蒼為常山守。
從淮陰侯擊趙⑦,蒼得陳餘。
趙地已平,漢王以蒼為代相,備邊寇。
已而徙為趙相,相趙王耳。
耳卒,相趙王敖。
複徙相代王⑧。
燕王臧荼反,高祖往擊之,蒼以代相從攻臧荼有功;以六年中封為北平侯,食邑千二百戶⑨。
遷為計相⑩,一月,更以列侯為主計四歲。
是時蕭何為相國,而張蒼乃自秦時為柱下史,明習天下圖書計籍。
蒼又善用算律曆?,故令蒼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者。
黥布反亡,漢立皇子長為淮南王,而張蒼相之。
十四年?,遷為禦史大夫。
①好書律曆:喜歡書籍、音律,曆法計算。
②此句雲張蒼掌管皇宮之内的各種書籍檔案。
柱下,殿柱之下,此指皇宮中的國家藏書處。
③亡歸:逃跑回家。
④坐法:因犯法被治罪。
⑤質:同“锧”。
古刑具,鍘刀的墊座。
⑥瓠(hú,胡):葫蘆瓜。
此指葫蘆瓜籽。
⑦淮陰侯:指韓信。
⑧徙:調任。
⑨食邑: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
收其賦稅而食,故名食邑。
曾經有相面的人給他相面,說他可以官至丞相。
他有四個兒子,也讓相面的人給他們相面,相到第二個名叫韋玄成的兒子時,相面的人說:“這個兒子大富大貴,日後可以封侯。
”韋丞相說道:“即使我當了丞相,被封為侯,繼承侯為的是大兒子,這二兒子怎麼會封侯呢?”後來,韋玄果然當了丞相,因病逝失,而它的大兒子因為犯罪,按照當時的法律,是不能繼承侯位的,因此立韋玄成。
韋玄成當時假裝一精一神失常,不肯為繼承人,但是最終朝廷還是讓他繼承了侯位,還赢得了封侯将臨而讓給别人的好名聲。
後來因為騎着馬徑直闖進宗廟,被判為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降爵一級,成為關内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但以前的封邑依然享有。
在韋丞相去世之後,由魏丞相接替他的職位。
魏丞相名字叫魏相,是陰濟人。
由文職小吏升到丞相之職,但是他這人喜好武藝,他要求自己的部下都要佩帶寶劍,并且規定隻有佩帶着寶劍才能上前奏事。
若是有沒帶寶劍的下屬官吏,有事需要入内彙報,以至于要向他人借一把寶劍帶上,才敢進府。
當時的京兆尹是趙君廣漢,魏丞相上奏皇帝,說趙廣漢犯了應該撤職的罪過,趙廣漢派人挾制魏丞相,想得到免罪的許諾,但是魏丞相堅決不答應。
然後趙廣漢又派人威脅魏丞相,把丞相夫人涉嫌殺死侍從婢女一事擡了出來,私下裡奏請重新追查,并且派遣下屬官吏士卒到丞相住宅,逮捕丞相府的家奴婢女嚴刑拷打,追查此事。
最後問出的結果是死去的婢女并非是魏夫人用利器所殺。
這樣,丞相的司直繁先生就上奏皇帝,說京兆尹趙廣漢威脅丞相,誣告丞相夫人殘殺婢女,派遣官吏士卒包一皮一皮圍搜查丞相住宅,逮捕丞相家人,犯下了殘害無辜的不道之罪。
同時又查出趙廣漢擅自逐遣騎士的情事。
因罪行重大,趙廣漢被判處腰斬的死刑。
其後又有掾使陳平等人揭發檢舉中
而魏丞相最後在丞相的職位上因病去,他的兒子繼承了爵位,後來也是因為騎馬闖進宗廟,犯下了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降爵一級,成為關内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但依然享有以前的故地封邑。
魏丞相死去之後,禦史大夫邴(bǐng,丙)吉接替了他的職位。
邴丞相的名字叫邴吉,是魯國人。
因為喜歡讀書和好法令而官至禦史大夫。
在孝宣帝時,因為和皇帝有舊交的緣故,被封為列侯,接着又做了丞相。
他對事理非常明了,而且有超乎常人的聰明和智慧,被後世所稱頌。
他在擔任丞相期間因病去世,兒子邴顯繼承了爵位。
後來邴顯也是因為騎馬闖進宗廟,犯下了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降爵一級,成為關内侯,失去列侯的爵位,但依然享有以前的故地封邑。
邴顯做官一直到太仆之職,因為為官昏亂不明,自己和兒子都有營私舞弊、貪贓不法的行為,被免官,降為平民。
邴吉丞相去世以後,由黃丞相接替他的職務。
從前長安城中有個善相面的人,名字叫田文,他和當時都未做高官的韋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在一家作客時見了面,田文說道:“現在這裡的三位先生,将來都能做丞相。
”後來,這三個人果然相繼為丞相。
這個人怎麼看得這麼清楚啊! 黃丞相名字叫黃霸,是淮陰人。
因為喜歡讀書而擔任官吏,官至颍川太守。
治理颍川時,用禮義條例和教令來教喻感化百姓。
若是犯有重罪應當斬首的,暗示其情節使其自一殺。
教化大行于世,名聲遠近皆知。
孝宣帝特意為此下了一道制書,稱:“颍川太守黃霸,用宣布國家的诏令來治理百姓,達到了道路之上不拾丢失的東西,男一女分途而行,在監獄之中沒有犯重罪的囚犯這種地步。
特賜給關内侯的爵位,黃金一百斤。
”這樣,他就被皇帝征調到京城任京兆尹,後來官至丞相。
在擔任丞相期間,又是以禮義治理國家,最後病死在丞相任上。
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爵位,後來被封為列侯。
黃丞相去世之後,皇帝任命禦史大夫于定國接替了他的職位。
于定國丞相已經有廷尉傳,在《張廷尉》一傳的叙述之中。
于丞相去職以後,禦史大夫韋玄成接替了他的職位。
韋玄成丞相就是前邊所說的那個韋賢丞相的兒子。
他繼承了父親的封爵,後來因犯法失去了列侯的爵位。
韋玄成從小就喜歡讀書,對于《詩經》和《
做官到衛尉之職時,升任為太子太傅。
禦史大夫薛先生被免職之後,韋玄成擔任了禦史大夫。
在于丞相請求告老還鄉,皇帝答應他離職之後,韋玄成又成為丞相。
皇帝以他舊日的封邑扶陽為名,封他為扶陽侯。
數年之後,因病去世,孝元帝親自參加他的喪禮,給與的賞賜特别豐厚。
韋玄成治理國家和同不立異,能夠随從世俗、上下浮沉,但是有人稱他是阿谀奉承,投機取巧。
相面的人很早就說他應當代替其父,繼承侯位,但是他得到侯位之後又失去了。
接着,他又再次遊宦,東山再起,官至丞相。
同時,他們父子兩個人都做丞相。
他們父子都為丞相,當時人們都傳為美談,這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相面的人事先就知道會有這樣的事情。
韋丞相去世之後,禦史大夫匡衡接替了他的職位。
丞相匡衡是東海人。
他好讀書,曾經跟随博士學習《詩經》。
因家境貧寒,他要靠給人作工來糊口。
他才能低下,多次參加朝廷選拔人才的考試,但是都沒考中,等考到第九次時才湊合着考中了丙科。
對于經書,由于他多次應考不中的緣故,所以非常谙熟。
後來,他做了候補平原郡文學卒史。
又過了好幾年,郡裡的人都對他不尊敬。
這時,禦史征調他進京,以候補百石官屬的身份被薦舉做郎官,補做博士,拜為太子少傅,侍奉孝元帝。
孝元帝喜歡《詩經》,就升任匡衡為光祿勳,讓他身居皇宮之中擔任老師,教授皇帝的侍臣,而皇帝也坐在他的身邊聽講,非常喜歡他,因此,他的地位也就一天比一天高貴起來。
禦史大夫鄭弘因為犯法被免官,匡衡先生就繼任為禦史大夫。
一年多之後,韋玄成丞相逝世,匡先生又繼任為丞相,被封為樂安侯。
在十年之間,他不出長安城門而官至丞相,這難道不是遇到好機會和命中注定嗎? 太史公說:我曾經反複地思索,讀書人四海遊宦,以求取斑官厚祿,但是能夠得到封侯的人實在太少了!大多數人做到了禦史大夫這個職位也就下台了事。
這些人已經做了禦史大夫,離丞相的位置就還有一步之遙了,他們心裡希望丞相立刻死去,自己好取而代之。
還有些人一大搞陰謀詭計,暗中诋毀中傷,想以此來登上相位。
但有的人等了好久,卻得不到它;而有的人沒等多久就登上相位,被封為列侯:這也許真是命運的安排吧!禦史大夫鄭先生等了許多年沒有登上相位,而匡先生卻擔任禦史大夫未滿一年,韋丞相就去世了,立刻他就取而代之,難道這個位置是可以用智巧得到的嗎?而那些有聖賢一般才能的人,窮困潦倒多年而不受用,這實在是太多了! 張丞相蒼者,陽武人也。
好書律曆①。
秦時為禦史,主柱下方書②。
有罪,亡歸③。
及沛公略地過陽武,蒼以客從攻南陽。
蒼坐法當斬④,解一衣服質⑤,身長大,肥白如瓠⑥,時王陵見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斬。
遂從西入武關,至鹹陽。
沛公立為漢王,入漢中,還定三秦。
陳餘擊走常山王張耳,耳歸漢。
漢乃以張蒼為常山守。
從淮陰侯擊趙⑦,蒼得陳餘。
趙地已平,漢王以蒼為代相,備邊寇。
已而徙為趙相,相趙王耳。
耳卒,相趙王敖。
複徙相代王⑧。
燕王臧荼反,高祖往擊之,蒼以代相從攻臧荼有功;以六年中封為北平侯,食邑千二百戶⑨。
遷為計相⑩,一月,更以列侯為主計四歲。
是時蕭何為相國,而張蒼乃自秦時為柱下史,明習天下圖書計籍。
蒼又善用算律曆?,故令蒼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者。
黥布反亡,漢立皇子長為淮南王,而張蒼相之。
十四年?,遷為禦史大夫。
①好書律曆:喜歡書籍、音律,曆法計算。
②此句雲張蒼掌管皇宮之内的各種書籍檔案。
柱下,殿柱之下,此指皇宮中的國家藏書處。
③亡歸:逃跑回家。
④坐法:因犯法被治罪。
⑤質:同“锧”。
古刑具,鍘刀的墊座。
⑥瓠(hú,胡):葫蘆瓜。
此指葫蘆瓜籽。
⑦淮陰侯:指韓信。
⑧徙:調任。
⑨食邑: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
收其賦稅而食,故名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