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關燈
敖擔任了禦史大夫。

     任敖這個人,原來是沛縣的一名獄吏。

    高祖還是一名普通百姓時,曾躲避官司,獄吏找不到高祖本人,便抓走了呂後,并對她很不禮貌。

    而任敖一直和高祖很要好,見此情景非常生氣,就打傷了拘管呂後的那位獄吏。

    等到高祖開始起兵的時候,任敖就以賓客的身份跟随,後來擔任禦史,駐守豐邑兩年。

    高祖立為漢王,向東進擊項羽,任敖升為上一黨一郡守。

    在陳豨造反的時候,任敖堅守城池,未被叛軍攻陷,因功被封為廣阿侯,食邑一千八百戶。

    高後時,擔任禦史大夫。

    三年後備免職,任命平陽侯曹窋為禦史大夫。

    高後去世之後,曹窋和大臣們共同誅殺呂祿等人,後被免去官職,任命淮南王相國張蒼為禦史大夫。

     張蒼和绛侯周勃等人共同尊立代王為孝文皇帝。

    文帝四年(前176),丞相灌嬰去世,張蒼繼任為丞相。

     自從漢朝建立到孝文帝已有二十多年時間,當時正處在天下剛剛平定的時候,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都是軍人出身,而唯獨張蒼從擔任計相時起,就緻力于探讨、訂正音律和曆法的工作。

    因為高祖是在十月裡入關,滅秦到達霸上的,所以原來秦代以十月為一年開端的舊曆法依然沿襲。

    他又推求金、木、水、火、土五德運轉的情形,認為漢朝正值水德旺盛的時期,所以仍然像秦朝那樣崇尚黑色。

    張蒼還吹奏律管,調整樂調,使其合于五聲八音,以此推類其它,來制定律令。

    并且由此制定出各種器物的度量标準,以作為天下百工的規範。

    在他擔任丞相一職時期,終于把這一切都完成了。

    所以整個漢代研究音律曆法的學者,都師承張蒼。

    而張蒼這個人又本來就喜歡圖書,再加上他什麼書都讀,什麼學問都一精一通,而尤其擅長音律和曆法。

     張蒼對于曾經救過自己一性一命的王陵感恩戴德。

    王陵就是安國侯。

    等到張蒼當了高官之後,經常把王陵當作父親一般侍奉。

    王陵死後,張蒼已經是丞相了,但是每逢五天一休假的時候,總是先拜見王陵夫人,獻上美食之後,才敢回家。

     張蒼擔任丞相十幾年之後,魯國有個人叫公孫臣,他上書給皇帝,說漢朝屬于上德旺盛時期,其征兆是不久将要有黃龍出現。

    皇帝下诏把此議交給張蒼審鑒,張蒼認為并非這樣,把這件事扔在了一邊。

    但是後來黃龍果然出現在天水郡的成紀縣于是文帝就把公孫臣召到了朝廷,并任命他為博士,讓他負責草拟順應土德的曆法制度。

    同時,改定元年。

    丞相張蒼也就因此自行引退,推說年過多病,不再上朝。

    張蒼曾保舉某人作中侯官,但這個人利用不正當手段大搞謀求自己私利的事,皇帝以此責備張蒼,張蒼就告病退職了。

    前後算起來,張蒼總共做了十五年的丞相才去職,在孝景帝前元五年(前152)時去世,谥号為文侯,兒子康侯繼承侯位,八年之後去世。

    康侯的兒子張類繼承侯位,又過了八年,因為犯下了參加諸侯的喪禮後就位不敬的罪名,爵位封邑都被撤消。

     從前,張蒼的父親身高不足五尺,等到生下張蒼,張蒼卻身高八尺,被封為侯,又做了丞相。

    張蒼的兒子也很高大,到了孫子張類卻又身高六尺多一點,因為犯法而失去侯位。

    張蒼在免去丞相職務之後,年歲已經很大了,嘴裡沒有牙齒,隻能靠吃人一奶一度日,讓一些女人當他的一乳一母。

    他的妻妾衆多,達百人左右,凡是曾經懷孕生育過的就不再親近。

    張蒼最後活到一百零幾歲時才去世。

     丞相申屠嘉是梁地人。

    他以一個能拉強弓硬一弩一的武士的身份,跟随高帝,攻打項羽,因軍功升任一個叫做隊率的小辟。

    跟随高帝攻打黥布叛軍時,升任都尉。

    在孝惠帝時,升任淮陽郡守。

    孝文帝元年(前179),選拔那些曾經跟随高帝南征北戰,現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員,一律都封為關内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戶的食邑。

    張蒼任丞相之後,申屠嘉升任為禦史大夫。

    張蒼免去丞相之後,孝文皇帝想任命皇後的弟弟窦廣國為丞相,但是又說:“我很害怕這樣做會使天下人認為我偏一愛一廣國。

    ”窦廣國這個人很有才能,而且品德也好,因此皇上才想任命他為丞相。

    但是孝文帝經過長時間考慮之後,還是認為他不合适。

    而高帝時候的大臣又多已死去,活着的人當中看來也沒有合适的人選,所以就任命申屠嘉為丞相,就以原來的食邑封他為故安侯。

     申屠嘉為人廉潔正直,在家裡不接受私事拜訪。

    當時太中大夫鄧通特别受皇帝的一寵一愛一,皇帝賞賜給他的錢财已達萬萬。

    漢文帝曾經到他家飲酒作樂,由此可見皇帝對他一寵一愛一的程度。

    當時丞相申屠嘉入朝拜見皇帝,而鄧通站在皇帝的身邊,禮數上有些簡慢。

    申屠嘉奏事完畢,接着說道:“皇上您喜一愛一您的一寵一臣,可以讓他富貴,至于朝廷上的禮節,卻是不能不嚴肅對待的。

    ”皇帝說道:“請您不要再說了,我對鄧通就是偏一愛一。

    ”申屠嘉上朝回來坐在相府中,下了一道手令,讓鄧通到相府來,如果不來,就要把鄧通斬首。

    鄧通非常害怕,進宮告訴了文帝。

    文帝說:“你盡避前去無妨,我立刻就派人召你進宮。

    ”鄧通來到了丞相府,摘下帽子,脫一下鞋子,給申屠嘉叩頭請罪。

    申屠嘉很随便地坐在那裡,故意不以禮節對待他,同時還斥責他說:“朝廷嘛,是高祖皇帝的朝廷。

    你鄧通隻不過是一個小臣,卻膽敢在大殿之上随随便便,犯有大不敬之罪,應該殺頭。

    來人哪,現在就執行,把他斬了!”鄧通磕頭,頭上碰得鮮血直流,但申屠嘉仍然沒有說饒了他。

    文帝估計丞相已經讓鄧通吃盡了苦頭,就派使者拿着皇帝的節旄召鄧通進宮,并且向丞相表示歉意說:“這是我親狎的臣子,您就饒了他吧!”鄧通回到宮中之後,哭着對文帝說:“丞相差點殺了我!” 申屠嘉擔任丞相五年之後,孝文帝去世了,孝景帝即位。

    景帝二年(前155),晁錯擔任内史,因為受皇帝一寵一愛一,地位很高,權力也很大,許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請皇帝變更。

    同時還讨論如何用貶谪處罰的方式來削弱諸侯的權力。

    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于自己所說的話不被采用,因此忌恨晁錯。

    晁錯擔任内史,内史府個大門本來是由東邊通出宮外的,使他進出有許多不便,這樣,他就自作主張該鑿一道牆門向南通出。

    而向南出的門所鑿開的牆,正是太上皇宗廟的外牆,申屠嘉聽說之後,就想借晁錯擅自鑿開宗廟圍牆為門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辦,奏請皇上殺掉他。

    但是晁錯門客當中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他。

    晁錯非常害怕,連夜跑到宮中,拜見皇上,向景帝自首,說明情況。

    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時候,丞相申屠嘉奏請誅殺内史晁錯。

    景帝說道:“晁錯所鑿的牆并不是真正的宗廟牆,而是宗廟的外圍短牆,所以才有其他官員住在裡面,況且這又是我讓他這樣做的,晁錯并沒有什麼罪過。

    ”退朝之後,申屠嘉對長史說:“我非常後悔沒有先殺了晁錯,卻先報告皇帝,結果反被晁錯給欺騙了。

    ”回到相府之後,因氣憤吐血而死,谥号為節侯。

    兒子共侯申屠蔑繼承侯位,三年之後去世。

    共侯之子申屠去病繼承侯位,三十一年之後去世。

    申屠去病的兒子申屠臾繼承侯位,六年之後,由于身為九江太守接受原任官員送禮而犯了罪,封國被撤消。

     自從申屠嘉死去之後,景帝時開封侯陶青,桃侯劉舍先後擔任丞相之職。

    到了當今皇上的時候,柏至侯許昌,平棘侯薛澤,武強侯莊青翟、高陵侯趙周等人相繼為丞相,他們都是世襲的列侯,平庸無能,謹小慎微,當丞相隻不過是濫竽充數而已。

    沒有一個人是以貢獻傑出、功名顯赫而著稱于世的。

     太史公說:張蒼的文章學問、音樂曆法都很一精一通,是漢朝的一代名相。

    但是他卻把賈生、公孫臣等人提出的采用正朔、改變服色的主張抛在了一邊,而不加以實行,卻偏偏采用秦朝所實行的颛顼(zhuānxū,專須)曆,這是為什麼呢?周昌這個人質樸、剛強、正直,是個像木石一般倔強的人。

    而任敖則是靠舊日他對呂後有恩德才被重用。

    申屠嘉可以說是剛正堅毅、品德高尚的人,但是他卻既不懂權術又沒有學問,和蕭何、曹參、陳平這些前輩丞相相比,恐怕就要遜色一些啦。

     【原文】【注解】 漢武帝時丞相很多,就不一一記名了,也不記錄他們的出身、籍貫、生卒年以及品行、事迹等等,暫且記下武帝征和年間以來的丞相。

     車千秋丞相是長陵人,他去世之後由韋丞相接替。

    韋丞相名賢,是魯國人。

    他因為谙于讀書而擔任小吏,然後逐漸升官到大鴻胪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