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關燈
張連科譯注 【說明】 本傳是張蒼、周昌、任敖、申屠嘉四個人的合傳。

    (車千秋及以後幾個人的傳記并不是司馬遷所作,而是後來褚先生的補作。

    )在這四個人當中,刻畫得最為出色的是周昌和申屠嘉。

    從這兩個人身上,可以看出太史公刻畫人物的深厚功力,特别是以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人物一性一格這一點上,更是後人學習的榜樣。

    例如有這樣一節,雲:“(周)昌嘗燕時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高帝逐得,騎周昌項,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休息時間,夫妻擁抱在一塊兒,今天看來,本無可厚非,但周昌入内,本應“非禮勿視”,卻被他看到了,所以隻有逃跑了事。

    偏偏又遇上了一個頗不檢點的皇帝,追上之後,還要騎在他周昌的脖子上問他。

    在這裡有兩個關健的句子,一是“騎周昌項”,一是“昌仰曰”。

    前一句隻是捎帶着一筆,用一個動作,就把劉邦的流一氓氣質刻畫得維紗維肖;後一句隻用了三個字,就把周昌那耿直、剛強、不屈不撓的一性一格刻畫得非常突出。

    本來臣子對皇帝講話應該低頭垂手、恭恭敬敬,而周昌要罵皇帝,還挺一直了脖子,看準了皇帝,面對面地罵,這就更加鮮明地表現了他的一性一格。

    司馬遷是語言大師,用個一性一化的語言來塑造人物更是他的老本行。

    比如,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周昌和劉邦的意見不一緻,本傳中這樣寫他:“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周昌本來就口吃,再加上是在非常氣憤的時候,所以就口吃得更加厲害,作者以“期”、“期”的口吃聲來寫當時周昌的情态,很确切地表現了他憨厚,正直,但口齒不清的特點。

    由此更可以看出司馬遷在運用語言方面的深厚功力。

     【譯文】 丞相張蒼是陽武人,他非常喜歡圖書、樂津及曆法。

    在秦朝時,他曾擔任過禦史,掌管宮中的各種文書檔案。

    後來因為犯罪,便逃跑回家了。

    等到沛公攻城略地經過陽武的時候,張蒼就以賓客的身份跟随沛公攻打南陽。

    後來張蒼因為犯法應該斬首,脫一下衣服,伏一在刑具上時,身一體又高又大,同時還有一身如同葫蘆籽一樣肥碩白皙的皮膚,湊巧被王陵看見,驚歎張蒼長得好。

    因此,王陵就向沛公說情,赦免了他的死罪。

    這樣,張蒼便跟随沛公向西進入武關,到達鹹陽。

    沛公被立為漢王,進入漢中,不久又還師平定三秦。

    陳餘打跑常山王張耳,張耳投歸漢王,漢王就任命張蒼為常山的郡守。

    又跟随韓信攻打趙國,張蒼擒獲陳餘。

    趙地被平定之後, 王任命張蒼為代國相國,防備邊境敵寇。

    不久,又被調任趙國相國,輔佑趙王張耳。

    張耳死後,輔佐趙王張敖。

    然後又調任代國相國,輔佑代王。

    燕王臧荼謀反時,高祖帶兵前去攻打,張蒼以代國相國的身份跟随高祖攻打臧荼有功,在高祖六年(前201)中被封為北平侯,食邑一千二百戶。

     後來,張蒼被升任為管理财政的計相。

    一個月之後,張蒼以列侯的爵位改任主計,他擔任這個職務達四年之久。

    此時蕭何擔任相國,而張蒼是從秦時就擔任柱下史,非常熟悉天下的圖書和各種簿籍,再加上他很一精一通計算、樂律和曆法,因此就命令他以列侯的爵位在相府辦公,負責管理各郡國交上來的會計帳簿。

    黥布謀反未成而逃跑,漢高祖就立他的兒子劉長作淮南王,命令張蒼為相國來輔佐他。

    十四年(應為十六年)之後,張蒼調任禦史大夫。

     周昌是沛縣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時擔任泗水卒史。

    等到漢高祖在沛縣起兵的時候,打敗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監,這樣,周昌、周苛二兄弟也就以卒史的資曆追随沛公,沛公命周昌擔任一名管旗幟的職志,周苛暫時在帳下當賓客。

    後來他們都跟從沛公入關,推翻強秦的統治。

    沛公被封為漢王,漢王任命周苛為禦史大夫,周昌為中尉。

     漢王四年(前203),楚軍在荥陽把漢王一團一團一圍住,情況緊急,漢王悄悄逃跑出圍,命令周苛留守荥陽城。

    楚軍攻破了荥陽,想任命他為将領,周苛痛斥道:“你們這些人應該趕快投降漢王,不然的話,很快地就要做俘虜了!”項羽聽罷大怒,立刻就烹殺了周苛。

    于是,漢王就拜周昌為禦史大夫。

    周昌經常跟随漢王,并且多次擊敗項羽軍。

    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時,周昌和蕭何、曹參一起受封,周昌被封為汾陰侯,周苛的兒子周成因父親為國捐軀的原因,也被封為高景侯。

     周昌為人堅忍剛強,敢于直言不諱。

    自蕭何、曹參等人對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

    周昌曾經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時進宮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擁抱,周昌見此情景,回頭便跑,高帝連忙上前追趕,追上之後,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道:“你看我是什麼樣的皇帝?”周昌挺一直脖子,昂起頭說:“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樣的皇帝。

    ”高帝聽了哈哈大笑,但是卻由此最敬畏周昌。

    等到高帝想廢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為太子時,許多大臣都堅決反對,但是都未奏效。

    後來,幸好張良為呂後定下計策,使高帝暫時把此事放下。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極力争辯,高帝問他理由何在,因為周昌本來就有口吃的一毛一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氣憤的時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厲害了,他說:“我的口才雖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這樣做是不行的。

    陛下您雖然想廢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堅決不能接受您的诏令。

    ”高帝聽罷,很高興地笑了。

    事過之後,呂後因為在東廂側耳聽到上述對話,她見到周昌時,就跪謝說:“若不是您據理力争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

    ” 此後,戚姬的兒子如意立為趙王,年紀十歲,高祖擔心如果自己死後,趙王會被人殺掉。

    當時有一個名叫趙堯的人,年紀輕輕,他的官職是掌管符玺的禦史、趙國人方與公對禦史大夫周昌說:“您的禦史趙堯,年紀雖輕,但他卻是一個奇才,您對他一定要另眼相待,他将來要代替您的職位。

    ”周昌笑着說:“趙堯年輕,隻不過是一個刀筆小吏罷了,哪裡會到這種地步!”過了不久,趙堯去侍奉高祖。

    有一天,高祖獨自心中不樂,慷慨悲歌,滿朝文武不知道皇帝為什麼會這樣。

    趙堯上前請問道:“皇帝您悶悶不樂的原因,莫非是為趙王年輕而戚夫人和呂後二人又不和睦嗎?是擔心在您萬歲之後而趙王不能保全自己嗎?”高祖說:“對。

    我私下裡非常擔心這些,但是卻拿不出什麼辦法來。

    ”趙堯說:“您最好為趙王派去一個地位高貴而又堅強有力的相國,這個人還得是呂後、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高祖說道:“對。

    我考慮此事是想這樣,但是滿朝群臣誰能擔此重任呢?”趙堯說道:“禦史大夫周昌,這個人堅強耿直,況且從呂後、太子到滿朝文武,人人對他都一直敬畏,因此,隻有他才能夠擔此重任。

    ”高祖說:“好。

    ”于是高祖就召見了周昌,對他說:“我想一定得麻煩您,您無論如何也要為我去輔佐趙王,您去擔任他的相國。

    ”周昌哭着回答:“我從一開始就跟随陛下,您為什麼單單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給了諸侯王呢?”高祖說:“我非常了解這是降職,但是我私下裡又實在為趙王擔心,再三考慮,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誰也不行。

    真是迫不得已,您就為我勉強走一遭吧!”于是禦史大夫周昌就被調任趙國相國。

     周昌走了以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高祖手拿着禦史大夫的官印,輕輕地撫一弄着說:“誰才是禦史大夫最合适的人選呢?”然後仔細地看了看趙堯,說道:“沒有人比趙堯更合适了。

    ”這樣,就任命趙堯為禦史大夫。

    趙堯在以前也有軍功和食邑,等到他以禦史大夫之職跟随攻打陳豨立了功,被封為江邑侯。

     高祖去世之後,呂太後派使臣召趙王入朝,相國周昌讓趙王推說身一體不好,不能前往。

    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堅持不送趙王進京。

    于是呂後很是憂慮,就派使者召周昌進京。

    周昌進京之後,拜見呂後,呂後非常生氣地罵他:“難道你還不知道我非常恨戚夫人嗎?而你卻不讓趙王進京,為什麼?”周昌被召進京城之後,呂後又派使者召趙王,不久,趙王果然來到了京城。

    他到長安一個多月,就被迫喝下毒一藥死去了。

    周昌因此也就稱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見太後。

    三年之後,他也去世了。

     高後元年(前184)的時候,她聽說禦史大夫江邑侯趙堯在高祖時定下了保全趙王如意的計策,于是就除去他江邑侯爵位以抵其罪,并讓廣阿侯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