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郦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關燈
嬰從捕虜六十八人,降卒八百五十人,得印一匮⑤。

    因複常奉車從擊秦軍雒陽東,以兵車趣攻戰疾,賜爵封轉為滕公。

    因複奉車從攻南陽,戰于藍田、芷陽,以兵車趣攻戰疾,至霸上。

    項羽至,滅秦,立沛公為漢王。

    漢王賜嬰爵列侯,号昭平侯,複為太仆,從入蜀、漢。

     ①徒屬:徒衆,屬衆。

    ②上:指高祖。

    ③趣攻:急速進攻。

    趣通“促”。

    急、快。

    ④執帛:此與下“執珪”:都是爵位名。

    ⑤匮:匣子。

     還定三秦,從擊項籍。

    至彭城,項羽大破漢軍。

    漢王敗,不利,馳去。

    見孝惠、魯元①,載之。

    漢王急,馬罷②,虜在後③,常蹶兩兒欲棄之④,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⑤。

    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緻孝惠、魯元于豐。

     ①魯元:劉邦的女兒(魯元公主)。

    ②罷:通“疲”。

    ③虜:指項羽的軍隊。

    ④蹶:踏,用腳推。

    ⑤面:面對面。

    雍樹:當時方言,指抱小孩子。

    意思是小孩子抱着大人的脖子,像吊在樹上似的。

    雍:通“擁”。

     漢王既至荥陽,收散兵,複振,賜嬰食祈陽。

    複常奉車從擊項籍,追至陳,卒定楚①,至魯,益食茲氏。

     漢王立為帝。

    其秋,燕王臧荼反,嬰以太仆從擊荼。

    明年,從至陳,取楚王信。

    更食汝陰,剖符世世勿絕。

    以太仆從擊代,至武泉、雲中,益食千戶。

    因從擊韓信軍胡騎晉陽旁,大破之。

    追北至平城②,為胡所圍,七日不得通。

    高帝使使厚遺阏氏③,冒頓開圍一角。

    高帝出欲馳,嬰固徐行,一弩一皆持滿外向,卒得脫。

    益食嬰細陽千戶。

    複以太仆從擊胡騎句注北,大破之。

    以太仆擊胡騎平城南,三陷陳,功為多,賜所奪邑五百戶。

    以太仆擊陳豨、黥布軍,陷陳卻敵,益食千戶,定食汝陰六千九百戶,除前所食。

     ①卒定楚:最後終于平定了楚地。

    ②追北:追擊逃跑的敗軍。

    ③厚遺阏氏(yānzhī,煙支):送給阏氏(即匈奴王後好多禮物)。

     嬰自上初起沛,常為太仆,竟高祖崩。

    以太仆事孝惠。

    孝惠帝及高後德嬰之脫孝惠①、魯元于下邑之間也,乃賜嬰縣北第第一②,曰“近我”,以尊異之。

    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後。

    高後崩,代王之來③,嬰以太仆與東牟侯入清宮④,廢少帝⑤,以天子法駕迎代王代邸⑥,與大臣共立為孝文皇帝,複立太仆。

    八歲卒,谥為文侯。

    子夷侯竈立,七年卒。

    子共侯賜立,三十一年卒。

    子侯頗尚平陽公主⑦。

    立十九歲,元鼎二年⑧,坐與父禦婢一奸一罪,自一殺,國除。

     ①德:感恩戴德。

    ②縣北第:指京師宮庭北面的住宅。

    縣,古指京城及周圍千裡之地。

    ③代王:指劉邦的兒子劉恒,即後來的漢文帝。

    ④東侔侯:指齊悼惠王劉肥的兒子劉興居。

    事見卷九《呂太後本紀》、卷十《孝文本紀》。

    清宮:清理宮。

    這裡指清除宮廷中的呂氏殘餘勢力。

    ⑤少帝:呂後把呂氏子假稱惠帝嫔妃所生,此人名劉弘,封為常山王,後立為帝,史稱為少帝。

    ⑥法駕:天子的車駕。

    代邸:代王的住宅。

    ⑦尚:指臣子娶君主的女兒,有高攀之意。

    ⑧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元鼎,漢武帝第五個年号。

     颍陰侯灌嬰者,睢陽販缯者也①。

    高祖之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章邯敗殺項梁,而沛公還軍于砀,嬰初以中涓從擊破東郡尉于成武及秦軍于杠裡②,疾鬥,賜爵七大夫。

    從攻秦軍亳南、開封、曲遇,戰疾力③,賜爵執帛,号宣陵君。

    從攻陽武以西至雒陽,破秦軍一屍一北,北絕河津,南破南陽守?陽城東,遂定南陽郡。

    西入武關,戰于藍田,疾力,至霸上,賜爵執珪,号昌文君。

     沛公立為漢王,拜嬰為郎中,從入漢中,十月,拜為中谒者。

    從還定三秦,下栎陽,降塞王④。

    還圍章邯于廢丘,未拔。

    從東出臨晉關,擊降殷王⑤,定其地。

    擊項羽将龍且,魏相項他軍定陶南,疾戰,破之。

    賜嬰爵列侯,号昌文侯,食杜平鄉⑥。

     ①缯:絲織品的總稱。

    古稱帛,漢稱缯。

    ②中涓:皇帝的親近侍從官。

    ③疾力:英勇作戰,奮力拼殺。

    ④塞王:指秦降将司馬欣,他被項羽封為塞王。

    ⑤殷王:指趙将司馬卯,亦為項羽所封。

    ⑥杜平鄉:杜縣的平鄉。

     夏以中谒者從降下砀,以至彭城。

    項羽擊,大破漢王。

    漢王遁而西①,嬰從還,軍于雍丘。

    王武、魏公申徒反,從擊破之。

    攻下黃②,西收兵,軍于荥陽。

    楚騎來衆,漢王乃擇軍中可為(車)騎将者,皆推故秦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習騎兵,今為校尉,可為騎将。

    漢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軍不信臣,臣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③。

    ”灌嬰雖少,然數力戰,乃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将郎中騎兵擊楚騎于荥陽東,大破之。

    受诏别擊楚軍後,絕其饷道④,起陽武至襄邑。

    擊項羽之将項冠于魯下,破之,所将卒斬右司馬、騎将各一人。

    擊破柘公王武,軍于燕西,所将卒斬樓煩将五人⑤,連尹一人。

    擊王武别将桓嬰白馬下,破之,所将卒斬都尉一人。

    以騎渡河南,送漢王到雒陽,使北迎相國韓信軍于邯鄲。

    還至敖倉,嬰遷為禦史大夫。

     ①遁:逃跑。

    ②下黃:奪取了黃、黃,指外黃縣。

    ③傅:輔佐。

    ④饷道:運送軍糧的通道。

    ⑤樓煩将:指騎射一精一熟、武藝高超的騎兵将領。

    樓煩,是古西北少數民族,特善騎射,因此當時軍中稱善騎射者為“樓煩将”。

     三年①,以列侯食邑杜平鄉②。

    以禦史大夫受诏将郎中騎兵東屬相國韓信,擊破齊軍于曆下,所将卒虜車騎将軍華毋傷及将吏四十六人。

    降下臨菑,得其守相田光。

    追齊相田橫至嬴、博,破其騎,所将卒斬騎将一人,生得齊将四人。

    攻下嬴、博,破齊将田吸于千乘,所将卒斬吸。

    東從韓信攻龍且、留公旋于高密,卒斬龍且,生得右司馬、連尹各一人,樓煩将十人,身生得亞将周蘭③。

     ①三年:即漢王三年,公元前204年。

    ②前已雲“食杜平鄉”,此處又雲,所以王先謙認為前為衍文(見《漢書補注》)。

    ③亞将:副将。

     齊地已定,韓信自立為齊王,使嬰别将擊楚将公杲于魯北,破之。

    轉南,破薛郡長,身虜騎将一人。

    攻(博)〔博〕陽,前至下相以東南僮、取慮、徐。

    度淮,盡降其城邑,至廣陵。

    項羽使項聲、薛公、郯公複定淮北。

    嬰度淮北①,擊破項聲、郯公下邳,斬薛公,下下邳,擊破楚騎于平陽,遂降彭城,虜柱國項佗,降留、薛、沛、酂、蕭、相。

    攻苦、谯,複得亞将周蘭。

    與漢王會頤鄉。

    從擊項籍軍于陳下,破之,所将卒斬樓煩将二人,虜騎将八人。

    賜益食邑二千五百戶②。

     項籍敗垓下去也,嬰以禦史大夫受诏将車騎别追項籍至東城,破之。

    所将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

    降左右司馬各一人,卒萬二千人,盡得其軍将吏。

    下東城、曆陽。

    渡江,破吳郡長吳下③,得吳守,遂定吳、豫章、會稽郡。

    還定淮北,凡五十二縣。

     ①度:同“渡”。

    ②益:增加。

    ③吳:指吳縣。

    下有“遂定吳”之吳,指吳郡。

    吳郡郡治在吳縣。

     漢王立為皇帝,賜益嬰三千戶。

    其秋①,以車騎将軍從擊破燕王臧荼。

    明年,從至陳,取楚王信。

    還,剖符,世世勿絕,食颍陰二千五百戶,号曰颍陰侯。

     以車騎将軍從擊反韓王信于代,至馬邑,受诏别降樓煩以北六縣,斬代左相,破胡騎于武泉北。

    複從擊韓信胡騎晉陽下,所将卒斬胡白題将一人。

    受诏并将燕、趙、齊、梁、楚車騎,擊破胡騎于硰石。

    至平城,為胡所圍,從還軍東垣。

     ①其秋:指高祖五年,即公元前202年的秋天。

     從擊陳豨,受诏别攻豨丞相侯敞軍曲逆下,破之,卒斬敞及特将五人①。

    降曲逆,盧奴、上曲陽、安國、安平。

    攻下東垣。

     黥布反,以車騎将軍先出,攻布别将于相,破之,斬亞将、樓煩将三人。

    又進擊破布上柱國軍及大司馬軍。

    又進破布别将肥誅。

    嬰身生得左司馬一人,所将卒斬其小将十人,追北至淮上。

    益食二千五百戶。

    布已破,高帝歸,定令嬰食颍陰五千戶,除前所食邑。

    凡從得二千石二人②,别破軍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國一,郡二,縣五十二,得将軍二人,柱國、相國各一人,二千石十人。

     ①特将:才能傑出,能夠單獨率軍作戰的将領。

    ②凡:總共,共計。

     嬰自破布歸,高帝崩,嬰以列侯事孝惠帝及呂太後。

    太後崩,呂祿等以趙王自置為将軍,軍長安,為亂。

    齊哀王聞之①,舉兵西,且入誅不當為王者②。

    上将軍呂祿等聞之,乃遣嬰為大将,将軍往擊之。

    嬰行至荥陽,乃與绛侯等謀,因屯兵荥陽,風齊王以誅呂氏事③,齊兵止不前。

    绛侯等既誅諸呂,齊王罷兵歸,嬰亦罷兵自荥陽歸,與绛侯,陳平共立代王為孝文皇帝。

    孝文皇帝于是益封嬰三千戶,賜黃金千斤,拜為太尉。

     三歲,绛侯勃免相就國,嬰為丞相,罷太尉官。

    是歲④,匈奴大入北地、上郡,令丞相嬰将騎八萬五千往擊匈奴。

    匈奴去,濟北王反⑤,诏乃罷嬰之兵。

    後歲餘,嬰以丞相卒,谥曰懿侯。

    子平侯阿代侯。

    二十八年卒,子強代侯。

    十三年,強有罪,絕二歲。

    元光三年⑥,天子封灌嬰孫賢為臨汝侯,續灌氏後。

    八歲,坐行赇有罪⑦,國除。

     ①齊哀王:劉襄。

    齊悼惠王劉肥的兒子。

    ②不當為王者:指呂祿兄弟。

    劉邦曾有遺言,“非劉者勿王”,因此曰“不當”。

    ③風:通“諷”,示意,暗示。

    ④是歲:這一年,指漢文帝前元三年,即公元前177年。

    ⑤濟北王:指齊悼王劉肥之子劉興居。

    ⑥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元光,漢武帝第二個年号。

    ⑦赇:賄賂。

     太史公曰:吾适豐沛①,問其遺老,觀故蕭、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②,異哉所聞!方其鼓刀屠狗賣缯之時③,豈自知附骥之尾④,垂名漢廷,德流子孫哉⑤?餘與他廣通⑥,為言高祖功臣之興時若此雲。

     ①适:到,往。

    ②素:平素,這裡指平素的為人。

    ③鼓刀:屠宰敲擊其刀有聲,故稱一操一刀為鼓刀。

    ④附骥之尾:指跟随劉邦打天下。

    ⑤德流子孫:此指他們封侯之後,子孫後代都得到恩澤。

    ⑥通:指有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