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羽方渡河救趙,田安下濟北數城④,引兵降項羽,項羽立田安為濟北王,治博陽。
田榮以負項梁不肯出兵助楚、趙攻秦,故不得王;趙将陳餘亦失職,不得王:二人俱怨項羽。
①存趙:保全了趙國,使之沒被秦軍攻陷。
②徙(xǐ,洗):遷移,調動。
③治:指王都和地方官署所在地。
④下:攻克。
項王既歸,諸侯各就國①,田榮使人将兵助陳餘,令反趙地,而榮亦發兵以距擊田都,田都亡走楚。
田榮留齊王市,無令之膠東②。
市之左右曰:“項王強一暴,而王當之膠東,不就國,必危。
”市懼,乃亡就國。
田榮怒,追擊殺齊王市于即墨,還攻殺濟北王安。
于是田榮乃自立為齊王,盡并三齊之地。
項王聞之,大怒,乃北伐齊。
齊王田榮兵敗,走平原,平原人殺榮。
項王遂燒夷齊城郭③,所過者盡屠之。
齊人相聚畔之④。
榮弟橫,收齊散兵,得數萬人,反擊項羽于城陽。
而漢王率諸侯敗楚,入彭城。
項羽聞之,乃?齊而歸⑤,擊漢于彭城,因連與漢戰,相距荥陽。
以故田橫複得收齊城邑,立田榮子廣為齊王,而橫相之,專國政,政無巨細皆斷于相。
①就國:到達自己的封地。
②之:到,往。
③燒夷:燒平。
④畔:通“叛”。
背叛。
⑤?(shì,是):通“釋”。
放棄。
橫定齊三年,漢王使郦生往說下齊王廣及其相國橫①。
橫以為然,解其曆下軍。
漢将韓信引兵且東擊齊②。
齊初使華無傷、田解軍于曆下以距漢,漢使至,乃罷守戰備,縱酒,且遣使與漢平③。
漢将韓信已平趙、燕,用蒯通計,度平原,襲破齊曆下軍,因入臨淄。
齊王廣、相橫怒,以郦生賣己,而亨郦生④。
齊王廣東走高密,相橫走博(陽),守相田光走城陽,将軍田既軍于膠東。
楚使龍且救齊,齊王與合軍高密。
漢将韓信與曹參破殺龍且,虜齊王廣。
漢将灌嬰追得齊守相田光。
至博(陽),而橫聞齊王死,自立為齊王,還擊嬰,嬰敗橫之軍于嬴下。
田橫亡走梁,歸彭越。
彭越是時居梁地,中立,且為漢,且為楚。
韓信已殺龍且,因今曹參進兵破殺田既于膠東,使灌嬰破殺齊将田吸于千乘。
韓信遂平齊,乞自立為齊假王⑤,漢因而立之。
①郦生:指郦食其。
②且:将要。
③平:媾和。
④亨:通“烹”,指古時一種用鼎鍋煮死犯罪的酷刑。
⑤乞:請求。
假王:暫時行使權力的諸侯王。
後歲餘,漢滅項籍,漢王立為皇帝,以彭越為梁王。
田橫懼誅,而與其徒屬五百餘人入海,居島中。
高帝聞之,以為田橫兄弟本定齊,齊人賢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後恐為亂,乃使使赦田橫罪而召之。
田橫因謝曰①:“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聞其弟郦商為漢将而賢,臣恐懼,不敢奉诏,請為庶人,守海島中。
”使還報,高皇帝及诏衛尉郦商曰:“齊王田橫即至,人馬從者敢動搖者緻族夷②!”乃複使使持節具告以诏商狀③,曰:“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來,且舉兵加誅焉。
”田橫乃與其客二人乘傳詣雒陽④。
①謝:推辭。
②族夷:滿門抄斬。
③持節:手持皇帝的符節。
既代表皇帝又能證明自己的身份。
④乘傳:乘坐驿站的專用馬車。
詣:到……。
未至三十裡,至一屍一鄉廄置①,橫謝使者曰:“人臣見天子當洗沐。
”止留。
謂其客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②,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而北面事之③,其恥固已甚矣。
且吾亨人之兄,與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縱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動我,我獨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見我者,不過欲一見吾面貌耳。
今陛下在洛陽,今斬吾頭,馳三十裡間,形容尚未能敗④,猶可觀也。
”遂自刭⑤,令客奉其頭,從使者馳奏之高帝。
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⑥!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乎哉!”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為都尉,發卒二千人,以王者禮葬田橫。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⑦,皆自刭,下從之⑧。
高帝聞之,乃大驚,以田橫之客皆賢。
吾聞其餘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
至則聞田橫死,亦皆自一殺。
于是乃知田橫兄弟能得士也。
①廄置:馬房。
②南面彌孤:面朝南稱王。
③北面事之:因臣子拜見皇帝皆面朝北,北雲作為臣子侍奉皇帝。
④敗:壞,變質。
⑤自刭:自己以刀割頸而死。
⑥以:代指原因,緣故。
⑦冢:墳墓。
⑧下從之:倒進墳坑中陪葬。
太史公曰:甚矣蒯通之謀,亂齊驕淮陰①,其卒亡此兩人②!蒯通者,善為長短說③,論戰國之權變④,為八十一首。
通善齊人安期生,安期生嘗幹項羽⑤,項羽不能用其筴⑥。
已而項羽欲封此兩人,兩人終不肯受,亡去。
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餘因而列焉⑦。
不無善畫者,莫能圖,何哉? ①驕淮陰:驕縱壞了淮陰侯韓信。
②卒:最終。
③善為長短說:想把事情說長就能證明長,想把事情說短就能證明它短。
意即縱橫捭阖,能言善辯。
④權變:機變,随機應變。
⑤幹:求取。
⑥筴:通“策”。
⑧列:叙述,論列。
田榮以負項梁不肯出兵助楚、趙攻秦,故不得王;趙将陳餘亦失職,不得王:二人俱怨項羽。
①存趙:保全了趙國,使之沒被秦軍攻陷。
②徙(xǐ,洗):遷移,調動。
③治:指王都和地方官署所在地。
④下:攻克。
項王既歸,諸侯各就國①,田榮使人将兵助陳餘,令反趙地,而榮亦發兵以距擊田都,田都亡走楚。
田榮留齊王市,無令之膠東②。
市之左右曰:“項王強一暴,而王當之膠東,不就國,必危。
”市懼,乃亡就國。
田榮怒,追擊殺齊王市于即墨,還攻殺濟北王安。
于是田榮乃自立為齊王,盡并三齊之地。
項王聞之,大怒,乃北伐齊。
齊王田榮兵敗,走平原,平原人殺榮。
項王遂燒夷齊城郭③,所過者盡屠之。
齊人相聚畔之④。
榮弟橫,收齊散兵,得數萬人,反擊項羽于城陽。
而漢王率諸侯敗楚,入彭城。
項羽聞之,乃?齊而歸⑤,擊漢于彭城,因連與漢戰,相距荥陽。
以故田橫複得收齊城邑,立田榮子廣為齊王,而橫相之,專國政,政無巨細皆斷于相。
①就國:到達自己的封地。
②之:到,往。
③燒夷:燒平。
④畔:通“叛”。
背叛。
⑤?(shì,是):通“釋”。
放棄。
橫定齊三年,漢王使郦生往說下齊王廣及其相國橫①。
橫以為然,解其曆下軍。
漢将韓信引兵且東擊齊②。
齊初使華無傷、田解軍于曆下以距漢,漢使至,乃罷守戰備,縱酒,且遣使與漢平③。
漢将韓信已平趙、燕,用蒯通計,度平原,襲破齊曆下軍,因入臨淄。
齊王廣、相橫怒,以郦生賣己,而亨郦生④。
齊王廣東走高密,相橫走博(陽),守相田光走城陽,将軍田既軍于膠東。
楚使龍且救齊,齊王與合軍高密。
漢将韓信與曹參破殺龍且,虜齊王廣。
漢将灌嬰追得齊守相田光。
至博(陽),而橫聞齊王死,自立為齊王,還擊嬰,嬰敗橫之軍于嬴下。
田橫亡走梁,歸彭越。
彭越是時居梁地,中立,且為漢,且為楚。
韓信已殺龍且,因今曹參進兵破殺田既于膠東,使灌嬰破殺齊将田吸于千乘。
韓信遂平齊,乞自立為齊假王⑤,漢因而立之。
①郦生:指郦食其。
②且:将要。
③平:媾和。
④亨:通“烹”,指古時一種用鼎鍋煮死犯罪的酷刑。
⑤乞:請求。
假王:暫時行使權力的諸侯王。
後歲餘,漢滅項籍,漢王立為皇帝,以彭越為梁王。
田橫懼誅,而與其徒屬五百餘人入海,居島中。
高帝聞之,以為田橫兄弟本定齊,齊人賢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後恐為亂,乃使使赦田橫罪而召之。
田橫因謝曰①:“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聞其弟郦商為漢将而賢,臣恐懼,不敢奉诏,請為庶人,守海島中。
”使還報,高皇帝及诏衛尉郦商曰:“齊王田橫即至,人馬從者敢動搖者緻族夷②!”乃複使使持節具告以诏商狀③,曰:“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來,且舉兵加誅焉。
”田橫乃與其客二人乘傳詣雒陽④。
①謝:推辭。
②族夷:滿門抄斬。
③持節:手持皇帝的符節。
既代表皇帝又能證明自己的身份。
④乘傳:乘坐驿站的專用馬車。
詣:到……。
未至三十裡,至一屍一鄉廄置①,橫謝使者曰:“人臣見天子當洗沐。
”止留。
謂其客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②,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而北面事之③,其恥固已甚矣。
且吾亨人之兄,與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縱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動我,我獨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見我者,不過欲一見吾面貌耳。
今陛下在洛陽,今斬吾頭,馳三十裡間,形容尚未能敗④,猶可觀也。
”遂自刭⑤,令客奉其頭,從使者馳奏之高帝。
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⑥!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乎哉!”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為都尉,發卒二千人,以王者禮葬田橫。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⑦,皆自刭,下從之⑧。
高帝聞之,乃大驚,以田橫之客皆賢。
吾聞其餘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
至則聞田橫死,亦皆自一殺。
于是乃知田橫兄弟能得士也。
①廄置:馬房。
②南面彌孤:面朝南稱王。
③北面事之:因臣子拜見皇帝皆面朝北,北雲作為臣子侍奉皇帝。
④敗:壞,變質。
⑤自刭:自己以刀割頸而死。
⑥以:代指原因,緣故。
⑦冢:墳墓。
⑧下從之:倒進墳坑中陪葬。
太史公曰:甚矣蒯通之謀,亂齊驕淮陰①,其卒亡此兩人②!蒯通者,善為長短說③,論戰國之權變④,為八十一首。
通善齊人安期生,安期生嘗幹項羽⑤,項羽不能用其筴⑥。
已而項羽欲封此兩人,兩人終不肯受,亡去。
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餘因而列焉⑦。
不無善畫者,莫能圖,何哉? ①驕淮陰:驕縱壞了淮陰侯韓信。
②卒:最終。
③善為長短說:想把事情說長就能證明長,想把事情說短就能證明它短。
意即縱橫捭阖,能言善辯。
④權變:機變,随機應變。
⑤幹:求取。
⑥筴:通“策”。
⑧列:叙述,論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