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盧绾列傳第三十三

關燈
子們。

    橫陽君成:指韓成,以其曾被封為橫陽君。

    故稱。

    ④說:遊說。

    ⑤王諸将:封諸将為王。

    ⑥左遷:降職。

    ⑦跂:通“企”。

    踮起腳尖。

    ⑧東鄉(xiàng,象):向東進軍。

    鄉,通“向”。

    ⑨略:掠奪,奪取。

     項籍之封諸王皆就國,韓王成以不從無功,不遺就國,更以為列侯①。

    及聞漢遣韓信略韓地,乃令故項籍遊吳時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②。

    漢二年,韓信略定韓十餘城。

    漢王至河南,韓信急擊韓王昌陽城。

    昌降,漢王乃立韓信為韓王,常将韓兵從。

    三年,漢王出荥陽,韓王信、周苛等守荥陽。

    及楚敗荥陽,信降楚,已而得亡,複歸漢,漢複立以為韓王,竟從擊破項籍,天下定。

    五年春,遂與剖符為韓王③,王颍川。

     明年春,上以韓信材武④,所王北近鞏、洛,南近宛,葉,東有淮陽,皆天下勁兵處⑤,乃诏徒韓王信王太原以北,備禦胡,都晉陽。

    信上書曰:“國被邊,匈奴數人,晉陽去塞遠,請治馬邑。

    ”上許之,信乃徒治馬邑⑥。

    秋,匈奴冒頓大圍信,信數使使胡求和解。

    漢發兵救之,疑信數間使,有二心,使人責讓信⑦。

    信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

     ①更:改。

    ②距:通“拒”。

    抵抗。

    ③剖符:古時帝王授與諸侯和功臣的憑證。

    剖分為二,帝王和諸侯各執其一,故稱剖符。

    ④材武:有材力而又勇武。

    ⑤勁兵處:屯強兵的地方,即兵家必争的戰略要地。

    ⑥徙:遷,移。

    ⑦讓:責備。

     七年冬,上自往擊,破信軍銅鞮,斬其将王喜。

    信亡走匈奴①。

    (與)其将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立趙苗裔趙利為王②,複收信敗散兵,而與信及冒頓謀攻漢。

    匈奴使左右賢王将萬餘騎與王黃等屯廣武以南,至晉陽,與漢兵戰,漢大破之,追至于離石,複破之。

    匈奴複聚兵樓煩西北,漢令車騎擊破匈奴③。

    匈奴常敗走,漢乘勝追北④,聞冒頓居代(上)谷,高皇帝居晉陽,使人視冒頓,還報曰“可擊”。

    上遂至平城。

    上出白登,匈奴騎圍上,上乃使人厚遺阏氏⑤。

    阏氏乃說冒頓曰:“今得漢地,猶不能居;且兩主不相厄。

    ”居七日,胡騎稍引去。

    時天大霧,漢使人往來,胡不覺。

    護軍中尉陳平言上曰:“胡者全兵⑥,請令強一弩一傅兩矢外向⑦,徐行出圍。

    ”入平城,漢救兵亦到,胡騎遂解去、漢亦罷兵歸。

    韓信為匈奴将兵往來擊邊。

     ①亡走:逃跑。

    ②苗裔:後代。

    ③車騎:騎兵和戰車部隊。

    ④追北:追擊敗逃的軍隊。

    ⑤遺:贈送。

    阏氏:單于的正妻,地位等于漢之王後。

    ⑥全兵:指全用弓箭長矛等進攻一性一武器。

    ⑦傅:通“附”。

     漢十年,信令王黃等說誤陳豨。

    十一年春,故韓王信複與胡騎入居參合,距漢。

    漢使柴将軍擊之,遺信書曰:“陛下寬仁,諸侯雖有畔亡①,而複歸,辄複故位号,不誅也。

    大王所知。

    今王以敗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歸!”韓王信報曰:“陛下擢仆起闾巷②,南面稱孤,此仆之幸也。

    荥陽之事③,仆不能死,囚于項籍,此一罪也。

    及寇攻馬邑,仆不能堅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

    今反為寇将兵,與将軍争一旦之命,此三罪也。

    夫種、蠡無一罪④,身死亡;今仆有三罪于陛下,而欲求活于世,此伍子胥所以偾于吳也⑤。

    今仆亡匿山谷間,旦暮乞貸蠻夷,仆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⑥,盲者不忘視也,勢不可耳。

    ”遂戰。

    柴将軍屠參合,斬韓王信。

     ①畔亡:背叛逃亡。

    畔,通“叛”。

    ②擢:提拔。

    闾巷:街巷,代指平民百姓。

    ③荥陽之事:指荥陽之戰,在此戰中韓信被項籍俘獲投降。

    ④種,蠡:指文種、範蠡。

    ⑤偾:倒覆,僵仆。

    ⑥痿人:癱瘓的人。

     信之入匈奴,與太子俱①;及至頹當城,生子,因名頹當。

    韓太子亦生子,命曰嬰。

    至孝文十四年,頹當及嬰率其衆降漢。

    漢封頹當為弓高侯,嬰為襄城侯。

    吳楚軍時②,弓高侯功冠諸将。

    傳子至孫,孫無子,失侯。

    嬰孫以不敬失侯。

    頹當孽孫韓嫣,貴幸,名富顯于當世。

    其弟說,再封,數稱将軍,卒為案道侯。

    子代,歲餘坐法死③。

    後歲餘,說孫曾拜為龍額侯,續說後。

     ①太子:指韓太子,即韓信的兒子。

    俱:一道同行。

    ②吳楚軍時:指漢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戰争,事在景帝三年(前154)。

    參見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等。

    ③坐法:因犯法而被判罪。

     盧绾者,豐人也,與高祖同裡①。

    盧绾親與高祖太上皇相一愛一②,及生男,高祖、盧绾同日生,裡中持羊酒賀兩家。

    及高祖、盧绾壯,俱學書,又相一愛一也。

    裡中嘉兩家親相一愛一,生子同日,壯又相一愛一,複賀兩家羊酒。

    高祖為布衣時③,有吏事辟匿④,盧绾常随出入上下。

    及高祖初起沛,盧绾以客從,入漢中為将軍,常侍中。

    從東擊項籍,以太尉常從,出入卧内,衣被飲食常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⑤,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幸,莫及盧绾,绾封為長安侯。

    長安,故鹹陽也。

     ①同裡:同鄉。

    ②親:父母。

    此處指父親。

    太上皇:指漢高祖劉邦的父親。

    ③布衣:平民的穿着,以之代指平民。

    ④吏事:官吏的事務,此指被官吏追拿。

    ⑤蕭、曹:指蕭何、曹參。

     漢五年冬,以破項籍①,乃使盧绾别将②,與劉賈擊臨江王共尉,破之。

    七月還,從擊燕王臧荼,臧荼降。

    高祖已定天下,諸侯非劉氏而王者七人。

    欲王盧绾,為群臣觖望③。

    及虜臧荼,乃下诏諸将相列侯,擇群臣有功者以為燕王。

    群臣知上欲王盧绾,皆言曰:“太尉長安侯盧绾常從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

    ”诏許之。

    漢五年八月,乃立盧绾為燕王。

    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

     漢十一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