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盧绾列傳第三十三

關燈
降的匈奴人,說張勝逃到匈奴中,是燕王的使者。

    于是皇帝說:“盧绾真的反了!”就派樊哙攻打燕國。

    燕王盧绾把自己所有的宮人家屬以及幾千名騎兵安頓在長城下,等待機會,希望皇帝病好之後,親自進京謝罪。

    四月,高祖逝世,盧绾也就帶領部下逃入匈奴,匈奴封他為東胡盧王。

    盧绾受到匈奴的侵淩掠奪,總是想着重返漢朝。

    過了一年多,盧绾在匈奴逝世。

     在高後時,盧绾的妻子兒女逃出匈奴重投漢朝,正趕上高後病重,不能相見,住在了燕王在京的府邸,準備在病好之後再設宴相見。

    但高後竟去世了,未能見面。

    盧绾的妻子也因病去世。

     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盧绾的孫子盧他之以東胡王的身份向漢投降,被封為亞谷侯。

     陳豨是宛朐人,不知當初是什麼原因得以跟從高祖。

    到高祖七年冬天,韓王韓信反叛,逃入匈奴,皇帝到平城而回,封陳豨為列侯,以趙國相國的身份率領督統趙國、代國的邊防部隊,這一帶戍衛邊疆的軍隊統歸他管轄。

     陳豨曾休假回鄉路過趙國,趙相國周昌看到陳豨的随行賓客有一千多輛車子,把邯鄲所有的官舍全部住滿。

    而陳豨對待賓客用的平民百姓之間的交往禮節,而且總是謙卑恭敬,屈已待人。

    陳豨回到代國,周昌就請求進京朝見。

    見到皇帝之後,把陳豨賓客衆多,在外獨掌兵權好幾年,恐怕會有變故等事全盤說出。

    皇帝就命人追查陳豨的賓客在财物等方面違法亂紀的事,其中不少事情牽連到陳豨。

    陳豨非常害怕,暗中派賓客到王黃、曼丘臣處通消息。

    到高祖十年(前197)七月,皇帝的父親去世了,皇帝派人召陳豨進京,但陳豨稱自己病情嚴重。

    九月,便與王黃等人一同反叛,自立為代王,劫掠了趙,代兩地。

     皇帝聽說之後,就一律赦免了被陳豨所牽累而進行劫掠的趙、代官吏。

    皇帝親自前往,到達邯鄲後高興地說:“陳豨不在南面占據漳水,北面守住邯鄲,由此可知他不會有所作為。

    ”趙相國上奏請求把常山的郡守、郡尉斬首,說:“常山共有二十五座城池,陳豨反叛,失掉了其中二十座。

    ”皇帝問:“郡守、郡尉反叛了嗎?”趙相國回答說:“沒反叛。

    ”皇帝說:“這是力量不足的緣故。

    ”赦免了他們,同時還恢複了他們的守尉職務。

    皇帝問周昌說:“趙國還有能帶兵打仗的壯士嗎?”周昌回答說:“有四個人。

    ”然後讓這四個人拜見皇帝,皇帝一見便破口大罵道:“你們這些小子們也能帶兵打仗嗎?”四個人慚愧地伏一在地上。

    但皇帝還是各封給他們一千戶的食邑,任命為将。

    左右近臣谏勸道:“有不少人跟随您進入蜀郡、漢中,其後又征伐西楚,有功卻未得到普遍封賞,現在這幾個人有什麼功勞而予以封賞?”皇帝說:“這就不是你們所能了解的了!陳豨反叛,邯鄲以北都被他所占領,我用緊急文告來征集各地軍隊,但至今仍未有人到達,現在可用的就隻有邯鄲一處的軍隊而已。

    我何必要吝惜封給四個人的四千戶,不用它來撫一慰趙地的年輕人呢!”左右近臣都說:“對。

    ”于是皇帝又問:“陳豨的将領都有誰?”左右回答說:“有王黃,曼丘臣,以前都是商人。

    ”皇帝說:“我知道了。

    ”于是各懸賞千金來求購王黃、曼丘臣等的人頭。

     高祖十一年(前196)冬天,漢軍在曲逆城下攻擊并斬殺了陳豨的大将侯敞,王黃,又在聊城把陳豨的大将張春打得大敗,斬首一萬多人。

    太尉周勃進軍平定了太原和代郡。

    十二月,皇帝親自率軍攻打東垣,但未能攻克,叛軍士卒辱罵皇帝;不久東垣投降,凡是罵皇帝的士卒一律斬首,其他沒罵的士卒則處以黥刑,在額頭上刺字。

    把東垣改名真定。

    王黃,曼丘臣的部下所有被懸賞征求的,一律都被活捉,因此陳豨的軍隊也就徹底潰敗了。

     皇帝到達洛陽。

    皇帝說:“代郡地處常山的北面,趙國卻從山南來控制它,太遙遠了。

    ”于是就封兒子劉垣為代王,以中都為國都,代郡、雁門都隸屬代國。

     高祖十二年(前195)冬天,樊哙的士卒追到靈丘把陳豨斬首。

     太史公說:韓信、盧绾并不是一向積德累善的世家,而是僥幸于一時随機應變,以欺詐和暴力獲得成功,正趕上漢朝剛剛建立,所以才能夠分封領土,南面為王。

    在内由于勢力強大而被懷疑,在外倚仗着外族作援助。

    因此日益被皇帝疏遠,自陷危境,走投無路,無計可施,最終迫不得已投奔匈奴,難道不可悲嗎!陳豨是梁地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每每稱贊,傾慕魏公子信陵君;等到後來他率領軍隊守衛邊疆,招集賓客,禮賢下士,名聲超過了實際。

    周昌懷疑他,許多過失也就從這裡産生了,由于害怕災禍臨頭,一奸一邪小人又乘機進說,于是終于使自己陷于大逆不道的境地。

    唉呀,太可悲了!由此可見,謀慮的成熟與否和成敗如何,這對一個人的影響太深遠了! 【原文】【注解】 韓王信者,故韓襄王孽孫也①,長八尺五寸。

    及項梁之立楚後懷王也②,燕、齊、趙、魏皆已前王,唯韓無有後,故立韓諸公子橫陽君成為韓王③,欲以撫定韓故地。

    項梁敗死定陶,成奔懷王。

    沛公引兵擊陽城,使張良以韓司徒降下韓故地,得信,以為韓将,将其兵從沛公入武關。

     沛公立為漢王,韓信從入漢中,乃說漢王曰④:“項王王諸将近地⑤,而王獨遠居此,此左遷也⑥。

    士卒皆山東人,跂而望歸⑦,及其鋒東鄉⑧,可以争天下。

    ”漢王還定三秦,乃許信為韓王,先拜信為韓太尉,将兵略韓地⑨。

     ①孽孫:庶出的孫子。

    ②楚後:楚王的後代、繼承人。

    ③諸公子:庶出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