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關燈
”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賀曰③:“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

    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

    項王暗噁叱咤④,千人皆廢⑤,然不能任屬賢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項王見人恭敬慈一愛一,言語嘔嘔⑥,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⑦,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⑧,不居關中而都彭城⑨。

    有背義帝之約⑩,而以親一愛一王,諸侯不平。

    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強耳?。

    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

    故曰其強易弱。

    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将,将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衆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13),唯獨邯、翳、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一愛一也。

    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14),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15),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鹹知之。

    大王失職入漢中(16),秦民無不恨者。

    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17)。

    ”于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遂聽信計,部署諸将所擊。

     ①謝:謙讓。

    ②鄉:同“向”,面向,面對着。

    ③賀:贊同,嘉許。

    ④暗噁:滿懷怒氣。

    叱咤:呼喊,咆哮。

    ⑤廢:伏,偃伏,不敢動。

    ⑥嘔嘔:溫和的樣子。

    ⑦刓(wán,完)敝:在手裡玩一弄,磨損。

    ⑧霸:稱霸。

    臣:使……臣服。

    ⑨都:建都。

    ⑩這一句的意思是說,沒有按“先入關者王之”的約定辦事。

    有:又。

    ?遷逐義帝置江南:滅秦後,項羽假尊義帝,而自己立為西楚霸王,派人遷義帝從盱眙至郴,并暗地令九江王等擊殺之。

    ?特劫于威強:隻是在一婬一威下勉強屈服。

    ⒀這一句是指章邯等投降項羽時,有秦軍二十萬,投降後被虐一待,有怨言,項羽把他們全部活埋在新安城南。

    坑,挖坑活埋。

    ⒁秋毫:秋天鳥獸新生細一毛一。

    喻微細。

    ⒂法三章:即約法為“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⒃失職:指失去應得的封地和關中王的職權。

    ⒄傳檄:發布文書、文告。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①。

    漢二年,出關②,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

    合齊、趙共擊楚。

    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

    信複收兵與漢王會荥陽,複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①定三秦:公元前206年,劉邦用韓信計,暗渡陳倉,打敗雍王章邯入鹹陽,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投降。

    ②關:函谷關。

     漢之敗卻彭城①,塞王欣、翟王翳亡漢降楚,齊、趙亦反漢與楚和。

    六月,魏王豹谒歸視親疾,至國,即絕河關反漢②,與楚約和。

    漢王使郦生說豹③,不下。

    其八月,以信為左丞相,擊魏。

    魏王盛兵蒲坂,塞臨晉,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罂缻渡軍④,襲安邑。

    魏王豹驚,引兵迎信,信遂虜豹,定魏為河東郡。

    漢王遣張耳與信俱,引兵東,北擊趙、代。

    後九月,破代兵、禽夏說阏與⑤。

    信之下魏破代,漢辄使人收其一精一兵,詣荥陽以距楚。

     ①卻:退,退卻。

    ②絕:斷絕通路。

    ③說:規勸。

    ④木罂缻(fǒu,否):木制盆甕。

    ⑤禽:同“擒”。

    捉,捕捉。

     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陉擊趙。

    趙王、成安君陳餘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稱二十萬。

    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漢将韓信涉西河①,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阏與②,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鬥,其鋒不可當。

    臣聞千裡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後爨③,師不宿飽。

    今井陉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裡,其勢糧食必在其後。

    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④,從間道絕其辎重⑤;足下深溝高壘⑥,堅營勿與戰。

    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西将之頭可緻于戲下。

    願君留意臣之計。

    否,必為二子所禽矣。

    ”成安君,儒者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⑦。

    今韓信兵号數萬,其實不過數千。

    能千裡而襲我,亦已罷極⑧。

    今如此避而不擊,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

    ”不聽廣武君策,廣武君策不用。

     ①涉:渡。

    ②喋血:形容激戰而流血很多。

    ③樵蘇後爨(cuàn,竄):師不宿飽。

    意思是談臨時打柴割草,燒火做飯,士兵們很難安飽。

    樵:砍柴。

    蘇:割草。

    爨:燒火做飯。

    ④假:借。

    ⑤間道:隐蔽小道。

    辎重:軍需物資,此指糧草。

    ⑥深溝高壘:深挖戰壕,加高營壘。

    ⑦十則圍之,倍則戰:語出《孫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倍則分之”。

    意思是說兵力十倍于敵人,就可以包一皮一皮圍它,一倍于敵人,就可以和他對陣。

    ⑧罷:通“疲”。

     韓信使人間視①,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裡,止舍。

    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②,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③,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令其裨将傳飱④,曰:“今日破趙會食!”諸将皆莫信,詳應曰⑤:“諾。

    ”謂軍吏曰:“趙已先據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将旗鼓⑥,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

    ”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⑦。

    趙軍望見而大笑。

    平旦⑧,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

    于是信、張耳詳棄鼓旗,走水上軍。

    水上軍開入之,複疾戰⑨。

    趙果空壁争漢鼓旗,逐韓信、張耳。

    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

    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将矣,兵遂亂,遁走?,趙将雖斬之,不能禁也。

    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沒泜水上,禽趙王歇。

     ①間視:暗中探聽,窺伺。

    ②萆:通“蔽”,隐蔽。

    ③空壁:全軍離營。

    ④裨将:偏将,副将。

    ⑤詳:通“詳”,假裝。

    ⑥大将旗鼓:主将的旗幟和儀仗。

    ⑦陳:同“陣”,打仗時的戰鬥隊列。

    ⑧平旦:天剛亮。

    ⑨複疾戰:此三字疑衍。

    ⑩逐利:追奪戰利品。

    ?遁走:潛逃。

     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①。

    于是有縛廣武君而緻戲下者,信乃解其縛,東鄉坐,西鄉對,師事之。

     諸将效首虜②,(休)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③,今者将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

    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④?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⑤,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甯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将皆服曰:“善。

    非臣所及也。

    ” ①購:懸賞征求。

    ②效:呈獻,貢獻。

    首虜:首級和俘虜。

    ③以上二句語見《孫子·行軍篇》:“丘陵堤防,必處其陽面而背之。

    ”意思是說,行軍布陣應該右面和背後靠山,前面和後面臨水。

    倍,背靠,背向。

    ④以上二句語出《孫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衆陷于害,然後能為勝敗。

    ”意思是說,把士兵置之死地,就沒有其他選擇,隻有拼死戰鬥,死中求生而獲勝。

    ⑤素:一向,平素。

    拊循:撫一慰,順從。

    引申為受過訓練,聽從指揮。

    士大夫:指一般将士。

     于是信問廣武君曰:“仆欲讓攻燕①,東伐齊,何苦而有功②?”廣武君辭謝曰:“臣聞‘敗軍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③。

    今臣敗亡之虜,何足權大事乎④!”信曰:“仆聞之,百裡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⑤,非愚之虞而智于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

    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若信者亦已為禽矣。

    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

    ”因固問曰:“仆委心歸計⑥,願足下勿辭。

    ”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⑦。

    故曰‘狂夫之言,聖人擇焉’。

    顧恐臣計未必足用,顧效愚忠。

    夫成安君有百戰百勝之計,一旦而失之,軍敗鄗下,身死泜上。

    今将軍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阏與,一舉而下井陉,不終朝破趙二十萬衆,誅成安君。

    名聞海内,威振天下。

    農夫莫不辍胞釋耒,褕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⑧。

    若此,将軍之所長也。

    然而衆勞卒罷,其實難用。

    今将軍欲舉倦?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欲戰恐久力不能拔,情見勢屈⑨,礦日糧竭,而弱燕不服,齊必距境以自強也。

    燕齊相持而不下,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

    若此者,将軍所短也。

    臣愚,竊以為亦過矣。

    故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韓信曰:“然則何由?”廣武君對曰:“方今為将軍計,莫如案甲休兵⑩,鎮趙撫其孤,百裡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兵?,北首燕路?,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⒀,暴其所長于燕,燕必不敢不聽從。

    燕已從,使諠言者東告齊⒁,齊必從風而服,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

    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

    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

    ”韓信曰:“善。

    ”從其策,發使使燕,燕從風而一靡一⒂。

    乃遣使報漢,因請立張耳為趙王,以鎮服其國。

    漢王許之,乃立張耳為趙王。

     ①仆:自我謙稱。

    ②何苦:即若何,如何。

    ③以上兩句為當時流行俗語。

    圖存,謀劃國家生存大計。

    ④權:權衡。

    引申為計議。

    ⑤百裡奚原為虞國大夫,虞被晉所滅,百裡奚被晉所俘,作為陪嫁臣随秦穆公夫人入秦,逃走後被楚國人在宛地捉住,秦穆公聞其賢,用五張黑公羊皮贖回,“授之國政”,秦穆公遂霸。

    見卷五《秦本紀》。

    ⑥委心歸計:傾心聽從你的計策。

    ⑦以上四句為當時流行俗語。

    ⑧以上三句意思是說,農民們予感到兵災臨頭,停止耕作,隻圖跟前享受,靜靜地聽憑命運的安排。

    辍胞:停止耕作。

    釋耒(lěi,磊),放下農具。

    耒,犁上木一柄一,指代農具。

    褕衣:好衣裳。

    褕:美。

    ⑨情見勢屈:真情暴露,威勢要受到挫減。

    見,同“現”。

    出現。

    ⑩案甲休兵:停止戰争。

    甲:铠甲。

    兵:武器。

    ?飨:宴請。

    ?(yì,億)兵:用酒食慰勞士兵。

    ?,醉酒。

    ?首:向,向着。

    ⒀咫:八寸為咫。

    ⒁諠言者:指辯士。

    ⒂一靡一:草随風倒。

    引申為降服。

     楚數使奇兵渡河擊趙,趙王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①,發兵詣漢。

    楚方急圍漢王于荥陽,漢王南出,之宛、葉間,得黥布,走入成臯,楚又複急圍之。

    六月,漢王出成臯,東渡河,獨與滕公俱,從張耳軍修武。

    至,宿傳舍②。

    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

    張耳、韓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将③,易置之④。

    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

    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

     ①行定:往束救趙途中,安定百姓。

    ②傳舍:客舍,賓館。

    ③麾:軍中指揮作戰的旗子。

    ④易置:更換,改換職位。

     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郦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

    範陽辯士蒯通說信曰:“将軍受诏擊齊,而漢獨發間使下齊①,甯有诏止将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②,下齊七十餘城,将軍将數萬衆,歲餘乃下趙五十餘城,為将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③?”于是信然之,從其計,遂渡。

    齊已聽郦生,即留縱酒,罷備漢守禦④。

    信因襲齊曆下軍,遂至臨菑。

    齊王田廣以郦生賣已,乃亨之⑤,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請救。

    韓信已定臨菑,遂東追廣至高密西。

    楚亦使龍且将,号稱二十萬,救齊。

     ①獨:隻,隻不過。

    間使:密使,暗中派去的使臣。

    ②伏轼:乘車人把身一子俯在車前橫木上。

    ③豎儒:蔑視讀書人的稱呼。

    ④罷:撤除。

    ⑤亨(pēng,烹):同“烹”。

    煮。

     齊王廣、龍且并軍與信戰,未合①。

    人或說龍且曰:“漢兵遠鬥窮戰②,其鋒不可當。

    齊、楚自居其地戰③、兵易敗散。

    不如深壁,令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聞其王在,楚來救,必反漢。

    漢兵二千裡客居,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無戰而降也。

    ”龍且曰:“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

    且夫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之半可得,何為止!”遂戰,與信夾濰水陳。

    韓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滿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

    詳不勝,還走。

    龍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

    ”遂追信渡水。

    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

    龍且軍大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

    龍且水東軍散走,齊王廣亡去。

    信遂追北至城陽④,皆虜楚卒。

     ①未合:尚未交戰。

    ②窮戰:全力以赴地作戰。

    窮:盡,極。

    ③地戰:在本(國)土作戰。

    ④追北:追趕敗逃的敵軍。

    北:打敗仗後往回逃跑。

     漢四年,遂皆降平齊。

    使人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