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關燈
王學孟譯注 【說明】 本傳記載了韓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和累累戰功。

    功高于世,卻落個夷滅宗族的下場。

    注入了作者無限同情和感慨。

     他登壇拜将後與劉邦的一篇宏論,使韓信嶄露頭角,顯示了他的雄才大略,高瞻遠矚的胸襟。

    井陉一戰正面表現了卓絕而奇特的軍事才能。

    他挑選了兩千名輕騎兵,每人持一面紅旗,說:“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旗,立漢赤幟。

    ”并傳令今日破趙會餐。

    仗還沒打就預料必勝。

    他不僅具體布置騎兵的行動計劃,連敵軍“空壁逐我”也肯定無疑,難怪将士們都不相信。

    接着他又派出萬人的先鋒隊,“出,背水陣”。

    顯然萬人的先鋒隊伍,背水布陣是不合常規的,是違反兵書戰策的,所以連敵軍也“望而大笑”。

    随後豎一起大将的旗幟和儀仗,大吹大擂地開出井陉口。

    然而兩軍相接,趙軍果然傾巢出動功擊韓信的軍隊,韓信詐敗,抛旗棄鼓,等到他的騎兵乘虛沖入趙軍營壘,換上漢軍赤幟後,韓信率衆拼死反撲,迫使趙軍想退回營壘,“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将矣,兵遂亂,遁走。

    趙将雖斬之,不能禁也。

    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

    ”誠如韓信所說:“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甯尚可得而用之乎!”這正是韓信知己知彼,據實靈活地運用戰策的結果,足見其胸中韬略之一斑了。

     濰水之戰,着墨雖少,卻表現了韓信的智慧。

    龍且不聽進谏,倨傲而又剛愎自用,進兵與韓信夾濰水布陣,韓信“壅水上流,引軍半至,擊龍且,佯不勝,還走。

    ”等到龍且率軍渡水,追韓信時,“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

    ”使得龍且軍大半淹死水中,激烈的戰鬥中殺死龍且。

    韓信總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作戰部署,讓敵方作出錯誤的判斷,以智取勝。

     本文細節描寫非常一精一彩。

    韓信受胯一下之辱的細節,不僅畫活了屠中少年的個一性一特征,而且也很好地描寫出韓信的心理特征。

    大量的心理活動,都在他“熟視”、“蒲伏”之中表現出來。

    而劉邦見到韓信請求為假齊王的上書時,罵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用腳踩他以示意時,他突然醒悟,因複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這一戲劇一性一的細節描寫生動而又風趣地把劉邦不拘禮節,流一氓成一性一,頭腦絕頂聰明、靈活,以及他随機應變的能力、情态都畫活了。

    劉邦的形象不是呼之欲出了嗎? 【譯文】 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

    當初為平民百姓時,貧窮,沒有好品行,不能夠被推選去做官,又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經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閑飯,人們大多厭惡他。

    曾經多次前往下鄉南昌亭亭長處吃閑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就提前做好早飯,端到内室一床一上去吃。

    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

    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

    一怒之下,居然離去不再回來。

     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一娘一漂洗滌絲棉,其中一位大一娘一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

    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

    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一娘一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

    ”大一娘一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表罷了。

    ”又當衆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一下爬過去。

    ”于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一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一下爬了過去。

    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等到項粱率軍渡過了淮河,韓信持劍追随他,在項粱部下,卻沒有名聲。

    項粱戰敗,又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了郎中。

    他屢次向項羽獻策,以求重用,但項羽沒有采納。

    漢王劉邦入蜀,韓信脫離楚軍歸順了漢王。

    因為沒有什麼名聲,隻做了接待賓客的小辟。

    後來犯法判處斬刑,同夥十三人都被殺了,輪到韓信,他擡頭仰視,正好看見滕公,說:“漢王不想成就統一天下的功業嗎?為什麼要斬壯士!”滕公感到他的話不同凡響,見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

    和韓信交談,很欣賞他,把這事報告漢王,漢王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

    漢王并沒有察覺他有什麼出奇超衆的才能。

     韓信多次跟蕭何談話,蕭何認為他是位奇才。

    到達南鄭,各路将領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幾十人。

    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漢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

    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告漢王,親自追趕他。

    有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

    ”漢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

    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惱怒又是高興。

    罵蕭何道:“你逃跑,為什麼?”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趕逃跑的人。

    ”漢王說:“你追趕的人是誰呢?”回答說:“是韓信。

    ”漢王又罵道:“各路将領逃跑了幾十人,您沒去追一個;卻去追韓信,是騙人。

    ”蕭何說:“那些将領容易得到。

    至于像韓信這樣的傑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人。

    大王果真要長期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着韓信,如果一定要争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可以和您計議大事的人了。

    但看大王怎麼決策了。

    ”漢王說:“我是要向東發展啊,怎麼能夠内心苦悶地長期呆在這裡呢?”蕭何說:“大王決意向東發展,能夠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重用,韓信終究要逃跑的。

    ”漢王說:“我為了您的緣由,讓他做個将軍。

    ”蕭何說:“即使是做将軍,韓信一定不肯留下。

    ”漢王說:“任命他做大将軍。

    ”蕭何說:“太好了。

    ”于是漢王就要把韓信召來任命他。

    蕭何說:“大王向來對人輕慢,不講禮節,如今任命大将軍就像呼喊小孩兒一樣。

    這就是韓信要離去的原因啊。

    大王決心要任命他,要選擇良辰吉日,親自齋戒,設置高壇和廣場,禮儀要完備才可以呀。

    ”漢王答應了蕭何的要求。

    衆将聽到要拜大将都很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要做大将軍了。

    等到任命大将時,被任命的竟然是韓信,全軍都感到驚訝。

     任命韓信的儀式結束後,漢王就座。

    漢王說:“丞相多次稱道将軍,将軍用什麼計策指教我呢?”韓信謙讓了一番,趁勢問漢王說:“如今向東争奪天下,難道敵人不是項王嗎?”漢王說:“是。

    ”韓信說:“大王自己估計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面與項王相比,誰強?”漢王沉默了好長時間,說:“不如項王。

    ”韓信拜了兩拜,贊成地說:“我也認為大王比不上他呀。

    然而,我曾經侍奉過他,請讓我說說項王的為人吧。

    項王震怒咆哮時,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動,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領,這隻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

    項王待人恭敬慈一愛一,言語溫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淚,将自己的飲食分給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戰功,該加封進爵時,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裡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給人,這就是所說的婦人的仁慈啊。

    項王即使是稱霸天下,使諸侯臣服,但他放棄了關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

    又違背了義帝的約定,将自己的親信分封為王,諸侯們憤憤不平。

    諸侯們看到項王把義帝遷移到江南僻遠的地方,也都回去驅逐自己的國君,占據了好的地方自立為王。

    項王軍隊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橫遭摧一殘毀滅的,天下的人一大都怨恨,百姓不願歸附,隻不過迫于威勢,勉強服從罷了。

    雖然名義上是霸主,實際上卻失去了天下的民心。

    所以說他的優勢很容易轉化為劣勢。

    如今大王果真能夠與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才,有什麼不可以被誅滅的呢?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給有功之臣,有什麼人不心服口服呢?以正義之師,順從将士東歸的心願,有什麼樣的敵人不能擊潰呢?況且項羽分封的三個王,原來都是秦朝的将領,率領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幾年仗,被殺死和逃跑的多到沒法計算,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向諸侯投降。

    到達新安,項王狡詐地活埋了已投降的秦軍二十多萬人,唯獨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把這三個人恨入骨髓。

    而今項羽憑恃着威勢,強行封立這三個人為王,秦地的百姓沒有誰一愛一戴他們。

    而大王進入武關,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百姓沒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

    根據諸侯的成約,大王理當在關中做王,關中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大王失掉了應得的爵位進入漢中,秦地百姓沒有不怨恨的。

    如今大王發動軍隊向東挺一進,隻要一道文書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

    ”于是漢王特别高興,自認為得到韓信太晚了。

    就聽從韓信的謀劃,部署各路将領攻擊的目标。

     八月,漢王出兵經過陳倉向東挺一進,平定了三秦。

    漢二年(前205),兵出函谷關,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韓王、殷王也相繼投降。

    漢王又聯合齊王、趙王共同攻擊楚軍。

    四月,到彭城,漢軍兵敗,潰散而回。

    韓信又收集潰散的人馬與漢王在荥陽會合,在京縣、索亭之間又摧垮楚軍。

    因此楚軍始終不能西進。

     漢軍在彭城敗退之後,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國和趙國也背叛漢王跟楚國和解。

    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為由請假回鄉,一到封國,立即切斷黃河渡口臨晉關的交通要道,反叛漢王,與楚軍訂約講和。

    漢王派郦生遊說魏豹,沒有成功。

    這年八月,漢王任命韓信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

    魏王把主力部隊駐紮在蒲坂,堵塞了黃河渡口臨晉關。

    韓信就增設疑兵,故意排列開戰船,假裝要在臨晉渡河,而隐蔽的部隊卻從夏陽用木制的盆甕浮水渡河,偷襲安邑。

    魏王豹驚慌失措,帶領軍隊迎擊韓信,韓信就俘虜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制為河東郡。

    漢王派張耳和韓信一起,領兵向東進發,向北攻擊趙國和代國。

    這年閏九月打垮了代國軍隊。

    在阏與生擒了夏說。

    韓信攻克魏國,摧毀代國後,漢王就立刻派人調走韓信的一精一銳部隊,開往荥陽去抵禦楚軍。

     韓信和張耳率領幾十萬人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擊趙國。

    趙王、成安君陳餘聽說漢軍将要來襲擊趙國,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稱二十萬大軍。

    廣武君李左車向成安君獻計說:“聽說漢将韓信渡過西河,俘虜魏豹,生擒夏說,新近血洗阏與,如今又以張耳輔助,計議要奪取趙國。

    這是乘勝利的銳氣離開本國遠征,其鋒芒不可阻擋。

    可是,我聽說千裡運送糧饷,士兵們就會面帶饑色,臨時砍柴割草燒火做飯,軍隊就不能經常吃飽。

    眼下井陉這條道路,兩輛戰車不能并行,騎兵不能排成行列,行進的軍隊迤逦數百裡,運糧食的隊伍勢必遠遠地落到後邊,希望您臨時撥給我奇兵三萬人,從隐蔽小路攔截他們的糧草,您就深挖戰壕,高築營壘,堅守軍營,不與交戰。

    他們向前不得戰鬥,向後無法退卻,我出奇兵截斷他們的後路,使他們在荒野什麼東西也搶掠不到,用不了十天,兩将的人頭就可送到将軍帳下。

    希望您仔細考慮我的計策。

    否則,一定會被他二人俘虜。

    ”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學說的刻闆書生,經常宣稱正義的軍隊不用欺騙詭計,說:“我聽說兵書上講,兵力十倍于敵人,就可以包一皮一皮圍它,超過敵人一倍就可以交戰。

    現在韓信的軍隊号稱數萬,實際上不過數千。

    竟然跋涉千裡來襲擊我們,已經極其疲憊。

    如今像這樣回避不出擊,強大的後續部隊到來,又怎麼對付呢?諸侯們會認為我膽小,就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

    ”不采納廣武君的計謀。

     韓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沒有采納廣武君的計謀,回來報告,韓信大喜,才敢領兵進入井陉狹道。

    離井陉口還有三十裡,停下來宿營。

    半夜傳令出發,挑選了兩千名輕裝騎兵,每人拿一面紅旗,從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觀察趙國的軍隊。

    韓信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你們火速沖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一起漢軍的紅旗。

    ”又讓副将傳達開飯的命令。

    說:“今天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

    将領們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

    ”韓信對手下軍官說:“趙軍已先占據了有利地形築造了營壘,他們看不到我們大将旗幟、儀仗,就不肯攻擊我軍的先頭部隊,怕我們到了險要的地方退回去。

    ”韓信就派出萬人為先頭部隊,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擺開戰鬥隊列。

    趙軍遠遠望見,大笑不止。

    天剛蒙蒙亮,韓信設置起大将的旗幟和儀仗,大吹大擂地開出井陉口。

    趙軍打開營壘攻擊漢軍,激戰了很長時間。

    這時,韓信張耳假裝抛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

    河邊陣地的部隊打開營門放他們進去。

    然後再和趙軍激戰。

    趙軍果然傾巢出動,争奪漢軍的旗鼓、追逐韓信、張耳。

    韓信、耳新已進入河邊陣地。

    全軍殊死奮戰,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

    韓信預先派出去的兩千輕騎兵,等到趙軍傾巢出動去追逐戰利品的時候,就火速沖進趙軍空虛的營壘,把趙軍的旗幟全部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