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耳陳馀列傳第二十九

關燈
曰:“大王舉梁、楚而西,務在入關,未及收河北也。

    臣嘗遊趙,知其豪桀及地形①,願請奇兵北略趙地②。

    ”于是陳王以故所善陳人武臣為将軍,邵騷為護軍,以張耳、陳馀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趙地。

     武臣等從白馬渡河,至諸縣,說其豪桀曰:“秦為亂政虐刑以殘賊天下③,數十年矣。

    北有長城之役④,南有五嶺之戍⑤,外内騷動,百姓罷敝,頭會箕斂⑥,以供軍費,财匮力盡⑦,民不聊生。

    重之以苛法峻刑,使天下父子不相安。

    陳王奮臂為天下倡始,王楚之地,方二千裡,莫不響應,家自為怒,人自為鬥,各報其怨而攻其雠⑧,縣殺其令丞,郡殺其守尉。

    今已張大楚⑨,王陳,使吳廣、周文将卒百萬西擊秦。

    于此時而不成封候之業者,非人豪也。

    諸君試相與計之!夫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

    因天下之力而攻無道之君,報父兄之怨而成割地有土之業,此士之一時也。

    ”豪桀皆然其言。

    乃行收兵,得數萬人,号武臣為武信君。

    下趙十城⑩,餘皆城守,莫肯下。

     ①桀:優秀、傑出。

    ②略:奪取,攻占。

    ③殘賊天下:殘害天下百姓。

    賊,害。

    ④長城之役: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大将蒙恬率軍三十萬人(一說五十萬,又一說二十萬),北築長城。

    西起臨洮(今甘肅省岷縣),東至遼東(今遼甯省遼陽市),綿延萬餘裡,徭役不息,民力消耗殆盡。

    ⑤五嶺之戍:始皇曾派兵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镡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幹之水。

    是為五嶺之戍。

    一說五嶺為: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

    ⑥頭會箕斂:按人頭向官府交納糧食,用簸箕收斂。

    言賦稅之重。

    ⑦匮:缺乏,不足。

    ⑧雠:仇敵,仇人。

    ⑨張大楚:陳勝建立的農民政權,國号為“張楚”,這裡指擴大楚國的勢力。

    張:擴大,伸展。

    ⑩下:攻占,降服。

     乃引兵東北擊範陽。

    範陽人蒯通說範陽令曰:“竊聞公之将死①,故吊。

    雖然,賀公得通而生。

    ”範陽令曰:“何以吊之?”對曰:“秦法重,足下為範陽令十年矣,殺人之父,孤人之子,斷人之足,黥人之首②,不可勝數③。

    然而慈父孝子莫敢刃公之腹中者④,畏秦法耳。

    今天下大亂,秦法不施,然則慈父孝子且刃公之腹中以成其名,此臣之所以吊公也。

    今諸候畔秦矣⑤,武信君兵且至,而君堅守範陽,少年皆争殺君,下武信君。

    君急遣臣見武信君,可轉禍為福,在今矣。

    ” ①竊:私下。

    ②黥:古代一種肉刑。

    用刀在額頰等處刻字,再塗以墨。

    也叫墨刑。

    ③勝:盡。

    ④(zì,自):剌入,插一入。

    ⑤畔:通“叛”。

    背叛,反叛。

     範陽令乃使蒯通見武信君曰:“足下必将戰勝然後略地,攻得然後下城,臣竊以為過矣。

    誠聽臣之計,可不攻而降城,不戰而略地,傳檄而千裡定①,可乎?”武信君曰:“何謂也?”蒯通曰:“今範陽令宜整頓其士卒以守戰者也,怯而畏死,貪而重富貴,故欲先天下降,畏君以為秦所置吏,誅殺如前十城也。

    然今範陽少年亦方殺其令。

    自以城距君②。

    君何不赍臣侯印③,拜範陽令,範陽令則以城下君,少年亦不敢殺其令。

    令範陽令乘朱輪華毂④,使驅馳燕、趙郊。

    燕、趙郊見之,皆曰此範陽令,先下者也,即喜矣,燕、趙城可毋戰而降也。

    此臣之所謂傳檄而千裡定者也。

    ”武信君從其計,因使蒯通賜範陽令侯印。

    趙地聞之,不戰以城下者三十餘城。

     ①檄:古代用于征召、曉喻或聲讨的文書。

    ②距:通“拒”。

    抗拒,抵禦。

    ③赍(jī,機):攜帶。

    ④朱輪華毂:彩飾的車子。

    朱輪:紅漆車輪。

    華毂:采繪車毂。

    毂:車輪中心的圓木。

     至邯鄲,張耳、陳馀聞周章軍入關,至戲卻①;又聞諸将為陳王徇地②,多以讒毀得罪誅,怨陳王不用其筴不以為将而以為校尉③。

    乃說武臣曰:“陳王起蕲,至陳而王,非必立六國後。

    将軍今以三千人下趙數十城,獨介居河北④,不王無以填之⑤。

    且陳王聽讒,還報,恐不脫于禍。

    又不如立其兄弟;不⑥,即立趙後。

    将軍毋失時,時間不容息⑦。

    ”武臣乃聽之,遂立為趙王。

    以陳馀為大将軍,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

     ①卻:退卻。

    ②徇地:帶兵巡行占領土地。

    ③筴:計謀。

    ④介居:獨處,獨居。

    介:間隔,隔開。

    ⑤填:通“鎮”。

    安定。

    ⑥不:相當于“否”。

    ⑦時間(jiàn,建)不容息:時間緊迫,不容稍許停留,猶豫。

    間:間隔。

    息:呼吸。

     使人報陳王,陳王大怒,欲盡族武臣等家①,而發兵擊趙。

    陳王相國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誅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②。

    不如因而賀之,使急引兵西擊秦。

    ”陳王然之,從其計,徙系武臣等家宮中③,封張耳子敖為成都君。

     ①族:滅族。

    ②又生一秦:又樹立一個像秦國一樣強大的敵人。

    ③徙系:遷移囚禁。

     陳王使使者賀趙,令趣發兵西入關①。

    張耳、陳馀說武臣曰:“王王趙,非楚意,特以計賀王②。

    楚已滅秦,必加兵于趙。

    願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廣。

    趙南據大河,北有燕、代,楚雖勝秦,必不敢制趙。

    ”趙王以為然,因不西兵,而使韓廣略燕,李良略常山,張黡略上一黨一。

     韓廣至燕,燕人因立廣為燕王。

    趙王乃與張耳、陳馀北略地燕界。

    趙王間出③,為燕軍所得,燕将囚之,欲與分趙地半,乃歸王。

    使者往,燕辄殺之以求地。

    張耳、陳馀患之。

    有厮養卒謝其舍中曰④:“吾為公說燕,與趙王載歸。

    ”舍中皆笑曰:“使者往十餘輩,辄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⑤。

    燕将見之,問燕将曰:“知臣何欲?”燕将曰:“若欲得趙王耳。

    ”曰:“君知張耳、陳馀何如人也?”燕将曰:“賢人也。

    ”曰:“知其志何欲?”曰:“欲得其王耳。

    ”趙養卒乃笑曰:“君未知此兩人所欲也。

    夫武臣、張耳、陳馀杖馬箠下趙數十城⑥,此亦各欲南面而王,豈欲為卿相終己邪?夫臣與主豈可同日而道哉,顧其勢初定,未敢參分而王⑦,且以少長先立武臣為王,以持趙心。

    今趙地已服,此兩人亦欲分趙而王,時未可耳。

    今君乃囚趙王。

    此兩人名為求趙王,實欲燕殺之,此兩人分趙自立。

    夫以一趙尚易燕,況以兩賢王左提右挈⑧,而責殺王之罪,滅燕易矣。

    ”燕将以為然,乃歸趙王,養卒為禦而歸。

     ①趣:通“促”。

    急促,趕快。

    ②計:策略。

    ③間出:空暇外出。

    ④厮養卒:幹雜活的兵。

    ⑤壁:營壘。

    指軍營。

    ⑥杖馬箠:拿着馬鞭子。

    杖:持,拿着。

    箠:鞭子。

    ⑦參:三。

    ⑧左提右挈:相互扶持,協助。

     李良已定常山,還報,趙王複使良略太原。

    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

    秦将詐稱二世使人遺李良書①,不封,曰:“良嘗事我得顯幸。

    良誠能反趙為秦,赦良罪,貴良。

    ”良得書,疑不信。

    乃還之邯鄲,益請兵。

    未至,道逢趙王姊出飲,從百餘騎。

    李良望見,以為王,伏谒道旁②。

    王姊醉,不知其将,使騎謝李良。

    李良素貴,起,慚其從官。

    從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能者先立。

    且趙王素出将軍下,今女兒乃不為将軍下車,請追殺之。

    ”李良已得秦書,固欲反趙,未決,因此怒,遣人追殺王姊道中,乃遂将其兵襲邯鄲。

    邯鄲不知,竟殺武臣、邵騷。

    趙人多為張耳、陳馀耳目者,以故得脫出。

    收其兵,得數萬人。

    客有說張耳曰:“兩君羁旅③,而欲附趙,難;獨立趙後④,扶以義,可就功。

    ”乃求得趙歇,立為趙王,居信都。

    李良進兵擊陳馀,陳馀敗李良,李良走歸章邯。

     ①遺:給予,贈送。

    ②伏谒:拜見尊者,伏地而通姓名。

    ③羁旅:寄居作客。

    ④獨:唯,隻能。

     章邯引兵至邯鄲,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①。

    張耳與趙王歇走入钜鹿城,王離圍之。

    陳馀北收常山兵,得數萬人,軍钜鹿北②。

    章邯軍钜鹿南棘原,築甬道屬河③,饷王離④。

    王離兵食多,急攻钜鹿。

    钜鹿城中食盡兵少,張耳數使人召前陳馀,陳馀自度兵少,不敵秦,不敢前。

    數月,張耳大怒,怨陳馀,使張黡、陳澤往讓陳馀曰⑤:“始吾與公為刎頸交,今王與耳旦暮且死,而公擁兵數萬,不肯相救,安在其相為死!倍必信,胡不赴秦軍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⑥。

    ”陳馀曰:“吾度前終不能救趙,徒盡亡軍。

    且餘所以不俱死,欲為趙王、張君報秦。

    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餓虎,何益?”張黡、陳澤曰:“事已急,要以俱死立信⑦,安知後慮!”陳馀曰:“吾死顧以為無益⑧。

    必如公言。

    ”乃使五千人令張黡、陳澤先嘗秦軍⑨,至皆沒。

     ①夷:蕩平,摧毀。

    ②軍:駐紮、駐軍。

    ③甬道:通道,戰壕。

    屬:連接。

    ④饷:運輸軍糧。

    ⑤讓:責備,責怪。

    ⑥十一二相全:十分之一二的獲勝希望。

    ⑦要:需要。

    ⑧顧:顧惜,顧念。

    ⑨嘗:嘗試,試探。

     當是時,燕、齊、楚聞趙急,皆來救。

    張敖亦北收代兵,得萬餘人,來,皆壁馀旁①,未敢擊秦。

    項羽兵數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項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

    章邯引兵解②,諸候軍乃敢擊圍钜鹿秦軍,遂虜王離。

    涉間自一殺。

    卒存钜鹿者③,楚力也。

     ①壁:營壘。

    這裡是駐紮、安營紮寨的意思。

    ②解:潰退。

    ③存:保全。

     于是趙王歇、張耳乃得出钜鹿,謝諸侯。

    張耳與陳馀相見,責讓陳馀以不肯救趙,及問張黡、陳澤所在。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