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耳陳馀列傳第二十九

關燈
秦,正在廢丘圍攻章邯的軍隊。

    張耳晉見漢王,漢王以優厚的禮遇接待了他。

     陳馀打敗張耳以後,全部收複了趙國的土地,把趙王從代縣接回來,又做了趙國的國君,趙王對陳馀感恩戴德,分封陳馀為代王。

    陳馀因為趙王軟弱,國内局勢剛剛穩定,不到封國去,留下來輔佐趙王,而派夏說以國相的身份駐守代國。

     漢二年(前205),漢王向東進擊楚國,派使者通知趙國,要和趙國共同伐楚。

    陳馀說:“隻要漢王殺掉張耳,趙國就從命。

    ”于是漢王找到一個和張耳長得相像的人斬首,派人拿着人頭送給陳馀。

    陳馀才發兵助漢。

    漢王在彭城以西打了敗仗,陳馀又覺察到張耳沒死,就背叛了漢王。

     漢三年,韓信平定魏地不久,就派張耳和韓信打破了趙國的井陉,在泜水河畔殺死了陳馀,在襄國追殺了趙王歇。

    漢封張耳為趙王。

    漢五年,張耳逝世,谥号叫景王。

    張耳的兒子張敖接續他父親做了趙王,漢高祖的大女兒魯元公主嫁給趙王敖做王後。

     漢七年(前200),高祖從平城經過趙國,趙王脫一去外衣,戴上袖套,從早到晚親自侍奉飲食,态度很謙卑,頗有子婿的禮節。

    高祖卻席地而坐,像簸箕一樣,伸開兩支腳責罵,對他非常傲慢。

    趙國國相貫高、趙午等人都已六十多歲了,原是張耳的賓客,他們的一性一格生平豪爽、易于沖動,就憤怒地說:“我們的國王是懦弱的國王阿!”就規勸趙王說:“當初天下豪傑并起,有才能的先立為王。

    如今您侍奉高祖那麼恭敬,而高祖對您卻粗一暴無禮,請讓我們替您殺掉他!”張敖聽了,便把手指咬出一血來,說:“你們怎麼說出這樣的錯話!況且先父亡了國,是依賴高祖才能夠複國,恩德澤及子孫,所有一絲一毫都是高祖出的力啊,希望你們不要再開口。

    ”貫高、趙午等十多人都相互議論說:“都是我們的不對。

    我們的王有仁厚長者的風範,不肯背負恩德。

    況且我們的原則是不受悔辱,如今怨恨高祖悔辱我王,所以要殺掉他,為什麼要玷污了我們的王呢?假使事情成功了,功勞歸王所有,失敗了,我們自己承擔罪責!” 漢八年,皇上從東垣回來,路過趙國,貫高等人在柏人縣館舍的夾壁牆中隐藏武士,想要攔截殺死他,放到隐蔽的地方。

    皇上經過那裡想要留宿,心有所動,就問道:“這個縣的名稱叫什麼?”回答說:“柏人。

    ”“柏人,是被别人迫害啊!”沒有留宿就離開了。

     漢九年,貫高的仇人知道他的計謀,就向皇上秘密報告貫高謀反。

    于是把趙王、貫高等人同時逮捕,十多人都要争相刎頸自一殺,隻有貫高憤怒地罵道:“誰讓你們自一殺?如今這事,大王确實沒有參予,卻要一塊逮捕;你們都死了,誰替大王辯白沒有反叛的意思呢!”于是被囚禁在栅檻密布而又堅固的囚車裡和趙王一起押送到長安。

    審判張敖的罪行。

    皇上向趙國發布文告說群臣和賓客有追随趙王的全部滅族。

    貫高和賓客孟舒等十多人,都自己剃一掉頭發,用鐵圈鎖住脖子,裝作趙王的家奴跟着趙王來京。

    貫高一到,出庭受審,說:“隻有我們這些人參予了,趙王确實不知。

    ”官吏審訊,嚴刑鞭打幾千下,用燒紅的鐵條去刺,身上沒有一處是完好的,但始終再沒說話。

    呂後幾次說張敖因為魯元公主的緣故,不會有這種事,皇上憤怒地說:“若是讓張敖占據了天下,難道還會考慮你的女兒嗎!”不聽呂後的勸告。

    廷尉把審理貫高的情形和供詞報告皇上,皇上說:“真是壯士啊!誰了解他,通過私情問問他。

    ”中大夫洩公說:“我和他是同鄉,一向了解他。

    他本來就是為趙國樹名立義、不肯背棄承諾的人。

    ”皇上派洩公拿着符節到輿一床一前問他。

    貫高仰起頭看看說:“是洩公嗎?”洩公慰問、寒喧,像平常一樣和他交談,問張敖到底有沒有參予這個計謀。

    貫高說:“人的感情,有誰不一愛一他的父親妻子呢?如今我三族都因為這件事已被判處死罪,難道會用我親人的一性一命去換趙王嗎!但是趙王确實沒反,隻有我們這些人參予了。

    ”他詳細地說出了所以要謀殺皇上的本意,和趙王不知内情的情狀。

    于是洩公進宮,把了解的情況詳細地作了報告,皇上便赦免了趙王。

     皇上贊賞貫高是講信義的人,就派洩公把赦免趙王的事告訴他,說:“趙王已從囚禁中釋放出來。

    ”因此也赦免貫高。

    貫高喜悅地說:“我們趙王确實被釋放了嗎?”洩公說:“是。

    ”洩公又說:“皇上稱贊您,所以赦免了您。

    ”貫高說:“我被打得體無完膚而不死的原因,是為了辯白張敖王确實沒有謀反,如今張王已被釋放,我的責任已得到補救,死了也不遺憾啦。

    況且為人臣子有了篡殺的名聲,還有什麼臉面再侍奉皇上呢!縱然是皇上不殺我,我的内心不慚愧嗎?”于是仰起頭來卡斷咽喉而死。

    就在這時,他已經在天下聞名了。

     張敖被釋放不久,以娶魯元公主的緣故,被封為宣平侯。

    于是,皇上稱贊張敖的賓客,凡是以鉗奴身份跟随張王入關的,沒有不做到諸侯、卿相、郡守的。

    一直到孝惠、高後、文帝、孝景時,張王賓客的子孫們都做到二千石俸祿的高官。

    張敖,在高後六年(前182)逝世。

    張敖的兒子張偃被封為魯元王。

    又因張偃的母親是呂後女兒的緣故,呂後封他做魯元王。

    元王弱,兄弟小,就分封張敖其他姬妾生的兩個兒子:張壽為樂昌侯,張侈為信都侯。

    高後逝世後,呂氏族人為非作歹,不走正道,被大臣們誅殺了,而且廢掉了魯元王以及樂昌侯、信都侯。

    孝文帝即位後,又分封原來魯元王張偃為南宮侯,延續張氏的後代。

     太史公說:張耳、陳馀在社會傳說中都是賢能的人;他們的賓客奴仆,沒有不是天下的英雄豪傑,在所居國,沒有不取得卿相地位的。

    然而,當初張耳、陳馀貧賤不得志時,彼此信任,誓同生死,難道不是義無反顧的嗎?等他們有了地盤,争權奪利的時候,最終還是相互殘殺,恨不是把對方消滅。

    為什麼以前是那樣真誠地相互傾慕、信任,而後來又相互背叛,彼此的态度是那樣的乖張、暴戾呢?難道不是為了權勢、利害相互交往嗎?雖然他們的名譽高、賓客多,而他們的作為恐怕和吳太伯、延陵季子相比,就大相徑庭了。

     【原文】【注解】 張耳者,大梁人也。

    其少時,及魏公子毋忌為客。

    張耳嘗亡命遊外黃①。

    外黃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②,去抵父客③。

    父客素知張耳,乃謂女曰:“必欲求賢夫,從張耳。

    ”女聽,乃卒為請決④,嫁之張耳。

    張耳是時脫身遊,女家厚奉給張耳,張耳以故緻千裡客。

    乃宦魏為外黃令⑤。

    名由此益賢。

    陳馀者,亦大梁人也,好儒術⑥,數遊趙苦陉。

    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⑦,亦知陳馀非庸人也。

    馀年少,父事張耳,兩人相與為刎頸交⑧。

     ①亡命:因逃亡在外,消除本地名籍。

    亡,無。

    命,名。

    ②亡其夫:逃離她的丈夫。

    一說“其夫亡”。

    ③抵:投奔,投靠。

    父客:父親舊時賓客。

    ④請決:要求離婚。

    ⑤宦:做官。

    ⑥儒術:儒家學說。

    ⑦妻:以女嫁人。

    ⑧刎頸交:誓同生死,患難與共,斷頭無悔的深厚交情。

     秦之滅大梁也,張耳家外黃。

    高祖為布衣時①,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

    秦滅魏數歲,已聞此兩人魏之名士也,購求有得張耳千金②,陳馀五百金。

    張耳、陳馀乃變名姓,俱之陳,為裡監門以自食。

    兩人相對。

    裡吏嘗有過笞陳馀③,陳馀欲起,張耳蹑之④,使受笞。

    吏去,張耳乃引陳馀之桑下而數之曰⑤:“始吾與公言何如?今見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陳馀然之。

    秦诏書購求兩人⑥,兩人亦反用門者以令裡中。

     ①布衣:指平民百姓。

    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故以“布衣”代指平民。

    ②購求:懸賞緝捕。

    ③笞:用竹闆或荊條一抽一打。

    ④蹑之:指踩他的腳以示意。

    蹑:踩,踏。

    ⑤數:列條數落、批評。

    ⑥诏書:皇帝的命令文告。

     陳涉起蕲,至入陳,兵數萬。

    張耳、陳馀上谒陳涉。

    涉及左右生平數聞張耳、陳馀賢,未嘗見,見即大喜。

     陳中豪傑父老乃說陳涉曰:“将軍身被堅執銳①,率士卒以誅暴秦,複立楚社稷②,存亡斷絕③,功德宜為王。

    且夫監臨天下諸将④,不為王不可,願将軍立為楚王也。

    ”陳涉問此兩人,兩人對曰:“夫秦為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絕人後世,罷百姓之力⑤,盡百姓之财。

    将軍瞋目張膽⑥,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

    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

    願将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⑦,自為樹一黨一⑧,為秦益敵也。

    敵多則力分,與衆則兵強。

    如此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鹹陽以令諸侯。

    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

    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⑨。

    ”陳涉不聽,遂立為王。

     ①被:同“披”穿或披在身上。

    堅:堅固的铠甲。

    銳:銳利的兵器。

    ②社稷:指國家。

    社:土神。

    稷:谷神。

    以古代帝王都祭祀社稷,後來就把社稷作為國家政權的代稱。

    ③存亡斷絕:使滅亡的國家複存,并使斷絕的子嗣得續。

    ④監臨:監督察看。

    ⑤罷(pí,皮):使……疲困,勞乏。

    ⑥瞋目:睜大眼睛怒視。

    張膽:放開膽量。

    ⑦六國:指當時的齊、楚、燕、韓、衛、趙。

    後:後代。

    ⑧樹一黨一:結為朋一黨一。

    ⑨解:瓦解、懈怠。

     陳馀乃複說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