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的名譽為羞恥。
⑦貴:推崇,崇尚。
⑧殺三良:以三位良臣為秦穆公殉葬而死。
見卷五《秦本紀》。
三良,指子車奄息、仲行、鍼虎。
⑨罪百裡奚:百裡奚原是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從捉住他的楚人那裡贖回來并“授之國政”的(見卷五《秦本紀》),其獲罪為秦穆公所殺事,不見于史而《風俗通·皇霸篇》有載。
⑩立号曰“缪”:谥号叫“缪”。
“缪”作為谥号,有二音二義。
一是音、義均同“穆”,為美谥;二是音、義均同“缪”,為惡谥,有缪誤的意思。
蒙毅認為是惡谥。
?因攻邯鄲事,白起與秦王意見不合,被賜死。
(詳見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
?太子少傅費無忌以無一寵一于太子,常讒惡太子,後又誣陷太子謀反,楚平王召太子太傅伍奢責問,伍奢勸平王不要聽信讒言而疏遠骨肉之親。
費無忌又進讒言,謂不殺伍奢父子終為國患,平王遂殺伍奢及其子伍尚。
詳見卷四十《楚世家》、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
⒀吳王夫差與伍子胥政見不合,太宰嚭日夜在吳王面前讒言蠱惑,伍子胥被賜死。
詳見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
⒁籍:通“藉”,狼藉。
引申為名聲很壞。
一說“記其惡于“史籍”。
二世又遣使者之陽周,令蒙恬曰:“君之過多矣①,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②。
”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于秦三世矣③。
今臣将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系,其勢足以倍畔④,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⑤,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昔周成王初立,未離襁褓⑥,周公旦負王以朝,卒定天下。
及成王有病甚殆⑦,公旦自揃其爪以沉于河⑧,曰:‘王未有識,是旦執事⑨。
有罪殃,旦受其不祥⑩。
’乃書而藏之記府?,可謂信矣。
及王能治國,有賊臣言:‘周公旦欲為亂久矣,王若不備,必有大事?。
’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于楚⒀。
成王觀于記府,得周公旦沉書,乃流涕曰:‘孰為周公旦欲為亂乎!’殺言之者而反周公旦。
故《周書》曰‘必參而伍之’⒁。
今恬之宗,世無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亂⒂,内陵之道也⒃。
夫成王失而複振則卒昌;桀殺關龍逢⒄,纣殺王子比幹而不悔⒅,身死則國亡。
臣故曰過可振而谏可覺也。
察于參伍,上聖之法也。
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⒆,将以谏而死,願陛下為萬民思從道也。
”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軍⒇,不敢以将軍言聞于上也。
”蒙恬喟然太息曰(21):“我何罪于天,無過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當死矣。
起臨洮屬之遼東(22),城萬餘裡(23),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
”乃吞藥自一殺。
①君:古代對男子敬稱。
②法及:按法律牽連到,株連。
③功信:功勞,忠信。
④倍畔:即背叛。
倍,通“背”。
畔,通“叛”。
⑤義:此指君臣大義。
⑥襁褓:包一皮一皮裹嬰兒的小被。
⑦殆:危險。
⑧揃(jiǎn,剪):剪下,剪斷。
爪:手足的指甲。
⑨執事:指掌管國家大事。
⑩不祥:罪殃。
?記府:收藏文書史冊的地方。
?大事:此指叛亂。
⒀周公旦奔楚事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載有此事,而先秦典籍則無此記載。
⒁《周書》即《逸周書》,舊題《汲冢周書》。
必參而伍之:一定要參錯互交地多方詢問、反複審察。
⒂孽臣:作孽、謀亂之臣。
暗指趙高。
⒃内陵:内部自相殘害。
陵,欺侮,侵犯。
⒄桀殺關龍逢:桀是夏末暴君,作酒池糟丘,通夜飲酒,關龍逢勸谏不聽,被殺。
《莊子·人世間》、《荀子·解薮》、《呂氏春秋·必已》、《韓詩外傳》均及其事。
⒅纣殺王子比幹:殷纣王荒一婬一暴虐,比幹屢谏,被纣王剖心而死。
(見卷三《殷本紀》卷四《周本紀》。
⒆咎:罪責。
⒇诏:皇帝的命令文告。
(21)喟然:歎息的樣子。
太息:歎息。
(22)屬:連接。
(23)城:護城壕溝。
太史公曰:吾适北邊,自直道歸,行觀蒙恬所為秦築長城亭障①,塹山堙谷,通直道,固輕百姓力矣。
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瘳②,而恬為名将,不以此時強谏,振百姓之急,養老存孤③,務修衆庶之和④,而阿意興功⑤,此其兄弟遇誅,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脈哉⑥? ①亭障:邊塞堡壘。
②痍傷:創傷。
未瘳:尚未痊愈。
③存孤:慰問孤弱。
④務修衆庶之和:緻力于百姓安居樂業。
⑤阿意:迎一合君主心意。
阿:曲從,迎一合。
⑥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哪裡是因為斷絕地脈的罪過啊。
⑦貴:推崇,崇尚。
⑧殺三良:以三位良臣為秦穆公殉葬而死。
見卷五《秦本紀》。
三良,指子車奄息、仲行、鍼虎。
⑨罪百裡奚:百裡奚原是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從捉住他的楚人那裡贖回來并“授之國政”的(見卷五《秦本紀》),其獲罪為秦穆公所殺事,不見于史而《風俗通·皇霸篇》有載。
⑩立号曰“缪”:谥号叫“缪”。
“缪”作為谥号,有二音二義。
一是音、義均同“穆”,為美谥;二是音、義均同“缪”,為惡谥,有缪誤的意思。
蒙毅認為是惡谥。
?因攻邯鄲事,白起與秦王意見不合,被賜死。
(詳見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
?太子少傅費無忌以無一寵一于太子,常讒惡太子,後又誣陷太子謀反,楚平王召太子太傅伍奢責問,伍奢勸平王不要聽信讒言而疏遠骨肉之親。
費無忌又進讒言,謂不殺伍奢父子終為國患,平王遂殺伍奢及其子伍尚。
詳見卷四十《楚世家》、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
⒀吳王夫差與伍子胥政見不合,太宰嚭日夜在吳王面前讒言蠱惑,伍子胥被賜死。
詳見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
⒁籍:通“藉”,狼藉。
引申為名聲很壞。
一說“記其惡于“史籍”。
二世又遣使者之陽周,令蒙恬曰:“君之過多矣①,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②。
”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于秦三世矣③。
今臣将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系,其勢足以倍畔④,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⑤,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昔周成王初立,未離襁褓⑥,周公旦負王以朝,卒定天下。
及成王有病甚殆⑦,公旦自揃其爪以沉于河⑧,曰:‘王未有識,是旦執事⑨。
有罪殃,旦受其不祥⑩。
’乃書而藏之記府?,可謂信矣。
及王能治國,有賊臣言:‘周公旦欲為亂久矣,王若不備,必有大事?。
’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于楚⒀。
成王觀于記府,得周公旦沉書,乃流涕曰:‘孰為周公旦欲為亂乎!’殺言之者而反周公旦。
故《周書》曰‘必參而伍之’⒁。
今恬之宗,世無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亂⒂,内陵之道也⒃。
夫成王失而複振則卒昌;桀殺關龍逢⒄,纣殺王子比幹而不悔⒅,身死則國亡。
臣故曰過可振而谏可覺也。
察于參伍,上聖之法也。
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⒆,将以谏而死,願陛下為萬民思從道也。
”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軍⒇,不敢以将軍言聞于上也。
”蒙恬喟然太息曰(21):“我何罪于天,無過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當死矣。
起臨洮屬之遼東(22),城萬餘裡(23),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
”乃吞藥自一殺。
①君:古代對男子敬稱。
②法及:按法律牽連到,株連。
③功信:功勞,忠信。
④倍畔:即背叛。
倍,通“背”。
畔,通“叛”。
⑤義:此指君臣大義。
⑥襁褓:包一皮一皮裹嬰兒的小被。
⑦殆:危險。
⑧揃(jiǎn,剪):剪下,剪斷。
爪:手足的指甲。
⑨執事:指掌管國家大事。
⑩不祥:罪殃。
?記府:收藏文書史冊的地方。
?大事:此指叛亂。
⒀周公旦奔楚事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載有此事,而先秦典籍則無此記載。
⒁《周書》即《
必參而伍之:一定要參錯互交地多方詢問、反複審察。
⒂孽臣:作孽、謀亂之臣。
暗指趙高。
⒃内陵:内部自相殘害。
陵,欺侮,侵犯。
⒄桀殺關龍逢:桀是夏末暴君,作酒池糟丘,通夜飲酒,關龍逢勸谏不聽,被殺。
《
⒅纣殺王子比幹:殷纣王荒一婬一暴虐,比幹屢谏,被纣王剖心而死。
(見卷三《殷本紀》卷四《周本紀》。
⒆咎:罪責。
⒇诏:皇帝的命令文告。
(21)喟然:歎息的樣子。
太息:歎息。
(22)屬:連接。
(23)城:護城壕溝。
太史公曰:吾适北邊,自直道歸,行觀蒙恬所為秦築長城亭障①,塹山堙谷,通直道,固輕百姓力矣。
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瘳②,而恬為名将,不以此時強谏,振百姓之急,養老存孤③,務修衆庶之和④,而阿意興功⑤,此其兄弟遇誅,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脈哉⑥? ①亭障:邊塞堡壘。
②痍傷:創傷。
未瘳:尚未痊愈。
③存孤:慰問孤弱。
④務修衆庶之和:緻力于百姓安居樂業。
⑤阿意:迎一合君主心意。
阿:曲從,迎一合。
⑥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哪裡是因為斷絕地脈的罪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