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關燈


    沒等蒙毅返回,始皇走到沙丘就逝世了。

    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鎖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

    這時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經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

    趙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一寵一幸,打算立胡亥繼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懲處他而沒有袒護他,于是就産生了殺害之心。

    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劃,擁立胡亥為太子。

    太子擁立之後,派遣使者,捏造罪名,拟定公子扶蘇和蒙恬死罪。

    扶蘇自一殺後,蒙恬産生懷疑,又請求申訴。

    使者就把蒙恬交給主管官吏處理,另外派人接替他的職務。

    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擔任護軍。

    使者回來報告時,胡亥已經聽到扶蘇的死訊,當下就打算釋放蒙恬。

    趙高唯恐蒙氏再次顯貴當權執政,怨恨他們。

     蒙毅祈禱山川神靈後返回來,趙高趁機表示替胡亥盡忠獻策,想要鏟除蒙氏兄弟,就對胡亥說:“我聽說先帝很久以前就選賢用能,冊立您為太子,而蒙毅勸阻說:‘不可以。

    ’如果他知道您賢明有才能而長久拖延不讓冊立,那麼,就是既不忠實而又盅惑先帝了。

    以我愚昧的淺見,不如殺死他。

    ”胡亥聽從了趙高的話,就在代郡把蒙毅囚禁起來。

    在此以前,已經把蒙恬囚禁在陽周。

    等到秦始皇的靈車回到鹹陽,安葬以後,太子就登極即位做了二世皇帝,趙高最得一寵一信,日日夜夜毀謗蒙氏,搜羅他們罪過,檢舉彈劾他們。

     子嬰進言規勸說:“我聽說過去趙王遷殺死他的賢明臣子李牧而起用顔聚,燕王喜暗地裡采用荊轲的計謀而背棄秦國的盟約,齊王建殺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後勝的計策。

    這三位國君,都是各自因為改變舊規喪失了他們的國家而大禍殃及他們自身。

    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國的大臣和謀士,而國君打算一下子就抛棄他們,我私下認為是不可以的,我聽說草率考慮問題的人不可以治理國家,獨斷專行、自以為是的人不可以用來保全國君。

    誅殺忠良臣子而起用沒有品行節一操一的人,那是對内使大臣們不能相互信任而對外使戰士們渙散鬥志啊,我私下認為是不可以的。

    ” 胡亥聽不進子嬰的規勸。

    卻派遣禦史曲宮乘坐驿車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說:“先主要冊立太子而你卻加以阻撓,如今丞相認為你不忠誠,罪過牽連到你們家族,我不忍心,就賜予你自一殺吧,也算是很幸運了。

    你反複地考慮吧!”蒙毅回答說:“要是認為我不能博得先主的心意,那麼,我年輕時作官為宦,就能順意得一寵一,直到先主仙逝,可以說是能順應先主的心意了吧。

    要是認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麼唯有太子能陪侍先主,周遊天下,和其他的公子比起來,相差太遠了,我還有什麼懷疑的。

    先主舉用太子,是多年的深思積慮,我還有什麼話敢進谏、還有什麼計策敢謀劃呢!不是我借口來逃避死罪,隻怕牽連羞辱了先主的名譽,希望大夫為此認真考慮,讓我死于應有的罪名。

    況且順理成全,是道義所崇尚的;嚴刑殺戮,是道義所不容的。

    從前秦穆公殺死車氏三良為他殉葬,判處百裡奚以不應得的罪名,因此,他死後給予評定為‘缪’的稱号。

    昭襄王殺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死伍奢。

    吳王夫差殺了伍子胥。

    這四位國君,都犯了重大的過失,而遭到普天下人對他們的非議,認為他們的國君不賢明。

    因此,在各諸侯國中名聲狼藉。

    所以說:‘用道義治理國家的人,不殺害沒罪的臣民,而刑罰不施于無辜的人身上。

    ’希望大夫認真地考慮!”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圖,聽不進蒙毅的申訴,就把他殺了。

     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陽周,命令蒙恬說:“您的罪過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牽連到您。

    ”蒙恬說:“從我的祖先到後代子孫,為秦國累積大功,建立威信,已經三代了。

    如今我帶兵三十多萬,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勢力足夠叛亂。

    然而,我知道必死無疑卻堅守節義,是不敢辱沒祖宗的教誨,不敢忘掉先主的恩一寵一。

    從前周成王剛剛即位,還不能完全脫離小兒的背帶和布兜,周公姬旦背負着成王接受群臣的朝見,終于平定了天下。

    到成王病情嚴重得很危險的時候,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黃河,祈禱說:‘國君年幼無知,這都是我當權執政,若有罪過禍患,應該由我承受懲罰。

    ’就把這些禱祠書寫下來,收藏在檔案館裡,這可以說是非常誠信了。

    到了成王能親自治理國家時,有一奸一臣造謠說:‘周公旦想要作亂已經很久了,大王若不戒備,一定要發生大的變故。

    ’成王聽了,就大發雷霆,周公旦逃奔到楚國。

    成王到檔案館審閱檔案,發現周公旦的禱告書,就流着眼淚說:‘誰說周公旦想要作亂呢!’殺了造謠生事的那個大臣,請周公旦回歸。

    所以《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