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自己還流落他鄉,客死秦國,被天下人所恥笑。
這是由于不知人所造成的災禍。
《易經》上說:“井已經疏浚幹淨,卻沒人來喝水,這是令人難過的事。
國君若是聖明,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
”而懷王是如此不明,那裡配得到幸福啊! 令尹子蘭聽到以上情況勃然大怒,最終還是讓上官大夫去向頃襄王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一生氣,就把屈原放逐了。
屈原來到江邊,披頭散發在荒野草澤上一邊走,一邊悲憤長吟。
臉色憔悴,形體幹瘦。
一位漁翁看到他,就問道:“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嗎?為什麼到這裡來呢?”屈原說:“全社會的人都污濁而隻有我是幹淨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隻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
”漁翁說:“一個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對事物的看法并非一成不變,而是能随着世俗風氣而轉移,全社會的人都污濁,你為什麼不在其中随波逐流?大家都昏沉大醉,你為什麼不在其中吃點殘羹剩酒呢?為什麼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讨了個被流放的下場呢?”屈原回答說:“我聽說過,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身軀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塵土抖幹淨,人們又有誰願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我甯願跳入江水長流之内,葬身魚腹之中,也不讓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 于是,屈原寫下了作品《懷沙》,其中這樣寫道: 陽光強烈的初夏呀,草木茂盛地生長。
悲傷總是充滿胸膛啊,我急匆匆來到南方。
眼前是一片茫茫啊,沉寂得毫無聲響。
我的心情沉郁悲慨啊,這令人傷心日子又實在太長。
撫心反省而無過錯啊,蒙冤自抑而無懼。
想把方木削成圓木啊,但正常法度不可改易。
抛開正路而走斜徑啊,那将為君子所鄙棄。
明确規範,牢記法度啊,往日的初衷決不反悔。
品一性一忠厚,心地端正,為君子所贊美。
巧匠不揮動斧頭砍削啊,誰能看出是否合乎标準。
黑色的花紋放在幽暗之處啊,盲人會說花紋不鮮明;離婁稍微一瞥就看得非常清楚啊,盲人反說他是失明無光。
事情竟是如此的黑白混淆啊,上下颠倒。
鳳凰被關進籠子裡啊,雞和野雉卻在那裡飛跳。
美玉和粗石被摻雜在一起啊,竟有人認為二者也差不了多少。
那些幫派小人卑鄙嫉妒啊,全然不了解我的高尚情一操一。
任重道遠負載太多啊,沉陷阻滞不能向前。
身懷美玉品德高啊,處境困窘向誰獻?城中群狗胡亂叫啊,以為少見為怪就叫喚。
诽謗英俊疑豪傑啊,這本來就是小人的醜态。
外表粗疏内心樸實啊,衆人不知我的異彩。
未雕飾的材料被丢棄啊,沒人知道我所具有的知慧和品德。
我注重仁與義的修養啊,并把恭謹忠厚來加強。
虞舜已不可再遇啊,又有誰知道我從容堅持自己的志向。
古代的聖賢也難得同世而生啊,又有誰能了解其中緣由?商湯夏禹距今是何其久遠啊,渺茫無際難以追攀。
強壓住悲憤不平啊,抑制内心而使自己更加堅強。
遭受憂患而不改變初衷啊,隻希望我的志向成為後人效法的榜樣。
我又順路北行啊,迎着昏暗将盡的陽光。
含憂郁而強作歡顔啊,死亡就在前面不遠的地方。
尾聲:浩蕩的沅江、湘江水啊,不停地流淌翻湧着波一浪一。
道路漫長而又昏暗啊,前程又是何等的恍忽渺茫。
我懷着長久的悲傷歌吟不止啊,慨然歎息終此世。
世上沒人了解我啊,誰能聽我訴衷腸?情一操一高尚品質美啊,芬芳潔白世無雙。
伯樂早已死去啊,千裡馬誰能識别它是駿良?人生一世秉承命運啊,各有各的不同安排。
内心堅定心胸廣啊,别的還有什麼值得畏懼!重重憂傷長感慨啊,永世長歎無盡哀。
世道混濁知音少啊,人心叵測内難猜。
人生在世終須死啊,對自己的生命就不要太珍一愛一。
明白告知世君子啊,我将永為人模楷。
于是,屈原就懷抱石頭,投入汨羅江自一殺而死。
屈原死後,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他們都一愛一好文學而以擅長辭賦著名。
但他們都隻學習了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而最終沒人敢像屈原那樣直言勸谏。
此後楚國一天比一天弱小,幾十年之後終于被秦國消滅。
自從屈原沉江而死一百多年之後,漢朝有個賈生,在擔任長沙王太傅時,經過湘水,寫一篇辭賦投入江中,以此祭吊屈原。
賈生名叫賈誼,是洛陽人。
在十八歲時就因誦讀詩書會寫文章而聞名當地。
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時,聽說賈誼才學優異,就把他召到衙門任職,并非常器重。
漢文帝剛即位時,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政績卓著,為全國第一,而且和李斯同鄉,又曾向李斯學習過,于是就征召他擔任廷尉。
吳廷尉就推薦賈誼年輕有才,能一精一通諸子百家的學問。
這樣,漢文帝就征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之職。
當時賈誼二十有餘,在博士中最為年輕。
每次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讨論一些問題,那些年長的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說,而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
博士們都認為賈生才能傑出,無與倫比。
漢文帝也非常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漢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該改正曆法、變易服色、訂立制度、決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種儀法,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創設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
漢文帝剛剛即位,謙虛退讓而來不及實行。
但此後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都是賈誼的主張。
于是漢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
而绛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謗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紀輕而學識淺,隻想獨攬大權,把政事弄得一一團一糟。
”此後,漢文帝于是就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
賈誼向文帝告辭之後,前往長沙赴任,他聽說長沙地勢低窪,氣侯潮一濕,自認為壽命不會很長,又是因為被貶至此,内心非常不愉快。
在渡湘水的時候,寫下一篇辭賦來憑吊屈原,賦文這樣說: 我恭奉天子诏命,帶罪來到長沙任職。
曾聽說過屈原啊,是自沉汨羅江而長逝。
今天我來到湘江邊上,托江水來敬吊先生的英靈。
遭遇紛亂無常的社會,才一逼一十得您自一殺失去生命。
啊呀,太令人悲傷啦!正趕上那不幸的年代。
鸾鳳潛伏隐藏,鸱枭卻自在翺翔。
不才之人尊貴顯赫,阿谀奉承之輩得志猖狂;聖賢都不能順随行一事啊,方正的人反屈居下位。
世人竟稱伯夷貪婪,盜跖廉潔;莫邪寶劍太鈍,鉛刀反而是利刃。
唉呀呀!先生您真是太不幸了,平白遭此橫禍!丢棄了周代傳國的無價鼎,反把破瓠當奇貨。
駕着疲憊的老牛和跛驢,卻讓駿馬垂着兩耳拉鹽車。
好端端的禮帽當鞋墊,這樣的日子怎能長?哎呀,真苦了屈先生,唯您遭受這飛來禍! 尾聲:算了吧!既然國人不了解我,抑郁不快又能和誰訴說?鳳凰高飛遠離去,本應如此自引退。
效法神龍隐淵底,深藏避禍自一愛一惜。
韬光晦迹來隐處,豈能與螞蟻、水蛭、蚯蚓為鄰居?聖人品德最可貴,遠離濁世而自隐匿。
若是良馬可拴系,怎說異于犬羊類!世态紛亂遭此禍,先生自己也有責。
遊曆九州任擇君,何必對故都戀戀不舍?鳳凰飛翔千仞上,看到有德之君才下來栖止。
一旦發現危險兆,振翅高飛遠離去。
狹小污濁的小水坑,怎能容得下吞舟大魚?橫絕江湖的大魚,最終還要受制于蝼蟻。
賈誼在擔任長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支鸮鳥飛進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邊。
楚國人把鸮叫做“服”。
賈誼原來就是因被貶來到長沙,而長沙又地勢低窪,氣候潮一濕,所以自認為壽命不長,悲痛傷感,就寫下了一篇賦來自我安慰。
賦文寫道: 丁卯年四月初夏,庚子日太陽西斜的時分,有一支貓頭鷹飛進我的住所,它在座位旁邊停下,樣子是那樣的自在安閑。
奇怪之鳥進我家,私下疑怪是為啥。
打開卦書來占蔔,上面載有這樣的話,“野鳥飛入住舍呀,主人将會離開家”。
請問?鳥啊,“我離開這裡将去何方?是吉,就請告我;是兇,也請告我是什麼禍殃。
生死遲速有定數啊,請把期限對我說端詳。
”?鳥聽罷長歎息,擡頭振翅已會意。
?嘴巴不能說話,請以意相示自推度。
天地萬物長變化,本來無有終止時。
如渦流旋轉,反複循環。
外形内氣轉化相續,演變如蟬蛻化一般。
其道理深微無窮,言語哪能說得周遍。
禍當中傍倚着福,福當中也埋藏着禍。
憂和喜同聚一起,吉和兇同在一個領域。
當年吳國是何等的強大,但吳王夫差卻以此而敗亡。
越國敗處會稽,勾踐以此稱霸于世。
李斯遊秦順利成功,卻終于遭受五刑。
傅說原為一刑徒,後來卻成武丁相。
禍對于福來說,與繩索互相纏繞有什麼不同?天命無法詳解說,誰能預知它的究竟?水成激流來勢猛,箭遇強力射得遠。
萬物循環往複長激蕩,運動之中相互起變化。
雲升雨降多反複,錯綜變幻何紛繁。
天地運轉造萬物,漫無邊際何浩瀚。
天道高深不可預測,凡人思慮難以謀算。
生死的遲早都由命,誰能知其到來時? 何況天地為巨爐,自然本為司爐工。
陰陽運轉是爐炭,世間萬物皆為銅。
其中聚散或生滅,哪有常規可尋蹤?錯綜複雜多變化,未曾見過有極終。
成|人亦為偶然事,不足珍一愛一慕長生。
縱然死去化異物,又何足憂慮心膽驚!小智之人顧自己,鄙薄外物重己身。
通人達觀何大度,死生禍福無不宜。
貪夫為财賠一性一命,烈士為名忘死生。
喜好虛名者為權勢而死,平民百姓又怕死貪生。
而被名利所誘一惑、被貧賤所一逼一十迫的人,為了鑽營而奔走西東。
而道德修養極高的人,不被物欲所屈
這是由于不知人所造成的災禍。
《易經》上說:“井已經疏浚幹淨,卻沒人來喝水,這是令人難過的事。
國君若是聖明,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
”而懷王是如此不明,那裡配得到幸福啊! 令尹子蘭聽到以上情況勃然大怒,最終還是讓上官大夫去向頃襄王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一生氣,就把屈原放逐了。
屈原來到江邊,披頭散發在荒野草澤上一邊走,一邊悲憤長吟。
臉色憔悴,形體幹瘦。
一位漁翁看到他,就問道:“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嗎?為什麼到這裡來呢?”屈原說:“全社會的人都污濁而隻有我是幹淨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隻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
”漁翁說:“一個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對事物的看法并非一成不變,而是能随着世俗風氣而轉移,全社會的人都污濁,你為什麼不在其中随波逐流?大家都昏沉大醉,你為什麼不在其中吃點殘羹剩酒呢?為什麼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讨了個被流放的下場呢?”屈原回答說:“我聽說過,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身軀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塵土抖幹淨,人們又有誰願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我甯願跳入江水長流之内,葬身魚腹之中,也不讓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 于是,屈原寫下了作品《懷沙》,其中這樣寫道: 陽光強烈的初夏呀,草木茂盛地生長。
悲傷總是充滿胸膛啊,我急匆匆來到南方。
眼前是一片茫茫啊,沉寂得毫無聲響。
我的心情沉郁悲慨啊,這令人傷心日子又實在太長。
撫心反省而無過錯啊,蒙冤自抑而無懼。
想把方木削成圓木啊,但正常法度不可改易。
抛開正路而走斜徑啊,那将為君子所鄙棄。
明确規範,牢記法度啊,往日的初衷決不反悔。
品一性一忠厚,心地端正,為君子所贊美。
巧匠不揮動斧頭砍削啊,誰能看出是否合乎标準。
黑色的花紋放在幽暗之處啊,盲人會說花紋不鮮明;離婁稍微一瞥就看得非常清楚啊,盲人反說他是失明無光。
事情竟是如此的黑白混淆啊,上下颠倒。
鳳凰被關進籠子裡啊,雞和野雉卻在那裡飛跳。
美玉和粗石被摻雜在一起啊,竟有人認為二者也差不了多少。
那些幫派小人卑鄙嫉妒啊,全然不了解我的高尚情一操一。
任重道遠負載太多啊,沉陷阻滞不能向前。
身懷美玉品德高啊,處境困窘向誰獻?城中群狗胡亂叫啊,以為少見為怪就叫喚。
诽謗英俊疑豪傑啊,這本來就是小人的醜态。
外表粗疏内心樸實啊,衆人不知我的異彩。
未雕飾的材料被丢棄啊,沒人知道我所具有的知慧和品德。
我注重仁與義的修養啊,并把恭謹忠厚來加強。
虞舜已不可再遇啊,又有誰知道我從容堅持自己的志向。
古代的聖賢也難得同世而生啊,又有誰能了解其中緣由?商湯夏禹距今是何其久遠啊,渺茫無際難以追攀。
強壓住悲憤不平啊,抑制内心而使自己更加堅強。
遭受憂患而不改變初衷啊,隻希望我的志向成為後人效法的榜樣。
我又順路北行啊,迎着昏暗将盡的陽光。
含憂郁而強作歡顔啊,死亡就在前面不遠的地方。
尾聲:浩蕩的沅江、湘江水啊,不停地流淌翻湧着波一浪一。
道路漫長而又昏暗啊,前程又是何等的恍忽渺茫。
我懷着長久的悲傷歌吟不止啊,慨然歎息終此世。
世上沒人了解我啊,誰能聽我訴衷腸?情一操一高尚品質美啊,芬芳潔白世無雙。
伯樂早已死去啊,千裡馬誰能識别它是駿良?人生一世秉承命運啊,各有各的不同安排。
内心堅定心胸廣啊,别的還有什麼值得畏懼!重重憂傷長感慨啊,永世長歎無盡哀。
世道混濁知音少啊,人心叵測内難猜。
人生在世終須死啊,對自己的生命就不要太珍一愛一。
明白告知世君子啊,我将永為人模楷。
于是,屈原就懷抱石頭,投入汨羅江自一殺而死。
屈原死後,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他們都一愛一好文學而以擅長辭賦著名。
但他們都隻學習了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而最終沒人敢像屈原那樣直言勸谏。
此後楚國一天比一天弱小,幾十年之後終于被秦國消滅。
自從屈原沉江而死一百多年之後,漢朝有個賈生,在擔任長沙王太傅時,經過湘水,寫一篇辭賦投入江中,以此祭吊屈原。
賈生名叫賈誼,是洛陽人。
在十八歲時就因誦讀詩書會寫文章而聞名當地。
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時,聽說賈誼才學優異,就把他召到衙門任職,并非常器重。
漢文帝剛即位時,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政績卓著,為全國第一,而且和李斯同鄉,又曾向李斯學習過,于是就征召他擔任廷尉。
吳廷尉就推薦賈誼年輕有才,能一精一通諸子百家的學問。
這樣,漢文帝就征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之職。
當時賈誼二十有餘,在博士中最為年輕。
每次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讨論一些問題,那些年長的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說,而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
博士們都認為賈生才能傑出,無與倫比。
漢文帝也非常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漢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該改正曆法、變易服色、訂立制度、決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種儀法,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創設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
漢文帝剛剛即位,謙虛退讓而來不及實行。
但此後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都是賈誼的主張。
于是漢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
而绛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謗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紀輕而學識淺,隻想獨攬大權,把政事弄得一一團一糟。
”此後,漢文帝于是就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
賈誼向文帝告辭之後,前往長沙赴任,他聽說長沙地勢低窪,氣侯潮一濕,自認為壽命不會很長,又是因為被貶至此,内心非常不愉快。
在渡湘水的時候,寫下一篇辭賦來憑吊屈原,賦文這樣說: 我恭奉天子诏命,帶罪來到長沙任職。
曾聽說過屈原啊,是自沉汨羅江而長逝。
今天我來到湘江邊上,托江水來敬吊先生的英靈。
遭遇紛亂無常的社會,才一逼一十得您自一殺失去生命。
啊呀,太令人悲傷啦!正趕上那不幸的年代。
鸾鳳潛伏隐藏,鸱枭卻自在翺翔。
不才之人尊貴顯赫,阿谀奉承之輩得志猖狂;聖賢都不能順随行一事啊,方正的人反屈居下位。
世人竟稱伯夷貪婪,盜跖廉潔;莫邪寶劍太鈍,鉛刀反而是利刃。
唉呀呀!先生您真是太不幸了,平白遭此橫禍!丢棄了周代傳國的無價鼎,反把破瓠當奇貨。
駕着疲憊的老牛和跛驢,卻讓駿馬垂着兩耳拉鹽車。
好端端的禮帽當鞋墊,這樣的日子怎能長?哎呀,真苦了屈先生,唯您遭受這飛來禍! 尾聲:算了吧!既然國人不了解我,抑郁不快又能和誰訴說?鳳凰高飛遠離去,本應如此自引退。
效法神龍隐淵底,深藏避禍自一愛一惜。
韬光晦迹來隐處,豈能與螞蟻、水蛭、蚯蚓為鄰居?聖人品德最可貴,遠離濁世而自隐匿。
若是良馬可拴系,怎說異于犬羊類!世态紛亂遭此禍,先生自己也有責。
遊曆九州任擇君,何必對故都戀戀不舍?鳳凰飛翔千仞上,看到有德之君才下來栖止。
一旦發現危險兆,振翅高飛遠離去。
狹小污濁的小水坑,怎能容得下吞舟大魚?橫絕江湖的大魚,最終還要受制于蝼蟻。
賈誼在擔任長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支鸮鳥飛進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邊。
楚國人把鸮叫做“服”。
賈誼原來就是因被貶來到長沙,而長沙又地勢低窪,氣候潮一濕,所以自認為壽命不長,悲痛傷感,就寫下了一篇賦來自我安慰。
賦文寫道: 丁卯年四月初夏,庚子日太陽西斜的時分,有一支貓頭鷹飛進我的住所,它在座位旁邊停下,樣子是那樣的自在安閑。
奇怪之鳥進我家,私下疑怪是為啥。
打開卦書來占蔔,上面載有這樣的話,“野鳥飛入住舍呀,主人将會離開家”。
請問?鳥啊,“我離開這裡将去何方?是吉,就請告我;是兇,也請告我是什麼禍殃。
生死遲速有定數啊,請把期限對我說端詳。
”?鳥聽罷長歎息,擡頭振翅已會意。
?嘴巴不能說話,請以意相示自推度。
天地萬物長變化,本來無有終止時。
如渦流旋轉,反複循環。
外形内氣轉化相續,演變如蟬蛻化一般。
其道理深微無窮,言語哪能說得周遍。
禍當中傍倚着福,福當中也埋藏着禍。
憂和喜同聚一起,吉和兇同在一個領域。
當年吳國是何等的強大,但吳王夫差卻以此而敗亡。
越國敗處會稽,勾踐以此稱霸于世。
李斯遊秦順利成功,卻終于遭受五刑。
傅說原為一刑徒,後來卻成武丁相。
禍對于福來說,與繩索互相纏繞有什麼不同?天命無法詳解說,誰能預知它的究竟?水成激流來勢猛,箭遇強力射得遠。
萬物循環往複長激蕩,運動之中相互起變化。
雲升雨降多反複,錯綜變幻何紛繁。
天地運轉造萬物,漫無邊際何浩瀚。
天道高深不可預測,凡人思慮難以謀算。
生死的遲早都由命,誰能知其到來時? 何況天地為巨爐,自然本為司爐工。
陰陽運轉是爐炭,世間萬物皆為銅。
其中聚散或生滅,哪有常規可尋蹤?錯綜複雜多變化,未曾見過有極終。
成|人亦為偶然事,不足珍一愛一慕長生。
縱然死去化異物,又何足憂慮心膽驚!小智之人顧自己,鄙薄外物重己身。
通人達觀何大度,死生禍福無不宜。
貪夫為财賠一性一命,烈士為名忘死生。
喜好虛名者為權勢而死,平民百姓又怕死貪生。
而被名利所誘一惑、被貧賤所一逼一十迫的人,為了鑽營而奔走西東。
而道德修養極高的人,不被物欲所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