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睢蔡澤列傳第十九

關燈
傷害樹心;封地城邑太大就要危害國都,擡高臣屬就會壓抑君主。

    ’從前崔杼、淖齒在齊國專權,崔杼射中齊莊公的大一腿并殺死了他,淖齒一抽一了齊湣王的筋又把他懸吊在廟梁上,一一夜就吊死了。

    李兌在趙國專權,把趙武靈王囚禁在沙丘的宮裡,一百天被困餓而死。

    如今我聽說秦國的太後、穰侯專權,高陵君、華陽君和泾陽君相幫同,最終是不要秦王的,這也就是淖齒、李兌一類的人物啊。

    再說夏、商、周三代亡國的原因,就是君主把大權全都交給一寵一臣,恣意飲酒縱一情遊獵,不理朝政。

    他們授權任職的一寵一臣,一個個妒賢嫉能,瞞上欺下,謀取私利,從不為君主考慮,可是君主又不醒悟,因此喪失了自己的國家。

    如今秦國從小鄉官到各個大官吏,再到大王的左右侍從,沒有一個不是相國穰侯的親信。

    我看到大王在朝廷孤單一人,我暗自替您害怕,在您之後,擁有秦國的怕不是您的子孫了。

    ”昭王聽了這番話如夢初醒大感驚懼,說:“說得對。

    ”于是廢棄了太後,把穰侯、高陵君以及華陽君、泾陽君驅逐出國都。

    秦昭王就任命範睢為相國。

    收回了穰侯的相印,讓他回到封地陶邑去,由朝廷派給車子和牛幫他拉東西遷出國都,裝載東西的車子有一千多輛。

    到了國都關卡,守關官吏檢查他的珍寶器物,發現珍貴奇異的寶物比國君之家還要多。

     秦昭王把應城封給範睢,封号稱應侯。

    這個時候,是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

     範睢做了秦國相國之後,秦國人仍稱他叫張祿,而魏國人對此毫無所知,認為範睢早已死了。

    魏王聽到秦國即将向東攻打韓、魏兩國的消息,便派須賈出使秦國。

    範睢得知須賈到了秦國,便隐蔽了相國的身分改裝出行,他穿着破舊的衣服偷空步行到客館,見到了須賈。

    須賈一見範睢不禁驚愕道:“範叔原來沒有災禍啊!”範睢說:“是啊。

    ”須賈笑着說:“範叔是來秦國遊說的吧?”範睢答道:“不是的。

    我前時得罪了魏國宰相,所以流落逃跑到這裡,怎麼能還敢遊說呢!”須賈問道:“如今你幹些什麼事?”範睢答道:“我給人家當差役。

    ”須賈聽了有些憐憫他,便留下範睢一起坐下吃飯,又不無同情地說:“範叔怎麼竟貧寒到這個樣子!”于是就取出了自己一件粗絲袍送給了他。

    須賈趁便問道:“秦國的相國張君,你知道他吧。

    我聽說他在秦王那裡很得一寵一,有關天下的大事都由相國張君決定。

    這次我辦的事情成敗也都取決于張君。

    你這個年輕人有沒有跟相國張君熟悉的朋友啊?”範睢說:“我的主人很熟悉他。

    就是我也能求見的,請讓我把您引見給張君。

    ”須賈很不以為然地說:“我的馬病了,車軸也斷了,不是四匹馬拉的大車,我是決不出門的。

    ”範睢說:我願意替您向我的主人借來四匹馬拉的大車。

    ” 範睢回去弄來四匹馬拉的大車,并親自給須賈駕車,直進了秦國相府。

    相府裡的人看到範睢駕着車子來了,有些認識他的人都回避離開了。

    須賈見到這般情景感到很奇怪。

    到了相國辦公地方的門口,範睢對須賈說:“等等我,我替您先進去向相國張君通報一聲。

    ”須賈就在門口等着,拽着馬缰繩等了很長時間不見人來,便問門卒說:“範叔進去很長時間了不出來,是怎麼回事?”門卒說:“這裡沒有範叔。

    ”須賈說:“就是剛才跟我一起乘車進去的那個人。

    ”門卒說:“他就是我們相國張君啊。

    ”須賈一聽大驚失色,自知被诓騙進來,就趕緊脫掉上衣光着膀子雙膝跪地而行,托門卒向範睢認罪。

    于是範睢派人挂上盛大的帳幕,召來許多侍從,才讓須賈上堂來見。

    須賈見到範睢連叩響頭口稱死罪,說:“我沒想到您靠自己的能力達到這麼高的尊位,我不敢再讀天下的書,也不敢再參與天下的事了。

    我犯下了應該煮殺的大罪,把我抛到荒涼野蠻的胡貉地區我也心甘情願,讓我活讓我死隻聽憑您的決定了!”範睢說:“你的罪狀有多少?”須賈連忙答道:“拔下我的頭發來數我的罪過,也不夠數。

    ”範睢說:“你的罪狀有三條。

    從前楚昭王時申包一皮一皮胥為楚國謀劃打退了吳國軍隊,楚王把楚地的五千戶封給他作食邑,申包一皮一皮胥推辭不肯接受,因為他的祖墳安葬在楚國,打退吳軍也可保住他的祖墳。

    現在我的祖墳在魏國,可是你前時認為我對魏國有外心暗通齊國而在魏齊面前說我的壞話,這是你的第一條罪狀。

    當魏齊把我扔到廁所裡肆意侮辱我時,你不加制止,這是第二條罪狀。

    更有甚者你喝醉之後往我身上撒尿,你何等的忍心啊?這是第三條罪狀。

    但是你之所以能不被處死,是因為從今天你贈我一件粗絲袍看還有點老朋友的依戀之情,所以給你一條生路,放了你。

    ”于是辭開須賈,結束了會見。

    随即範睢進宮把事情的原委報告了昭王,決定不接受魏國來使,責令須賈回國。

     須賈去向範睢辭行,範睢便大擺宴席,請來所有諸侯國的使臣,與他同坐堂上,酒菜飯食擺設得很豐盛。

    而讓須賈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一槽草豆摻拌的飼料,又命令兩個受過墨刑的犯人在兩旁夾一着,像馬一樣喂他吃飼料。

    範睢責令他道:“給我告訴魏王,趕快把魏齊的腦袋拿來!不然的話,我就要屠平大梁。

    ”須賈回到魏國,把情況告訴了魏齊,魏齊大為驚恐,便逃到了趙國,躲藏在平原君的家裡。

     範睢擔任了秦相之後,王稽曾經對範睢說:“事情不可預知的有三件,毫無辦法的也有三件。

    君王說不定那一天死去,這是不可預知的第一件事情。

    您突然死去,這是不可預知的第二件事情。

    假使我突然去,這是不可預知的第三件事情。

    如果君王有一天死去了,您即使因我沒被君王重用而感到遺憾,那是毫無辦法的。

    如果您突然死去了,您即使為還未報答我而感到遺憾,也是毫無辦法的。

    假使我突然死去了,您即使因不曾及時推薦我而感到遺憾,也是毫無辦法的。

    ”範睢聽了悶悶不樂,就入宮向秦王進言說:“不是王稽對秦國的忠誠,就不能把我帶進函谷關;不是大王的賢能聖明,就不能使我如此顯貴。

    如今我的官位做到了相國,爵位已經封到列候,可是王稽還僅是個谒者,這該不是他帶我進關的本意吧。

    ”秦昭王便召見了王稽,任命他做河東郡守,并且允許他三年之内可以不向朝廷彙報郡内的政治、經濟情況。

    範睢又向秦昭王舉薦曾保護過他的鄭安平,昭王便任命鄭安平為将軍。

    範睢于是散發家裡的财物,用來報答所有那些曾經幫助過他而處境困苦的人。

    凡是給過他一頓飯吃的小恩小惠他是必定報答的,而瞪過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報複的。

     範睢任秦相的第二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二年(前265),秦國向東進攻韓國的少曲和高平,拿下了這兩個城邑。

     秦昭王聽說魏齊藏在平原君的家裡,想替範睢一定報這個仇,就假裝交好寫了一封信給平原君說:“我久聞您為人有高尚的道德情義,希望跟您交個像平民百姓一樣無拘無束的知心朋友,您肯光臨我這裡小住幾日的話,我願同您開懷暢飲十天。

    ”平原君本就畏懼秦國,看了信又認為秦昭王真的有意交好,便到秦國見了秦昭王。

    昭王陪着平原君宴飲了幾天,便對平原君說:“從前周文王得到呂尚尊他為太公,齊桓公得到管夷吾尊他為仲父,如今範先生也是我的叔父啊。

    範先生的仇人住在您家裡,希望您派人把他的腦袋取來;不然的話,我就不讓您出函谷關。

    ”平原君說:“顯貴了還要交低賤的朋友,是為了不忘低賤時的情誼;豪富了還要交貧困的朋友,是為了不忘貧困時的友情。

    魏齊,是我的朋友,即使他在我家,我也決不會把他交出來,何況現在他根本不在我家呢。

    ”昭王又給趙國國君寫了一封信說:“大王的弟弟在我秦國這裡,而範先生的仇人魏齊就在平原君家裡。

    大王派人趕快拿他的腦袋來;不然的話,我要發動軍隊攻打趙國,而且不把大王的弟弟放出函谷關。

    ”趙孝成王看了信就派士兵包一皮一皮圍了平原君的家宅,危急中,魏齊連夜逃出了平原君家,見到了趙國宰相虞卿。

    虞卿估計趙王不可能說服,就解下自己的相印,跟魏齊一起逃出了趙國,兩人抄小路奔逃,想來想去幾個諸侯國都沒有能急人之難而可以投靠的人,就又奔回大梁,打算通過信陵君投奔到楚國去。

    信陵君聽到了這個消息,由于害怕秦國找上門來,有些猶豫不決不肯接見他們,就向周圍的人說:“虞卿這個人怎麼樣?”當時侯嬴也在旁邊,就回答說:“人固然很難被别人了解,可了解别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個虞卿腳踏草鞋,肩搭雨傘,遠行而到趙國,第一次見趙王,趙王賜給他白璧一對,黃金百兩;第二次見趙王,趙王任命他為上卿;第三次見趙王,終于得到相印,被封為萬戶侯。

    當前,天下人都争着了解虞卿的為人。

    魏齊走投無路時投奔了虞卿,虞卿根本不把自己的高官厚祿看在眼裡,解下相印,抛棄萬戶侯的爵位而與魏齊逃走。

    能把别人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來投奔您,您還問‘這個人怎麼樣’。

    人固然很難被别人了解,了解别人也實在不容易啊!”信陵君聽了這番話分明有譏諷自己的意味深感慚愧,趕快驅車到郊外去迎接他們。

    可是魏齊聽到的是信陵君當初不大肯接見他的消息,便一怒之下刎頸自一殺了。

    趙王得知魏齊自一殺身亡,終于取了他的腦袋送到秦國。

    秦昭王這才放平原君回趙。

     昭王四十三年(前264),秦國進攻韓國的汾陉,奪取了它,并在靠着黃河邊上的廣武山築城。

     五年之後,昭王采用應侯的謀略,施行反間計使趙國大上其當,趙國因為這個緣故,讓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代替廉頗統帥軍隊。

    結果秦軍在長平大敗趙國軍隊,進而圍攻邯鄲。

    此後不久應侯與武安君白起結下了怨仇,就向昭王進讒言而把白起殺了。

    于是昭王任用鄭安平,派他領兵攻打趙國。

    鄭安平在戰場上反被趙軍一團一團一圍住,情況危急,他帶領二萬人投降了趙國。

    對此應侯自知罪責難逃,就跪在草墊上請求懲處治罪。

    按照秦國法令,舉薦了官員而被舉薦的官員犯了罪,那麼舉薦人也同樣按被舉薦官員的罪名治罪。

    這樣應侯應判逮捕父、母、妻三族的罪刑。

    可是秦昭王恐怕傷害了應侯的感情,就下令國都内:“有敢于議論鄭安平事的,一律按鄭安平的罪名治罪。

    ”同時加賞相國應侯更為豐厚的食物,來使應侯安心順意。

    此後二年,王稽做河東郡守,曾與諸侯有勾結,因犯法而被誅殺。

    為此,應侯一天比一天懊喪。

     後來,有一天昭王上朝時不斷歎息,應侯走上前去說:“我聽說‘人主憂慮是臣下的恥辱,人主受辱是臣下的死罪’。

    今天大王當朝處理政務而如此憂慮,我請求治我的罪。

    ”昭王說:“我聽說楚國的鐵劍鋒利而歌舞演技拙劣。

    這個國家的鐵劍鋒利那麼士兵就勇敢,它的歌舞演技拙劣那麼國君的謀計必定深遠。

    心懷深遠的謀略而指揮勇敢的士兵,我恐怕楚國要在秦國身上打算盤。

    辦事不早作準備,就不能夠應付突然的變化。

    如今武安君已經死去,而鄭安平等人叛變了,國内沒有能征善戰的大将而國外敵對國家很多,我因此憂慮。

    ”昭王說這番話意思是激發鼓勵應侯。

    而應侯聽了卻感到恐懼,也想不出什麼辦法來。

    蔡澤得知這種情況,便從燕國來到秦國。

     蔡澤,是燕國人。

    曾周遊列國從師學習并向許多大小諸侯謀求官職,但沒有得到信用。

    有一次他請唐舉相面,說:“我聽說先生給李兌相面,說‘一百天内将掌握一國的大權’,有這事嗎?”唐舉回答說:“有這事。

    ”蔡澤說:“象我這樣的人你看怎麼樣?”唐舉仔細地看了一番便笑着說:“先生是朝天鼻,端肩膀,凸額頭,塌鼻梁,羅圈腿。

    我聽說聖人不在貌相,大概說的是先生吧?”蔡澤知道唐舉是跟自己開玩笑,就說:“富貴那是我本來就有的,我所不知道的是壽命的長短,希望聽聽你的說法。

    ”唐舉說:“先生的壽命,從今以後還有四十三歲。

    ”蔡澤笑着表示感謝便走開了,随後對他的車夫說:“我端着米飯吃肥肉,趕着馬車奔馳,手抱黃金大印,腰系紫色絲帶,在人主面前備受尊重,享受榮華富貴,四十三年該滿足了。

    ”便離開燕國到了趙國,但被趙國趕了出來。

    随即前去韓國、魏國,路上遇着強盜搶走了他的鍋鼎之類的炊具。

    他聽說應侯舉薦的鄭安平和王稽都在秦國犯下大罪,應侯内心慚愧擡不起頭來,蔡澤向西來到秦國。

     他準備去拜見秦昭王,先派人在應侯面前揚言一番來激怒應侯說:“燕國來的賓客蔡澤,那是個天下見識超群,極富辯才的智謀之士。

    他隻要一見秦王,秦王必定使您處于困境而剝奪您的權位。

    ”應侯聽這些話,說:“五帝三代的事理,諸子百家的學說,我是都通曉的,許多人的巧言雄辯,我都能折服他們,這個人怎麼能使我難堪而奪取我的權位呢?”于是就派人去召蔡澤來。

    蔡澤進來了,隻向應侯作了個揖。

    應侯本來就不痛快,等見了蔡澤,看他又如此傲慢,應侯就斥責他說:“你曾揚言要取代我做秦相,可曾有這種事嗎?”蔡澤回答說:“有的。

    ”應侯說:“讓我聽聽你的說法。

    ”蔡澤說:“呦!您認識問題怎麼這麼遲鈍啊!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各自完成了它的使命就自動退去。

    人的身一體各個部分都很健壯,手腳靈活,耳朵聽得清,眼睛看得明,心神聰慧,這難道不是士人的願望嗎?”應侯說:“是的。

    ”蔡澤說:“以仁為本,主持正義,推行正道,廣施恩德,願在天下實現自己的志向,天下人擁護一愛一戴而尊敬仰慕他,都希望讓他做君主,這難道不是善辯明智之士所期望的嗎?”應侯說:“是的。

    ”蔡澤又說:“位居富貴顯赫榮耀,治理一切事物,使它們都能各得其所;一性一命活得長久,平安度過一生而不會夭折;天下都繼承他的傳統,固守他的事業,并永遠流傳下去;名聲與實際相符完美無缺,恩澤遠施千裡之外,世世代代稱贊他永不斷絕,與天地一樣長久:這難道不是推行正道廣施恩德的效果而聖人所說的吉祥善事的嗎?”應侯說:“是的。

    ” 蔡澤說:“至于說到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越國的大夫文種,他們的悲慘結局也可羨慕嗎?”應侯知道蔡澤要用這些話來堵自己的嘴,從而說服自己,便故意狡辯說:“為什麼不可以?那個公孫鞅奉事秦孝公,終身沒有二心,一心為公家而毫不顧念自身;設置刀鋸酷刑來禁絕一奸一詐邪惡,切實論賞行罰以達到國家太平;剖露忠心,昭示真情,蒙受着怨恨指責,誘騙老朋友,捉住魏公子卬,使秦國的國家安定,百姓獲利,終于為秦國擒敵将,破敵軍,開拓了千裡之遙的疆城。

    吳起奉事楚悼王,使私人不能損害公家,一奸一佞讒言不能蔽塞忠臣,議論不随聲附和,辦事不苟且保身,不因危險而改變自己的行動,堅持大義不躲避災難。

    就是這樣為了使君主成就霸業,使國家強盛,決不躲避殃禍兇險。

    大夫文種奉事越王,君主即使遭困受辱,仍然竭盡忠心和毫不懈怠,君主即使面臨斷嗣亡國,也仍然竭盡全力挽救而不離開,越王複國大功告成而不驕傲自誇,自己富貴也不放縱輕慢。

    像這三位先生,本來就是道德大義的标準,忠誠氣節的榜樣。

    因此君子為了大義遭難而死,視死如歸;活着受辱不如死了光榮。

    士人本就該具有犧牲一性一命來成就名聲的志向,隻要是為了大義的存在,即使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的。

    為什麼不可以呢?” 蔡澤說:“君主聖明,臣子賢能,這是天下的大福;國君明智,臣子正直,這是一國的福氣;父親慈一愛一,兒子孝順,丈夫誠實,妻子忠貞,這是一家的福分。

    所以比幹忠誠卻不能保住殷朝,子胥多謀卻不能保全吳國;申生孝順可是晉國大亂。

    這些都是有忠誠的臣子、孝順的兒子,反而國家滅亡、大亂的事例,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沒有明智的國君賢能的父親聽取他們的聲音,因此天下人都認為這樣的國君和父親是可恥的,而憐惜同情他們的臣子和兒子。

    現在看來,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作為臣子,他們是正确的;他們的國君,是錯誤的。

    所以世人稱說這三位先生建立了功績卻不得好報,難道是羨慕他們不被國君體察而無辜死去嗎?如果隻有用死才可以樹立忠誠的美名,那麼微子就不能稱為仁人,孔子不能稱為聖人,管仲也不能稱為偉大人物了。

    人們要建功立業,難道不期望功成|人在嗎?自身一性一命與功業名聲都能保全的,這是上等。

    功名可讓後世效法而自身一性一命不能保全的,這是次等。

    名聲被人诟辱而自身一性一命得以保全的,這是下等。

    ”說到這裡,應侯稱贊講得好。

     蔡澤抓住了應侯“稱善”的這個縫隙,趁勢說:“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他們作為臣子竭盡忠誠建立功績那是令人仰慕的,闳夭奉事周文王,周公輔佐周成王,難道不也是竭盡忠誠極富智慧嗎?按君臣的關系而論,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他們令人仰慕比起闳夭、周公來怎麼樣呢?”應侯說:“商君、吳起、大夫文種比不上闳夭、周公。

    ”蔡澤說:“既然這樣,那麼您的人主慈一愛一仁義信用忠臣,厚道誠實不忘舊情,他賢能智慧跟那些有才能明大理的人士關系極為密切,情義深厚不背棄功臣,在這些方面比起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來怎麼樣呢?”應侯不便回答就說:“不知道怎麼樣。

    ”蔡澤說:“如今您的人主親近忠臣,是超不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的,您施展才能,努力替一人主解決危難,整治國家,平定叛亂,增強兵力,排除禍患,消除災難,拓寬疆域,增種谷物,使國家富強,百姓富足,加強人主的權力提高國家的地位,顯示王族的高貴,天下諸侯沒有哪一個敢于侵淩冒犯自己的人主,人主的威勢壓倒一切諸侯,震動海内四方,功勞顯揚于萬裡以外的地方,聲名光輝燦爛,流傳千秋萬代,在這些方面您比起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來怎麼樣?”應侯說:“我比不上。

    ”蔡澤說:“如今您的人主親近忠臣,不忘舊情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而您的功績以及受到的信任、一寵一愛一又比不上商鞅、吳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