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便兵連禍結不會罷休,魏國将出兵攻打留、方與、铚、湖陵、砀、蕭、相等城邑和地方,占領的原先宋國土地必定全都喪失。
齊國人向南攻擊楚地,泗水地區必定攻克。
這些地方都是平坦開闊四通八達的肥沃土地,卻讓他們單獨占領。
大王擊敗楚國而使韓、魏兩國在中原地區壯大起來,又使齊國更加強勁。
韓、魏兩國強大了,完全能夠同秦國抗衡。
齊國南面以泗水為邊境,東面背靠大海,北面依恃黃河,便沒有以後的禍患,天下的國家沒有誰能比齊國、魏國更強大,齊、魏兩國得到土地保持已得的利益,進而讓下級官吏審慎治理,一年以後,即使不能稱帝天下,但阻止大王稱帝卻是富富有餘的。
以大王土地的廣大,壯丁的衆多,軍備的強大,一旦發兵而與楚國結下怨仇,就會讓韓、魏兩國尊齊稱帝,這是大王的失策啊。
我替大王考慮,不如與楚國親善友好。
秦、楚兩國聯合而成為一個整體進一逼一十韓國,韓必定收斂不敢輕舉妄動。
大王再經營設置東山的險要地勢,利用黃河環繞的有利條件,韓國就必定成為秦國的臣屬。
如果造成了這種形勢大王再用十萬兵力駐守鄭地,魏國則心驚膽戰,許、鄢陵退縮固守不敢出擊,那麼上蔡、台陵與魏國的聯系就被斷絕,這樣魏國也會成為秦國的臣屬了。
大王一旦同楚國交好,那麼關内兩個萬乘之國——韓與魏就要向齊國割取土地,齊國右邊濟州一帶廣大地區便可輕而易舉地得到。
大王的土地橫貫東、西兩海,約束天下諸侯,這樣燕國、趙國沒有齊國、楚國作依托,齊國、楚國沒有燕國、趙國相依傍。
然後以危亡震懾燕、趙兩國,直接動搖齊、楚兩國,這四個國家不須急攻便可制一服了。
昭王讀了春申君的上書後說:“真好。
”于是阻止了白起出征并辭謝了韓、魏兩國。
同時派使臣給楚國送去了厚禮,秦楚盟約結為友好國家。
黃歇接受了盟約返回楚國,楚王派黃歇與太子完到秦國作人質,秦國把他們扣留了幾年之久。
後來楚頃襄王病了,太子卻不能回去。
但太子與秦國相國應侯私人關系很好,于是黃歇就勸說應侯道:“相國真是與楚太子相好嗎?”應侯說:“是啊。
”黃歇說:“如今楚王恐怕一病不起了,秦國不如讓太子回去好。
如果太子能立為王,他事奉秦國一定厚重而感激相國的恩德将永不竭盡,這不僅是親善友好國家的表示而且為将來保留了一個萬乘大國的盟友。
如果不讓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個鹹陽城裡的百姓罷了;楚國将改立太子,肯定不會事奉秦國。
那樣就會失去友好國家的信任又斷絕了一個萬乘大國的盟友,這不是上策。
希望相國仔細考慮這件事。
”應侯把黃歇說的意思報告給秦王。
秦王說:“讓楚國太子的師傅先回去探問一下楚王的病情,回來後再作計議。
”黃歇替楚國太子謀劃說:“秦國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處。
現在太子要使秦國得到好處是無能為力的,我憂慮得很。
而陽文君的兩個兒子在國内,大王如果不幸辭世,太子又不在楚國,陽文君的兒子必定立為後繼人,太子就不能接受國家了。
不如逃離秦國,跟使臣一起出去;請讓我留下來,以死來擔當責任。
”楚太子于是換了衣服扮成楚國使臣的車夫得以出關,而黃歇在客館裡留守,總是推托太子有病謝絕會客。
估計太子已經走遠,秦國追不上了,黃歇就自動向秦昭王報告說:“楚國太子已經回去,離開很遠了。
我當死罪,願您賜我一死。
”昭王大為惱火,要準予黃歇自一殺。
應侯進言道:“黃歇作為臣子,為了他的主人獻出自己生命,太子如果立為楚王,肯定重用黃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讓他回國,來表示對楚國的親善。
”秦王聽從了應侯的意見便把黃歇遣送回國。
黃歇回到楚國三個月,楚頃襄王去世,太子完立為楚王,這就是考烈王。
考烈王元年(前262),任命黃歇為宰相,封為春申君,賞賜淮北地區十二個縣。
十五年以後,黃歇向楚王進言道:“淮北地區靠近齊國,那裡情勢緊急,請把這個地區劃為郡治理更為方便。
”并同時獻出淮北十二個縣,請求封到江東去。
考烈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春申君就在吳國故都修建城堡,把它們作為自己的都邑。
春申君已經擔任了楚國宰相,這時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魏國有信陵君,大家都正在競相禮賢下士,招徕賓客,互相争奪賢士,輔助君王掌握國政。
春申君擔任楚國宰相的第四年,秦國擊敗坑殺了趙國長平駐軍四十多萬人。
第五年,包一皮一皮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邯鄲向楚國告急求援,楚國派春申君帶兵去救援邯鄲,秦軍解圍撤退後,春申君返回楚國。
春申君擔任楚國宰相的第八年,為楚國向北征伐,滅掉魯國,任命荀卿擔任蘭陵縣令。
這個時候,楚國又興盛強大起來。
有一次,趙國平原君派使臣到春申君這裡來訪問,春申君把他們一行安排在上等客館住下。
趙國使臣想向楚國誇耀趙國的富有,特意用玳瑁簪子绾插冠髻,亮出用珠玉裝飾的劍鞘,請求招來春申君的賓客會面,春申君的上等賓客都穿着寶珠做的鞋子來見趙國使臣,使趙國使臣自慚形穢。
春申君任宰相的第十四年,秦國的莊襄王即位,任命呂不韋為秦相,封為文信侯。
奪取了東周。
春申君任宰相的第二十二年,各國諸侯擔憂秦國的攻戰征伐無止無休不能遏制,就互相盟約聯合起來向西讨伐秦國,而楚國國君擔任六國盟約之長,讓春申君當權主事。
六國聯軍到達函谷關後,秦軍出關應戰,六國聯軍戰敗而逃。
楚考烈王把作戰失利歸罪于春申君,春申君因此漸漸被疏遠了。
這時賓客中有個觀津人朱英,對春申君說:“人們都認為楚國是個強大國家而您把它治理弱了,這種看法我認為不對。
先王時與秦國交好二十年而秦國不攻打楚國,是為什麼?秦國要越過黾隘這個要塞一進攻楚國,是很不方便的;要是從西周、東周借路的話,它背對着韓、魏兩國進攻楚國,也是不行的。
現在的形勢就不是這樣了,魏國危在旦夕,不能吝惜許和鄢陵了,答應把這兩城邑割給秦國。
這樣秦國軍隊離楚都陳隻有一百六十裡路,我将看到的是,秦、楚兩國日甚一日的交兵了。
”楚國當時就把都城從陳遷到了壽春;而秦國則把附庸衛元君從濮陽遷到了野王,設置了東郡。
春申君從此到了封地吳,同時執行宰相職務。
楚考烈王沒有兒子,春申君為這件事發愁,就尋找宜于生育兒子的婦女進獻給楚王,雖然進獻了不少,卻始終沒生兒子。
趙國李園帶着他的妹妹來,打算把他的妹妹進獻給楚王,又聽說楚王不宜于生育兒子,恐怕時間長了不能得到一寵一幸。
李園便尋找機會做了春申君的侍從,不久他請假回家,又故意延誤了返回的時間。
回來後他去拜見春申君,春申君問他遲到的原因,他回答說:“齊王派使臣來求娶我的妹妹,由于我跟那個使臣飲酒,所以延誤了返回的時間。
”春申君問道:“訂婚禮物送來了嗎?”李園回答說:“沒有。
”春申君又問道:“可以讓我看看嗎?”李園說:“可
齊國人向南攻擊楚地,泗水地區必定攻克。
這些地方都是平坦開闊四通八達的肥沃土地,卻讓他們單獨占領。
大王擊敗楚國而使韓、魏兩國在中原地區壯大起來,又使齊國更加強勁。
韓、魏兩國強大了,完全能夠同秦國抗衡。
齊國南面以泗水為邊境,東面背靠大海,北面依恃黃河,便沒有以後的禍患,天下的國家沒有誰能比齊國、魏國更強大,齊、魏兩國得到土地保持已得的利益,進而讓下級官吏審慎治理,一年以後,即使不能稱帝天下,但阻止大王稱帝卻是富富有餘的。
以大王土地的廣大,壯丁的衆多,軍備的強大,一旦發兵而與楚國結下怨仇,就會讓韓、魏兩國尊齊稱帝,這是大王的失策啊。
我替大王考慮,不如與楚國親善友好。
秦、楚兩國聯合而成為一個整體進一逼一十韓國,韓必定收斂不敢輕舉妄動。
大王再經營設置東山的險要地勢,利用黃河環繞的有利條件,韓國就必定成為秦國的臣屬。
如果造成了這種形勢大王再用十萬兵力駐守鄭地,魏國則心驚膽戰,許、鄢陵退縮固守不敢出擊,那麼上蔡、台陵與魏國的聯系就被斷絕,這樣魏國也會成為秦國的臣屬了。
大王一旦同楚國交好,那麼關内兩個萬乘之國——韓與魏就要向齊國割取土地,齊國右邊濟州一帶廣大地區便可輕而易舉地得到。
大王的土地橫貫東、西兩海,約束天下諸侯,這樣燕國、趙國沒有齊國、楚國作依托,齊國、楚國沒有燕國、趙國相依傍。
然後以危亡震懾燕、趙兩國,直接動搖齊、楚兩國,這四個國家不須急攻便可制一服了。
昭王讀了春申君的上書後說:“真好。
”于是阻止了白起出征并辭謝了韓、魏兩國。
同時派使臣給楚國送去了厚禮,秦楚盟約結為友好國家。
黃歇接受了盟約返回楚國,楚王派黃歇與太子完到秦國作人質,秦國把他們扣留了幾年之久。
後來楚頃襄王病了,太子卻不能回去。
但太子與秦國相國應侯私人關系很好,于是黃歇就勸說應侯道:“相國真是與楚太子相好嗎?”應侯說:“是啊。
”黃歇說:“如今楚王恐怕一病不起了,秦國不如讓太子回去好。
如果太子能立為王,他事奉秦國一定厚重而感激相國的恩德将永不竭盡,這不僅是親善友好國家的表示而且為将來保留了一個萬乘大國的盟友。
如果不讓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個鹹陽城裡的百姓罷了;楚國将改立太子,肯定不會事奉秦國。
那樣就會失去友好國家的信任又斷絕了一個萬乘大國的盟友,這不是上策。
希望相國仔細考慮這件事。
”應侯把黃歇說的意思報告給秦王。
秦王說:“讓楚國太子的師傅先回去探問一下楚王的病情,回來後再作計議。
”黃歇替楚國太子謀劃說:“秦國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處。
現在太子要使秦國得到好處是無能為力的,我憂慮得很。
而陽文君的兩個兒子在國内,大王如果不幸辭世,太子又不在楚國,陽文君的兒子必定立為後繼人,太子就不能接受國家了。
不如逃離秦國,跟使臣一起出去;請讓我留下來,以死來擔當責任。
”楚太子于是換了衣服扮成楚國使臣的車夫得以出關,而黃歇在客館裡留守,總是推托太子有病謝絕會客。
估計太子已經走遠,秦國追不上了,黃歇就自動向秦昭王報告說:“楚國太子已經回去,離開很遠了。
我當死罪,願您賜我一死。
”昭王大為惱火,要準予黃歇自一殺。
應侯進言道:“黃歇作為臣子,為了他的主人獻出自己生命,太子如果立為楚王,肯定重用黃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讓他回國,來表示對楚國的親善。
”秦王聽從了應侯的意見便把黃歇遣送回國。
黃歇回到楚國三個月,楚頃襄王去世,太子完立為楚王,這就是考烈王。
考烈王元年(前262),任命黃歇為宰相,封為春申君,賞賜淮北地區十二個縣。
十五年以後,黃歇向楚王進言道:“淮北地區靠近齊國,那裡情勢緊急,請把這個地區劃為郡治理更為方便。
”并同時獻出淮北十二個縣,請求封到江東去。
考烈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春申君就在吳國故都修建城堡,把它們作為自己的都邑。
春申君已經擔任了楚國宰相,這時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魏國有信陵君,大家都正在競相禮賢下士,招徕賓客,互相争奪賢士,輔助君王掌握國政。
春申君擔任楚國宰相的第四年,秦國擊敗坑殺了趙國長平駐軍四十多萬人。
第五年,包一皮一皮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邯鄲向楚國告急求援,楚國派春申君帶兵去救援邯鄲,秦軍解圍撤退後,春申君返回楚國。
春申君擔任楚國宰相的第八年,為楚國向北征伐,滅掉魯國,任命荀卿擔任蘭陵縣令。
這個時候,楚國又興盛強大起來。
有一次,趙國平原君派使臣到春申君這裡來訪問,春申君把他們一行安排在上等客館住下。
趙國使臣想向楚國誇耀趙國的富有,特意用玳瑁簪子绾插冠髻,亮出用珠玉裝飾的劍鞘,請求招來春申君的賓客會面,春申君的上等賓客都穿着寶珠做的鞋子來見趙國使臣,使趙國使臣自慚形穢。
春申君任宰相的第十四年,秦國的莊襄王即位,任命呂不韋為秦相,封為文信侯。
奪取了東周。
春申君任宰相的第二十二年,各國諸侯擔憂秦國的攻戰征伐無止無休不能遏制,就互相盟約聯合起來向西讨伐秦國,而楚國國君擔任六國盟約之長,讓春申君當權主事。
六國聯軍到達函谷關後,秦軍出關應戰,六國聯軍戰敗而逃。
楚考烈王把作戰失利歸罪于春申君,春申君因此漸漸被疏遠了。
這時賓客中有個觀津人朱英,對春申君說:“人們都認為楚國是個強大國家而您把它治理弱了,這種看法我認為不對。
先王時與秦國交好二十年而秦國不攻打楚國,是為什麼?秦國要越過黾隘這個要塞一進攻楚國,是很不方便的;要是從西周、東周借路的話,它背對着韓、魏兩國進攻楚國,也是不行的。
現在的形勢就不是這樣了,魏國危在旦夕,不能吝惜許和鄢陵了,答應把這兩城邑割給秦國。
這樣秦國軍隊離楚都陳隻有一百六十裡路,我将看到的是,秦、楚兩國日甚一日的交兵了。
”楚國當時就把都城從陳遷到了壽春;而秦國則把附庸衛元君從濮陽遷到了野王,設置了東郡。
春申君從此到了封地吳,同時執行宰相職務。
楚考烈王沒有兒子,春申君為這件事發愁,就尋找宜于生育兒子的婦女進獻給楚王,雖然進獻了不少,卻始終沒生兒子。
趙國李園帶着他的妹妹來,打算把他的妹妹進獻給楚王,又聽說楚王不宜于生育兒子,恐怕時間長了不能得到一寵一幸。
李園便尋找機會做了春申君的侍從,不久他請假回家,又故意延誤了返回的時間。
回來後他去拜見春申君,春申君問他遲到的原因,他回答說:“齊王派使臣來求娶我的妹妹,由于我跟那個使臣飲酒,所以延誤了返回的時間。
”春申君問道:“訂婚禮物送來了嗎?”李園回答說:“沒有。
”春申君又問道:“可以讓我看看嗎?”李園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