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
(19)晉:這裡指魏國。
(20)敝:敗。
(21)挾:挾制。
重:尊貴。
(22)窮:困厄。
(23)去:除掉。
(24)如:往,到。
(25)連和:聯合、和好。
(26)嗣:繼承人。
無後:沒有後代。
初,馮驩聞孟嘗君好客,蹑?而見之①。
孟嘗君曰:“先生遠辱②,何以教文也?”馮歡曰:“聞君好士,以貧身歸于君。
”孟嘗君置傳舍十日③,孟嘗君問傳舍長曰④:“客何所為?”答曰:“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又蒯缑⑤。
彈其劍而歌曰‘長铗歸來乎⑥,食無魚’。
”孟嘗君遷之幸舍⑦,食有魚矣。
五日,又問傳舍長。
答曰:“客複彈劍而歌曰‘長铗歸來乎,出無輿⑧’。
”孟嘗君遷之代舍⑨,出入乘輿車矣。
五日,孟嘗君複問傳舍長。
舍長答曰:“先生又嘗彈劍而歌曰‘長铗歸來乎,無以為家⑩’。
”孟嘗君不悅。
①蹑?(jué,撅):穿着草鞋。
指遠行。
?,通“?”,草鞋。
古代遠行用具。
②遠辱:承蒙遠道光臨。
辱,謙詞,表示承蒙。
③傳舍:古代供來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這裡指下等食客的居處。
④傳舍長:管理傳舍的吏員。
⑤蒯缑:用草繩纏劍一柄一。
言其劍一柄一無物可裝,隻以草繩纏着。
蒯,草名;缑,把劍之物。
⑥铗:劍一柄一。
⑦幸舍:指中等食客的居舍。
⑧輿:車箱。
這裡指車。
⑨代舍:指上等食客的居舍。
⑩為:供養。
居期年①,馮驩無所言。
孟嘗君時相齊,封萬戶于薛。
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②,使人出錢于薛③。
歲餘不入,貸錢者多不能與其息④,客奉将不給⑤。
孟嘗君憂之,問左右:“何人可使收債于薛者?”傳舍長曰:“代舍客馮公形容狀貌甚辯⑥,長者⑦,無他伎能⑧,宜可令收債。
”孟嘗君乃進馮驩而請之曰:“賓客不知文不肖⑨,幸臨文者三千餘人⑩,邑入不足以奉賓客,故出息錢于薛?。
薛歲不入,民頗不與其息。
今客食恐不給,願先生責之?。
”馮驩曰:“諾。
”辭行,至薛,召取孟嘗君錢者皆會⒀,得息錢十萬。
乃多釀酒,買肥牛,召諸取錢者,能與息者皆來,不能與息者亦來,皆持取錢之券書合之⒁。
齊為會⒂,日殺牛置酒。
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與息者,與為期⒃;貧不能與息者,取其券而燒之。
曰“孟嘗君所以貸錢者⒄,為民之無者以為本業也⒅;所以求息者,為無以奉客也。
今富給者以要期⒆,貧窮者燔券書以捐之⒇。
諸君強飲食(21)。
有君如此,豈可負哉!”坐者皆起,再拜(22)。
①期年:一周年。
②奉:供養。
③出錢:放錢,放債。
④貸:借入。
與:還,給。
息:利息。
⑤奉:指供養的所需所用。
給:供給。
⑥辯:明,一精一明。
⑦長者:指年齡、輩分高的人。
⑧伎:同“技”。
⑨不肖:不賢,沒有才能。
⑩幸臨:光臨。
?出息錢:放債。
息錢,放債所得的利錢。
這裡指本錢。
?責:索取。
⒀會:集合。
⒁券書:契據。
古代的券書常分為兩半,各執一半作為憑證,如現在的合同。
⒂齊為會:一齊參加宴會。
⒃與為期:給期限。
為期:規定日期。
⒄貸:借出。
⒅無者:指沒有資金的人。
本業:本身的行業。
⒆要期:約定日期。
⒇燔:焚燒。
捐:抛棄。
(21)強:盡情。
(22)再拜:連續兩次行跪拜禮。
拜,古代一種跪拜禮,跪下後頭低至手,與心平,但不至地。
孟嘗君聞馮驩燒券書,怒而使使召驩。
驩至,孟嘗君曰:“文食客三千人,故貸錢于薛。
文奉邑少①,而民尚多不以時與其息,客食恐不足,故請先生收責之。
聞先生得錢,即以多具牛酒而燒券書②,何?”馮驩曰“然。
不多具牛酒即不能畢會,無以知其有餘不足。
有餘者,為要期。
不足者,雖守而責之十年③,息愈多,急④,即以逃亡自捐之。
若急⑤,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一愛一士民⑥,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⑦,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⑧。
焚無用虛債之券⑨,捐不可得之虛計⑩,令薛民親君而彰君之善聲也?,君有何疑焉!”孟嘗君乃拊手而謝之?。
①奉邑:卿大夫的封地。
即“食邑”。
以封地的租稅收入供養卿大夫。
②具:備辦。
③守而責之:監守着催促他們。
④急:危急。
⑤急:迫切,緊急。
⑥上:指國君。
⑦下:百姓。
離:背離。
抵負:冒犯、背棄。
⑧厲:同“勵”。
勉勵,激勵。
彰:顯揚。
⑨虛債之券:空有其名而收不回債利的契據。
⑩虛計:有名無實的帳簿。
?善聲:善良的好名聲。
?拊手:拍手。
謝:感謝。
齊王惑于秦、楚之毀①,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②,遂廢孟嘗君③。
諸客見孟嘗君廢,皆去。
馮驩曰:“借臣車一乘④,可以入秦者,必令君重于國而奉邑益廣,可乎?”孟嘗君乃約車币而遣之⑤。
馮驩乃西說秦王曰:“天下之遊士馮轼結靷西入秦者⑥,無不欲強秦而弱齊⑦;馮轼結靷東入齊者,無不欲強齊而弱秦。
此雄雌之國也⑧,勢不兩立為雄,雄者得天下矣。
”秦王跽而問之曰⑨:“何以使秦無為雌而可?”馮驩曰:“王亦知齊之廢孟嘗君乎?”秦王曰:“聞之。
”馮驩曰:“使齊重于天下者⑩,孟嘗君也。
今齊王以毀廢之,其心怨,必背齊;背齊入秦,則齊國之情,人事之誠?,盡委之秦?,齊地可得也,豈直為雄也⒀!君急使使載币陰迎孟嘗君⒁,不可失時也。
如有齊覺悟⒂,複用孟嘗君,則雌雄之所在未可知也。
”秦王大悅,乃遣車十乘黃金百镒以迎孟嘗君⒃。
馮驩辭以先行,至齊,說齊王曰:“天下之遊士馮轼結靷東入齊者,無不欲強齊而弱秦者;馮轼結靷西入秦者,無不欲強秦而弱齊者。
夫秦、齊雌雄之國,秦強則齊弱矣,此勢不兩雄。
今臣竊聞秦遣使車十乘載黃金百镒以迎孟嘗君。
孟嘗君不西則已,西入相秦則天下歸之,秦為雄而齊為雌,雌則臨淄、即墨危矣。
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複孟嘗君,而益與之邑以謝之⒄?孟嘗君必喜而受之。
秦雖強國,豈可以請人相而迎之哉!折秦之謀⒅,而絕其霸強之略⒆。
”齊王曰:“善。
”乃使人至境候秦使。
秦使車适入齊境,使還馳告之,王召孟嘗君而複其相位,而與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戶。
秦之使者聞孟嘗君複相齊,還車而去矣。
自齊王毀廢孟嘗君,諸客皆去。
後召而複之,馮驩迎之。
未到,孟嘗君太息歎曰⒇:“文常好客,遇客無所敢失,食客三千有餘人,先生所知也。
客見文一日廢(21),皆背文而去,莫顧文者(22)。
今賴先生得複其位,客亦有何面目複見文乎?如複見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馮驩結辔下拜(23)。
孟嘗君下車接之,曰:“先生為客謝乎?”馮驩曰:“非為客謝也,為君之言失。
夫物有必至(24),事有固然(25),君知之乎?”孟嘗君曰:“愚不知所謂也(26)。
”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
君獨不見夫(朝)趣市〔朝〕者乎(27)?明旦(28),側肩争門而入(29);日暮之後,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30)。
非好朝而惡暮(31),所期物忘其中(32)。
今君失位,賓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絕賓客之路。
願君遇客如故。
”孟嘗君再拜曰:“敬從命矣。
聞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 ①惑:迷惑,蠱惑。
②擅:獨攬。
③廢:罷官。
④乘:古時四馬一車叫“乘”。
⑤約:具,備辦。
币:原為絲帛。
古代以束帛作為贈送的禮物叫“币”。
⑥遊士:古代從事遊說活動的人。
馮(píng,平)轼結靷:靠着車轼,結好革帶。
指乘駕馬車。
馮,同“憑”,倚、靠;轼,古代車箱前面的橫木,可以憑倚或作扶手;結,連結;靷,引車前行的革帶,一頭系在馬頸的皮套一上,一頭系在車軸上。
⑦強:使強大。
弱:使弱小。
⑧雄雌:比喻強弱、高下、勝負等。
⑨跽:長跪,兩一腿跪着挺一直上身。
⑩重:敬重。
?人事:人為之事。
指君臣吏員等治國的能力及其相互關系。
誠:真實情況。
?委:送。
⒀直:隻。
⒁陰:暗中,暗地裡。
⒂有:名詞詞頭,無義。
⒃镒: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為一镒。
一說二十四兩為一镒。
⒄謝:道歉。
⒅折:挫敗。
⒆絕:斷絕。
略:謀略,計謀。
⒇太息:出聲長歎。
(21)一日:一旦。
(22)顧:顧念。
(23)結辔:收住缰繩。
指停車。
下拜:下車而行拜禮。
(24)物有必至:萬物都有其必然的終結。
(25)事有固然:世事都有其常理。
固然,本來如此,指常道,常理。
(26)愚:自稱謙詞。
(27)(朝)趣(qū,趨)市〔朝(cháo,潮)〕:“趣市朝”,奔向人衆的市集。
趣,趨向、奔赴;市朝,市集、人衆會集之處。
對于“朝趣市”三個字,張文虎《校刊史記集解索引正義劄記》引《雜志》雲:“當作‘趣市朝’,下文‘過市朝者’,正承此文。
”張說是。
(28)明旦:天明,天亮。
(29)側肩争門:側着肩膀争奪入口。
門,泛指進出口。
(30)掉臂:甩着手臂。
形容不顧而去。
(31)朝:早晨。
(32)所期物忘其中:所期望得到的東西市中已經沒有了。
忘,無。
太史公曰:吾嘗過薛,其俗闾裡率多暴桀子弟①,與鄒、魯殊。
問其故,曰:“孟嘗君招緻天下任俠②,一奸一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③。
”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
①俗:風俗。
闾裡:鄉裡,民間。
率多:大多。
暴桀:兇暴。
②任俠:指打抱不平,負氣仗義的人。
③一奸一人:亂法犯禁的人。
(19)晉:這裡指魏國。
(20)敝:敗。
(21)挾:挾制。
重:尊貴。
(22)窮:困厄。
(23)去:除掉。
(24)如:往,到。
(25)連和:聯合、和好。
(26)嗣:繼承人。
無後:沒有後代。
初,馮驩聞孟嘗君好客,蹑?而見之①。
孟嘗君曰:“先生遠辱②,何以教文也?”馮歡曰:“聞君好士,以貧身歸于君。
”孟嘗君置傳舍十日③,孟嘗君問傳舍長曰④:“客何所為?”答曰:“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又蒯缑⑤。
彈其劍而歌曰‘長铗歸來乎⑥,食無魚’。
”孟嘗君遷之幸舍⑦,食有魚矣。
五日,又問傳舍長。
答曰:“客複彈劍而歌曰‘長铗歸來乎,出無輿⑧’。
”孟嘗君遷之代舍⑨,出入乘輿車矣。
五日,孟嘗君複問傳舍長。
舍長答曰:“先生又嘗彈劍而歌曰‘長铗歸來乎,無以為家⑩’。
”孟嘗君不悅。
①蹑?(jué,撅):穿着草鞋。
指遠行。
?,通“?”,草鞋。
古代遠行用具。
②遠辱:承蒙遠道光臨。
辱,謙詞,表示承蒙。
③傳舍:古代供來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這裡指下等食客的居處。
④傳舍長:管理傳舍的吏員。
⑤蒯缑:用草繩纏劍一柄一。
言其劍一柄一無物可裝,隻以草繩纏着。
蒯,草名;缑,把劍之物。
⑥铗:劍一柄一。
⑦幸舍:指中等食客的居舍。
⑧輿:車箱。
這裡指車。
⑨代舍:指上等食客的居舍。
⑩為:供養。
居期年①,馮驩無所言。
孟嘗君時相齊,封萬戶于薛。
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②,使人出錢于薛③。
歲餘不入,貸錢者多不能與其息④,客奉将不給⑤。
孟嘗君憂之,問左右:“何人可使收債于薛者?”傳舍長曰:“代舍客馮公形容狀貌甚辯⑥,長者⑦,無他伎能⑧,宜可令收債。
”孟嘗君乃進馮驩而請之曰:“賓客不知文不肖⑨,幸臨文者三千餘人⑩,邑入不足以奉賓客,故出息錢于薛?。
薛歲不入,民頗不與其息。
今客食恐不給,願先生責之?。
”馮驩曰:“諾。
”辭行,至薛,召取孟嘗君錢者皆會⒀,得息錢十萬。
乃多釀酒,買肥牛,召諸取錢者,能與息者皆來,不能與息者亦來,皆持取錢之券書合之⒁。
齊為會⒂,日殺牛置酒。
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與息者,與為期⒃;貧不能與息者,取其券而燒之。
曰“孟嘗君所以貸錢者⒄,為民之無者以為本業也⒅;所以求息者,為無以奉客也。
今富給者以要期⒆,貧窮者燔券書以捐之⒇。
諸君強飲食(21)。
有君如此,豈可負哉!”坐者皆起,再拜(22)。
①期年:一周年。
②奉:供養。
③出錢:放錢,放債。
④貸:借入。
與:還,給。
息:利息。
⑤奉:指供養的所需所用。
給:供給。
⑥辯:明,一精一明。
⑦長者:指年齡、輩分高的人。
⑧伎:同“技”。
⑨不肖:不賢,沒有才能。
⑩幸臨:光臨。
?出息錢:放債。
息錢,放債所得的利錢。
這裡指本錢。
?責:索取。
⒀會:集合。
⒁券書:契據。
古代的券書常分為兩半,各執一半作為憑證,如現在的合同。
⒂齊為會:一齊參加宴會。
⒃與為期:給期限。
為期:規定日期。
⒄貸:借出。
⒅無者:指沒有資金的人。
本業:本身的行業。
⒆要期:約定日期。
⒇燔:焚燒。
捐:抛棄。
(21)強:盡情。
(22)再拜:連續兩次行跪拜禮。
拜,古代一種跪拜禮,跪下後頭低至手,與心平,但不至地。
孟嘗君聞馮驩燒券書,怒而使使召驩。
驩至,孟嘗君曰:“文食客三千人,故貸錢于薛。
文奉邑少①,而民尚多不以時與其息,客食恐不足,故請先生收責之。
聞先生得錢,即以多具牛酒而燒券書②,何?”馮驩曰“然。
不多具牛酒即不能畢會,無以知其有餘不足。
有餘者,為要期。
不足者,雖守而責之十年③,息愈多,急④,即以逃亡自捐之。
若急⑤,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一愛一士民⑥,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⑦,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⑧。
焚無用虛債之券⑨,捐不可得之虛計⑩,令薛民親君而彰君之善聲也?,君有何疑焉!”孟嘗君乃拊手而謝之?。
①奉邑:卿大夫的封地。
即“食邑”。
以封地的租稅收入供養卿大夫。
②具:備辦。
③守而責之:監守着催促他們。
④急:危急。
⑤急:迫切,緊急。
⑥上:指國君。
⑦下:百姓。
離:背離。
抵負:冒犯、背棄。
⑧厲:同“勵”。
勉勵,激勵。
彰:顯揚。
⑨虛債之券:空有其名而收不回債利的契據。
⑩虛計:有名無實的帳簿。
?善聲:善良的好名聲。
?拊手:拍手。
謝:感謝。
齊王惑于秦、楚之毀①,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②,遂廢孟嘗君③。
諸客見孟嘗君廢,皆去。
馮驩曰:“借臣車一乘④,可以入秦者,必令君重于國而奉邑益廣,可乎?”孟嘗君乃約車币而遣之⑤。
馮驩乃西說秦王曰:“天下之遊士馮轼結靷西入秦者⑥,無不欲強秦而弱齊⑦;馮轼結靷東入齊者,無不欲強齊而弱秦。
此雄雌之國也⑧,勢不兩立為雄,雄者得天下矣。
”秦王跽而問之曰⑨:“何以使秦無為雌而可?”馮驩曰:“王亦知齊之廢孟嘗君乎?”秦王曰:“聞之。
”馮驩曰:“使齊重于天下者⑩,孟嘗君也。
今齊王以毀廢之,其心怨,必背齊;背齊入秦,則齊國之情,人事之誠?,盡委之秦?,齊地可得也,豈直為雄也⒀!君急使使載币陰迎孟嘗君⒁,不可失時也。
如有齊覺悟⒂,複用孟嘗君,則雌雄之所在未可知也。
”秦王大悅,乃遣車十乘黃金百镒以迎孟嘗君⒃。
馮驩辭以先行,至齊,說齊王曰:“天下之遊士馮轼結靷東入齊者,無不欲強齊而弱秦者;馮轼結靷西入秦者,無不欲強秦而弱齊者。
夫秦、齊雌雄之國,秦強則齊弱矣,此勢不兩雄。
今臣竊聞秦遣使車十乘載黃金百镒以迎孟嘗君。
孟嘗君不西則已,西入相秦則天下歸之,秦為雄而齊為雌,雌則臨淄、即墨危矣。
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複孟嘗君,而益與之邑以謝之⒄?孟嘗君必喜而受之。
秦雖強國,豈可以請人相而迎之哉!折秦之謀⒅,而絕其霸強之略⒆。
”齊王曰:“善。
”乃使人至境候秦使。
秦使車适入齊境,使還馳告之,王召孟嘗君而複其相位,而與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戶。
秦之使者聞孟嘗君複相齊,還車而去矣。
自齊王毀廢孟嘗君,諸客皆去。
後召而複之,馮驩迎之。
未到,孟嘗君太息歎曰⒇:“文常好客,遇客無所敢失,食客三千有餘人,先生所知也。
客見文一日廢(21),皆背文而去,莫顧文者(22)。
今賴先生得複其位,客亦有何面目複見文乎?如複見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馮驩結辔下拜(23)。
孟嘗君下車接之,曰:“先生為客謝乎?”馮驩曰:“非為客謝也,為君之言失。
夫物有必至(24),事有固然(25),君知之乎?”孟嘗君曰:“愚不知所謂也(26)。
”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
君獨不見夫(朝)趣市〔朝〕者乎(27)?明旦(28),側肩争門而入(29);日暮之後,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30)。
非好朝而惡暮(31),所期物忘其中(32)。
今君失位,賓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絕賓客之路。
願君遇客如故。
”孟嘗君再拜曰:“敬從命矣。
聞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 ①惑:迷惑,蠱惑。
②擅:獨攬。
③廢:罷官。
④乘:古時四馬一車叫“乘”。
⑤約:具,備辦。
币:原為絲帛。
古代以束帛作為贈送的禮物叫“币”。
⑥遊士:古代從事遊說活動的人。
馮(píng,平)轼結靷:靠着車轼,結好革帶。
指乘駕馬車。
馮,同“憑”,倚、靠;轼,古代車箱前面的橫木,可以憑倚或作扶手;結,連結;靷,引車前行的革帶,一頭系在馬頸的皮套一上,一頭系在車軸上。
⑦強:使強大。
弱:使弱小。
⑧雄雌:比喻強弱、高下、勝負等。
⑨跽:長跪,兩一腿跪着挺一直上身。
⑩重:敬重。
?人事:人為之事。
指君臣吏員等治國的能力及其相互關系。
誠:真實情況。
?委:送。
⒀直:隻。
⒁陰:暗中,暗地裡。
⒂有:名詞詞頭,無義。
⒃镒: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為一镒。
一說二十四兩為一镒。
⒄謝:道歉。
⒅折:挫敗。
⒆絕:斷絕。
略:謀略,計謀。
⒇太息:出聲長歎。
(21)一日:一旦。
(22)顧:顧念。
(23)結辔:收住缰繩。
指停車。
下拜:下車而行拜禮。
(24)物有必至:萬物都有其必然的終結。
(25)事有固然:世事都有其常理。
固然,本來如此,指常道,常理。
(26)愚:自稱謙詞。
(27)(朝)趣(qū,趨)市〔朝(cháo,潮)〕:“趣市朝”,奔向人衆的市集。
趣,趨向、奔赴;市朝,市集、人衆會集之處。
對于“朝趣市”三個字,張文虎《校刊史記集解索引正義劄記》引《雜志》雲:“當作‘趣市朝’,下文‘過市朝者’,正承此文。
”張說是。
(28)明旦:天明,天亮。
(29)側肩争門:側着肩膀争奪入口。
門,泛指進出口。
(30)掉臂:甩着手臂。
形容不顧而去。
(31)朝:早晨。
(32)所期物忘其中:所期望得到的東西市中已經沒有了。
忘,無。
太史公曰:吾嘗過薛,其俗闾裡率多暴桀子弟①,與鄒、魯殊。
問其故,曰:“孟嘗君招緻天下任俠②,一奸一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③。
”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
①俗:風俗。
闾裡:鄉裡,民間。
率多:大多。
暴桀:兇暴。
②任俠:指打抱不平,負氣仗義的人。
③一奸一人:亂法犯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