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關燈
文等⑤。

    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史⑥,主記君所與客語⑦,問親戚居處⑧。

    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⑨,獻遺其親戚⑩。

    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

    客怒,以飯不等,辍食辭去?。

    孟嘗君起,自持其飯比之。

    客漸,自刭(13)。

    士以此多歸孟嘗君。

    孟嘗君客無所擇(14),皆善遇之。

    人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

     ①亡人:逃亡的人。

    ②舍業:舍棄家業。

    另一解,建造房舍而立家業。

    厚遇:豐厚地待遇。

    ③傾:傾慕。

    ④食客:指投靠強宗貴族并為其服務以謀取衣食的人。

    ⑤一與文等:一律與田文相同。

    ⑥屏風:室内用來擋風和遮蔽視線的家具。

    侍史:古代為官員、貴族辦理文書的侍從人員。

    ⑦主記:主管記錄。

    ⑧居處:住所。

    ⑨使使存問:派遣使者慰問。

    前一“使”字,派遣;後一“使”字,使者。

    ⑩獻遺:恭敬地贈送。

    ?蔽:遮住。

    火光:燈光,光亮。

    ?辍:停止。

    (13)刭:用刀割脖子。

    (14)客無所擇:對待食客沒有什麼挑揀、選擇的。

     秦昭王聞其賢,乃先使泾陽君為質于齊①,以求見孟嘗君。

    孟嘗君将入秦,賓客莫欲其行,谏②,不聽。

    蘇代謂曰:“今旦代從外來,見木禺人與土禺人相與語③。

    木禺人曰:‘天雨④,子将敗矣⑤。

    ’土禺人曰:‘我生于土,敗則歸土。

    今天雨,流子而行⑥,未知所止息也。

    ’今秦,虎狼之國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還,君得無為土禺人所笑乎⑦?”孟嘗君乃止。

     齊湣王二十五年⑧,複卒使孟嘗君入秦⑨,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

    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⑩,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

    ”于是秦昭王乃止。

    囚孟嘗君,謀欲殺之。

    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

    幸姬曰:“妾願得君狐白裘?。

    ”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13),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

    孟嘗君患之,遍回客,莫能對。

    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14),曰:“臣能得狐白裘。

    ”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15),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

    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

    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16),變名姓以出關。

    夜半至函谷關。

    秦昭王後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17)。

    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18),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19),而雞齊鳴,遂發傳出(20)。

    出如食頃(21),秦追果至關,已後孟嘗君出,乃還。

    始孟嘗君列此二人于賓客,賓客盡羞之,及孟嘗君有秦難,卒此二人拔之(22)。

    自是之後,客皆服。

     孟嘗君過趙,趙平原君客之。

    趙人聞孟嘗君賢,出觀之,皆笑曰:“始以薛公為魁然也(23),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24)。

    ”孟嘗君聞之,怒。

    客與俱者下(25),斫擊殺數百人(26),遂滅一縣以去。

     ①泾陽君:秦公子的封号。

    卷七十二《穰侯列傳》中《索隐》謂“名悝”,卷五《秦本紀》中《索隐》謂“名市”。

    質:人質,古代派往别國作抵押的人。

    ②谏:規勸。

    ③木禺(oǔ,偶)人:木制的偶像。

    這裡用以比喻孟嘗君。

    禺,通“偶”。

    木禺人:木制的偶像。

    這裡用以比喻泾陽君。

    ④雨(yù,玉):下雨。

    ⑤敗:毀壞。

    ⑥流子而行:水流沖着你走。

    ⑦笑:嘲笑。

    ⑧齊湣王二十五年:當為前299年。

    ⑨卒:終于。

    ⑩齊族:指田齊國君的同姓親屬。

    ?抵:冒昧地求見。

    幸姬:一寵一愛一的妾。

    解:解救。

    ?狐白裘:用狐腋下的白色皮一毛一制成的皮衣。

    (13)直:同“值”。

    價值。

    (14)狗盜者:指披着狗皮像狗一樣偷盜的人。

    (15)臧:通“藏”。

    貯藏财物的倉庫。

    (16)封傳:古代官府所發的出境或投宿驿站的憑證。

    (17)馳傳:馳趕傳車疾行。

    傳,驿車,傳達命令的馬車。

    (18)關法:關卡的制度。

    (19)下坐:末座,末席。

    比喻地位低下。

    坐,同“座”。

    (20)發傳:出示封傳。

    (21)食頃:吃搖鲑飯的時間,不一會兒。

    (22)拔:拔除,解救。

    (23)魁然:魁梧的樣子。

    (24)眇:渺小。

    (25)下:指下車。

    (26)斫(zhuó,濁):砍。

     齊湣王不自得①,以其遣孟嘗君。

    孟嘗君至,則以為齊相,任政②。

     孟嘗君怨秦,将以齊為韓、魏攻楚,因與韓、魏攻秦,而借兵食于西周③。

    蘇代為西周謂曰:“君以齊為韓、魏攻楚九年,取宛、葉以北以強韓、魏,今複攻秦以益之④。

    韓、魏南無楚憂,西無秦患,則齊危矣。

    韓、魏必輕齊畏秦,臣為君危之。

    君不如令敝邑深合于秦⑤,而君無玫,又無借兵食。

    君臨函谷而無攻,令敝邑以君之情謂秦昭王曰⑥‘薛公必不破秦以強韓、魏。

    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東國以與齊,而秦出楚懷王以為和⑦’。

    君令敝邑以此惠秦⑧,秦得無破而以東國自免也⑨,秦必欲之。

    楚王得出,必德齊⑩。

    齊得東國益強,而薛世世無患矣。

    秦不大弱,而處三晉之西?,三晉必重齊。

    ”薛公曰:“善。

    ”因令韓、魏賀秦,使三國無攻,而不借兵食于西周矣。

    是時,楚懷王入秦,秦留之?,故欲必出之。

    秦不果出楚懷王(13)。

     ①不自得:自感無德。

    表示内疚。

    得,通“德”,道德。

    ②任政:執掌國政。

    ③兵食:兵器和糧食。

    《戰國策·西周》作“藉兵乞食于西周”。

    ④益:增強。

    ⑤敝邑:古代對自己國家的自謙說法。

    這裡指西周。

    深合:深切地交好。

    ⑥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讓敝國把您的真情告訴秦昭王。

    情,真情;秦昭王,梁玉繩《史記志疑》引《史诠》曰,“昭”谥宜删之。

    當是。

    蘇代談話時秦王則(一名“稷”)尚在世,不可能稱其死後的谥号。

    下句“楚懷王”之“懷”字亦為谥号,宜删之。

    ⑦這一句的意思是說:“秦國把楚懷王釋放出來以相媾和。

    出,釋放;和,媾和。

    ⑧惠:給予好處。

    ⑨破:被攻破。

    ⑩德:感激。

    三晉:通常指韓、趙、魏三國。

    春秋末,晉被韓、趙、魏三家瓜分,各立為國,故稱“三晉”。

    這裡指其中的韓國、魏國。

    ?留:扣留。

    (13)這一句的意思是說:秦國沒有實現釋放楚懷王的要求。

    果,實現。

     孟嘗君相齊,其舍人魏子為孟嘗君收邑入①,三反而不緻一入②。

    孟嘗君問之,對曰:“有賢者,竊假與之③,以故不緻入。

    ”孟嘗君怒而退魏子④。

    居數年,人或毀孟嘗君于齊湣王曰⑤:“孟嘗君将為亂。

    ”及田甲劫湣王,湣王意疑孟嘗君,孟嘗君乃奔。

    魏子所與粟賢者聞之,乃上書言孟嘗君不作亂,請以身為盟⑥,遂自刭宮門以明孟嘗君⑦。

    湣王乃驚,而蹤迹驗問⑧,孟嘗君果無反謀,乃複召孟嘗君。

    孟嘗君因謝病⑨,歸老于薛⑩。

    湣王許之。

     ①舍人:古時王公貴官的親近侍從。

    邑入:封邑的租稅收入。

    ②反:同“返”。

    緻:取得。

    ③竊假與之:私自借用您的名義送給了他。

    假,借;與,給予。

    ④退:撤消職務。

    ⑤毀:毀謗。

    ⑥以身作盟:用生命立誓、作保。

    ⑦明:證明。

    ⑧蹤迹:依據行蹤迹象追查。

    驗問:驗證、考問。

    ⑨謝病:推托有病。

    ⑩歸老:辭官養老。

     其後,秦亡将呂禮相齊,欲困蘇代①。

    代乃謂孟嘗君曰:“周最于齊,至厚也②,而齊逐之,而聽親弗相呂禮者③,欲取秦也④。

    齊、秦合,則親弗與呂禮重矣⑤。

    有用⑥,齊、秦必輕君。

    君不如急北兵⑦,趨趙以和秦、魏⑧,收周最以厚行⑨,且反齊王之信⑩,又禁天下之變?。

    齊無秦?,則天下集齊,親弗必走,則齊王孰與為其國也(13)!”于是孟嘗君從其計,而呂禮嫉害于孟嘗君。

     孟嘗君懼,乃遺秦相穰侯魏冉書曰:“吾聞秦欲以呂禮收齊(14),齊,天下之強國也,子必輕矣。

    齊、秦相取以臨三晉(15),呂禮必并相矣(16),是子通齊以重呂禮也(17)。

    若齊免于天下之兵,其雠子必深矣(18)。

    子不如勸秦王伐齊。

    齊破,吾請以所得封子。

    齊破,秦畏晉之強(19),秦必重子以取晉。

    晉國敝于齊而畏秦(20),晉必重子以取秦。

    是子破齊以為功,挾晉以為重(21);是子破齊定封,秦、晉交重子。

    若齊不破,呂禮複用,子必大窮(22)。

    ”于是穰侯言于秦昭王伐齊,而呂禮亡。

     後齊王滅宋,益驕,欲去孟嘗君(23)。

    孟嘗君恐,乃如魏(24)。

    魏昭王以為相,西合于秦、趙,與燕共伐破齊。

    齊湣王亡在莒,遂死焉。

    齊襄王立,而孟嘗君中立于諸侯,無所屬。

    齊襄王新立,畏孟嘗君,與連和(25),複親薛公。

    文卒,谥為孟嘗君。

    諸子争立,而齊、魏共滅薛。

    孟嘗絕嗣無後也(26)。

     ①困:使窘迫。

    ②至厚:極為忠實。

    ③聽:聽從,聽信。

    相:任為相。

    ④取:取信于對方。

    這裡是聯合、結盟的意思。

    ⑤重:受重用。

    ⑥有用:有所任用。

    指任用親弗、呂禮。

    ⑦急北兵:急速向北方進兵。

    ⑧趨:通“促”。

    促使。

    ⑨收:招緻,招回。

    厚行:使舉動顯出忠厚。

    行,舉動。

    ⑩反:同“返”。

    歸回,挽回。

    信:信用。

    ?天下之變:指齊、秦聯合後會引起各國關系的全局一性一變化。

    ?齊無秦:指齊國沒有秦國的依傍。

    (13)這一句的意思是說:那麼齊王跟誰一起治理他的國家呢!為,治理。

    (14)收:收攏。

    這裡是拉攏、聯合的意思。

    (15)臨:面對,對付。

    (16)并相:同時兼任齊、秦兩國的相。

    (17)通:交往,結交。

    (18)雠: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