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關燈


    我燒掉毫無用處徒有其名的借據,廢棄有名無實的帳簿,是讓薛邑平民百姓信任您而彰揚您善良的好名聲啊。

    您有什麼可疑惑的呢?”孟嘗君聽後,拍着手連聲道謝。

     齊王受到秦國和楚國毀謗言論的蠱惑,認為孟嘗君的名聲壓倒了自己,獨攬齊國大權,終于罷了孟嘗君的官。

    那些賓客看到孟嘗君被罷了官,一個個都離開了他。

    隻有馮歡為他謀劃說:“借給我一輛可以跑到秦國的車子,我搖靂讓您在齊國更加顯貴,食邑更加寬廣。

    您看可以嗎?”于是孟嘗君便準備了馬車和禮物送馮歡上了路。

    馮歡就乘車向西到了秦國遊說秦王說:“天下的遊說之士駕車向西來到秦的,無一不是想要使秦國強大而使齊國削弱的;乘車向東進入齊國的,無一不是要使齊國強大而使秦國削弱的。

    這是兩個決一雌雄的國家,與對方決不并存的就是強大有力的雄國,是雄國的得天下。

    ”秦王聽得入了神,挺一直身一子跪着問馮歡說:“您看要使秦國避免成為軟弱無力的國家該怎麼辦才好呢?”馮歡回答說:“大王也知道齊國罷了孟嘗君的官吧?”秦王說:“聽到了這件事。

    ”馮歡說:“使齊國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嘗君。

    如今齊國國君聽信了毀謗之言而把孟嘗君罷免,孟嘗君心中無比怨憤,必定背離齊國;他背離齊國進入秦國,那麼齊國的國情,朝廷中下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狀況都将為秦國所掌握。

    您将得到整個齊國的土地,豈隻是稱雄呢!您趕快派使者載着禮物暗地裡去迎接孟嘗君,不能失掉良機啊。

    如果齊王明白過來,再度起用孟嘗君,則誰是雌誰是雄還是個未知數。

    ”秦王聽了非常高興,就派遣十輛馬車載着百镒黃金去迎接孟嘗君。

    馮歡告别了秦王而搶在使者前面趕往齊國,到了齊國,勸說齊王道:“天下遊說之士駕車向東來到齊的,無一不是想要使齊國強大而使秦國削弱的;乘車向西進入秦國的,無一不是要使秦國強大而使齊國削弱的。

    秦國與齊國是兩個決一雌雄的國家,秦國強大那麼齊國必定軟弱,這兩個國家勢必不能同時稱雄。

    現在我私下得知秦國已經派遣使者帶着十輛馬車載着百镒黃金來迎接孟嘗君了。

    孟嘗君不西去就罷了,如果西去擔任秦國宰相,那麼天下将歸秦國所有,秦國是強大的雄國,齊國就是軟弱無力的雌國,軟弱無力,那麼臨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

    大王為什麼不在秦國使者沒到達之前,趕快恢複孟嘗君的官位并給他增加封邑來向他表示道歉呢?如果這麼做了,孟嘗君必定高興而情願接受。

    秦國雖是強國,豈能夠任意到别的國家迎接人家的宰相呢!要挫敗秦國的陰謀,斷絕它稱強稱霸的計劃。

    ”齊王聽後,頓時明白過來說:“好。

    ”于是派人至邊境等候秦國使者。

    秦國使者的車子剛入齊國邊境,齊國在邊境的使臣立即轉車奔馳而回報告了這個情況,齊王召回孟嘗君并且恢複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時還給了他原來封邑的土地,又給他增加了千戶。

    秦國的使者聽說孟嘗君恢複了齊國宰相官位,就轉車回去了。

     自從齊王因受毀謗之言的蠱惑而罷免了孟嘗君,那些賓客們都離開了他。

    後來齊王召回并恢複了孟嘗君的官位,馮歡去迎接他。

    還沒到京城的時候,孟嘗君深深感歎說:“我素常喜好賓客,樂于養士,接待賓客從不敢有任何失禮之處,有食客三千多人,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

    賓客們看到我一旦被罷官,都背離我而離去,沒有一個顧念我的。

    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複我的宰相官位,那些離去的賓客還有什麼臉面再見我呢?如果有再見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臉,狠狠地羞辱他。

    ”聽了這番話後,馮歡收住缰繩,下車而行拜禮。

    孟嘗君也立即下車還禮,說:“先生是替那些賓客道歉嗎?”馮歡說:“并不是替賓客道歉,是因為您的話說錯了。

    說來,萬物都有其必然的終結,世事都有其常規常理,您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孟嘗君說:“我不明白說的是什麼意思。

    ”馮歡說:“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時候,這是活物的必然歸結;富貴的人多賓客,貧賤的人少朋友,事情本來就是如此。

    您難道沒看到人們奔向市集嗎?天剛亮,人們向市集裡擁擠,側着肩膀争奪入口;日落之後,經過市集的人甩着手臂連頭也不回。

    不是人們喜歡早晨而厭惡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東西市中已經沒有了。

    如今您失去了官位,賓客都離去,不能因此怨恨賓客而平白截斷他們奔向您的通路。

    希望您對待賓客像過去一樣。

    ”孟嘗君連續兩次下拜說:“我恭敬地聽從您的指教了。

    聽先生的話,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導嗎。

    ” 太史公說:“我曾經經過薛地,那裡民間的風氣多有兇暴的子弟,與鄒地、魯地迥異。

    我向那裡人詢問這是什麼緣故,人們說:“孟嘗君曾經招來天下許多負氣仗義的人,僅亂法犯禁的人進入薛地的大概就有六萬多家。

    ”世間傳說孟嘗君以樂于養客而沾沾自喜,的确名不虛傳。

     【原文】【注解】 孟嘗君名文,姓田氏。

    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嬰。

    田嬰者,齊威王少子而齊宣王庶弟也①。

    田嬰自威王時任職用事②,與成侯鄒忌及田忌将而救韓伐魏③。

    成侯與田忌争一寵一,成侯賣田忌④。

    田忌懼,襲齊之邊邑,不勝,亡走⑤。

    會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賣田忌,乃複召田忌以為将。

    宣王二年⑥,田忌與孫膑、田嬰俱伐魏,敗之馬陵,虜魏太子申而殺魏将龐涓。

    宣王七年⑦,田嬰使于韓、魏⑧,韓、魏服于齊⑨。

    嬰與韓昭侯、魏惠王會齊宣王東阿南⑩,盟而去?。

    明年,複與梁惠王會甄。

    是歲,梁惠王卒。

    宣王九年?,田嬰相齊。

    齊宣王與魏襄王會徐州而相王也(13)。

    楚威王聞之,怒田嬰。

    明年,楚伐敗齊師于徐州,而使人逐田嬰。

    田嬰使張醜說楚威王(14),威王乃止。

    田嬰相齊十一年,宣王卒,湣王即位。

    即位三年,而封田嬰于薛。

     ①庶弟:指父親所生的弟弟。

    ②用事:當權。

    ③将:帶兵。

    救韓伐魏:梁玉繩《史記志疑》按:“此指齊威王二十六年桂陵之役,是救趙非救韓也。

    ”當是。

    ④賣:出賣。

    ⑤亡走:逃跑。

    ⑥宣王二年:當為前341年。

    ⑦宣王七年:當為前336年。

    ⑧使:出使。

    ⑨服:歸服。

    ⑩東阿: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卷十五《六國表》并作“平阿”。

    ?盟:締約。

    ?宣王九年:當為前334年。

    (13)相王:互相尊稱為王。

    王,稱為王。

    (14)使:派遣。

    說:勸說,說服。

     初,田嬰有子四十餘人,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

    嬰告其母曰:“勿舉也①。

    ”其母竊舉生之②。

    及長,其母因兄弟而見其子文于田嬰③。

    田嬰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④,而敢生之⑤,何也?”文頓首⑥,因曰:“君所以不一舉五月子者,何故?”嬰曰:“五月子者,長與戶齊⑦,将不利其父母⑧。

    ”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⑨?将受命于戶邪⑩?”嬰默然。

    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憂焉?必受命于戶,則可高其戶耳?,誰能至者!”嬰曰:“子休矣?。

    ” 久之,文承間問其父嬰曰(13):“子之子為何?”曰:“為孫。

    ”“孫之孫為何?”曰:“為玄孫。

    ”“玄孫之孫為何?”曰:“不能知也。

    ”文曰:“君用事相齊,至今三王矣(14),齊不加廣而君私家富累萬金(15),門下不見一賢者。

    文聞将門必有将,相門必有相。

    今君後宮蹈绮縠而士不得(短)〔裋〕褐(16),仆妾餘粱肉而士不厭糟糠(17)。

    今君又尚厚積餘藏(18),欲以遺所不知何人(19),而忘公家之事日損(20),文竊怪之(21)。

    ”于是嬰乃禮文(22),使主家待賓客(23)。

    賓客日進,名聲聞于諸侯。

    諸侯皆使人請薛公田嬰以文為太子,嬰許之。

    嬰卒,谥為靖郭君(24)。

    而文果代立于薛,是為孟嘗君。

     ①舉:養育,撫育。

    ②竊:暗中,偷偷地。

    生:活。

    ③這一句的意思是說:田文的母親通過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見給田嬰。

    因,通過。

    見,引見。

    ④若:你。

    去:棄。

    敢⑤:敢于。

    ⑥頓首:頭叩地而拜,是周禮九拜之一。

    ⑦長與戶齊:身高與門戶相等。

    戶,門戶。

    ⑧不利其父母:古代迷信,認為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男害父,女害母。

    ⑨受命于天:指人的命運由上天授予、安排。

    這是古代統治者的騙人說法。

    ⑩将:還是。

    ?高:加高,增高。

    ?休:停止。

    (13)承間:趁着空隙。

    (14)三王:指齊國威王、宣王、湣王三代君王。

    (15)累:積累。

    (16)後宮:宮中妃嫔所居。

    這裡指姬妾、妃嫔。

    蹈:踩、踏。

    绮:織有花紋的素地絲織物。

    縠:绉紋紗。

    (短)〔裋(shù,豎)〕褐:“裋褐”即短而窄的粗布衣服。

    《索隐》:“(短)〔裋〕亦音豎。

    豎褐,謂褐衣而豎載之,以其省而便事也。

    ”張文虎《校刊史記集解索隐正義劄記》據《索隐》說,“疑‘短’本作‘裋’,故音豎”。

    當是。

    (17)仆妾:男仆女奴。

    粱:指飯食。

    厭:同“餍”。

    吃飽。

    (18)厚積餘藏:加多積存,過多儲藏。

    (19)遺:給予。

    (20)公家:指齊國。

    日損:一天天地失勢。

    損,失。

    (21)竊:私下,私自。

    (22)禮:以禮相待。

    (23)主家:主持家政。

    (24)谥:古代在帝王、貴族等具有搖靂地位的人死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迹、品德修養所加給的帶有評判一性一質的稱号。

     孟嘗君在薛,招緻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①,皆歸孟嘗君。

    孟嘗君舍業厚遇之②,以故傾天下之士③。

    食客數千人④,無貴賤一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