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關燈
孟嘗君一行到了函谷關,按照關法規定雞叫時才能放來往客人出關,孟嘗君恐怕追兵趕到萬分着急,賓客中有個能力較差的人會學雞叫,他一學雞叫,附近的雞随着一齊叫了起來,便立即出示了證一件逃出函谷關。

    出關後約摸一頓飯的工夫,秦國追兵果然到了函谷關,但已落在孟嘗君的後面,就隻好回去了,當初,孟嘗君把這兩個人安排在賓客中的時候,賓客無不感到羞恥,覺得臉上無光,等孟嘗君在秦國遭到劫難, 終于靠着這兩個人解救了他。

    自此以後,賓客們都佩服孟嘗君廣招賓客不分人等的做法。

     孟嘗君經過趙國,趙國平原君以貴賓相待。

    趙國人聽說孟嘗君賢能,都出來圍觀想一睹風采,見了後便都嘲笑說:“原來以為孟嘗君是個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個瘦小的男人罷了。

    ”孟嘗君聽了這些揶揄他的話,大為惱火。

    随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車來,砍殺了幾百人,毀了一個縣才離去。

     齊泯王因為派遣孟嘗君去秦國而感到内疚。

    孟嘗君回到齊國後,齊王就讓他做齊國宰相,執掌國政。

     孟嘗君怨恨秦國,準備以齊國曾幫助韓國、魏國攻打楚國為理由,來聯合韓國、魏國攻打秦國,為此向西周借兵器和軍糧。

    蘇代替西周對孟嘗君說:“您拿齊國的兵力幫助韓國、魏國攻打楚國達九年之久,取得了宛、葉以北的地方,結果使韓、魏兩國強大起來,如今再去攻打秦國就會越加增強了韓、魏的力量。

    韓國、魏國南邊沒有楚國憂慮,北邊沒有秦國的禍患,那麼齊國就危險了。

    韓、魏兩國強盛起來必定輕視齊國而畏懼秦國,我實在替您對這種形勢感到不安。

    您不如讓西周與秦國深切交好,您不要進攻秦國,也不要借兵器和糧食。

    您把軍隊開臨函谷關但不要進攻,讓西周把您的心情告訴給秦昭王說‘薛公一定不會攻破秦國來增強韓、魏兩國的勢力。

    他要進攻秦國,不過是想要大王責成楚國把東國割給齊國,并請您把楚懷王釋放出來以相媾和。

    ’您讓西周用這種做法給秦國好處,秦國能夠不被攻破又拿楚國的地盤保全了自己,秦國必定情願這麼辦。

    楚王能夠獲釋,也一定感激齊國。

    齊國得到東國自然會日益強大,薛邑也就會世世代代沒有憂患了。

    秦國并非很弱,它有一定實力,而處在韓國、魏國的西鄰,韓、魏兩國必定依重齊國。

    ”薛公聽了後,立即說:“好。

    ”于是讓韓、魏向秦國祝賀,避免了一場兵災,使齊、韓、魏三國不再發兵進攻,也不向西周借兵器和軍糧了。

    這個時候,楚懷王已經到了秦國,秦國扣留了他,所以孟嘗君還是要秦國一定放出楚懷王。

    但是秦國并沒有這麼辦。

     孟嘗君任齊國宰相時,一次他的侍從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稅,三次往返,結果一次也沒把租稅收回來。

    孟嘗君問他這是什麼緣故,魏子回答說:“有位賢德的人,我私自借您的名義把租稅贈給了他,所以沒有收回來。

    ”孟嘗君聽後發了火一氣之下辭退了魏子。

    幾年之後,有人向齊湣王造孟嘗君的謠言說:“孟嘗君将要發動叛亂。

    ”等到田君甲劫持了湣王,湣王便猜疑是孟嘗君策劃的,為避免殃禍孟嘗君出逃了。

    曾經得到魏子贈糧的那位賢人聽說了這件事,就上書給湣王申明孟嘗君不會作亂,并請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于是在宮殿門口刎頸自一殺,以此證明孟嘗君的清白。

    湣王為之震驚,便追查考問實際情況,孟嘗君果然沒有叛亂陰謀,便召回了孟嘗君。

    孟嘗君因此推托有病,要求辭官回薛邑養老。

    湣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此後,秦國的逃亡将領呂禮擔任齊國宰相,他要陷蘇代于困境。

    蘇代就對孟嘗君說:“周最對于齊王,是極為忠誠的,可是齊王把他驅逐了,而聽信親弗的意見讓呂禮做宰相,其原因就是打算聯合秦國。

    齊國、秦國聯合,那麼親弗與呂禮就會受到重用了。

    他們受到重用,齊國、秦國必定輕視您。

    您不如急速向北進軍,促使趙國與秦、魏講和,招回周最來顯示您的厚道,還可以挽回齊王的信用,又能防止因齊、楚聯合将造成各國關系的變化。

    齊國不去依傍秦國,那麼各諸侯都會靠攏齊國,親弗勢必出逃,這樣一來,除了您之外,齊王還能跟誰一起治理他的國家呢?”于是孟嘗君聽從了蘇代的計謀,因而呂禮嫉恨并要謀害孟嘗君。

    孟嘗君很害怕,就給秦國丞相穰侯魏冉寫了一封信說:“我聽說秦國打算讓呂禮來聯合齊國,齊國,是天下的強大國家,齊、秦聯合成功呂禮将要得勢,您必會被秦王輕視了。

    如果秦、齊相與結盟來對付韓、趙、魏三國,那麼呂禮必将為秦、齊兩國宰相了,這是您結交齊國反而使呂禮的地位顯重啊。

    再說,即使齊國免于諸侯國攻擊的兵禍,齊國還搖靂會深深地仇恨您。

    您不如勸說秦王攻打齊國。

    齊國被攻破,我會設法請求秦王把所得的齊國土地封給您。

    齊國被攻破,秦國會害怕魏國強大起來,秦王必定重用您去結交魏國。

    魏國敗于齊國又害怕秦國,它搖靂推重您以便結交秦國。

    這樣,您既能夠憑攻破齊國建立自己的功勞,挾持魏國提高的地位;又可以攻破齊國得到封邑,使秦、魏兩國同時敬重您。

    如果齊國不被攻破,呂禮再被任用,您搖靂陷于極端的困境中。

    ”于是穰侯向秦昭王進言攻打齊國,呂禮便逃離了齊國。

     後來,齊湣王滅掉了宋國,愈加驕傲起來,打算除掉孟嘗君。

    孟嘗君很恐懼,就到了魏國。

    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同西邊的秦國、趙國聯合,幫助燕國攻打并戰敗了齊國。

    齊湣王逃到莒,後來就死在那裡。

    齊襄王即位,當時孟嘗君在諸侯國之間持中立地位,不從屬于哪個君王。

    齊襄王由于剛剛即位,畏懼孟嘗君,便與孟嘗君和好,與他親近起來。

    田文去世,谥号稱孟嘗君。

    田文的幾個兒子争着繼承爵位,随即齊、魏兩國聯合共同滅掉了薛邑。

    孟嘗君絕嗣沒有後代。

     當初,馮歡聽說孟嘗君樂于招攬賓客,便穿着草鞋遠道而來見他。

    孟嘗君說:“承蒙先生遠道光臨,有什麼指教我的?”馮歡回答說:“聽說您樂于養士,我隻是因為貧窮想歸附您謀口飯吃。

    ”孟嘗君沒再說什麼便把他安置在下等食客的住所裡,十天後孟嘗君詢問住所的負責人說:“客人近來做什麼了?”負責人回答說:“馮先生太窮了,隻有一把劍,還是草繩纏着劍把。

    他時而彈着那把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家吧!吃飯沒有魚。

    ’”孟嘗君聽後讓馮歡搬到中等食客的住所裡,吃飯有魚了。

    過了五天,孟嘗君又向那位負責人詢問馮歡的情況,負責人回答說:“客人又彈着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去吧!出門沒有車。

    ’”于是孟嘗君又把馮歡遷到上等食客的住所裡,進出都有車子坐。

    又過了五天,孟嘗君再次詢問那位負責人。

    負責人回答說:“這位先生又曾彈着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家吧!沒有辦法養活家。

    ’”孟嘗君聽了很不高興。

     過了整一年,馮歡沒再說什麼。

    孟嘗君當時正任齊國宰相,受封萬戶于薛邑。

    他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食邑的賦稅收入不夠供養這麼多食客,就派人到薛邑貸款放債。

    由于年景一年到頭都不好,沒有收成,借債的人多數不能付給利息,食客的需用将無法供給。

    對于這種情況,孟嘗君焦慮不安,就問左右侍從:“誰可以派往薛邑去收債?”那個住所負責人說:“上等食客住所裡的馮老先生從狀貌長相看,很是一精一明,又是個長者,一定穩重,派他去收債該是合适的。

    ”孟嘗君便迎進馮歡向他請求說:“賓客們不知道我無能,光臨我的門下有三千多人,如今食邑的收入不能夠供養賓客,所以在薛邑放了些債。

    可是薛邑年景不好,沒有收成,百姓多數不能付給利息。

    賓客吃飯恐怕都成問題了,希望先生替一我去索取欠債。

    ”馮歡說:“好吧。

    ”便告别了孟嘗君,到了薛邑,他把凡是借了孟嘗君錢的人都集合起來,索要欠債得到利息十萬錢。

    這筆款項他沒送回去,卻釀了許多酒,買了肥壯的牛,然後召集借錢的人,能付給利息的都來,不能付給利息的也來,要求一律帶着借錢的契據以便核對。

    随即讓大家一起參加宴會,當日殺牛炖肉,置辦酒席。

    宴會上正當大家飲酒盡興時,馮歡就拿着契據走到席前一一核對,能夠付給利息的,給他定下期限;窮得不能付息的,取回他們的契據當衆把它燒毀。

    接着對大家說:“孟嘗君之所以向大家貸款,就是給沒有資金的人提一供資金來從事行業生産;他之所以向大家索債,是因為沒有錢财供養賓客。

    如今富裕有錢還債的約定日期還債,貧窮無力還債的燒掉契據把債務全部廢除。

    請各位開懷暢飲吧。

    有這樣的封邑主人,日後怎麼能背棄他呢!”在坐的人都站了起來,連續兩次行跪拜大禮。

     孟嘗君聽到馮歡燒毀契據的消息,十分惱怒立即派人召回馮歡。

    馮歡剛一到,孟嘗君就責問道:“我的封地本來就少,而百姓還多不按時還給利息,賓客們連吃飯都怕不夠用,所以請先生去收繳欠債。

    聽說先生收來錢就大辦酒肉宴席,而且把契據燒掉了。

    這是怎麼回事?”馮歡回答說:“是這樣的。

    如果不大辦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債民全都集合起來,也就沒辦法了解誰富裕誰貧窮。

    富裕的,給他限定日期還債。

    貧窮的,即使監守着催促十年也還不上債,時間越長,利息越多,到了危急時,就會用逃亡的辦法賴掉債務。

    如果催促緊迫,不僅終究沒辦法償還,而且上面會認為您貪财好利不一愛一惜平民百姓,在下面您則會有背離冒犯國君的惡名,這可不是用來鼓勵平民百姓、彰揚您名聲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