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張鳳嶺譯注
【說明】戰國末期,各諸侯國貴族為了維護岌岌可危的統治地位,竭力網羅人才,以擴大自己的勢力,而社會上的“士”(包一皮一皮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也企圖依靠權貴獲得錦衣玉食,因此養“士”之風盛行。
當時,以養“土”著稱的有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春申君,後人稱為“戰國四公子”。
本篇即是孟嘗君的專傳。
孟嘗君即田文,是齊國宰相田嬰的庶子,以其機警鋒利的言談博得田嬰的賞識,取得太子地位後承襲了田嬰的封爵。
他認為“相門必有相”,為了出人頭地,廣泛招攬“賓客及亡人有罪者”并“舍業厚遇之”,得食客三千人。
湣王派他入秦為相,被扣押,終賴食客雞鳴狗盜之徒的幫助,逃出秦國。
歸齊後任齊相,後因湣王猜忌出奔,任為魏相,聯合秦、趙等國攻破齊國。
從此,中立于諸侯國之間。
對于孟嘗君其人,司馬遷以“好客自喜”論之,是頗具慧眼的,在指出他好客“為齊扞楚魏”(《太史公自序》)這一客觀作用的同時,強調他“自喜”的動機,明唐順之說:“贊其好客,美刺并顯,太史公斷之曰‘自喜’,蓋斥其非公好雲。
”(《一精一選批點史記》)清李晚芳說得更為直截了當,孟嘗君好客“但營私耳”(《讀史管見》),可謂一語破的。
傳文還記述了寄食于孟嘗門下品類錯雜的各色人物,這對于我們認識當時食客這個社會層面的複雜一性一及其本質是很有意義的。
抓住人物生活經曆中的典型事件來展示人物的一性一格及其發展,是本傳在寫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
如寫孟嘗君做太子前,以“忘公家之事”、“不見一賢者”來诘難其父,說明這個庶子權略過人,頗為自負;寫他做了太子之後在逃離秦國的路上砍殺非議其相貌的趙國百姓,則表明極端的虛榮心使他變得兇狠殘忍。
作者寫他任齊相後企圖挾韓、魏對秦進行報複以及免相後又慫恿秦國伐齊,最後入魏任相聯合諸侯攻破齊國。
從中不難看出,孟嘗君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勢,可以不擇手段,直至對齊國反眼不識。
作為曆史人物的孟嘗君,其為人是不足取的;但作為文學形象的孟嘗君,卻不失為一性一格複雜的活生生的“這一個”。
一精一心安排次要人物作陪襯來刻畫主要人物,是本傳在寫法上的另一特點。
“好客喜士”是孟嘗君一性一格的一大特征,他所求之士,所喜之客,必然反映他的任人标準。
作者不僅寫了救他一命的雞鳴狗盜之徒以及替他大打出手的兇頑惡棍,還寫了一位被他“怒退”卻頗有頭腦的魏子,而集中筆墨刻畫的則是馮騅。
此人頭腦清醒,有才幹,也能效忠其主,但他竭力為趨炎附勢的食客們抗辯,大講“趣市”利己的市儈哲學,而孟嘗君則“敬從命矣”,原來他們的人生哲學毫無二緻,孟嘗君的所作所為就是證明。
這些食客們的言行或遭遇,無不折射一出孟嘗君的思想一性一格。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宋王安石說“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讀〈孟嘗君傳〉》),是不無道理的。
【譯文】 孟嘗君姓田名文。
田文的父親叫靖郭君田嬰。
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
田嬰從威王時就任職當權,曾與成侯鄒忌以及田忌帶兵去救援韓國攻伐魏國。
後來成侯與田忌争着得到齊王的一寵一信而嫌隙很深,結果成侯出賣了田忌。
田忌很害怕,就偷襲齊國邊境的城邑,沒拿下,便逃跑了。
這時正趕上齊威王去世,宣王立為國君,宣王知道是成侯陷害田忌,就又召回了田忌并讓他做了将領。
宣王二年(前341),田忌跟孫膑、田嬰一起攻打魏國,在馬陵戰敗魏國,俘虜了魏太子申殺了魏國将領龐涓。
宣王七年(前336),田嬰奉命出使韓國和魏國,經過他的一番活動使韓國、魏國歸服于齊國。
田嬰陪着韓昭侯、魏惠王在東阿南會見齊宣王,三國結盟締約後便離開了。
第二年,宣王又與梁惠王在甄地盟會。
這一年,梁惠王去世。
宣王九年(前334),田嬰任齊國宰相。
齊宣王與魏襄王在徐州盟會互相尊稱為王。
楚威王得知這件事,對田嬰很惱火,認為是他一手策劃的。
第二年,楚國進攻齊國,在徐州戰敗了齊國軍隊,便派人追捕田嬰。
田嬰派張醜去勸說楚威王,楚威王才算罷休。
田嬰在齊國任相十一年,宣王去世,湣王立為國君。
湣王即位三年,賜封田嬰于薛邑。
當初,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他的小妾生了個兒子叫文,田文是五月五日出生的。
田嬰告訴田文的母親說:“不要養活他。
”可是田文的母親還是偷偷把他養活了。
等他長大後,他的母親便通過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見給田嬰。
田嬰見了這個孩子憤怒地對他母親說:“我讓你把這個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養活了,這是為什麼?”田文的母親還沒回答,田文立即叩頭大拜,接着反問田嬰說:“您不讓養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麼緣故?”田嬰回答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大了身長跟門戶一樣高,會害父害母的。
”田文說:“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授予呢?還是由門戶授予呢?”田嬰不知怎麼回答好,便沉默不語。
田文接着說:“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憂慮呢?如果是由門戶授予的,那麼隻要加高門戶就可以了,誰還能長到那麼高呢!”田嬰無言以對便斥責道:“你不要說了!”過了一些時候,田文趁空問他父親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田嬰 答道:“叫孫子。
”田文接着問:“孫子的孫子叫什麼?”田嬰答道:“叫玄孫。
”田文又問:“玄孫的孫叫什麼?”田嬰說:“我不知道了。
”田文說:“您執掌大權擔任齊國宰相,到如今已經曆三代君王了,可是齊國的領土沒有增廣,您的私家卻積貯了萬金的财富,門下也看不到一位賢能之士。
我聽說,将軍的門庭必出将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
現在您的姬妾可以踐踏绫羅綢緞,而賢士卻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餘的飯食肉羹,而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
現在您還一個勁地加多積貯,想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上來的人,卻忘記國家在諸侯中一天天失勢。
我私下是很奇怪的。
”從此以後,田嬰改變了對田文的态度,器重他,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
賓客來往不斷,日益增多,田文的名聲随之傳播到各諸侯國中。
各諸侯國都派人來請求田嬰立田文為太子,田嬰答應下來。
田嬰去世後,追谥靖郭君。
田文果然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
這就是孟嘗君。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
孟嘗君甯肯舍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
他的食客有幾千人,待遇不分貴賤一律與田文相同。
孟嘗君每當接待賓客,與賓客坐着談話時,總是在屏風後安排侍史,讓他記錄孟嘗君與賓客的談話内容,記載所問賓客親戚的住處。
賓客剛剛離開,孟嘗君就已派使者到賓客親戚家裡撫一慰問候,獻上禮物。
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吃晚飯,有個人遮住了燈亮,那個賓客很惱火,認為飯食的質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辭别而去。
孟嘗君馬上站起來,親自端着自己的飯食與他的相比,那個賓客慚愧得無地自容,就以刎頸自一殺表示謝罪。
賢士們因此有很多人都情願歸附孟嘗君。
孟嘗君對于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
所以賓客人人都認為孟嘗君與自己親近。
秦昭王聽說孟嘗君賢能,就先派泾陽君到齊國作人質,并請求見到孟嘗君。
孟嘗君準備去秦國,而賓客都不贊成他出行,規勸他,他不聽,執意前往。
這時有個賓客蘇代對他說:“今天早上我從外面來,見到一個木偶人與一個土偶人正在交談。
木偶人說:‘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毀了。
’土偶人說:‘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毀,也要歸回到泥土裡。
若天真的下起雨來,水流沖着你跑,可不知把你沖到哪裡去了。
’當今的秦國,是個如虎似狼的國家,而您執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來,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嗎?”孟嘗君聽後,悟出了個中道理,才停止了出行的準備。
齊湣王二十五年(前299),終于又派孟嘗君到了秦國,秦昭王立即讓孟嘗君擔任秦國宰相。
臣僚中有的人勸說秦王道:“孟嘗君的确賢能,可他又是齊王的同宗,現在任秦國宰相,謀劃事情必定是先替齊國打算,而後才考慮秦國,秦國可要危險了。
”于是秦昭王就罷免了孟嘗君的宰相職務。
他把孟嘗君囚禁起來,圖謀殺掉孟嘗君。
孟嘗君知道情況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見昭王的一寵一妾請求解救。
那個一寵一妾提出條件說:“我希望得到孟嘗君的白色狐皮裘。
”孟嘗君來的時候,帶有一件白色狐皮裘,價值千金,天下沒有第二件,到秦國後獻給了昭王,再也沒有别的皮裘了。
孟嘗君為這件事發愁,問遍了賓客,誰也想不出辦法。
有一位能力差但會披狗皮盜東西的人,說:“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
”于是當夜化裝成狗,鑽入了秦宮中的倉庫,取出獻給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來獻給了昭王的一寵一妾。
一寵一妾得到後,替孟嘗君向昭王說情,昭王便釋放了孟嘗君。
孟嘗君獲釋後,立即乘快車逃離,更換了出境證一件,改了姓名逃出城關。
夜半時分到了函谷關。
昭王後悔放出了孟嘗君,再尋找他,他已經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駕上傳車飛奔而去追捕他。
當時,以養“土”著稱的有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春申君,後人稱為“戰國四公子”。
本篇即是孟嘗君的專傳。
孟嘗君即田文,是齊國宰相田嬰的庶子,以其機警鋒利的言談博得田嬰的賞識,取得太子地位後承襲了田嬰的封爵。
他認為“相門必有相”,為了出人頭地,廣泛招攬“賓客及亡人有罪者”并“舍業厚遇之”,得食客三千人。
湣王派他入秦為相,被扣押,終賴食客雞鳴狗盜之徒的幫助,逃出秦國。
歸齊後任齊相,後因湣王猜忌出奔,任為魏相,聯合秦、趙等國攻破齊國。
從此,中立于諸侯國之間。
對于孟嘗君其人,司馬遷以“好客自喜”論之,是頗具慧眼的,在指出他好客“為齊扞楚魏”(《太史公自序》)這一客觀作用的同時,強調他“自喜”的動機,明唐順之說:“贊其好客,美刺并顯,太史公斷之曰‘自喜’,蓋斥其非公好雲。
”(《一精一選批點
傳文還記述了寄食于孟嘗門下品類錯雜的各色人物,這對于我們認識當時食客這個社會層面的複雜一性一及其本質是很有意義的。
抓住人物生活經曆中的典型事件來展示人物的一性一格及其發展,是本傳在寫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
如寫孟嘗君做太子前,以“忘公家之事”、“不見一賢者”來诘難其父,說明這個庶子權略過人,頗為自負;寫他做了太子之後在逃離秦國的路上砍殺非議其相貌的趙國百姓,則表明極端的虛榮心使他變得兇狠殘忍。
作者寫他任齊相後企圖挾韓、魏對秦進行報複以及免相後又慫恿秦國伐齊,最後入魏任相聯合諸侯攻破齊國。
從中不難看出,孟嘗君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勢,可以不擇手段,直至對齊國反眼不識。
作為曆史人物的孟嘗君,其為人是不足取的;但作為文學形象的孟嘗君,卻不失為一性一格複雜的活生生的“這一個”。
一精一心安排次要人物作陪襯來刻畫主要人物,是本傳在寫法上的另一特點。
“好客喜士”是孟嘗君一性一格的一大特征,他所求之士,所喜之客,必然反映他的任人标準。
作者不僅寫了救他一命的雞鳴狗盜之徒以及替他大打出手的兇頑惡棍,還寫了一位被他“怒退”卻頗有頭腦的魏子,而集中筆墨刻畫的則是馮騅。
此人頭腦清醒,有才幹,也能效忠其主,但他竭力為趨炎附勢的食客們抗辯,大講“趣市”利己的市儈哲學,而孟嘗君則“敬從命矣”,原來他們的人生哲學毫無二緻,孟嘗君的所作所為就是證明。
這些食客們的言行或遭遇,無不折射一出孟嘗君的思想一性一格。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宋王安石說“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讀〈孟嘗君傳〉》),是不無道理的。
【譯文】 孟嘗君姓田名文。
田文的父親叫靖郭君田嬰。
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
田嬰從威王時就任職當權,曾與成侯鄒忌以及田忌帶兵去救援韓國攻伐魏國。
後來成侯與田忌争着得到齊王的一寵一信而嫌隙很深,結果成侯出賣了田忌。
田忌很害怕,就偷襲齊國邊境的城邑,沒拿下,便逃跑了。
這時正趕上齊威王去世,宣王立為國君,宣王知道是成侯陷害田忌,就又召回了田忌并讓他做了将領。
宣王二年(前341),田忌跟孫膑、田嬰一起攻打魏國,在馬陵戰敗魏國,俘虜了魏太子申殺了魏國将領龐涓。
宣王七年(前336),田嬰奉命出使韓國和魏國,經過他的一番活動使韓國、魏國歸服于齊國。
田嬰陪着韓昭侯、魏惠王在東阿南會見齊宣王,三國結盟締約後便離開了。
第二年,宣王又與梁惠王在甄地盟會。
這一年,梁惠王去世。
宣王九年(前334),田嬰任齊國宰相。
齊宣王與魏襄王在徐州盟會互相尊稱為王。
楚威王得知這件事,對田嬰很惱火,認為是他一手策劃的。
第二年,楚國進攻齊國,在徐州戰敗了齊國軍隊,便派人追捕田嬰。
田嬰派張醜去勸說楚威王,楚威王才算罷休。
田嬰在齊國任相十一年,宣王去世,湣王立為國君。
湣王即位三年,賜封田嬰于薛邑。
當初,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他的小妾生了個兒子叫文,田文是五月五日出生的。
田嬰告訴田文的母親說:“不要養活他。
”可是田文的母親還是偷偷把他養活了。
等他長大後,他的母親便通過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見給田嬰。
田嬰見了這個孩子憤怒地對他母親說:“我讓你把這個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養活了,這是為什麼?”田文的母親還沒回答,田文立即叩頭大拜,接着反問田嬰說:“您不讓養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麼緣故?”田嬰回答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大了身長跟門戶一樣高,會害父害母的。
”田文說:“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授予呢?還是由門戶授予呢?”田嬰不知怎麼回答好,便沉默不語。
田文接着說:“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憂慮呢?如果是由門戶授予的,那麼隻要加高門戶就可以了,誰還能長到那麼高呢!”田嬰無言以對便斥責道:“你不要說了!”過了一些時候,田文趁空問他父親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田嬰 答道:“叫孫子。
”田文接着問:“孫子的孫子叫什麼?”田嬰答道:“叫玄孫。
”田文又問:“玄孫的孫叫什麼?”田嬰說:“我不知道了。
”田文說:“您執掌大權擔任齊國宰相,到如今已經曆三代君王了,可是齊國的領土沒有增廣,您的私家卻積貯了萬金的财富,門下也看不到一位賢能之士。
我聽說,将軍的門庭必出将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
現在您的姬妾可以踐踏绫羅綢緞,而賢士卻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餘的飯食肉羹,而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
現在您還一個勁地加多積貯,想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上來的人,卻忘記國家在諸侯中一天天失勢。
我私下是很奇怪的。
”從此以後,田嬰改變了對田文的态度,器重他,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
賓客來往不斷,日益增多,田文的名聲随之傳播到各諸侯國中。
各諸侯國都派人來請求田嬰立田文為太子,田嬰答應下來。
田嬰去世後,追谥靖郭君。
田文果然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
這就是孟嘗君。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
孟嘗君甯肯舍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
他的食客有幾千人,待遇不分貴賤一律與田文相同。
孟嘗君每當接待賓客,與賓客坐着談話時,總是在屏風後安排侍史,讓他記錄孟嘗君與賓客的談話内容,記載所問賓客親戚的住處。
賓客剛剛離開,孟嘗君就已派使者到賓客親戚家裡撫一慰問候,獻上禮物。
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吃晚飯,有個人遮住了燈亮,那個賓客很惱火,認為飯食的質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辭别而去。
孟嘗君馬上站起來,親自端着自己的飯食與他的相比,那個賓客慚愧得無地自容,就以刎頸自一殺表示謝罪。
賢士們因此有很多人都情願歸附孟嘗君。
孟嘗君對于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
所以賓客人人都認為孟嘗君與自己親近。
秦昭王聽說孟嘗君賢能,就先派泾陽君到齊國作人質,并請求見到孟嘗君。
孟嘗君準備去秦國,而賓客都不贊成他出行,規勸他,他不聽,執意前往。
這時有個賓客蘇代對他說:“今天早上我從外面來,見到一個木偶人與一個土偶人正在交談。
木偶人說:‘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毀了。
’土偶人說:‘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毀,也要歸回到泥土裡。
若天真的下起雨來,水流沖着你跑,可不知把你沖到哪裡去了。
’當今的秦國,是個如虎似狼的國家,而您執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來,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嗎?”孟嘗君聽後,悟出了個中道理,才停止了出行的準備。
齊湣王二十五年(前299),終于又派孟嘗君到了秦國,秦昭王立即讓孟嘗君擔任秦國宰相。
臣僚中有的人勸說秦王道:“孟嘗君的确賢能,可他又是齊王的同宗,現在任秦國宰相,謀劃事情必定是先替齊國打算,而後才考慮秦國,秦國可要危險了。
”于是秦昭王就罷免了孟嘗君的宰相職務。
他把孟嘗君囚禁起來,圖謀殺掉孟嘗君。
孟嘗君知道情況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見昭王的一寵一妾請求解救。
那個一寵一妾提出條件說:“我希望得到孟嘗君的白色狐皮裘。
”孟嘗君來的時候,帶有一件白色狐皮裘,價值千金,天下沒有第二件,到秦國後獻給了昭王,再也沒有别的皮裘了。
孟嘗君為這件事發愁,問遍了賓客,誰也想不出辦法。
有一位能力差但會披狗皮盜東西的人,說:“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
”于是當夜化裝成狗,鑽入了秦宮中的倉庫,取出獻給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來獻給了昭王的一寵一妾。
一寵一妾得到後,替孟嘗君向昭王說情,昭王便釋放了孟嘗君。
孟嘗君獲釋後,立即乘快車逃離,更換了出境證一件,改了姓名逃出城關。
夜半時分到了函谷關。
昭王後悔放出了孟嘗君,再尋找他,他已經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駕上傳車飛奔而去追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