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車駕驷⒆,束帛加璧⒇,黃金百镒(21)。
終身不仕。
①稷下先生:指戰國時齊宣王在國都臨淄稷門一帶設置學宮所招攬的諸多文學遊說之士。
②治亂之事:指社會政治、曆史的變遷。
《孟子·騰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
”③世主:國君。
④勝:盡。
⑤博聞強記:見聞廣博,強于記憶。
⑥谏說:規勸、說服君王。
⑦慕:效慕,學習。
⑧務:專力從事的。
⑨見:推薦。
⑩屏:使退避。
?再見之:兩次接見他。
?讓:責備。
⒀稱:稱贊。
⒁驅逐:指策馬奔馳。
⒂音聲:指音樂聲色。
⒃私心:内心、心思。
⒄壹:專一。
⒅謝:辭謝,辭别。
⒆安車:古代一種可以坐乘的小車。
駕驷:一輛車套着四匹馬。
⒇束帛:古代帛五匹為一束。
(21)镒: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為一镒,一說二十四兩為一镒。
慎到,趙人。
田骈、接子,齊人。
環淵,楚人。
皆學黃老道德之術①,因發明序其指意②。
故慎到著十二論③,環淵著上下篇④,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論焉。
驺奭者,齊諸驺子,亦頗采驺衍之術以紀文⑤。
于是齊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⑥,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⑦,高門大屋,尊一寵一之。
覽天下諸侯賓客⑧,言齊能緻天下賢士也。
①黃老道德之術:指黃老學派的學說。
黃老,道家以傳說中的黃帝與老子相配尊為其祖,故稱“黃老”;道德,在道家經典《老子》中,“道”指萬物的本源、規律,“德”指對于“道”的認識修養有得于己。
②發明:闡明發揮。
序:陳述。
指意:意旨,意圖。
指,同“旨”。
③慎到著十二論:《漢書·藝文志》著錄《慎子》四十二篇,已失傳,現僅存輯錄七篇。
④環淵著上下篇:《漢書·藝文志》著錄蜎淵著《蜎子》十三篇,已失傳。
⑤頗:大多。
紀文:著文。
⑥自如:這裡是“從”、“由”的意思。
梁玉繩《史記志疑》引滹南《辨惑》曰:“‘自如’二字連用不得”。
⑦開第:建造住宅。
第,大住宅。
康莊之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⑧覽:通“攬”。
招攬。
荀卿,趙人。
年五十始來遊學于齊①。
驺衍之術迂大而闳辯;奭也文具難施②;淳于髡久與處,時有得善言。
故齊人頌曰:“談天衍③,雕龍奭④,炙毂過髡⑤。
”田骈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⑥。
齊尚脩列大夫之缺⑦,而荀卿三為祭酒焉⑧。
齊人或讒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⑨。
春申君死而荀卿廢⑩,因家蘭陵?。
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
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⒀,不遂大道而營于巫祝⒁,信祥,鄙儒小拘⒂,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⒃,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一事興壞⒄,序列著數萬言而卒。
因葬蘭陵。
而趙亦有公孫龍為堅白同異之辯⒅,劇子之言⒆;魏有李悝,盡地力之教⒇;楚有一屍一子、長盧;阿之籲子焉。
自如孟子至于籲子,世多有其書,故不論其傳雲。
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21),為節用。
或曰并孔子時(22),或曰在其後。
①始:才。
②奭:指驺奭。
文具:文章寫得完備。
③談天衍:高談闊論的是驺衍。
《集解》劉向《别錄》曰:“驺衍之所言五德終始,天地廣大,盡言天事,故曰‘談天’。
”④雕龍奭:一精一心雕飾的是驺奭。
《集解》劉向《别錄》曰:“驺奭脩衍之文,飾若雕镂龍文。
故曰‘雕龍’。
”⑤炙毂過髡:智多善辯,滔一滔一不一絕的是淳于髡。
炙毂過,炙烤盛放潤車油的器物。
油雖盡,仍有餘流。
用以比喻智慧不盡,議論不絕。
毂,車輪中心的圓木,中有孔,可插軸;過,通“鍋”,盛車油的器物。
⑥老師:年老資深的學者。
⑦脩:通“修”。
整備,補充。
⑧祭酒:古代飨宴酬酒祭神要由一位尊長者舉酒祭地,因而把位尊或年長者稱為祭酒。
⑨春申君:即黃歇。
⑩廢:罷官。
?家:安家。
?嫉:憎恨。
濁世:亂世。
⒀屬:連續不斷。
⒁這一句的意思是說:不通曉常理正道卻被裝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
遂,通,達;營,通“熒”,迷惑;巫祝,古代從事鬼神迷信活動的人。
⒂鄙儒:見識淺陋的儒生。
小拘:拘泥于小節。
⒃猾稽:狡猾多辯。
⒄這一句的意思是說:于是推究儒、墨、道三家從事其活動的成功和失敗。
推,推究;墨,指墨家,其創始人墨子主張兼一愛一、非攻、節用等,反對禮樂繁缛;道德,道家的重要經典《老子》中所使用的一對範疇,這裡指道家。
⒅堅白同異之辯:指戰國時公孫龍學派的“離堅白”和惠施學派的“合同異”的名實論辯。
公孫龍認為石頭的堅一硬和白色是脫離了石頭而互相分離、各個獨立的實體,從而誇大了事物的差别一性一而抹殺了其統一一性一;惠施則認為萬物的同和異是相對的,而相同和不同一性一質的事物都可以“合同異”一抽一象地統一起來,從而忽視了事物個體的差别一性一。
二者各誇大了事物的一個方面,因而都流為詭辯。
⒆劇子之言:《漢書·藝文志》著錄《處子》九篇,已失傳。
梁玉繩《史記志疑》:“疑‘劇’字傳寫之訛”。
⒇盡地力之教:指李悝提倡耕作,鼓勵開荒,以盡地力的經濟改革主張。
(21)善守禦:善于守衛和防禦戰術。
(22)并:同。
終身不仕。
①稷下先生:指戰國時齊宣王在國都臨淄稷門一帶設置學宮所招攬的諸多文學遊說之士。
②治亂之事:指社會政治、曆史的變遷。
《孟子·騰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
”③世主:國君。
④勝:盡。
⑤博聞強記:見聞廣博,強于記憶。
⑥谏說:規勸、說服君王。
⑦慕:效慕,學習。
⑧務:專力從事的。
⑨見:推薦。
⑩屏:使退避。
?再見之:兩次接見他。
?讓:責備。
⒀稱:稱贊。
⒁驅逐:指策馬奔馳。
⒂音聲:指音樂聲色。
⒃私心:内心、心思。
⒄壹:專一。
⒅謝:辭謝,辭别。
⒆安車:古代一種可以坐乘的小車。
駕驷:一輛車套着四匹馬。
⒇束帛:古代帛五匹為一束。
(21)镒: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為一镒,一說二十四兩為一镒。
慎到,趙人。
田骈、接子,齊人。
環淵,楚人。
皆學黃老道德之術①,因發明序其指意②。
故慎到著十二論③,環淵著上下篇④,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論焉。
驺奭者,齊諸驺子,亦頗采驺衍之術以紀文⑤。
于是齊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⑥,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⑦,高門大屋,尊一寵一之。
覽天下諸侯賓客⑧,言齊能緻天下賢士也。
①黃老道德之術:指黃老學派的學說。
黃老,道家以傳說中的黃帝與老子相配尊為其祖,故稱“黃老”;道德,在道家經典《老子》中,“道”指萬物的本源、規律,“德”指對于“道”的認識修養有得于己。
②發明:闡明發揮。
序:陳述。
指意:意旨,意圖。
指,同“旨”。
③慎到著十二論:《漢書·藝文志》著錄《
④環淵著上下篇:《漢書·藝文志》著錄蜎淵著《蜎子》十三篇,已失傳。
⑤頗:大多。
紀文:著文。
⑥自如:這裡是“從”、“由”的意思。
梁玉繩《史記志疑》引滹南《辨惑》曰:“‘自如’二字連用不得”。
⑦開第:建造住宅。
第,大住宅。
康莊之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⑧覽:通“攬”。
招攬。
荀卿,趙人。
年五十始來遊學于齊①。
驺衍之術迂大而闳辯;奭也文具難施②;淳于髡久與處,時有得善言。
故齊人頌曰:“談天衍③,雕龍奭④,炙毂過髡⑤。
”田骈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⑥。
齊尚脩列大夫之缺⑦,而荀卿三為祭酒焉⑧。
齊人或讒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⑨。
春申君死而荀卿廢⑩,因家蘭陵?。
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
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⒀,不遂大道而營于巫祝⒁,信祥,鄙儒小拘⒂,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⒃,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一事興壞⒄,序列著數萬言而卒。
因葬蘭陵。
而趙亦有公孫龍為堅白同異之辯⒅,劇子之言⒆;魏有李悝,盡地力之教⒇;楚有一屍一子、長盧;阿之籲子焉。
自如孟子至于籲子,世多有其書,故不論其傳雲。
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21),為節用。
或曰并孔子時(22),或曰在其後。
①始:才。
②奭:指驺奭。
文具:文章寫得完備。
③談天衍:高談闊論的是驺衍。
《集解》劉向《别錄》曰:“驺衍之所言五德終始,天地廣大,盡言天事,故曰‘談天’。
”④雕龍奭:一精一心雕飾的是驺奭。
《集解》劉向《别錄》曰:“驺奭脩衍之文,飾若雕镂龍文。
故曰‘雕龍’。
”⑤炙毂過髡:智多善辯,滔一滔一不一絕的是淳于髡。
炙毂過,炙烤盛放潤車油的器物。
油雖盡,仍有餘流。
用以比喻智慧不盡,議論不絕。
毂,車輪中心的圓木,中有孔,可插軸;過,通“鍋”,盛車油的器物。
⑥老師:年老資深的學者。
⑦脩:通“修”。
整備,補充。
⑧祭酒:古代飨宴酬酒祭神要由一位尊長者舉酒祭地,因而把位尊或年長者稱為祭酒。
⑨春申君:即黃歇。
⑩廢:罷官。
?家:安家。
?嫉:憎恨。
濁世:亂世。
⒀屬:連續不斷。
⒁這一句的意思是說:不通曉常理正道卻被裝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
遂,通,達;營,通“熒”,迷惑;巫祝,古代從事鬼神迷信活動的人。
⒂鄙儒:見識淺陋的儒生。
小拘:拘泥于小節。
⒃猾稽:狡猾多辯。
⒄這一句的意思是說:于是推究儒、墨、道三家從事其活動的成功和失敗。
推,推究;墨,指墨家,其創始人墨子主張兼一愛一、非攻、節用等,反對禮樂繁缛;道德,道家的重要經典《老子》中所使用的一對範疇,這裡指道家。
⒅堅白同異之辯:指戰國時公孫龍學派的“離堅白”和惠施學派的“合同異”的名實論辯。
公孫龍認為石頭的堅一硬和白色是脫離了石頭而互相分離、各個獨立的實體,從而誇大了事物的差别一性一而抹殺了其統一一性一;惠施則認為萬物的同和異是相對的,而相同和不同一性一質的事物都可以“合同異”一抽一象地統一起來,從而忽視了事物個體的差别一性一。
二者各誇大了事物的一個方面,因而都流為詭辯。
⒆劇子之言:《漢書·藝文志》著錄《處子》九篇,已失傳。
梁玉繩《史記志疑》:“疑‘劇’字傳寫之訛”。
⒇盡地力之教:指李悝提倡耕作,鼓勵開荒,以盡地力的經濟改革主張。
(21)善守禦:善于守衛和防禦戰術。
(22)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