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報告給武王,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
甘茂抵達息壤,武王問他先不攻打韓國是什麼緣故。
甘茂回答說:“宜陽,是個大縣,上一黨一、南陽财賦的積貯經時很久了。
名稱叫縣,其實是個郡。
現在大王離開自己所憑據的幾處險要關隘,遠行千裡去攻打它們,取勝有很大困難。
從前,曾參住在費邑,魯國有個與曾參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他的母親正在織布神情泰然自若。
過了一會兒,一個人又來告訴他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他的母親仍然織布神情不變。
不一會,又有一個人告訴他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他的母親扔下梭子,走下織布機,翻牆逃跑了。
憑着曾參的賢德與他母親對他的深信不疑,有三個人懷疑他,還使他母親真的害怕他殺了人。
現在我的賢能比不上曾參,大王對我的信任也不如曾參的母親信任曾參,可是懷疑我的決非隻是三個人,我唯恐大王也象曾母投杼一樣,懷疑我啊。
當初,張儀在西邊兼并巴蜀的土地,在北面擴大了西河之外的疆域,在南邊奪取了上庸,天下人并不因此贊揚張儀,而是認為大王賢能。
魏文侯讓樂羊帶兵去攻打中山國,打了三年才攻下中山。
樂羊回到魏國論功請賞,而魏文侯把一箱子告發信拿給他看。
吓得樂羊一連兩次行跪拜大禮說:‘這可不是我的功勞,全靠主上的威力啊。
’如今我是個寄居此地的臣僚。
樗裡子和公孫大奭二人會以韓國國力強為理由來同我争議攻韓的得失,大王一定會聽從他們的意見,這樣就會造成大王欺騙魏王而我将遭到韓相公仲侈怨恨的結果。
”武王說:“我不聽他們的,請讓我跟您盟誓。
”終于讓丞相甘茂帶兵攻打宜陽。
打了五個月卻拿不下宜陽,樗裡子和公孫奭果然提出反對意見。
武王召甘茂回國,打算退兵不攻了。
甘茂說:“息壤就在那裡,您可不要忘記……”武王說:“有過盟誓。
”于是調集了全部兵力,讓甘茂進攻宜陽,斬敵六萬人,終于拿下了宜陽。
韓襄王派公仲侈到秦國謝罪,同秦國講和。
武王終于通過了三川之地到了周都,最後死在那裡。
武王的弟弟即位,就是昭王。
昭王的母親宣太後是楚國女子。
楚懷王由于怨恨從前秦國在丹陽打敗楚國的時候,韓國坐視不救,于是就帶兵圍攻韓國雍氏。
韓王派公仲侈到秦國告急求援。
秦昭王剛剛即位,太後又是楚國人,所以不肯出兵救援。
公仲侈就去托付甘茂,甘茂便替韓國向秦昭王進言說:“公仲侈正是因為可望得到秦國援救,所以才敢于抵抗楚國。
眼下雍氏被圍攻,秦軍不肯下殽山救援,公仲侈将會輕蔑秦國昂着頭不來朝見了。
韓公叔也将會讓韓國向南同楚國聯合,楚國和韓國一旦聯合成為一股力量,魏國就不敢不聽它的擺一布,這樣看來,攻打秦國的形勢就會形成了。
您看坐等别人進攻與主動進攻别人相比,哪樣有利?”秦武王說:“好。
”于是就讓軍隊下殽山去救韓國。
楚國軍隊随即撤離。
秦王讓向壽去平定宜陽,同時派樗裡子和甘茂去攻打魏國皮氏。
向壽,是宣太後的一娘一家親戚,與昭王從少年時就很要好,所以被昭王任用。
向壽先到了楚國,楚王聽說秦王十分敬重向壽,便優厚地禮遇向壽。
向壽替秦國駐守宜陽,準備據此攻打韓國。
韓相公仲侈派蘇代對向壽說:“野獸被圍困急了是能撞翻獵人車子的。
您攻破韓國,雖使公仲侈受辱,但公仲侈仍可收拾韓國局面再去事奉秦國,他會自認為一定可以得到秦國的封賜。
現在您把解口送給楚國,又把杜陽封給下小令尹,使秦、楚交好。
秦、楚聯合,無非是再次攻打韓國,韓國肯定要滅亡。
韓國要滅亡,公仲侈必将親自率領他的私家徒隸去頑強抗拒秦國。
希望您深思熟慮。
”向壽說:“我聯合秦、楚兩國,并不是對付韓國的,您替一我把這個意思向公仲侈申明,說秦國與韓國的關系是可以合作的。
”蘇代回答說:“我願意向您進一言。
人們說尊重别人所尊重的東西,才能赢得别人對自己的尊重。
秦王親近您,比不上親近公孫奭;秦王賞識您的智慧才能,也比不上賞識甘茂。
可是如今這兩個人都不能直接參與秦國大事,而您卻獨能與秦王對秦國大事作出決策,這是什麼原因呢?是他們各有自己失去信任的地方啊。
公孫奭偏向韓國,而甘茂偏袒魏國,所以秦王不信任他們。
現在秦國與楚國争強,可是您卻偏護楚國,這是與公孫奭、甘茂走的同一條路。
您靠什麼來與他們相區别呢?人們都說楚國是個善于權變的國家,您一定會在與楚國結交上栽跟頭,這是自惹麻煩。
您不如與秦王謀劃對付楚國權變的策略,與韓國友善而防備楚國,這樣就沒有憂患了。
韓國與秦國結好必定先把國家大事交給公孫奭,聽從他的處理意見,而後會把國家托付給甘茂。
韓國,是您的仇敵。
如今您提出與韓國友好而防備楚國,這就是外交結盟不避仇敵啊。
”向壽說:“是這樣,我是很想與韓國合作的。
”蘇代回答說:“甘茂曾答應公仲侈把武遂還給韓國,讓宜陽的百姓返回宜陽,現在您一味想着收回武遂,很難辦到。
”向壽說:“既然如此,那該怎麼辦呢?武遂就終究不能得到了?”蘇代回答說:“您為什麼不借重秦國的聲威,替韓國向楚國索回颍川呢?颍川是韓國的寄托之地,您若索取并得到它,這是您的政令在楚國得到推行而拿楚國的地盤讓韓國感激您。
您若索取而得不到它,這樣韓國與楚國的怨仇不能化解就會交相巴結秦國。
秦楚兩國争強,您一點一點地責備楚國來使韓逐漸向您靠攏,這大大有利于秦國。
”向壽聽了後,掂量着利弊,一時下不了決心,便順口說出:“怎麼辦好呢?”蘇代立即答道:“這是件好事啊。
甘茂想要借着魏國的力量去攻打齊國,公孫奭打算憑着韓國的勢力去攻打齊國。
現在您奪取了宜陽作為功勞,又取得了楚國和韓國的信任并使它們安定下來,進而再誅罰齊國、魏國的罪過,由于這樣做了,公孫奭和甘茂的打算便都将化為泡影,他們在秦國的權勢也就會進一步削弱。
甘茂終于向秦昭王提出,把武遂歸還給韓國。
向壽和公孫奭竭力反對這麼做,但沒有成功。
向壽和公孫奭因此而怨憤,常在昭王面前說甘茂的壞話。
甘茂恐懼,怕有不測,便停止攻打魏國的蒲阪,乘機逃亡而去。
樗裡子與魏國和解,撤兵作罷。
甘茂逃出秦國跑到齊國,路上恰巧碰上蘇代。
當時,蘇代正替齊國出使秦國。
甘茂說:“我在秦國獲罪,怕遭殃禍便逃了出來,現在還沒有容身之地。
我聽說貧家女和富家女在一起一搓一麻線,貧家女說:‘我沒有錢買蠟燭,而您的燭光幸好有剩餘,請您分給我一點剩餘的光亮,這無損于您的照明,卻能使我同您一樣享用燭光的方便。
’現在我處于困窘境地,而您正出使秦國,大權在握。
我的妻子兒女還在秦國,希望您拿點餘光救濟他們。
”蘇代應承下來,于是出使到達秦國。
完成任務後,蘇代借機勸說秦王道:“甘茂,是個不平常的士人。
他在秦國居住多年,連續三代受到重用,從殽塞至鬼谷,全部地形何處險要何處平展,他都了如指掌。
如果他依靠齊國與韓國、魏國約盟聯合,反過來圖謀秦國,對秦國可不算有利呀。
”秦王說:“既然這樣,那麼該怎麼辦呢?”蘇代說:“大王不如送他更加貴重的禮物,給他更加豐厚的俸祿,把他迎回來,假使他回來了,就把他安置
甘茂抵達息壤,武王問他先不攻打韓國是什麼緣故。
甘茂回答說:“宜陽,是個大縣,上一黨一、南陽财賦的積貯經時很久了。
名稱叫縣,其實是個郡。
現在大王離開自己所憑據的幾處險要關隘,遠行千裡去攻打它們,取勝有很大困難。
從前,曾參住在費邑,魯國有個與曾參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他的母親正在織布神情泰然自若。
過了一會兒,一個人又來告訴他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他的母親仍然織布神情不變。
不一會,又有一個人告訴他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他的母親扔下梭子,走下織布機,翻牆逃跑了。
憑着曾參的賢德與他母親對他的深信不疑,有三個人懷疑他,還使他母親真的害怕他殺了人。
現在我的賢能比不上曾參,大王對我的信任也不如曾參的母親信任曾參,可是懷疑我的決非隻是三個人,我唯恐大王也象曾母投杼一樣,懷疑我啊。
當初,張儀在西邊兼并巴蜀的土地,在北面擴大了西河之外的疆域,在南邊奪取了上庸,天下人并不因此贊揚張儀,而是認為大王賢能。
魏文侯讓樂羊帶兵去攻打中山國,打了三年才攻下中山。
樂羊回到魏國論功請賞,而魏文侯把一箱子告發信拿給他看。
吓得樂羊一連兩次行跪拜大禮說:‘這可不是我的功勞,全靠主上的威力啊。
’如今我是個寄居此地的臣僚。
樗裡子和公孫大奭二人會以韓國國力強為理由來同我争議攻韓的得失,大王一定會聽從他們的意見,這樣就會造成大王欺騙魏王而我将遭到韓相公仲侈怨恨的結果。
”武王說:“我不聽他們的,請讓我跟您盟誓。
”終于讓丞相甘茂帶兵攻打宜陽。
打了五個月卻拿不下宜陽,樗裡子和公孫奭果然提出反對意見。
武王召甘茂回國,打算退兵不攻了。
甘茂說:“息壤就在那裡,您可不要忘記……”武王說:“有過盟誓。
”于是調集了全部兵力,讓甘茂進攻宜陽,斬敵六萬人,終于拿下了宜陽。
韓襄王派公仲侈到秦國謝罪,同秦國講和。
武王終于通過了三川之地到了周都,最後死在那裡。
武王的弟弟即位,就是昭王。
昭王的母親宣太後是楚國女子。
楚懷王由于怨恨從前秦國在丹陽打敗楚國的時候,韓國坐視不救,于是就帶兵圍攻韓國雍氏。
韓王派公仲侈到秦國告急求援。
秦昭王剛剛即位,太後又是楚國人,所以不肯出兵救援。
公仲侈就去托付甘茂,甘茂便替韓國向秦昭王進言說:“公仲侈正是因為可望得到秦國援救,所以才敢于抵抗楚國。
眼下雍氏被圍攻,秦軍不肯下殽山救援,公仲侈将會輕蔑秦國昂着頭不來朝見了。
韓公叔也将會讓韓國向南同楚國聯合,楚國和韓國一旦聯合成為一股力量,魏國就不敢不聽它的擺一布,這樣看來,攻打秦國的形勢就會形成了。
您看坐等别人進攻與主動進攻别人相比,哪樣有利?”秦武王說:“好。
”于是就讓軍隊下殽山去救韓國。
楚國軍隊随即撤離。
秦王讓向壽去平定宜陽,同時派樗裡子和甘茂去攻打魏國皮氏。
向壽,是宣太後的一娘一家親戚,與昭王從少年時就很要好,所以被昭王任用。
向壽先到了楚國,楚王聽說秦王十分敬重向壽,便優厚地禮遇向壽。
向壽替秦國駐守宜陽,準備據此攻打韓國。
韓相公仲侈派蘇代對向壽說:“野獸被圍困急了是能撞翻獵人車子的。
您攻破韓國,雖使公仲侈受辱,但公仲侈仍可收拾韓國局面再去事奉秦國,他會自認為一定可以得到秦國的封賜。
現在您把解口送給楚國,又把杜陽封給下小令尹,使秦、楚交好。
秦、楚聯合,無非是再次攻打韓國,韓國肯定要滅亡。
韓國要滅亡,公仲侈必将親自率領他的私家徒隸去頑強抗拒秦國。
希望您深思熟慮。
”向壽說:“我聯合秦、楚兩國,并不是對付韓國的,您替一我把這個意思向公仲侈申明,說秦國與韓國的關系是可以合作的。
”蘇代回答說:“我願意向您進一言。
人們說尊重别人所尊重的東西,才能赢得别人對自己的尊重。
秦王親近您,比不上親近公孫奭;秦王賞識您的智慧才能,也比不上賞識甘茂。
可是如今這兩個人都不能直接參與秦國大事,而您卻獨能與秦王對秦國大事作出決策,這是什麼原因呢?是他們各有自己失去信任的地方啊。
公孫奭偏向韓國,而甘茂偏袒魏國,所以秦王不信任他們。
現在秦國與楚國争強,可是您卻偏護楚國,這是與公孫奭、甘茂走的同一條路。
您靠什麼來與他們相區别呢?人們都說楚國是個善于權變的國家,您一定會在與楚國結交上栽跟頭,這是自惹麻煩。
您不如與秦王謀劃對付楚國權變的策略,與韓國友善而防備楚國,這樣就沒有憂患了。
韓國與秦國結好必定先把國家大事交給公孫奭,聽從他的處理意見,而後會把國家托付給甘茂。
韓國,是您的仇敵。
如今您提出與韓國友好而防備楚國,這就是外交結盟不避仇敵啊。
”向壽說:“是這樣,我是很想與韓國合作的。
”蘇代回答說:“甘茂曾答應公仲侈把武遂還給韓國,讓宜陽的百姓返回宜陽,現在您一味想着收回武遂,很難辦到。
”向壽說:“既然如此,那該怎麼辦呢?武遂就終究不能得到了?”蘇代回答說:“您為什麼不借重秦國的聲威,替韓國向楚國索回颍川呢?颍川是韓國的寄托之地,您若索取并得到它,這是您的政令在楚國得到推行而拿楚國的地盤讓韓國感激您。
您若索取而得不到它,這樣韓國與楚國的怨仇不能化解就會交相巴結秦國。
秦楚兩國争強,您一點一點地責備楚國來使韓逐漸向您靠攏,這大大有利于秦國。
”向壽聽了後,掂量着利弊,一時下不了決心,便順口說出:“怎麼辦好呢?”蘇代立即答道:“這是件好事啊。
甘茂想要借着魏國的力量去攻打齊國,公孫奭打算憑着韓國的勢力去攻打齊國。
現在您奪取了宜陽作為功勞,又取得了楚國和韓國的信任并使它們安定下來,進而再誅罰齊國、魏國的罪過,由于這樣做了,公孫奭和甘茂的打算便都将化為泡影,他們在秦國的權勢也就會進一步削弱。
甘茂終于向秦昭王提出,把武遂歸還給韓國。
向壽和公孫奭竭力反對這麼做,但沒有成功。
向壽和公孫奭因此而怨憤,常在昭王面前說甘茂的壞話。
甘茂恐懼,怕有不測,便停止攻打魏國的蒲阪,乘機逃亡而去。
樗裡子與魏國和解,撤兵作罷。
甘茂逃出秦國跑到齊國,路上恰巧碰上蘇代。
當時,蘇代正替齊國出使秦國。
甘茂說:“我在秦國獲罪,怕遭殃禍便逃了出來,現在還沒有容身之地。
我聽說貧家女和富家女在一起一搓一麻線,貧家女說:‘我沒有錢買蠟燭,而您的燭光幸好有剩餘,請您分給我一點剩餘的光亮,這無損于您的照明,卻能使我同您一樣享用燭光的方便。
’現在我處于困窘境地,而您正出使秦國,大權在握。
我的妻子兒女還在秦國,希望您拿點餘光救濟他們。
”蘇代應承下來,于是出使到達秦國。
完成任務後,蘇代借機勸說秦王道:“甘茂,是個不平常的士人。
他在秦國居住多年,連續三代受到重用,從殽塞至鬼谷,全部地形何處險要何處平展,他都了如指掌。
如果他依靠齊國與韓國、魏國約盟聯合,反過來圖謀秦國,對秦國可不算有利呀。
”秦王說:“既然這樣,那麼該怎麼辦呢?”蘇代說:“大王不如送他更加貴重的禮物,給他更加豐厚的俸祿,把他迎回來,假使他回來了,就把他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