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列傳第六

關燈
,于是華亥假裝有病,誘殺宋之諸公子。

    詳見《左傳·昭公二十年》,《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略及其事。

    ②适:往、到。

    ③未會:時機不成熟。

    會,時機,際會。

    ④會:适逢,恰巧。

    自私:個人私事。

    ⑤漁父:捕魚的人,漁翁。

    ⑥直:同“值”。

    價值。

    ⑦法:指捉拿伍子胥的懸賞規定。

    ⑧爵執珪:封給執珪爵位。

    爵,給予官價、爵位。

    按伍子胥和漁父的這段對語對《呂氏春秋·孟冬季·異寶》同,略有小異。

    ⑨同事:執政,當權。

    ⑩因:經由,通過。

     久之,楚平王以其邊邑鐘離與吳邊邑卑梁氏俱蠶①,兩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兩國舉兵相伐。

    吳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鐘離②、居巢而歸。

    伍子胥說吳王僚曰:“楚可破也。

    願複遣公子光。

    ”公子光謂吳王曰:“彼伍胥父兄為戮于楚③,而勸王伐楚者,欲以自報其仇耳。

    伐楚未可破也。

    ”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④,欲殺王而自立,未可說以外事,乃進專諸于公子光⑤,退而與太子建之子勝耕于野。

     ①蠶:養蠶。

    ②拔:攻克,奪取③為戮:被殺。

    戮,斬,殺。

    ④有内志:指公子光有從吳王僚手中奪取吳國政權的打算。

    ⑤進:推舉,推薦。

     五年而楚平王卒。

    初,平王所奪太子建秦女生子轸,及平王卒,轸竟立為後,是為昭王。

    吳王僚因楚喪,使二公子将兵往襲楚①。

    楚發兵絕吳兵之後,不得歸。

    吳國内空②,而公子光乃令專諸襲刺吳王僚而自立③,是為吳王阖廬。

    阖廬既立,得志,乃召伍員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

     ①二公子:指吳王僚同母弟蓋餘、燭庸。

    ②内空:軍隊開赴國外作戰,國内空虛。

    ③這一句是說吳王僚十二年(前515),公子光宴請吳王僚,讓專諸将匕首藏于魚腹中進獻,趁勢刺殺吳王僚。

    專諸也被當場殺死。

    公子光便自立為王。

    事詳見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卷八十六《刺客列傳》,《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按“專諸”《左傳》作《鱄設諸》。

     楚誅其大臣郤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孫伯嚭亡奔吳,吳亦以嚭為大夫。

    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絕不得歸。

    後聞阖廬弑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

    阖廬立三年,乃興師與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吳反二将軍。

    因欲至郢,将軍孫武曰:“民勞,未可,且待之。

    ”乃歸。

     四年,吳伐楚,取六與灊。

    五年,伐越,敗之。

    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吳①。

    吳使伍員迎擊,大破楚軍于豫章,取楚之居巢。

     ①《集解》雲:“《左傳》楚公子貞字子囊,其孫名瓦字子常。

    此言公子,又兼稱囊瓦,誤也。

    ”按《左傳·定公二年》但雲“楚囊瓦伐吳師于豫章”,“定公四年”《經》又雲“楚囊瓦出奔鄭”。

    注雲:“出名,惡之。

    ”本傳下文亦徑稱囊瓦。

     九年,吳王阖廬謂伍子胥、孫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可如?”二子對曰:“楚将囊瓦貪,而唐、蔡皆怨之①。

    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

    ”阖廬聽之,悉興師與唐、蔡伐楚,與楚夾漢水而陳②。

    吳王之弟夫概将兵請從,王不聽,遂以其屬五千人擊楚将子常。

    子常敗走,奔鄭。

    于是吳乘勝而前,五戰,遂至郢。

    己卯③,楚昭王出奔。

    庚辰,吳王入郢。

     ①“楚将囊瓦貪”二句,說的是唐、蔡兩國國君曾到楚國訪問,囊瓦有意把他們扣留起來,以索取賄賂,曆經三年,達到目的,才釋他們,所以說唐、蔡都怨恨囊瓦。

    詳見《左傳·定公三年》。

    ②陳:同“陳”。

    排列成陣。

    ③己卯:古時以天幹地支記年月日,這是十一月的己卯日。

    下文“庚辰”是己卯的第二天。

     昭王出亡,入雲夢;盜擊王,王走鄖。

    鄖公弟懷曰:“平王殺我父,我殺其子,不亦可乎!”鄖公恐其弟殺王,與王奔随。

    吳兵圍随,謂随人曰:“周之子孫在漢川者,楚盡滅之①。

    ”随人欲殺王,王子綦匿王,己自為王以當之。

    随人蔔與王于吳②,不吉,乃謝吳不與王。

     ①“周之子孫”二句,是指周朝分封于漢水流域的一些與周天子同姓的國家,為楚所滅。

    ②蔔:占蔔。

    古人根據龜甲被燒後的裂紋來預測兇吉的一種迷信活動。

     始伍員與申包一皮一皮胥為交,員之亡也,謂包一皮一皮胥曰:“我必覆楚①。

    ”包一皮一皮胥曰:“我必存之。

    ”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②。

    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一屍一,鞭之三百③,然後已。

    申包一皮一皮胥亡于山中,使人謂子胥曰:“子之報仇,其以甚乎④!吾聞之,人衆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

    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⑤,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曰:“為我謝申包一皮一皮胥曰,吾日途遠⑥,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于是申包一皮一皮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

    秦不許。

    包一皮一皮申胥立于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

    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⑦。

    六月⑧,敗吳兵于稷。

    會吳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廬弟夫概乃亡歸,自立為王。

    阖廬聞之,乃釋楚而歸,擊其弟夫概。

    夫概敗走,遂奔楚。

    楚昭王見吳有内亂,乃複入郢。

    封夫概于堂谿,為堂谿氏。

    楚複與吳戰,敗吳,吳王乃歸。

     ①覆:颠覆,毀滅。

    ②求:尋找,搜尋。

    ③“乃掘楚平王墓”三句,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卷四十《楚世家》、卷一百《季布栾布列傳》說鞭墓,而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和本傳則說鞭一屍一。

    ④以:通“已”,已經。

    ⑤僇(lù,陸):侮辱。

    ⑥莫:同“暮”。

    日落的時候。

    ⑦乘:古代一車四馬叫一乘。

    ⑧六月:指阖廬為王十年的六月。

     後二歲,阖廬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

    楚懼吳複大來,乃去郢,徙于鄀。

    當是時,吳以伍子胥、孫武之謀,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

     其後四年,孔子相魯。

     後五年,伐越。

    越王勾踐迎擊,敗吳于姑蘇,傷阖廬指①,軍卻②。

    阖廬病創将死,謂太子夫差曰:“爾忘勾踐殺爾父親?”夫差對曰:“不敢忘。

    ”是夕,阖廬死。

    夫差既立為王,以伯嚭為太宰,習戰射。

    二年後伐越,敗越于夫湫③。

    越王勾踐乃以餘兵五千人栖于會稽之上,使大夫種厚币遺吳太宰嚭以請和④,求委國為臣妾⑤。

    吳王将許之。

    伍子胥谏曰:“越王為人能辛苦。

    今天不滅,後必悔之。

    ”吳王不聽,用太宰嚭計,與越平⑥。

     ①指:手指,也指腳趾,此處即指腳趾。

    ②卻:退卻,撤軍。

    ③吳敗越于夫湫,據《左傳·哀公元年》載,在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

    夫湫,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左傳》均作“夫椒”。

    ④厚币:貴重禮物。

    币,原指用作禮物的絲織品,泛指用作禮物的玉、馬、皮、帛等。

    遺:此指賄賂收買。

    ⑤委國為臣妾:把國家政權托付吳國,甘心做吳國的奴仆。

    ⑥平:講和,媾和。

     其後五年,而吳王聞齊景公死而大臣争一寵一,新君弱,乃興師北伐齊。

    伍子胥曰:“勾踐食不重味①,吊死問疾②,且欲有所用之也。

    此人不死,必為吳患。

    今吳之有越,猶人之有腹心疾也。

    而王不先越而乃務齊,不亦謬乎!”吳王不聽,伐齊,大敗齊師于艾陵③,遂威鄒魯之君以歸。

    益疏子胥之謀。

     ①食不重味:用餐時不吃兩道葷菜。

    ②吊死問疾:哀悼死去的,慰問有病的。

    ③吳大敗齊師于艾陵,據《左傳·哀公十一年》載,應在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4),距夫湫之戰十年,按《史記》紀年則距夫湫之戰隻有五年。

    見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

     其後四年,吳王将北伐齊,越王勾踐用子貢之謀,乃率其衆以助吳,而重寶以獻遺太宰嚭。

    太宰嚭既數受越賂,其一愛一信越殊甚,日夜為言于吳王。

    吳王信用嚭之計。

    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辭詐僞而貪齊①。

    破齊,譬猶石田,無所用之。

    且《盤庚之诰》曰②:‘有颠越不恭,劓殄滅之,俾無遺育,無使易種于茲邑③。

    ’此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