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列傳第六

關燈
了吳王僚,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阖廬。

    阖廬自立以後,願望實現了,就召回伍員,官拜為行人,和他共同策劃國事。

     楚國殺了它的大臣嚭宛、伯州犁,伯州犁的孫子伯嚭逃到吳國,吳國也用伯嚭做了大夫。

    先前,吳王僚派遣攻打楚國的兩位公子,後路被切斷不能回國,後來聽說阖廬殺死吳王僚自立為王的消息,于是帶領着軍隊,投降了楚國,楚國把舒地封給了他們。

    阖廬自立為王的第三年,就發動軍隊和伍子胥、伯嚭攻打楚國,占領了舒地,捉住了原來背叛吳國的兩個将軍。

    因而阖廬想乘勝進兵郢都,将軍孫武說:“百姓太疲憊了,不可以,暫切等待吧。

    ”就收兵回國了。

     阖廬四年(前511),吳國攻打楚國,奪取了六地和灊(qián,潛)地。

    阖廬五年,攻打越國,并戰敗了它。

    阖廬六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領兵攻打吳國。

    吳國派伍子胥迎戰,在豫章打敗了楚國的軍隊,奪取了楚國的居巢。

     阖廬九年(前506),吳王阖廬對子胥、孫武說:“當初你們說郢都不可攻入,現在的情形怎麼樣呢?”子胥、孫武回答說:“楚國将軍囊瓦貪财,唐國和蔡國都怨恨他。

    大王一定要大規模地進攻楚國,必須先要得到唐國和蔡國的幫助才行。

    ”阖廬聽從了他們的意見,出動了全部軍隊和唐國、蔡國共同攻打楚國,和楚國軍隊在漢水兩岸列兵對陣。

    吳王的弟弟夫概帶領着軍隊請求相随出征,吳王不答應,夫概就用自己屬下五千人攻擊楚将子常,子常戰敗逃跑,直奔宋國。

    于是,吳軍乘勝挺一進,經過五次戰役,就打到了郢都。

    己卯日,楚昭王出逃。

    第二天,吳王進入郢都。

     楚昭王出逃,進入雲楚大澤;昭王遭到強盜的襲擊,昭王又逃到鄖地。

    鄖公的弟弟懷說:“平王殺死了我們的父親,我們殺死他的兒子,不也可以嗎?”鄖公擔心他的弟弟殺死昭王,就和昭王一塊逃到随地。

    吳兵包一皮一皮圍了随地,對随地人說:“在漢水流域的周朝子孫,被楚國全部消滅了。

    ”随人要殺昭王,王子綦把他藏起來,自己冒沖昭王來搪塞他們。

    随人算了一卦,卦象表明把昭王交給吳軍,不吉利,就謝絕吳國,不交昭王。

     當初,伍子胥和申包一皮一皮胥是至交的朋友,伍子胥逃跑時,對包一皮一皮胥說:“我一定要颠覆楚國。

    ”包一皮一皮胥說:“我一定要保存楚國。

    ”等到吳兵攻進郢都,伍子胥搜尋昭王,沒有找到,就挖開楚平王的墳,拖出他的一屍一體,鞭打了三百下才停手。

    申包一皮一皮胥逃到山裡,派人去對伍子胥說:“您這樣報仇,太過份了!我聽說:‘人多可以勝天,天公降怒也能毀滅人。

    ’您原來是平王的臣子,親自稱臣侍奉過他,如今弄到侮辱死人的地步,這難道不是喪天害理到極點了嗎!”伍子胥對來人說:“你替一我告訴申包一皮一皮胥說:‘我就像太陽落山的時候,路途還很遙遠。

    所以,我要逆情背理地行動。

    ’”于是申包一皮一皮胥跑到秦國去報告危急情況,向秦國求救,秦國不答應。

    申包一皮一皮胥站在秦國的朝廷上,日夜不停地痛哭,他的哭聲七天七夜沒有中斷。

    秦哀公同情他,說:“楚王雖然是無道昏君,有這樣的臣子,能不保存楚國嗎?”就派遣了五百輛戰車拯救楚國,攻打吳國。

    六月間,在稷地打敗吳國的軍隊。

    正趕上吳王長時間地留在楚國尋找楚昭王,阖廬的弟弟夫概逃回國内,自立為王。

    阖廬聽到這個消息,就棄楚國趕回去,攻打他的弟弟夫概。

    夫概兵敗,跑到楚國。

    楚昭王見吳國内部發生變亂,又打回郢都,把堂谿封給夫概,叫做堂谿氏。

    楚國再次和吳軍作戰,打敗吳軍,吳王就回國了。

     又過了兩年,阖廬派太子夫差領兵攻打楚國,奪取番地。

    楚國害怕吳國軍隊再次大規模地進攻,就離開郢城,遷都鄀邑。

    在這個時候,吳國用伍子胥、孫武的戰略,向西打敗了強大的楚國,向北威鎮齊國、晉國,向南降服了越國。

     夫差攻楚取番以後四年,孔子出任魯國國相。

     又過了五年,吳軍攻打越國。

    越王勾踐率兵迎戰,在姑蘇打敗吳軍,擊傷了吳王阖廬的腳趾,吳軍退卻。

    阖廬創傷發作,很嚴重,快要死的時候對太子夫差說:“你能忘掉勾踐殺你父親嗎?”夫差回答說:“不敢忘記。

    ”當天晚上,阖廬就死了。

    夫差繼位吳王以後,任用伯嚭做太宰,一操一練士兵。

    二年後攻打越國,在夫湫打敗越國的軍隊,越王勾路就帶關殘兵敗将栖息在會稽山上,派大夫文種用重禮贈送太宰嚭請求媾和,把國家政權托付給吳國,甘心做吳國的奴仆。

    吳王将要答應越國的請求,伍子胥規勸說:“越王勾踐為人能含辛茹苦,如今,大王要不一舉殲滅他,今後一定會後悔。

    ”吳王不聽伍子胥的規勸,而采納了太宰嚭的計策,和越國議和。

     和越國議和以後五年,吳王聽說齊景公死了,大臣們争權奪利,新立的國君軟弱,就出動軍隊向北攻打齊國。

    伍子胥規勸說:“勾踐一餐沒有兩味葷菜,哀悼死去的、慰問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為。

    這個人不死,一定是吳國的禍患。

    現在吳國有越國在身邊,就像得了心腹疾病。

    大王不先鏟除越國卻一心緻力攻打齊國,不是很荒謬的嗎?”吳王不聽伍子胥的規勸,攻打齊國。

    在艾陵把齊國軍隊打得大敗,于是懾服了鄒國和魯國的國君而回國。

    從此,就越來越少地聽從伍子胥的計謀了。

     此後四年,吳王将要北上攻打齊國,越王勾踐采用子貢的計謀,就帶領着他的人馬幫助吳國作戰,把貴重的寶物敬獻給太宰嚭。

    太宰嚭多次接受了越國的賄賂。

    就特殊地喜歡并信任越國,沒日沒夜地在吳王面前替越國說好話。

    吳王總是相信和采納太宰嚭的計謀。

    伍子胥規勸吳王說:“越國,是心腹大患,現在相信那虛飾浮誇狡詐欺騙之詞,貪圖齊國。

    攻克齊國,好比占領了一塊石田,絲毫沒有用處。

    況且《盤庚之诰》上說:‘有破壞禮法,不恭王命的就要徹底割除滅絕他們,使他們不能夠傳宗接代,不要讓他們在這個城邑裡把好人影響壞了。

    ’這就是商朝興盛的原因。

    希望大王放棄齊國,先攻打越國;如不這樣,今後悔恨也來不及了。

    ”吳王不聽伍子胥的勸告,卻派他出使齊國。

    子胥臨行,對他兒子說:“我屢次規勸大王,大王不聽。

    我現在看到吳國的末日了,你和吳國一毀滅,沒有好處。

    ”就把他的兒子托付給齊國的鮑牧,而返回吳國向吳王報告。

     吳國太宰嚭和伍子胥在感情上産生裂痕以後,就趁機在吳王面前說他的壞說:“子胥為人強硬兇惡,沒有情義,猜忌狠毒,他的怨恨恐怕要釀成深重的災難。

    前次大王要攻打齊國,子胥認為不可以,大王終于發兵并且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子胥因自己計謀沒被采用感到羞恥,反而産生了怨恨情緒。

    如今大王又要再次攻打齊國,伍子胥又獨斷固執,強行谏阻,敗壞、诋毀大王的事業,隻希望吳國戰敗來證明自己的計謀高明。

    現在大王親自出征,出動全國的武裝力量攻打齊國,而伍子胥的勸谏不被采納,因此就中止上朝,假裝有病不随大王出征。

    大王不可不戒備,這是很容易引起禍端的。

    況且我派人暗中探查,他出使齊國,就把他的兒子托付給齊國的鮑氏。

    做人臣子,在國内不得意,就在外依靠諸侯,自己認為是先王的謀臣,現在不被信用,時常郁郁不樂,産生怨恨情緒。

    希望大王對這件事早日想辦法。

    ”吳王說:“沒有你這番話,我也懷疑他了。

    ”就派使臣把屬镂寶劍賜給伍子胥,說:“你用這把寶劍自一殺。

    ”伍子胥仰望天空歎息說:“唉!讒言小人伯嚭要作亂,大王反來殺我。

    我使你父親稱霸。

    你還沒确定為王位繼承人時,公子們争着立為太子,我在先王面前冒死相争,幾乎不能得到太子的位職。

    你立為太子後,還答應把吳國分一部分給我,我卻不存在你報答的希望,可現在你竟聽信谄媚小人的壞話來殺害長輩。

    ”于是告訴他親近的門客說:“你們一定要在我的墳墓上種植梓樹,讓它長大能夠做棺材。

    挖出我的眼珠懸挂在吳國都城的東門樓上,來觀看越寇怎樣進入都城,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