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黨一:鄉裡。
《周禮》二十五家為闾,四闾為族,五族為一黨一,五一黨一為州,五州為鄉。
⑤郭門:古代外城城門。
⑥訣:決絕、長别。
⑦齧(niè,聶)臂而盟:咬胳膊發誓。
⑧薄:輕視,瞧不起。
⑨絕:斷絕關系。
⑩圖:算計,謀取。
(11)魯衛兄弟之國:魯衛兩國皆出姬姓,所以叫兄弟之國。
(12)謝:疏遠而不信任。
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
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貪而好色①,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
”于是魏文侯以為将,擊秦,拔五城②。
①貪:貪戀。
此指貪求成就名聲。
②拔:攻克,奪取。
起之為将,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襄赢糧①,與士卒分勞苦。
卒有病疽者②,起為一吮一之③。
卒母聞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軍自一吮一其疽,何哭為。
”母曰:“非然也④。
往年吳公一吮一其父,其父戰不旋踵⑤,遂死于敵。
吳公今又一吮一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 ①赢糧:剩餘的軍糧。
②病疽:患毒瘡病。
③一吮一:聚攏嘴唇吸,嘬。
④非然也:不是這麼說啊。
意思說,不是為其子受一寵一而哭。
⑤旋踵:快得看不見腳跟轉動。
旋,旋轉。
踵,腳跟。
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①,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②,中流③,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④。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⑤,禹滅之。
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阙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⑥。
殷纣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
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⑦。
”武侯曰:“善。
” ①廉平:廉潔不貪,待人公平。
②浮西河而下:從西河泛舟,順流而下。
浮,泛舟。
③中流:水流的中央。
④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要使國家政權穩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勢的險要。
⑤德義不修:不施德政,不講信義。
⑥放:放逐。
⑦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同舟共濟的人,也會都變成敵人。
敵國,仇敵。
(即封)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①?”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②,韓趙賓從③,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④,何也?”文曰:“主少國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于子乎⑥?屬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①子孰與起:您跟我比,哪一個更好。
孰與,與……比,哪一個……。
②不敢東鄉:不敢向東侵犯。
鄉,同“向”。
面對着。
③賓從:服從、歸順。
實為結成同盟。
④加:任,居其位。
⑤主少國疑:國君年輕,國人疑慮。
⑥屬:同“囑”。
委托、托付。
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①,而害吳起②。
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
”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吳起為人節廉而自喜名也③。
君因先與武侯言曰:‘夫吳起賢人也,而侯之國小,又與強秦壤界④,臣竊恐起之無留心也。
’武侯即曰:‘奈何?’群因謂武侯曰:‘試延以公主⑤,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
以此蔔之⑥。
’君因召吳起而與歸,即令公主怒而輕君⑦。
吳起見公主之賤君也⑧,則必辭。
”于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
武侯疑子而弗信也⑨。
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
①尚:匹配。
古代臣娶君之女叫尚。
②害:畏忌。
③節廉而自喜名:有骨氣而又好名譽聲望。
節,氣節、節一操一。
廉,鋒利、有棱角。
④壤界:國土相連。
⑤延:聘請,邀請。
這句的意思是說,用請吳起娶魏公主的辦法探試。
⑥蔔:判斷、推斷的意思。
⑦輕:鄙薄,輕視。
⑧賤:蔑視。
⑨弗信:不信任。
楚悼王素聞吳起賢,至則相楚。
明法審令①,捐不急之官②,廢公族疏遠者③,以撫養戰鬥之士。
要在強兵④,破馳說之言縱橫者⑤。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
諸侯患楚之強。
①明法:使法規明确,依法辦事。
審令:令出必行。
審,察。
②捐不急之官:淘汰裁減無關緊要的冗員。
捐,棄置。
③這一句的意思是,把疏遠的王族成員的按例供給停止了。
④要:緻力于。
⑤破:揭穿,剖析。
馳說:往來奔走的遊說。
縱橫:齊、楚、趙、韓、魏、燕六國形成南北關系的縱線聯合,用以抵抗泰國,叫合縱;六國分别與秦國形成東西關系的聯盟,叫連橫。
⑥卻:打退。
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①。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②,吳起走之王一屍一而伏之③。
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④。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并中王一屍一者。
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餘家⑤。
①故楚之貴戚:指以往被吳起停止供給的疏遠貴族。
②宗室:同一祖宗的貴族。
③走之王一屍一而伏之:逃跑過去俯伏一在悼王的一屍一體上。
④中:正着目标。
⑤坐:因犯……罪。
夷宗:滅族。
夷,滅盡,殺絕。
太史公曰:世俗所稱師旅①,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一事所旋設者②。
語曰③:“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孫子籌策龐涓明矣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⑤。
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水恩亡其軀⑥。
悲夫! ①稱:稱道,稱譽。
師旅:古代軍制以二千五百人為師,五百人為旅,因以師旅作為軍隊的通稱。
②施設:設施、安排。
③語曰:常言道,俗話說。
④籌策:謀劃。
⑤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卻不能提前自免于砍斷兩足的苦刑。
蚤:通“早”。
⑥刻暴少恩:指前文“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
刻,刻薄。
少恩,少施恩惠。
亡:喪送。
《周禮》二十五家為闾,四闾為族,五族為一黨一,五一黨一為州,五州為鄉。
⑤郭門:古代外城城門。
⑥訣:決絕、長别。
⑦齧(niè,聶)臂而盟:咬胳膊發誓。
⑧薄:輕視,瞧不起。
⑨絕:斷絕關系。
⑩圖:算計,謀取。
(11)魯衛兄弟之國:魯衛兩國皆出姬姓,所以叫兄弟之國。
(12)謝:疏遠而不信任。
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
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貪而好色①,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
”于是魏文侯以為将,擊秦,拔五城②。
①貪:貪戀。
此指貪求成就名聲。
②拔:攻克,奪取。
起之為将,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襄赢糧①,與士卒分勞苦。
卒有病疽者②,起為一吮一之③。
卒母聞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軍自一吮一其疽,何哭為。
”母曰:“非然也④。
往年吳公一吮一其父,其父戰不旋踵⑤,遂死于敵。
吳公今又一吮一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 ①赢糧:剩餘的軍糧。
②病疽:患毒瘡病。
③一吮一:聚攏嘴唇吸,嘬。
④非然也:不是這麼說啊。
意思說,不是為其子受一寵一而哭。
⑤旋踵:快得看不見腳跟轉動。
旋,旋轉。
踵,腳跟。
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①,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②,中流③,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④。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⑤,禹滅之。
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阙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⑥。
殷纣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
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⑦。
”武侯曰:“善。
” ①廉平:廉潔不貪,待人公平。
②浮西河而下:從西河泛舟,順流而下。
浮,泛舟。
③中流:水流的中央。
④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要使國家政權穩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勢的險要。
⑤德義不修:不施德政,不講信義。
⑥放:放逐。
⑦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同舟共濟的人,也會都變成敵人。
敵國,仇敵。
(即封)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①?”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②,韓趙賓從③,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④,何也?”文曰:“主少國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于子乎⑥?屬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①子孰與起:您跟我比,哪一個更好。
孰與,與……比,哪一個……。
②不敢東鄉:不敢向東侵犯。
鄉,同“向”。
面對着。
③賓從:服從、歸順。
實為結成同盟。
④加:任,居其位。
⑤主少國疑:國君年輕,國人疑慮。
⑥屬:同“囑”。
委托、托付。
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①,而害吳起②。
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
”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吳起為人節廉而自喜名也③。
君因先與武侯言曰:‘夫吳起賢人也,而侯之國小,又與強秦壤界④,臣竊恐起之無留心也。
’武侯即曰:‘奈何?’群因謂武侯曰:‘試延以公主⑤,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
以此蔔之⑥。
’君因召吳起而與歸,即令公主怒而輕君⑦。
吳起見公主之賤君也⑧,則必辭。
”于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
武侯疑子而弗信也⑨。
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
①尚:匹配。
古代臣娶君之女叫尚。
②害:畏忌。
③節廉而自喜名:有骨氣而又好名譽聲望。
節,氣節、節一操一。
廉,鋒利、有棱角。
④壤界:國土相連。
⑤延:聘請,邀請。
這句的意思是說,用請吳起娶魏公主的辦法探試。
⑥蔔:判斷、推斷的意思。
⑦輕:鄙薄,輕視。
⑧賤:蔑視。
⑨弗信:不信任。
楚悼王素聞吳起賢,至則相楚。
明法審令①,捐不急之官②,廢公族疏遠者③,以撫養戰鬥之士。
要在強兵④,破馳說之言縱橫者⑤。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
諸侯患楚之強。
①明法:使法規明确,依法辦事。
審令:令出必行。
審,察。
②捐不急之官:淘汰裁減無關緊要的冗員。
捐,棄置。
③這一句的意思是,把疏遠的王族成員的按例供給停止了。
④要:緻力于。
⑤破:揭穿,剖析。
馳說:往來奔走的遊說。
縱橫:齊、楚、趙、韓、魏、燕六國形成南北關系的縱線聯合,用以抵抗泰國,叫合縱;六國分别與秦國形成東西關系的聯盟,叫連橫。
⑥卻:打退。
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①。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②,吳起走之王一屍一而伏之③。
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④。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并中王一屍一者。
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餘家⑤。
①故楚之貴戚:指以往被吳起停止供給的疏遠貴族。
②宗室:同一祖宗的貴族。
③走之王一屍一而伏之:逃跑過去俯伏一在悼王的一屍一體上。
④中:正着目标。
⑤坐:因犯……罪。
夷宗:滅族。
夷,滅盡,殺絕。
太史公曰:世俗所稱師旅①,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一事所旋設者②。
語曰③:“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孫子籌策龐涓明矣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⑤。
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水恩亡其軀⑥。
悲夫! ①稱:稱道,稱譽。
師旅:古代軍制以二千五百人為師,五百人為旅,因以師旅作為軍隊的通稱。
②施設:設施、安排。
③語曰:
④籌策:謀劃。
⑤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卻不能提前自免于砍斷兩足的苦刑。
蚤:通“早”。
⑥刻暴少恩:指前文“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
刻,刻薄。
少恩,少施恩惠。
亡:喪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