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關燈
王學孟譯注 【說明】 這是司馬穰苴的單傳。

    全文圍繞着司馬穰苴“文能附衆,武能威敵”這條綱,寫他誅殺國君一寵一臣莊賈、整饬軍隊,和士卒同甘共苦的治軍史實,收到戰士争相為之奮勇作戰,使晉、燕之師不戰而屈,收複失地的功效,活畫出一代名将的鮮明形象。

     作者善于粗線條地勾勒當時的背景,讓人物在特定環境中充分活動,略貌取神地顯示出人物的個一性一特征。

     田穰苴就是在齊國遭到晉燕兩國人侵,而齊軍又慘遭失敗的背景下受命出征的。

    然而,他的地位卑賤,沒有威望,人微權輕,何以服衆,何以治軍,又何以禦敵呢?他深知齊軍所以戰敗是軍隊fu敗,沒有嚴格的紀律,所以他首先要整饬軍隊,建立威信。

     殺莊賈就是立威的開始。

    而穰苴的形象就是通過他具體的言行塑造的。

    莊賈是景公的一寵一臣,身為監軍,在國土淪喪、前線緊急的情勢下,視軍紀如兒戲,與親朋好友飲宴,約定“日中會于軍門”,竟日暮才到。

     與莊賈相比照,穰苴卻在約定時間提前到達。

    他立表下漏,以待莊賈,約定時間莊賈未至,就撲表決漏,照原定步驟檢閱軍隊,申明紀律。

    穰苴殺莊賈前的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實乃是對全軍将士的要求。

    誅殺莊賈就是嚴明軍紀的兌現。

    監軍尚可殺頭,還有誰敢把軍紀當作兒戲呢?所以,号令三軍、巡行示衆,使全軍為之振慄。

     景公的使者本來是持诏赦免莊賈的。

    隻因時間迫在眉睫才“馳入軍中”,穰苴也因他違犯了軍規,給予嚴肅的處理。

    這就告誡三軍:在軍隊中将領的權力是至高無尚的,必須嚴格遵守,不容一絲懈怠。

    而他本人,身一體力行,對戰士關心倍至。

    他親自過問士兵的飲食,探問疾病,安排醫療,把自己專用的軍需品拿出來款待士兵,并和士兵平分糧食,這在當時官兵懸殊、等級森嚴的情況下,必然受到士兵的一愛一戴,以緻帶病、體弱的戰士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戰場。

     這樣,一位身負重任,治軍嚴謹,與戰士同甘苦的将領形象,在與莊賈的比照中,其形象就更顯得鮮明生動了。

     【譯文】 司馬穰苴,是田完的後代子孫。

    齊景公時,晉國出兵攻打齊國的東阿和甄城,燕國進犯齊國黃河南岸的領土。

    齊國的軍隊都被打得大敗。

    齊景公為此非常憂慮。

    于是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田穰苴,說:“穰苴雖說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歸服、順從;武略能使敵人畏懼。

    希望君王能試試他。

    ”于是齊景公召見了穰苴,跟他共同議論軍國大事,齊景公非常高興,立即任命他做了将軍,率兵去抵抗燕、晉兩國的軍隊。

    穰苴說:“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從平民中提拔起來,置于大夫之上,士兵們不會服從,百姓也不會信任,人的資望輕微,權威就樹立不起來,希望能派一位君王一寵一信、國家尊重的大臣,來做監軍,才行。

    ”于是齊景公就答應了他的要求,派莊賈去做監軍。

     穰苴向景公辭行後,便和莊賈約定說:“明天正午在營門會齊。

    ”第二天,穰苴率先趕到軍門,立起了計時的木表和漏壺,等待莊賈。

    但莊賈一向驕盈顯貴,認為率領的是自己的軍隊,自己又做監軍,就不特别着急;親戚朋友為他餞行,挽留他喝酒。

    已經等到了正午,莊賈還沒到來。

    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壺,進入軍營,巡視營地,整饬軍隊,宣布了各種規章号令。

    等他布署完畢,已是日暮時分,莊賈這才到來。

    穰苴說:“為什麼約定了時刻還遲到?”莊賈表示歉意地解釋說:“朋友親戚們給我送行,所以耽擱了。

    ”穰苴說:“身為将領,從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應當忘掉自己的家庭,來到軍隊宣布規定号令後,就應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進軍,戰況緊急的時刻,就應當忘掉自己的生命。

    如今敵人侵略已經深入國境,國内騷亂不安,戰士們已在前線戰場暴露,無所隐蔽,國君睡不安穩,吃不香甜,全國百姓的生命都維系在你的身上,還談得上什麼送行呢!”于是把軍法官叫來,問道:“軍法上,對約定時刻遲到的人是怎麼說的?”回答說:“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