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晏列傳第二

關燈
治西方,甚得兆民和。

    ”見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

    ⑥“于柯之會”四句:齊桓公五年(前681),伐魯,魯将曹沫三戰三敗,魯莊公請獻遂邑求和,桓公許,與魯會柯而盟。

    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于壇上,威脅桓公歸還“魯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應,繼而“欲無與魯地而殺曹沫。

    ”這時,管仲勸桓公不要圖一時“小快”而“棄信”于諸候,失天下之援”。

    于是盡“與曹沫三敗所亡地于魯”。

    “諸候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

    見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卷八十六《刺客列傳》。

    ⑦“知與之為取”二句:語出《管子·牧民》。

    與,給予。

     管仲富拟于公室①,有三歸、反坫②,齊人不以為侈③。

    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于諸侯。

    後百餘年而有晏子焉。

     ①拟:比拟,類似。

    ②三歸:建築華麗的台。

    另有多種說法,如三姓女子;三處家庭、采邑、府庫等。

    反坫(diàn,店):堂屋兩柱間放置供祭祀、宴會所有禮器和酒的土台。

    按“禮”,隻有諸侯才能設有三歸和反坫。

    管仲是大夫,本不該享有。

    然而,齊以管仲而強,故下文說“齊人不以為侈。

    ”③侈:放縱,放肆。

    這裡有過分的意思。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

    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于齊①。

    即相齊,食不重肉②,妾不衣帛③。

    其在朝,君語及之④,即危言⑤;語不及之,即危行。

    國有道,即順命⑥;無道,即衡命⑦。

    以此三世顯名于諸侯。

     ①力行:努力工作。

    重:重視。

    ②重肉:兩味肉食。

    ③衣:穿。

    ④語及之:問到他。

    ⑤危言:正直地陳述己見。

    危,高一聳貌。

    引申為正真。

    ⑥順命:服從命令去做。

    ⑦衡命:斟酌命令的情況去做。

     越石父賢,在缧绁中①。

    晏子出,遭之塗②,解左骖贖之③,載歸。

    弗謝④,入閨⑤。

    久之,越石父請絕。

    宴子戄然⑥,攝衣冠謝曰⑦:“嬰雖不仁,免子于厄⑧,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聞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⑨。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⑩,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為上客, ①缧绁:拘系犯人的繩子。

    引申為囚禁。

    ②塗:同“途”。

    ③骖:古代一車三馬或四馬,左右兩旁的馬叫骖。

    ④謝:道歉。

    ⑤閨:内室。

    ⑥戄然:惶遽的樣子。

    ⑦攝:整理。

    ⑧厄(é,餓):災難。

    ⑨诎:通“屈”,委屈。

    信:通“伸”,伸展,伸張。

    ⑩感寤:感動醒悟。

    寤,通“悟”。

     晏子為齊相,出,其禦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①。

    其夫為相禦②,擁大蓋③,策驷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既而歸,其妻請去④。

    夫問其故。

    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候。

    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⑤,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禦,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後夫自抑損⑥。

    晏子怪而問之⑦,禦以實對。

    晏子薦以為大夫。

     ①禦:車夫。

    門間:門縫。

    窺:暗中偷看。

    ②禦:駕車。

    ③擁:遮、障。

    ④去:離開。

    此指離婚。

    ⑤志念:志向、抱負。

    ⑥抑損:謙恭、退讓。

    抑,謙下。

    損,退損。

    ⑦怪:感到奇怪。

     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①,及《晏子春秋》②,詳哉其言之也。

    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一事,故次其傳③。

    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轶事。

     ①《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都是《管子》篇名。

    ②《晏子春秋》:舊題春秋齊晏嬰撰,實際上是後人依托并采綴晏子言行而作。

    ③次:編次、編列。

     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①。

    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②:“将順其美③,匡救其惡④,故上下能相親也⑤。

    ”豈管仲之謂乎? ①小之:認為他器量狹小。

    《論語·八佾》有“管仲之器小哉”的話。

    ②語引自《孝經·事君》。

    ③将順:順勢助成。

    ④匡救:糾正、挽救。

    ⑤上下:指君臣百姓。

     方晏子伏莊公一屍一哭之,成禮然後去①,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谏說,犯君之顔②,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③!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④。

     ①“晏子伏莊公一屍一”二句:齊國大夫崔杼因齊莊公與他新娶棠公的寡妻私通,設謀殺死莊公。

    晏嬰到崔家,枕莊公一屍一而哭之,完成君臣之禮而去。

    見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②犯:冒犯。

    顔:面容、臉色。

    ③引語出自《孝經·事君》。

    ④忻(xīn,新):同“欣”。

    慕:羨慕,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