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晏列傳第二

關燈
趕回齊國争奪王位,先由管仲領兵扼守莒、齊要道,以防小白先行入齊争位。

    兩相遭遇,管仲射中小白帶鈎。

    小白佯死,使魯國延誤了公子糾的行程。

    小白率先入齊,立為桓公。

    桓公以軍拒魯,大敗魯軍。

    魯國被迫殺死公子糾,召忽自一殺,管仲請囚。

    詳見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

    ⑤進:保舉,推薦。

    ⑥霸:稱霸。

    ⑦合:會盟。

    ⑧匡:匡正,糾正。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①,分财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

    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②,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

    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③,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④。

    吾嘗三戰三走⑤,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糾敗,召忽死之⑥,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⑦。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①嘗:曾經。

    賈:作買賣。

    ②窮困:困厄,窘迫。

    ③三:泛指多次。

    見:被。

    ④遭:遇,逢。

    ⑤走:逃跑。

    ⑥死之:為公子糾而死。

    ⑦羞:以……為羞。

    恥:以……為恥。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

    子孫世祿于齊①,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②。

     ①世祿:世代享受俸祿。

    ②多:推重,贊美。

     管仲既任政相齊①,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财,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②。

    故其稱曰③:“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④。

    四維不張⑤,國乃滅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⑥,令順民心。

    ”故論卑而易行⑦。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⑧。

     ①相:出任國相。

    ②俗:指百姓。

    ③其稱曰:“他自己稱述說。

    以下引語是對《管子·牧民》篇有關論述的節錄,其“倉廪實”三句和“四維不張”兩句見于“國頌”一節,“下令如流水之原”兩句見于“士經”一節。

    ④上:國君。

    一說居上一位者。

    服:行,施行。

    度:節度。

    或特指禮度、制度。

    六親:《管子·牧民》有“六親五法”一節,劉向注雲:“‘以家為家’,一親也。

    ‘以鄉為鄉’,二親也。

    ‘以國為國’,三親也。

    ‘以天下為天下’,四親也。

    ‘毋曰不同生,遠者不聽;毋曰不同鄉,遠者不行;毋曰不同國,遠者不從。

    ’‘如地如天,何私何親’,五親也。

    ‘如月如日,唯君之節’,六親也;天地日月,取其耀臨,言人君親下,當如天地日月之無私也。

    ”由此可知,這裡所謂“六親”,非指一般意義的六親,即非《正義》所雲外祖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一之子、女子,亦非王弼所雲父、母、兄、弟、妻、子,或其他各種指謂。

    固:安固,穩固。

    ⑤四維:《管子·牧民·四維》雲:“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

    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複錯也。

    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維,綱,即網上的總繩,此引申為綱要、原則。

    ⑥原:通“源”,水的源頭。

    ⑦論卑:指政令平易符合下邊的民情。

    ⑧去:廢除。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

    貴輕重①,慎權衡②。

    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③,管仲因而伐楚,責包一皮一皮茅不入貢于周室④。

    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⑤。

    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候由是歸齊⑥。

    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⑦。

    ” ①輕重:“輕重”一語原是《管子》中的一個特殊經濟概念,是管子經濟思想、經濟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問題,是用貨币和谷物來調節、控制國家經濟。

    但從本段所舉史實來看,太史公不是談管子的經濟思想。

    所以“輕重”一語還應理解為通常意義的“輕重”,即事物的輕重緩急。

    ②權衡:比較利弊得失。

    ③“桓公實怒”二句:是說少姬(即蔡姬)曾蕩舟戲一弄桓公,制止不聽,因怒,遣送回國。

    蔡君将其改嫁,所以桓公怒而攻蔡。

    見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左傳·僖公三年》(伐蔡在“僖公四年”)。

    ④“管仲”二句:《左傳·僖公四年》載:齊桓公伐楚,使管仲責之曰:“爾貢包一皮一皮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古代祭祀,用裹束成捆的菁茅過濾去渣。

    包一皮一皮,裹束。

    茅,菁茅。

    按:責楚包一皮一皮茅不入貢于周室,這是齊伐楚的借口。

    事又見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

    ⑤“桓公實北征”兩句: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山戎(北狄)伐燕,燕告急于齊,桓公因伐山戎,至于孤竹而還。

    燕莊公送桓公進入齊境。

    桓公說:“非天子,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無禮于燕。

    ”于是分溝割燕君所至之地與燕,并讓燕君重修召公之政,納貢于周。

    召公,是燕國的始祖,周成王時為三公,“